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胃癌药及其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841739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胃癌药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成药及生产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胃癌药及其生产方法。
早期胃癌,用切除方法治疗有效,但在早期不易被发现。一旦发现某人得了胃癌,已是晚期,治愈困难,用切除加化学治疗、放射治疗有效,治愈率不到10%。用中药治疗胃癌的方剂和丸药不少,一般都有效,但治愈率不到10%。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胃癌有奇效的中成药。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其组分包含槟榔、大枣(去核)、葱白、砒霜,其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分别为10-13%、12-15%、10-13%、20-25%。其生产方法是将大枣(去核)、葱白、砒霜制成糊状,将槟榔粉碎到80-100目的细粉,并加入到以上糊状物中混合均匀,制成丸。
本发明还可这样实现,其组分包含槟榔、大枣(去核)、葱白、砒霜、只壳、大黄、寒水石、核桃,其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分别为10-13%、12-15%、10-13%、20-25%、7-8%、6-7%、15-17%、12-13%。其生产方法,将大枣(去核)、葱白、砒霜制成糊状;将槟榔、只壳、大黄、寒水石烘干、粉碎成80-100目的细粉;将核桃去皮、烘干、研成细粉;最后将以上三种药混合均匀并制成丸。
用本发明治疗胃癌有奇效,经试用治疗78人,有效率100%,治愈率97%以上。用本发明治疗胃病也很有效,有效率100%,治愈也在97%以上。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病人王××,女,52岁,河北省蔚县暧泉镇小堡村人。病状食欲不振,尤其厌恶肉类食物,身体消瘦,疲倦无力,有时恶心呕吐,四个月后,腹部内有肿块,常发低烧到37.5℃,经诊断,X线钡餐造影为息肉样胃癌,边缘呈现凸凹不平的缺损。
病人服用以下丸药将大枣(去核)12克、葱白10克、砒霜20克制成糊状,将槟榔10克粉碎成90目,以上二种药混合均匀制成丸药,15天服完为一疗程,病人服用该药二个疗程后,感到想吃饭,食欲好转,走路有劲了。以后改服以下丸药将大枣(去核)12克、葱白10克、砒霜20克制成糊状,将槟榔10克、只壳7克、大黄6克、寒水石15克烘干,粉碎成90目细粉,将核桃11克烘干、制成细粉,最后将以上三种药混合均匀,制成丸药。15天服完为一疗程,服用三个疗程。此时病人感到恢复正常,经医院钡餐造影,已不见病灶。随访二年,未见复发。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彭××,男,48岁,河北省蔚县下宫村乡田堡村人。病状厌食,尤其油类和肉类食物,身体消瘦,伴有呕吐,经钡餐造影诊断为胃癌,且喷门也有病变。
经服用以下丸药将大枣(去核)12克、葱白10克、砒霜20克制成糊状,将槟榔10克、只壳7克、大黄6克、寒水石15克烘干、粉碎成90目细粉,将核桃11克烘干,制成细粉,最后将以上三种药混合均匀,制成丸药。15天服完为一疗程,共服五个疗程,进行钡餐造影,诊断结果,已不见胃部和喷门的病变,病人也感到病好。随访一年,末见复发。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胃癌药,其特征在于包含槟榔、大枣(去核)、葱白、砒霜,其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分别为10-13%、12-15%、10-13%、20-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胃癌药,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只壳、大黄、寒水石、核桃,其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分别为7-8%、6-7%、15-17%、12-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胃癌药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大枣(去核)、葱白、砒霜制成糊状,将槟榔粉碎成80目-100目的细粉,并加入到以上糊状物中混合均匀,制成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胃癌药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大枣(去核)、葱白、砒霜制成糊状,将槟榔、只壳、大黄、寒水石烘干、粉碎成80-100目的细粉,将核桃去皮,烘干,研成细粉,最后将以上三种药混合均匀,并制成丸。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胃癌药,它包含槟榔、大枣(去核)、葱白、砒霜,或者包含槟榔、大枣(去核)、葱白、砒霜、枳壳、大黄、寒水石、核桃。其生产方法是共为细末或细粉,制成丸。经治胃癌病人78人,有效率100%,治愈率97%以上。本发明治疗胃病也很有效,有效率100%,治愈率97%以上。
文档编号A61P35/00GK1196253SQ9810852
公开日1998年10月21日 申请日期1998年5月4日 优先权日1998年5月4日
发明者田中山 申请人:田中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