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肠通便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1536阅读:45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润肠通便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润肠通便膏,该通便膏由多种中药加工而成。
便秘是一个常见的临床症状,可由多种原因导致,其中以功能性便秘最多见,中医药的治疗,常采用泻下剂,泻下剂有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荡涤实热,攻逐体内积水等作用,主要适用于里实证,由于里实证的病情不同,因此分为寒下、温下、润下、峻下逐水和攻补兼施五种。其中的润下法,有润燥滑肠排便作用,适用于津枯肠燥大便秘结,或年老体弱、产后血虚所致便结。润下法常用的成药有麻仁丸、五仁丸和润肠丸。麻仁丸由麻仁、杏仁、大黄、厚朴、枳实、白芍组方,炼蜜为丸,功用润肠泻热通便,<伤寒论>。五仁丸由桃仁、杏仁、郁李仁、柏子仁、松子仁和陈皮组方,主治津枯肠燥,大便不利,<世医得效方>。润肠丸由大黄、当归、羌活、桃仁和麻仁组方,炼蜜为丸,主治大便秘结,不思饮食,<胃脾论>。上述中药中多采用大黄等攻下药,因而有如下不足,一是有刺激性,二是副作用大,三是停药后会出现更严重的便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润肠通便膏,该通便膏通过滋阴润燥,改善肠道蠕动,调解津液平衡,可以从根本上消除便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润肠通便膏,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的膏剂,郁李仁20-30份番泻叶20-30份 槟榔15-20份黑芝麻20-30份熟地 15-20份 生地20-30份玄参 20-25份当归 15-20份 茯苓20-25份甘草 10-15份蜂蜜 20-25份 蜂腊20-25份。上述原料通过加水煎液、过滤、浓缩制成相对密度为1.30-1.40的膏体。
本发明中的郁李仁、番泻叶合为君药,润肠缓泻通便;槟榔、黑芝麻、熟地、生地、玄参共为臣药,大量滋阴增液,不仅助君药行药力及正气,且滋阴液,以泻热通便,同时有软坚润燥散结的功效;当归、茯苓加强补气益血,健脾胃,以滋阴润肠通便之力,为佐药;甘草、蜂蜜、蜂腊可调和诸药,润燥滑肠,共为使药;诸药合用,使正气得运,阴液得复,药力得引,大便可通,邪热自平。
本发明主治因胃肠阴虚燥热,津液不足导致的大便不通,对于中医辩证属阴虚肠燥型的功能性便秘,可起到“增水行舟”之效,本发明经北京市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宣武中医院的100例临床疗效观察证实,确有滋阴、润燥、通便之功效,总有效率为91%,显效率58%。
药物用法每次服9克,每日服2次,温开水冲服,每2周为一疗程。临床疗效观察结果见表1、表2。
表1本组患者便秘及全身情况治疗前后积分比较
表2本组便秘患者临床证侯疗效
本发明从便秘的起因入手,通过滋阴润燥,达到改善肠道蠕动,在人体内形成顺畅的循环排泄,迅速排除新陈代谢后的毒素和废物,调节人体津液平衡,从根本上消除便秘,因此,本发明具有补益而不温燥,泻下而不伤正的显著特点。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按中药原料的重量配比取药,郁李仁20克番泻叶20克槟榔15克黑芝麻20克熟地 15克生地20克玄参 20克当归 15克茯苓20克甘草 10克蜂蜜 20克蜂腊20克先将郁李仁、番泻叶、槟榔、黑芝麻、熟地、生地、玄参、当归、茯苓、甘草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入相当药量10倍的水,煎煮3小时,第二次加入相当药量8倍的水,煎煮2小时,合并两次的煎煮液,过滤,滤液浓缩,制成清膏,该清膏在温度为50℃时,其相对密度为1.10,将蜂蜜、蜂腊加热炼制后加入清膏中混匀,浓缩成膏体,该膏体在温度为50℃时,其相对密度为1.30-1.40,将该膏体装袋,每袋9克,每9克膏体中含生药量12.15克。
实施例二按中药原料的重量份数比取药,郁李仁30克番泻叶30克槟榔20克黑芝麻30克孰地 20克生地30克玄参 25克当归 20克茯苓25克甘草 15克蜂蜜 25克蜂腊25克先将郁李仁、番泻叶、槟榔、黑芝麻、熟地、生地、玄参、当归、茯苓、甘草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入相当药量10倍的水,煎煮3小时,第二次加入相当药量8倍的水,煎煮2小时,合并两次的煎煮液,过滤,滤液浓缩,制成清膏,该清膏在温度为50℃时,其相对密度为1.10,将蜂蜜、蜂腊加热炼制后加入清膏中混匀,浓缩成膏体,该膏体在温度为50℃时,其相对密度为1.30-1.40,将该膏体装袋,每袋9克。
典型病例一宋××女,68岁,病历号58079,就诊时间1995年9月11日患者排便困难10余年,平素大便6-7日一行,干结成球,排便时努挣不下,每次排便时间约半小时,伴乏力、口干咽燥、头晕、心悸,服用通便灵或番泻叶茶水后大便又转黄稀便,5-6天一行,查体,血压Bp22/11Kpa,神清,精神可,双肺(一),心率80次,律齐,杂音(一),腹软,双下膝浮肿(一)。直肠内未及肿物,舌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无力。血、尿、便常规正常,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正常。临床诊断便秘。中医辩证阴虚肠燥。
治疗应用润肠通便膏口服,每次9克,每日2次,三天后大便转为2日一行,排便困难情况明显好转,治疗14天后,大便每日一次,为黄色软便,排便通畅,无便血,乏力、口干咽燥消失,苔薄白,舌淡红,脉弦滑,理化检查均正常。
典型病例二刘××男,50岁,就诊时间1995年9月25日患者排便困难10余年,平素大便隔日一行,大便干多软少,每次排便时间约15分钟,并有排便不尽之感,伴口干咽燥,腹胀查体全身情况好,体温36℃,血压Bp19/11Kpa,心率84次,律齐,心、肺、腹部检查未见异常,直肠内未及肿物,舌红苔黄,脉弦。血、尿、便常规正常,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正常。结肠镜检查未见异常,临床诊断便秘。中医辩证阴虚肠燥。
治疗应用润肠通便膏口服,每次9克,每日2次,用药6小时后即排出大便,用药两周后,大便每日一次,为软便,每次排便时间在5分钟之内,口干咽燥减轻,腹胀消失,苔薄白,脉弦,理化检查均正常。
权利要求
1.一种润肠通便膏,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的膏剂,郁李仁20-30份 番泻叶20-30份槟榔15-20份黑芝麻20-30份 熟地 15-20份生地20-30份玄参 20-25份 当归 15-20份茯苓20-25份甘草 10-15份 蜂蜜 20-25份蜂腊20-2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肠通便膏,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原料的重量配比是郁李仁20份 番泻叶20份槟榔15份黑芝麻20份 熟地 15份生地20份玄参 20份 当归 15份茯苓20份甘草 10份 蜂蜜 20份蜂腊2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肠通便膏,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原料的重量配比是郁李仁30份 番泻叶30份槟榔20份黑芝麻30份 熟地 20份生地30份玄参 25份 当归 20份茯苓25份甘草 15份 蜂蜜 25份蜂腊25份。
全文摘要
一种润肠通便膏,由郁李仁、番泻叶、槟榔、黑芝麻、熟地、生地、玄参、当归、茯苓、甘草、蜂蜜、蜂蜡,制备而成,所述原料通过加水煎液、过滤、浓缩制成相对密度为1.30—1.40的膏体,每9克膏体中含生药量12.15克。本发明经100例临床疗效观察证实,确有滋阴、润燥、通便之功效,总有效率为91%,显效率58%。
文档编号A61K35/64GK1240652SQ9810265
公开日2000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1998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1998年6月26日
发明者邓景风, 邓锦煌 申请人:邓景风, 邓锦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