可随证组方加减的组合式中成药及其预制料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39330阅读:6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随证组方加减的组合式中成药及其预制料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药、应用领域,确切地说是可随证组方、加减的组合式中成药及其预制料制备方法。
中医药——中华民族的瑰宝。她不仅意味着我们有着灿烂的文明史,更展示着辉煌的未来。近年来,通过世界范围内的多学科研究,已逐步揭示了被中医尊之为“医家之宗”的《内经》及中医学整体观的科学本质。特别是一些现代科学,如时间医学、医学地理学、医学气象学、医学物侯学、神经内分泌学、分子生物学、量子力学、宇宙和天体物理学等的发展,都从多方面印证了《内经》整体观的理论。在《内经》的藏象、经络、气化、阴阳、诊断、治疗等学说中,也都包含着现代系统论的基本原理及内容。《内经》还把人体与自然、社会统一起来,重视精神心理因素的致病作用,完全符合当前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内经》所反映的中医学基本特色与当前国际医学发展趋势的一致性,有力地证明了《内经》及其所创立的中医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医学术基本观念之一的“天人相应”理论将是人类疗疾、保健、养生的最高科学境界。正如唐人王冰在《内经素问》序中所言“至道流行,徽音累属,千载之后,方知大圣之慈惠无穷。”目前世界中草药市场每年销售额高达150亿美元,近年还在以12.9%的年增长率发展,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传统医药有着巨大的市场。
然而,目前中药具体的应用方法还是很不尽如人意的,药房给病人提供的绝大多数仍只是饮片,让人们用炉子、瓦罐煎熬,缺点很多,和现代社会极不相称,大大影响了中医药使用的广度和深度。
并不是人们有意不用现代设备大规模生产中药,而是由于中医药的理论特点决定的。中医认为疾病是千变万化的,完全符合某一成方的病症绝少,所以一本《黄帝内经》生发经方数十万首(据不完全统计)。就象甘肃中医院院贾斌先生在《中医常用方剂手册》序言中指出的“……内经创方,经历代发展累积成方已逾数十万首,可谓浩瀚如烟,不可胜量”。可以想象按照目前制备中成药的方法将如此众多的成方全部生产成方便、实用的中成药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存在可能的。
巨大的应用价值——落后的使用方式——无法全面进入产业现代化的现状——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习惯,四者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本发明的目的是避免现有技术之不足,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设备将单味中药分别提取加工成一定形态,再分别以相同于1克、2克、5克、10克原料药所含有效成份的计量,分别使用符合中药包装要求的方式进行包装,使其成为预制料。用该预制料随证组方、加减成组合式中成药,提供患者使用。
鉴于现代药理研究所表明复方体系中有效成份的结构往往是动态变化、相互作用的。这就意味着如果要保证得到中药复方原有的疗效,就必须“复方”,而且需在体外或使用前就进行,甚至熬制也是一个条件,所以,预制料所采用的剂型,除了有特殊要求以外,基本应以颗粒冲剂为主,以利于使用时,用水即冲,再用陶类器皿适当煮沸(一般20分钟左右)后使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制成预制料分别将某些单味中药用合适的方法提取,形成颗粒剂或其他合适形态,再分别以相同于1克、2克、5克、10克原料药所含有效成份的计量,分别使用符合中药包装要求的方式进行包装。
二、用已制成的预制料组方、加减成治疗所需的组合式中成药本发明的优点1、可改变现有中成药不能随证灵活组方、加减的缺点,从而照顾到每个病人的需要,对提高中药疗效有积极意义;2、可使中药生产大规模现代化;3、可确保药物加工质量。中药制剂技术性很强,集中加工,由专业人员掌握技术问题,能确保疗效;4、可节省相当的中药材。规模化、现代化提取方法的应用,无疑会提高药材的利用率;5、便于中药的贮藏和运输。节约贮藏场所,极利于防霉、防蛀,并减小运输体积、重量,降低两项成本;6、节省燃料。变患者家家全过程熬制为集中加工,患者使用前只需作一定时间的煮沸,节约燃料可观;7、方便患者携带;8、省却了患者应用中药熬制过程中的很多麻烦和有利于在规模生产中对部分药物的色、香、味进行改善,使现代人更乐于接受、应用,从而大大促进中医药的发展。
实施例用麻黄汤、大青龙汤、麻杏苡甘汤为本实施例一、制成预制料将原料药麻黄1000克、桂枝1000克、杏仁1000克、炙甘草1000克、石膏1000克、生姜1000克、大枣1000克、苡仁1000克分别用现代化设备(如“高效、节能SCT微机程控提取生产线”等)进行合适提取并制成颗粒剂(如医疗有特殊要求或药材自身性质不便制成颗粒剂的,可改用其他剂型),再分别以相同于1克、2克、5克、10克原料药所含有效成份的计量,分别用符合中药包装要求的方式进行包装即成。
二、用已制成的预制料随证组方、加减成组合式中成药,供治疗所需1、如患者风寒束表,肺气失宣,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用麻黄汤麻黄9g(由麻黄预制料5克+2克+2克)桂枝6g(由桂枝预制料5克+1克)杏仁9g(由杏仁预制料5克+2克+2克)炙甘草3g(由炙甘草预制料2克+1克)即得。
2、如患者太阳伤寒,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无汗而烦躁者,由上方麻黄汤改成大青龙汤麻黄18g(由原麻黄汤麻黄9克+麻黄预制料5克+2克+2克)桂枝6g(与麻黄汤相同不变)杏仁9g(与麻黄汤相同不变)炙甘草6g(由原麻黄汤炙甘草3克+炙甘草预制料2克+1克)增加石膏18g(由石膏预制料10克+5克+2克+1克)增加生姜9g(由生姜预制料5克+2克+2克)增加大枣9g(由大枣预制料5克+2克+2克)即得。
3、如患者外感风湿,周身疼痛,需由大青龙汤改成麻杏苡甘汤麻黄9g[由原大青龙汤麻黄18克-麻黄预制料9克(5克+2克+2克)]无桂枝(去原大青龙汤桂枝预制料6克)杏仁9g(与大青龙汤相同不变)炙甘草3g[(由原大青龙汤甘草6克-甘草预制料3克(2克+1克)]增加苡仁9g(由苡仁预制料5克+2克+2克)无石膏、生姜、大枣(去原大青龙汤石膏预制料18克、生姜预制料9克、大枣预制料9克)即得。
当“药”“证”完全相符后,打开所有单味药预制料包装(有“先”“后”放要求除外)放入陶类器皿,混合,水冲泡,煮沸20分钟左右使用。
余者类推。所剩预制料待作其他组方、加减。
由于中药制剂技术性很强,要求繁复,在此难以尽述,故在主要方面只要能够使用本发明的情况下,对一些特殊要求,可另作具体适当的处理。
权利要求
1.一种可随证组方、加减的组合式中成药预制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应用现代设备将中药原料药分别以单味提取加工成一定形态,再分别以相同于1克、2克、5克、10克原料药所含有效成份的计量,分别使用符合中药包装要求的方式进行包装即成;
2.一种可随证组方、加减的组合式中成药,其特征是用已制成的,分别以相同于1克、2克、5克、10克原料药所含有效成份的计量单位为特征的预制料组方、加减成治疗所需的组合式中成药。
全文摘要
一种可随证组方、加减的组合式中成药及其预制料制备方法,属中药制药、应用领域。方法:将单味中药用先进设备加工至合适形态,以相同于1克、2克、5克、10克原料药所含有效成分的计量分别包装,即成预制料。用该预制料随证组方、加减即为组合式中成药。主要技术特征和用途:运用该预制料的制备方法,中药制药厂家可用先进设备加工绝大部分中药,实现中药产业现代化;从而使医者能为患者准确、方便地提供任何一种处方及其任何一个计量的治疗药物。
文档编号A61J3/00GK1198925SQ9710327
公开日1998年11月18日 申请日期1997年5月8日 优先权日1997年5月8日
发明者茆荣林 申请人:茆荣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