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美容面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9880阅读:15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中药美容面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美容面膜,特别是治疗粉刺、痤疮、扁平疣、皮疹用的面膜,属于一种中草药面膜
技术领域
。目前患面部痤疮的人数较多,它属于一种常见的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这种病症的发病原因是一、青春期生长发育过快,体内激素失衡,皮脂分泌过多。二、由于情绪内伤造成内内分泌失调。三、化妆品刺激,阻塞毛孔引起继发性感染。对于这种病症,医院皮肤科的治疗方案是,采用抗生素或激素,口服或外用。其效果是,炎症暂时消退,但对内脏及皮肤有较强的副作用至使面部皮肤粗糙减少弹性。美容行业所用面膜为倒模,高岭土复合软膜,中药粉状面膜。倒膜的主要化学成份是无水硫酸钙,虽然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但属弱碱强酸盐,有很强的吸水性和收敛性,可造成皮肤暂时脱水,长期使用,皮肤会减少弹性,其它类型面膜使用前要用水调制,敷在脸上,去掉时要用水冲洗,此过程既不方便,还会将有效成份冲走,至使疗效不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由14种纯中药组成,配以聚乙烯水溶液制成的,既能治病又可美容的中药美容面膜。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由黄芩、白芷、黄柏等14种中草药构成。它的技术要点是各味药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黄芩3-7,白芷3-7,黄柏3-7,茵陈3-7,金银花3-7,白蔹3-7,红花3-7,生甘草3-7,丹参7-15,苦参7-15,马齿苋7-15,蒲公英7-15,野菊花7-15,大青叶7-15。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所述的中草药的最佳重量百分比含量为黄芩5,白芷5,黄柏5,茵陈5,金银花5,白蔹5,红花5,生甘草5,丹参10,苦参10,马齿苋10,蒲公英10,野菊花10,大青叶10。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是1、治疗效果显著。对于由于毛孔阻塞、化妆品副作用或青春期分泌失常等引起的痤疮,使用本发明,一周内即可见效。2、治愈率高。治疗粉刺、痤疮、皮炎有效率为100%。3、无毒副作用。本发明由中草药构成,涂于患处,无任何毒副作用。4、原料易得。14种中草药可全由市场购买,便于工业化生产实施。5、使用方便,对皮肤无刺激。6、稠状的药膜直接涂于患处,药物有效地渗进皮肤,集治疗美容为一体。下面结合实施例详述本发明。本发明以黄芩、白芷、黄柏等14种中草药组成,各组份的药理作用是黄柏、黄芩、金银花、蒲公英、大青叶清热解毒,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生甘草具有调节人体免疫的能力;红花具有软坚散结的功效;丹参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又有抗菌作用;白芷可消疹止痒;野菊花能有效地抑制皮肤细菌感染如疖肿,毛囊炎等。将14种中草药组合在一起,各组份的重量百分比含量用下表表示(下表为本发明的实施例)</tables>本发明的制做方法将14种中草药分别制成粉未,混合在一起,加入适量的水泡制,水的加入量为刚浸末药粉为止泡制时间为48小时,然后将泡制好的中药粉按1∶1比例的加入聚乙烯醇水溶液及添加剂如氧化锌,聚乙烯醇水溶液与添加剂的比例为50∶1,然后混合搅拌均匀即成成品药糊。本发明的使用方法涂沫患处,待膜凉干后,整张揭下每天1-2次,14天为一疗程。权利要求1.一种中药美容面膜,由黄芩、白芷、黄柏等14种中草药构成,其特征在于,各味药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黄芩3-7,白芷3-7,黄柏3-7,菌陈3-7,金银花3-7,白蔹3-7,红花3-7,生甘草3-7,丹参7-15,苦参7-15,马齿苋7-15,蒲公英7-15,野菊花7-15,大青叶7-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美容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草药的最佳重量百分比含量为黄芩5、白芷5,黄柏5,茵陈5,金银花5,白蔹5,红花5,生甘草5,丹参10,苦参10,马齿苋10,蒲公英10,野菊花10,大青叶10。全文摘要一种治疗痤疮、粉刺、皮炎等症用的中药美容面膜,由黄芩、白芷等14种中草药构成,各味药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黄芩3—7,白芷3—7,黄柏3—7,茵陈3—7,金银花3—7,白蔹3—7,红花3—7,生甘草3—7,丹参7—15,苦参7—15,马齿苋7—15,薄公英7—15,野菊花7—15,大青叶7—15。将上药制成药粉,配以聚乙烯醇水溶液制成药糊,涂抹于患处,具有无毒副作用,治愈率高等优点,是集治疗美容为一体理想的中药面膜。文档编号A61P17/10GK1201676SQ97112320公开日1998年12月16日申请日期1997年6月9日优先权日1997年6月9日发明者李香兰申请人:李香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