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用负荷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232841阅读:来源:国知局
伸力作用于连接部。
【附图说明】
[0035]图1是表示床用负荷检测装置的使用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0036]图2是床用负荷检测装置的立体图。
[0037]图3是床用负荷检测装置的侧视截面图。
[0038]图4是床用负荷检测装置的俯视图。
[0039]图5是床用负荷检测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40]图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引导机构的构成的立体图。
[0041]图7是表示引导机构的使用例的立体图。
[0042]图8是载置部的俯视图。
[0043]图9是表示载置部的孔部的配置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0044]图10是表示引导机构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0045]图11是表示定位部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0046]图12是表示载置部的孔部的配置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0047]图13是表示定位部的变形例的图。
[0048]图14是表示底板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图。
[0049]图15是表示载置部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图。
[0050]图16是表示载置部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图。
[0051]图17是表示载置部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图。
[0052]附图标记说曰月
[0053]I 床
[0054]2腿部
[0055]10负荷检测装置
[0056]30底板
[0057]40变形体
[0058]41传感器单元
[0059]48信号电缆
[0060]49第2固定部
[0061]50载置部
[0062]51平面部(载置面)
[0063]53凹部(引导机构)
[0064]55台阶部(引导机构)
[0065]56倾斜面(引导机构)
[0066]60罩体
[0067]65电缆引导部
[0068]66第I固定部
[0069]70垫片(引导机构)
[0070]80孔部(引导机构)
[0071]90定位部(引导机构)
[0072]Gl、G2变形仪(变形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73]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74][第I实施方式]
[0075]如图1所示,床用负荷检测装置(以下简称为负荷检测装置。)10在床设置面上配置在与床I的各腿部2对应的位置,为了检测被测试者的上床、下床以及身体动作等而使用。床设置面是病房、门诊室、检查室或寝室的地面等。
[0076]来自负荷检测装置10的输出信号例如经由信号电缆向运算单元11输入,运算被测试者的在床状况。此外,来自负荷检测装置10的输出信号可以构成为例如通过无线通信单元向运算单元11发送。由运算单元11运算的在床状况可以由例如通信单元、通知单元向通知对象通知,也可以由显示单元监视。
[0077]在床I上,作为被测试者,健康者、病人、婴幼儿、老年人等为了睡眠、休息、诊疗、检查等采取横卧姿势。床I不限于睡眠用、休息用,也可以是诊疗台、检查台、担架、沙发等。
[0078]如图2?图5所示,负荷检测装置10包括底部罩20、底板30、变形体40、传感器单元41、载置部50、罩体60以及垫片70。用于支撑变形体40和支架42的2个支撑轴31、32竖立设于底板30。在支撑轴31、32之间形成孔部33。
[0079]变形体40是大致长方形的板状,承受来自载置部50的负荷而挠曲变形。在变形体40中装配有检测变形体40的变形量的传感器单元41。在传感器单元41中具备:变形体40的变形传感器(例如贴附于变形体40表面的变形仪G1、G2);支架42 ;用于放大来自变形仪Gl、G2的信号的放大装置45 ;与变形仪Gl、G2和放大装置45连接的FPC底板等。
[0080]在变形体40的两端部形成有孔部40a、40b。支架42配设于变形体40的上表面。在支架42的两端设有支撑孔部42a、42b,上述支撑孔部42a、42b在变形体40的侧方,换言之,以在与变形体40的伸长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将底板30的支撑轴31、32插入变形体40的孔部40a、40b和支架42的支撑孔部42a、42b,将螺母43、43与支撑轴31、32螺合。这样,将变形体40和支架42固定于底板30。
[0081]变形体40被夹持在支架42和环状的基底部40c之间。固定于底板30的变形体40在长度方向(将孔部40a、40b连接的方向)具有自由度,而向与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被限制。
[0082]在变形体40的中央部竖立设有将载置部50连结的连结轴(螺钉)44。连结轴44从下方插入在变形体40的中央部形成的孔部,从变形体40的上侧嵌合垫圈44a。连结轴44的底部44b利用孔部33来避免与底板30的接触。用于放大来自变形仪Gl、G2的信号的放大装置45装配于支架42。另外,放大装置45连接着传感器侧连接器46,传感器侧连接器46连接着将放大装置45的输出向电子控制单元(运算单元)11发送的电缆侧连接器47。在电缆侧连接器47中具备信号电缆48。
[0083]载置部50在圆形平板部51的外周具备筒状部52,并形成有中央部凹陷的同心圆状的凹部53。在平板部51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棒状部54。连结轴44与形成于棒状部54的内槽部螺合,由此,将变形体40连结于载置部50。
[0084]罩体60收纳底板30、变形体40、传感器单元41以及载置部50。罩体60具有:第I罩部61,其收纳支架42、放大装置45以及载置部50 ;以及第2罩部62,其收纳传感器侧连接器46、电缆侧连接器47以及信号电缆48。第I罩部61形成为筒状,第2罩部62与第I罩部61的外周的一部分连续地形成,具备上表面罩62a。上下方向的肋63按每一规定间隔设于第I罩部61的内周面。该肋63提高第I罩部61的强度并且肋63的下端部抵接到底板30的上表面而进行第I罩部61的定位。在第I罩部61和第2罩部62的底部分别形成有朝向内方的爪部64。在肋63的下端部抵接到底板30的上表面的状态下,使爪部64与底板30的卡合部35卡合,将罩体60固定于底板30。具有孔部71的环状垫片70能装拆地载置于载置部50。
[0085]当经由连结轴44对变形体40作用负荷时,变形体40在两端部由支撑轴31、32支撑的状态下挠曲。此时,在变形体40的表面,在支撑轴31、32和连结轴44的各自之间,与负荷成比例地在支撑轴31、32侧产生压缩变形,在连结轴44侧产生拉伸变形。变形仪G1、G2检测这些压缩变形、拉伸变形。
[0086]由变形仪G1、G2构成例如电桥电路,输出与变形体40的挠曲,即作用于变形体40的负荷相应的电信号。此外,不仅有设定为在支撑轴31、32侧产生压缩变形、在连结轴44侧产生拉伸变形的情况,还有设定为仅在支撑轴31、32侧产生压缩变形或拉伸变形的情况、设定为在连结轴44之侧产生压缩变形或拉伸变形的情况。
[0087]在配置于负荷检测装置10之上的床I中,当被测试者位于床I上时,被测试者的负荷从腿部2经由载置部50作用于变形体40。由此,被支撑轴31、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