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4788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药物,具体说是一种以中草药制成的中成药,属于中药领域。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最主要疾病,但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还局限在临床终点事件(冠心病、脑血栓)的处理上。近年来医学界从药物、手术、基因治疗等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以期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已形成但尚未表现出临床症状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但一直未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
动脉粥样硬化(AS)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但在诸多因素(高脂血症、高血压、遗传、生活习惯、外界环境等)中,高脂血症及高血压作为其主要发病原因已得到证实。在西方发达国家;中老年人高脂血症发病率为60%以上;我国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血症发病率也已达到40%。其中高脂血症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达30%。另一方面,欧美等国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为10-20%,在我国发病率为7.8%,其中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为血压正常人的4倍。
近20年来,由于对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重视,人们不断探索新疗法。西药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取得不少进步,但西药的付作用、疗效的持久性及长期服用的安全性一直是本病治疗的难题,至今未找到有效的药物;动脉内膜剥脱术已有40余年的历史,由于存在术后再栓的可能性,难以应用于临床;介入超声疗法还仅处于实验阶段;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将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寄希望于基因治疗上,但由于动脉粥样硬化为多基因表达异常,特异性治疗基因难以确定,基因转移途径还处于探索阶段。再者,转移基因的表达难以持久,故基因治疗要真正运用到临床上还是很遥远的事。总之目前仍未找出有效的方法来治疗本病。
中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多局限在动脉实验研究,仍很少用于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发明一种有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无疑是对当今医学领域的一大贡献。发明人自1992年起开展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临床及实验防治研究,在先期研究的基础上,又通过临床研究验证,开发研制成一种有效的中药制剂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中药。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病机,脾虚亏虚为本,痰瘀阻脉为标。发病原因外因为饮食、劳倦伤脾,内因为肾精亏虚。过食肥甘、劳倦,损伤脾胃,脾胃运化不利,水谷难化,化为浊气,注入脉中,碍脉中气血运行,瘀血内生水湿不化,痰湿内生,日久注入脉中。内因为增龄因素。内因为先天肾精不足或肾精过早消耗,精血不充,血脉不利,瘀血内生。另一方面脾虚日久又可及肾,终致脾气不足,肾精亏虚,痰瘀阻脉之病证。
基于上述发病机理,制定了健脾滋肾,活血化痰,软坚散结的治疗原则,组成方剂,制成药物制剂。
本发明的药物以下述重量份的组合物为原料配方制成制剂生晒参3-30份 何首乌6-60份 蒲黄6-60份大黄3-30份山楂6-60份阿魏1-30份泽泻6-60份海藻3-60份本发明的上述药物组合物各组份优选重量配比为生晒参10g 何首乌30g 蒲黄30g大黄15g山楂30g阿魏10g泽泻30g海藻15g本发明上述药物组合物中何首乌优选制何首乌,大黄优选酒制大黄,山楂优选生山楂,泽泻优选盐泽泻,蒲黄优选生蒲黄。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以人参、首乌为君药,人参大补元气,生血行滞,首乌滋补肝肾,补血填精;以蒲黄、大黄为臣药,活血化瘀,通腑降浊,通达血脉;以山楂、阿魏、泽泻、海藻为佐使药,山楂运脾和胃,消食化滞,阿魏消积散结,泽泻淡渗利湿,化痰涤饮,通利三焦,海藻,化痰利湿,软坚散结。共同达到健脾滋肾,活血化痰,软坚散结的作用。
对于上述药物组合物,可以针对不同的疾病兼症进行加减,例如如果瘀血较重者,加用丹参3-60g;如果瘀血症状较轻者,减去阿魏、生蒲黄;如果阻滞较轻者,减去阿魏、生蒲黄加用丹参3-60g、决明子6-60g;如果肾虚重,有肩背疼痛,胸痹等,去何首乌(制)、生蒲黄、生山楂后,加用女贞子3-60g、淫羊藿3-60g、姜黄3-60g;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可以直接干燥、粉碎,制成散剂或胶囊剂,也可以采用常规的制剂工艺,以上述配方的组份为原料,分别进行提取后,制成常规药剂,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膏剂、颗粒剂、丸剂等。
本发明药物制剂优选是以下述方法制备的颗粒剂取阿魏提取挥发油后,残渣与其它七昧药一起放入提取灌,加水8倍量,水煮2次,每次1小时,合并滤液,浓缩至1:1混悬液,放冷,加醇至含醇量为70%,混匀放置24小时,过滤,滤液浓缩成流浸膏,加糊精混匀。将所提挥发油均匀喷到表面,混匀,制粒分装。
本发明药物的主治病证及适应症为适用于脾气不足,肾精亏虚,痰瘀阻脉。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心悸胸闷,食少腹胀,肥胖乏力,腰膝酸软,眩晕耳鸣,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质淡暗有瘀斑,脉弦滑。
经过临床证实,本发明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实验例本发明药物治疗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药效观察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从门诊选择经彩色多普勒检查诊为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7例,其中检查血管30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9块,分为洁脉冲剂组(洁脉冲剂为本发明药物的临床商品名,下同)及活血化瘀组。
二、病例选择(一)纳入病例标准具备任一项,或同时具有两项颈动脉B超检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者颈内动脉内一中膜厚度>0.13cm。
(二)排除病例标准①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②半年内曾患急性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严重创伤或重大手术后患者③因肾病综合征、甲状腺机能减退、痛风、急性肝胆疾病、糖尿病等所致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正在使用肝素、甲状腺素治疗药和其化影响血脂代谢和防凝药物者,及近两周曾采用其他降脂措施的患者;④合半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⑤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三)中医诊断标准胸闷、心悸、头晕、记忆力减退、腰膝酸软、自汗、舌体胖大,舌质暗,脉沉无力或脉滑等三、观察服药方法采用常规活血化瘀法进行对照,洁脉冲剂组服用洁脉冲剂一次二袋,每日三次;活血化瘀组服用冲剂(由丹参、水蛭、蒲黄、山楂组成,与沽脉冲剂相同工艺制成冲剂),用量与用法与洁脉冲剂组同。
四、观察指标(一)治疗前后作双侧彩色多普勒检查,详细记悄血管内膜厚度、斑块性质及面积大小。
(二)血脂含量测定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1),载脂蛋白B(apoB-100)五、统计学处理动脉粥样硬化指标(斑块及动脉内膜厚度)用百分比、血脂指标用前后比较,组间比较。
结果一、颈动脉内膜厚度观察洁脉冲剂组内膜增厚血管≥1.3mm者6根,治疗后下降0.1-0.3mm者有3根,占50%,而活血化瘀内膜增厚血管9根,治疗后下降0.1-0.3mm者只有1根,占11.1%。
表1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厚度
二、颈动脉斑块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变化,斑块面积缩小幅度在0.2-6.4之间,洁脉冲剂组为14块斑块,治疗后有缩少者7块,占50%,而活血化瘀组15块,治疗后面积只有5块缩少,占33.3%,从趋势上洁脉冲剂组优于活血化瘀组。
表2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变化
三、血脂观察观察TC、TG、LDL、HDL、apoA和apoB六项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洁脉冲剂组TC治疗后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TG、LDL治疗后有下降趋势,apoA和apoB无变化。而活血化瘀组治疗前后各项血脂指标变化均不明显。TC、TG治疗后洁脉冲剂组均明显低于活血化瘀组。
表3治疗前后TC、TG和LDL的变化
*表示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活血化瘀组比较P<0.01。
表4治疗前后HDL、apoA和apoB的变化
讨论本发明药物对颈动脉内膜厚度及粥样化斑块减少有一定的疗效,减少程度均占病变血管和斑块的50%,此药物又有降低TC、TG、LDL-C、升高apoA的趋势,经与常规活血化瘀药剂比较,效果较为满意。由于目前还没有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问世,故与人们普遍采用活血化瘀中药制剂相比较,本发明药物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填补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空白。
实施例处方生晒参10g 何首乌30g 蒲黄30g大黄15g山楂30g阿魏10g泽泻30g海藻15g制法取阿魏提取挥发油后,残渣与其它七味药一起放入提取灌,加水8倍量,水煮2次,每次1小时,合并滤液,浓缩至1:1混悬液,放冷,加醇至含醇量为70%,混匀放置24小时,过滤,滤液浓缩成流浸膏,加糊精混匀。将所提挥发油均匀喷到表面,混匀,制粒分装。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备该药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生晒参3-30份 何首乌6-60份 蒲黄6-60份大黄3-30份山楂6-60份阿魏1-30份泽泻6-60份海藻3-6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各组份的重量份为生晒参10g 何首乌30g 蒲黄30g大黄15g山楂30g阿魏10g泽泻30g海藻15g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何首乌是制何首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大黄是酒制大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山楂为生山楂。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泽泻为盐泽泻。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蒲黄为生蒲黄。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药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的剂型为颗粒剂。
9.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该药物的原料配方及制法如下配方生晒参3-30份 何首乌6-60份 蒲黄6-60份大黄3-30份山楂6-60份阿魏1-30份泽泻6-60份海藻3-60份制法取阿魏提取挥发油后,残渣与其它七味药一起放入提取灌,加水8倍量,水煮2次,每次1小时,合并滤液,浓缩至1∶1混悬液,放冷,加醇至含醇量为70%,混匀放置24小时,过滤,滤液浓缩成流浸膏,加糊精混匀,将所提挥发油均匀喷到表面,混匀,制粒分装。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制备该药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生晒参3—30份 何首乌6—60份 蒲黄6—60份;大黄3—30份 山楂6—60份阿魏1—30份;泽泻6—60份 海藻3—60份;该药物具有健脾滋肾,活血化痰,软坚散结的作用。
文档编号A61P9/00GK1214931SQ9811798
公开日1999年4月28日 申请日期1998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1998年9月11日
发明者刘彦珠 申请人:刘彦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