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发热式药物透皮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6648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化学发热式药物透皮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健用品,具体地说,是一种化学发热式药物透皮给药装置。
内病外治是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之一,但从古至今大多为直接用中药粉末敷之,依靠药物在常温下自身挥发渗透进入人体产生药效,效果较差。近来,虽有一些加热式中药外敷装置问世,但其热源大多为交流电,使得其不易随身携带,且很不安全,为此,申请人曾申请了一种煤热式中药透皮给药装置(ZL95236183.3),虽能较好解决上述问题,但其缺点在于使用温度较难控制,作用时间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效果好,作用时间长,成本低的化学发热式药物透皮给药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需要解决化学发热材料与空气的接触问题和单向透皮给药的问题,所以它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单向透皮给药部分和发热部分,单向透皮给药部分包括含药部分和不透气膜,含药部分覆盖于不透气膜上;发热部分包括透气膜、气孔层和化学发热材料,化学发热材料置于不透气膜和透气膜构成的空间中,气孔层承托于透气膜下。化学发热材料只需采用与空气接触后易氧化发热的化学品如纯铁粉等,气孔层为刚性或柔性,刚性气孔层如带透气孔的金属薄板或塑料薄板,柔性气孔层如棉布、纱布。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将化学发热、药疗和透皮吸收三者巧妙组合,使其除具备热疗、药疗功效外,尚可产生协同作用,疗效明显提高,经验证,对胃病,月经不调等总有效率96%-98.5%,显效率68-75%。且由于化学发热材料所具备的特性,同时具有使用温度较易控制,作用时间长,成本低的特点。
附图
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如附图所示,该药物透皮给药装置包括单向透皮给药部分和发热部分,单向透皮给药部分包括含药部分(1)和不透气膜(2),含药部分(1)覆盖于不透气膜(2)上;发热部分包括透气膜(3)、气孔层(4)和化学发热材料(5),化学发热材料(5)置于不透气膜(2)和透气膜(3)构成的空间中,气孔层(4)承托于透气膜(3)下,上述化学发热材料(5)为纯铁粉,气孔层(4)为刚性或柔性。本实用新型平时密封保存,使用时,只需去除密封,将含药部分(1)置于患部即可,为使用方便,它可制成腰带式等。
权利要求1.一种药物透皮给药装置,它包括单向透皮给药部分和发热部分,其特征在于单向透皮给药部分包括含药部分(1)和不透气膜(2),含药部分(1)覆盖于不透气膜(2)上;发热部分包括透气膜(3)、气孔层(4)和化学发热材料(5),化学发热材料(5)置于不透气膜(2)和透气膜(3)构成的空间中,气孔层(4)承托于透气膜(3)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透皮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气孔层(4)为刚性或柔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健用品即化学发热式药物透皮给药装置。它包括单向透皮给药部分和发热部分,单向透皮给药部分包括含药部分(1)和不透气膜(2),发热部分包括透气膜(3)、气孔层(4)和化学发热材料(5)。本实用新型将化学发热、药疗和透皮吸收三者巧妙组合,使其除具备热疗、药疗功效外,尚可产生协同作用,疗效明显提高,且由于化学发热材料所具备的特性,同时具有使用温度较易控制,作用时间长,成本低的特点。
文档编号A61M37/00GK2335655SQ9723888
公开日1999年9月1日 申请日期1997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1997年9月12日
发明者何明, 涂长春 申请人:何明, 涂长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