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白血病及逆转耐药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7281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抗白血病及逆转耐药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白血病过程中逆转耐药和增强抗肿瘤效应的纯中药药物,具体是该药物针对白血病肿瘤细胞表面的耐药基因产物P-糖蛋白,并与其结合逆转白血病化疗耐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中药制剂。
白血病人们称“血癌”,是危害人民健康,特别是青少年和儿童发病率较高的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常见病。化疗是治疗白血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容易导致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就是耐药性的产生。已证实造成白血病耐药的原因是肿瘤细胞表面有一种耐药的基因产物P-糖蛋白,它能主动地将化疗药物(如长春新硷)泵出细胞外,降低细胞内药物浓度,而使化疗产生耐药。选用钙通道类阻滞剂能与细胞膜上的P-糖蛋白相结合,阻滞细胞外液中钙离子,通过钙通道向细胞内流动,抑制肿瘤细胞内药物外流,提高细胞内化疗药物浓度。目前国内外选用钙通道阻滞剂来结合P-糖蛋白的药物都为毒性和副作用较大的4-双氢吡啶类(如异搏定、心痛定、尼卡地平),硫氮卓酮类(如盐酸硫氮卓酮)等西药制剂,对白血病化疗所产生的副作用和抗肿瘤效应十分不益。因此,筛选低毒,副作用少,既能逆转化疗耐药又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进行抗肿瘤的中药方剂是白血病化疗中十分重要的课题。经湖南省医药信息所检索,目前,国内外尚未见到本发明药方能逆转耐药,又能增强抗白血病效果的药物。
本发明的目的是从中药中筛选出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又富含钙拮抗活性成份的复合剂,达到低毒、副作用少,能结合肿瘤细胞表面耐药基因产物P-糖蛋白,逆转化疗耐药,增强抗肿瘤的作用。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方法是选用莲子心加黄芪二味中药,经提取有效成份制备成胶囊口服、疗效好的一种药物。
以下是对本发明药物的组分、药效及制备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抗白血病逆转耐药和增强抗肿瘤病效应的药物是由中药莲子心加黄芪组方而成,莲子心与黄芪的比例配制是1∶2.5。以取莲子心500克,黄芪1250克为例,分别提取两味药物中有效成份,制成1000粒胶囊剂型,每粒内含莲心生物硷0.5克。中医认为莲子心苦寒,归心肺、肾经,清心安神,交通心肾,可去热,涩精止血,用于热入心包,神昏谵语,心肾不交,失眠遗精,血热吐血。现代药学认为莲子心内含钙拮抗活性生物硷,是具有营养、低毒、副作用少的睡莲科植物,并具有钙通道阻滞剂类药物的特性,其钙拮抗活性成份进入体内后,能迅速经钙通道途径与肿瘤细胞表面的耐药性基因产物P-糖蛋白结合,抑制肿瘤细胞内药物外流,提高化疗药物在肿瘤细胞内的浓度。同时,莲子心本身药性苦寒可去热,涩精止血,很适应中医所述白血病中的“温邪”、“热劳”、“血症”范畴。
中医认为黄芪药性甘温,归肺脾经,补气固表,利尿托毒,用于气虚乏力,表虚自汗,血虚痿黄,内热消渴等证。现代药学认为黄芪为滋补强身植物,能作用于造血系统生血、排毒,对人体机能起免疫调节作用,增强免疫功能,很适应中医所述白血病中的“虚劳”、“热毒”、“瘰疬”等证。
莲子心与黄芪组合所形成具有抗白血病及逆转耐药和免疫功能的特性,是体现本发明药物特有药效释放的最佳组方,莲子心与黄芪配制的比例范围是0.5-1.5∶2-3其中组方最佳配比是1∶2.5。
莲子心与黄芪组合所释放的药性,形成具有抗白血病及提高免疫机能作用,它的药效学研究结论如下1、使用本发明的药物对体外三种白血病细胞株(CEM、K562、HL60)实验,均显示有抑制肿瘤细胞作用。将本发明的药物与抗癌药物长春新硷(化疗药)联合使用,显示有明显增强长春新硷药物的作用。单用长春新硷对CEM、K562细胞株分别抑制率为21.00±4.90%,30.00±6.16%,加用本发明的药物,分别抑制率为67.30±2.49、64.67±2.49%,两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
2、对30例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逆转耐药与增强长春新硷的抗肿瘤试用中显示长春新硷加本发明的药物联合作用组的细胞毒性63.36±27.97%,较长春新硷单药组18.46±14.45%明显增强(P<0.01),其中10例为临床难治与复发患者采用单抗已证实P-糖蛋白高表达,长春新硷组细胞毒性为11.45±6.01%,而长春新硷加本发明药物组为47.70±12.46%,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
3、对34例白血病患者的白血病细胞进行体外试验,结果显示长春新硷加本发明的药物联合作用的细胞毒性50.03±14.63%,较长春新硷单药组14.45±7.71%明显增强(P<0.01),其中20例为临床难治与复发患者,采用单抗已证实P-糖蛋白高表达,长春新硷组细胞毒性为9.17±4.60%,而长春新硷加用本发明药物组为46.70±12.20%,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
4、应用本发明药物对小鼠移植性白血病模型作实验,结果经小鼠脾重量及脾病理切片证实,用本发明的药物对小鼠移植性白血病有抗肿瘤作用,剂量愈增加,作用更明显,与未用本发明药物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5、将小鼠用环磷酰胺抑制其免疫功能作实验模型,再应用本发明药物观察,免疫损伤的动物模型及正常动物其IFNr与NK活性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1),显示应用本发明的药物具有增强细胞免疫机能的作用。
6、本发明药物的动物急性毒性实验显示小鼠口服本发明药物的最大耐受量为40g/kg,按70kg成人临床用量折算为466.7倍,口服给药是安全的。
7、将本发明药方制备成胶囊剂,按1.3/kg、2.6/kg、5.1/kg/日给大鼠灌胃60天观察长期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小鼠毛发光泽,体重增高,血象、肝、肾功能均未出现明显毒性反应,小鼠心肝、脾、肺、肾、肾上腺6种脏器病理切片均未见异常。
本发明的药物制备的最佳实施方案是将莲子心与黄芪按1∶2.5比例配制,在莲子心药量基础上加用醋酸乙醇(1-5%,45-70%)6-10倍量进行动态冷浸12-24小一种抗白血病逆转耐药和增强抗肿瘤病效应的药物是由中药莲子心加黄芪组时三次,收集冷浸液,将冷浸液在60-100℃的温控下进行醇化提取含莲子心生物硷的浓缩液(d=1.05-1.15g/cm3)备用。
在黄芪药量基础上加8-10倍量的清水煎煮三次,每次1小时,收集煎煮液,在80-100℃的温控下减压浓编得到浓缩液(d=1.20-1.30g/cm3)备用。
将莲子心生物硷浓缩液与黄芪浓缩液在配有糊精的溶液中混合,得到本发明药物的混合液(d=1.15-1.25g/cm3),将混合液置入干燥箱内,控制进口温度为270-320℃,出口温度为85-130℃进行干燥,得到淡黄色或棕色松散干粉,在乙醇稀润剂下将干粉制粒,形成干颗粒,在整粒操作下,装入胶囊包装,制成本发明的药物。
本发明的药物具有以下功效和优点1、具有类似于钙通道阻滞剂的作用,有选择性的与肿瘤细胞表面的耐药基因产物P-糖蛋白结合,减少和逆转抗肿瘤药物的耐药性。
2、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作用,配合抗肿瘤药物化疗时,有增加抗肿瘤的协同作用。
3、药物毒性低,副作用少,易口服吸收,配制使用简便,药效好,成本低,适合工业化生产。
权利要求
1.一种抗白血病逆转耐药的中药制剂,其特征是由莲子心与黄芪组方而成的纯中药制剂,莲子心经提取后,含一种具有钙拮抗活性成份的生物硷,它与白血病肿瘤细胞表面的耐药基因产物P-糖蛋白结合,阻滞化疗药物从肿瘤细胞内泵出,提高细胞内药物浓度逆转化疗耐药,黄芪具有补气生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莲子心与黄芪的组方,其特征在于莲子心与黄芪的最佳配比药量是1∶2.5,其药量配比的控制范围是0.5-1.5∶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莲子心与黄芪的组方,其特征在于提取莲子心生物硷时所收集的冷浸液是在60-100℃温控下醇化提取浓缩液,收集黄芪煎煮液时是在80-100℃的温控下减压浓缩得到黄芪浓缩液。
全文摘要
一种抗白血病及逆转耐药的中药制剂由莲子心与黄芪组方而成,其中莲心生物硷含钙拮抗活性成分,结合作用于肿瘤细胞表面耐药基因产物P-糖蛋白,阻滞细胞内化疗药物泵出,黄芪经温控减压提取浓缩液,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作用于补气生肌排毒,两药组方形成具有抗白血病及逆转耐药和增强免疫提高抗肿瘤效应的低毒中药制剂。
文档编号A61P35/00GK1241441SQ9911540
公开日2000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1999年6月2日 优先权日1999年6月2日
发明者谢兆霞 申请人:湖南医科大学附属湘雅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