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用负荷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232841阅读:来源:国知局
32支撑着两端部的变形体40的中央部挠曲,在变形体40的表面,在支撑轴31、32各自和连结轴44的之间,与负荷成比例地在支撑轴31、32侧产生压缩变形,在连结轴44侧产生拉伸变形。这些压缩变形和拉伸变形由变形仪G1、G2检测,变形仪G1、G2的检测输出被放大装置45放大。被放大装置45放大的检测输出经由传感器侧连接器46和电缆侧连接器47通过信号电缆48向电子控制单元(运算单元)11发送。
[0088]这样,基于变形体40的变形量检测位于床I上的被测试者的负荷。并且通过测量基于检测结果的负荷的变化量,能适当地掌握被测试者的状态。
[0089]在载置部50的凹部53的形状与床I的腿部2的底部的形状不一致的情况下,载置于载置部50的腿部2成为由于床I上的被测试者的动作而位置易于移动的状态。如果腿部2在载置部50中移动,则从载置部50承受的负荷发生变动,负荷检测的精度降低。因此,在负荷检测装置10中具备限制床I的腿部2的载置位置的引导机构。引导机构例如包括环状的垫片70。垫片70的外形是与平板部51相同的形状,孔部71形成为与腿部2的底部的外周形状为相同形状。由此,载置于载置部50的腿部2抵接到孔部71的内周面来限制载置位置,因此腿部2的位置被稳定地保持。其结果是,变形体40适当地承受来自载置部50的负荷,床I的负荷检测精度提高。
[0090]准备多个孔部71的内径不同的垫片70,由此能容易地对应腿部的形状不同的床。孔部71也可以按照腿部2的形状形成为方形。
[0091]在载置部50形成有中央部凹陷的同心圆状的凹部53。因而可以将该凹部53的形状设为与床I的腿部2的底部的形状一致的形状来构成引导机构。
[0092]在罩体60中形成有将与传感器单元41连接的信号电缆48向罩体60的上方引出的电缆引导部65。电缆引导部65在第I罩部61与第2罩部62的连接部分沿上下方向形成。由电缆引导部65引导信号电缆48,由此能将信号电缆48向罩体60的上方可靠地引出。罩体60的上方是从床载置面离开的方向,因此能使信号电缆48容易地从床载置面离开。被引出的信号电缆48还能容易地沿着从床载置面离开的床架,易于将信号电缆48维持为从床载置面离开的状态。由此,信号电缆48不载置于地面,因此不会成为人、其他物体移动时的障碍,不需要附加保护罩等处理,当清扫地面时也不会成为障碍。
[0093]在电缆引导部65中具备以防止信号电缆48的位置偏移的方式进行把持的第I固定部66。第I固定部66向第I罩部61侧开放,把持部66a构成为被向关闭方向施力。由此,信号电缆48被第I固定部66把持而可靠地被保持于该位置。因而在电缆引导部65中易于将信号电缆48维持为向上的姿势。
[0094]如果第I固定部66是与载置部50的筒状部52的上部位置大致相同或者比其低的位置,则床I的腿部2有时跨上第I固定部66。这样的话,在第I固定部66的上方,信号电缆48与腿部2接触,有可能损伤信号电缆48。因此,设定为在电缆引导部65的上部具备第I固定部66,第I固定部66的位置比载置部50的筒状部52的上部位置高。这样的话,床I的腿部2不易跨上第I固定部66,防止第I固定部66的上方的信号电缆48与腿部2的接触。
[0095]当利用电缆引导部65对向上方引出的信号电缆48赋予拉伸力时,该拉伸力有时直接作用于与传感器侧连接器46连接的电缆侧连接器47。这样的话,电缆侧连接器47受到拉伸力的影响,因此从电缆侧连接器47输出的检测结果有可能变动。
[0096]因此,在底板30中具备钩挂信号电缆48的第2固定部49。第2固定部49具备向关闭方向施力的夹持部49a,通过将信号电缆48插入夹持部49a来保持信号电缆48。第2固定部49利用安装螺钉49b安装于底板30的螺钉支承部34。在底板30中具备第2固定部49,由此即使信号电缆48被向上方拉伸,也能保持由第2固定部49钩挂的信号电缆48的位置。由此,能阻止信号电缆48的拉伸力作用于电缆侧连接器47。
[0097][第2实施方式]
[0098]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图8所示,作为限制床的腿部2的载置位置的引导机构,具备:多个孔部81a?83a,其在载置面(平板部)51中形成于多个同心圆81?83的各圆周上;以及定位部90,其一部分插入、保持于孔部81a?83a并从载置面51突出。
[0099]在载置部50的载置面(平板部)51中,作为腿部2的载置位置的标记设有以连结轴44为中心的多个同心圆81?83。同心圆81?83使用各种印刷技术描绘于载置面51。在最内侧的第I同心圆81的圆周上形成有3个孔部81a。在第I同心圆81的外侧的第2同心圆82、第2同心圆82的外侧的第3同心圆83也分别形成有3个孔部82a、83a。此外,也可以不设置同心圆81?83 (圆周线)地仅形成孔部81a?83a。
[0100]孔部81a?83a均在周向均等地分散配置(例如120度间隔)。另外,孔部81a?83a以在各同心圆81?83的径向不重叠的方式错开配置。由此,相邻的同心圆的孔部彼此设于分开的位置,因此能抑制载置部50的强度降低。另外,在相邻的同心圆的径向间隔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在使孔部彼此分开的状态下进行配置,因此还能在载置面51小的负荷检测装置中应用。
[0101]一部分插入、保持于孔部81a?83a的定位部90包括具有头部91和插入部92的销构件93。头部91和插入部92均以圆柱状形成,插入部92与头部91相比直径较小。插入部92能插入孔部81a?83a,头部91的直径与孔部81a?83a的直径相比较大。因此,销构件93的头部91在从载置面51突出的状态下被保持。此外,也可以用螺钉构成插入部92,在孔部81a?83a的内周面形成与插入部92对应的螺合部。
[0102]为了限制床I的腿部2的载置位置,将腿部2置于载置面51而使腿部2与载置面51的大致中心位置对准。之后,将销构件93插入位于腿部2的外周侧的最内侧的孔部81a?83a。例如,在腿部2为小直径的情况下,销构件93插入形成于第I同心圆81的孔部81a(图7)。虽未图示,但可按照腿部2的直径适当使用第2同心圆82和第3同心圆83的孔部82a、83a。
[0103]由此,腿部2由配置在周围的3个销构件93限制其在载置面51中的载置位置。其结果是,能将床I的腿部2保持在载置面51的中央附近,能准确地维持床I的负荷检测精度。此外,在腿部2比第3同心圆83大的情况下,不需要销构件93,由载置面51的外周壁保持腿部2的位置。
[0104]在可预先知道腿部2与同心圆81?83的位置关系的情况下等,也可以在将销构件93插入适合的孔部81a?83a后,将腿部2载置于销构件93的内侧。另外,也可以在将销构件93部分地插入孔部81a?83a并将腿部2载置于载置面51后,将剩余的销构件93插入孔部81a?83a。关于销构件93未插入的孔部,也可以构成为使用其它密封物、盖来塞住。
[0105][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0106](I)如图9所示,在多个同心圆81?83的圆周上形成的孔部81a?83a也可以配置于在径向延伸的直线上。这样的话,能容易地确认销构件93位于多个同心圆81?83中的哪个同心圆的孔部。但是,由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