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稀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6426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囊稀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气囊稀释装置。
在医疗单位日常护理工作中,几乎天天都要接触往输液瓶内加氨苄的烦恼;稀释药液又麻烦、又费时,有时针头衔接不好会使药液外溢,甚至造成药液污染。即使象中国专利以公告号CN2231110Y公开的《一种气囊式溶药器》,虽然能起到避免和降低溶药过程中的药液污染,缩短溶药时间,但它仍然只能一瓶一瓶溶药,尤其没有解决直接往输液瓶中加药液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一次能同时稀释多瓶药液、且溶药可同时灌入输液瓶内的气囊稀释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该气囊稀释装置包括输液瓶、上端插针管、下端插针管和药瓶,其特点是有一只呈倒漏斗状的球形气囊其囊颈紧套于上端插针管的下部、囊底所开的若干孔则通过若干根紧紧地插入其内的管通与装在圆形网盒内的若干只药瓶上所插的下端插针管紧密相连。
所说的若干根管道是3-12根。
球形气囊为透明体。
以下结合附图及其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总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输液瓶,2、上端插针管,3、球形气囊,4、管道,5、下端插针管,6、药瓶,7、圆形网盒。
输液瓶1和药瓶6是在使用本装置时临时加上去的;上端插针管2与通用的输液管插针管相同,外加针套,所不同之处是插针管上无通气管;球形气囊3呈倒漏斗状,其囊颈连接上端插针管2,从囊颈往下逐渐增粗直至突然膨大呈球形,球底为一圆形平底,底上开有3-12个圆孔成圆形排列,孔间等距,有3-12根管道4向下延伸与装在圆形网盒7内3-12只药瓶6上的下端插针管5相连。气囊3球形的大小是按照管道4根数的多少而设计的,但管道4至少不得少于3根。整个气囊为透明体;下端插针管5与上端插针管4形状相似,有所加长,在接针管处嵌了个针柄,外加针套,针管上无需通气管;圆形网盒7是置放药瓶的,其作用是方便取放,方便观察药物、方便一并将药液摇匀溶解。
其工作原理是当上、下端插针管2、5分别插入输液瓶1和药瓶6内后,形成封闭式管路。然后利用气囊3内的气体压入输液瓶1内,由此产生负压,因此能使输液瓶1内的液体吸出流向药瓶6内;同样,用气囊3内的气体压向药瓶6内,其溶药就能顺着气囊3流向输液瓶1内。
其操作方法是首先检查药液,准备气囊稀释装置,将12只药瓶6装入圆形网盒7内,并进行消毒处理;然后拆开气囊3的袋装,剥去下端插针管5的针套,将其逐个插入药瓶6内;接着剥去上端插针管2的针套,将其插入输液瓶1内;上下检查一遍无误后,将输液瓶1倒转,与药瓶6成一直线;用手挤压气囊3使输液瓶1内的稀释液顺着气囊3流入药瓶6内,待药瓶6内稀释液饱和后,再倒转输液瓶1;这时托起圆形网盒7不停地摇动,直至将药瓶6内的药液摇匀,并观察溶药有无杂质或混浊等现象,若检查未发现异常,则倒转圆形网盒7,与输液瓶1成一直线;此时用手挤压气囊3,使药瓶6内已稀释的药液顺着气囊3流向输液瓶1内;最后连续挤压几次,使气囊3内的药液全部压入输液瓶1内,即拔出上端插针管2,至此稀释过程完毕;再将输液瓶1内的药物重新检查一遍,确实无异常发现,方可用;紧接着将药瓶6从圆形网盒7内取出,保留网盒7续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新颖,制造容易、价廉,使用方便、可靠,效率高,效果好等优点。
权利要求1.一种气囊稀释装置,包括输液瓶(1)、上端插针管(2)、下端插针管(5)和药瓶(6),其特征是有一只呈倒漏斗状的球形气囊(3)其囊颈紧套于上端插针管(2)的下部、囊底所开的若干孔则通过若干根紧紧地插入其内的管道(4)与装在圆形网盒(7)内的若干只药瓶(6)上所插的下端插针管(5)紧密相连。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稀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若干根管道(4)是3-12根。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稀释装置,其特征在于球形气囊(3)为透明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属医疗器械类的气囊稀释装置。该装置包括输液瓶、上、下端插针管和药瓶,其主要结构特征在于有一只呈倒漏斗状的球形气囊其囊颈紧套于上端插针管的下部、囊底所开的若干孔则通过若干根紧紧插入其内的管道与装在圆形网盒内的若干只药瓶上所插的下端插针管紧密相连。因此,其在2—3分钟之内可一次性稀释药液3—12瓶,并一次性将溶药灌入输液瓶内。其结构简单、新颖,制造容易、价廉,使用方便、可靠,效率高,效果好。
文档编号A61J3/00GK2389665SQ9924629
公开日2000年8月2日 申请日期1999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1999年10月10日
发明者徐伟英, 黄秋明 申请人:徐伟英, 黄秋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