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脐痈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90473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治疗脐痈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脐痈,一般多为脐部感染所致。初起脐部微肿,渐肿大如瓜,或高若突铃,皮色或红或白,触之疼痛,在酿胺时可伴有寒热。潰出胺水桐厚而无臭味者易敛,潰出臭胺夹有粉块物质,及脐正中下方有条状硬结者,往往成为脐漏,可致久不收口。现代医学对此证的治疗一般以抗生素为主。但近年来由于滥用抗生素,使病菌产生抗药性。中医药一般疗效较慢。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脐痈的药物。它具有清热解毒,排脓消肿的功效,治疗脐痈效果良好。能达到疗效确切,安全无毒副作用的目的。
[000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由黄连、黄芩、黄柏、桅子、当归、白芷、猪苓、泽泻、白术、苦参10种原料药构成。
[0005]本发明制剂中有关药物成分主要功能与配制。
[0006]本发明中的黄连,性味苦,寒。含甲基黄连碱,棕榈碱等。泻火燥湿,除烦解毒。主治熱盛心烦,痞满,消渴,熱痢腹痛,里急后重,目赤肿痛,痈肿疮毒,口疮。
[0007]本发明中的黄芩,性味苦,寒。含黄芩甙,汉黄芩甙,黄芩新素,葡萄糖醛酸,酶等。清湿热,泻肺火,安胎解毒。主治湿热黄疸,肺热咳嗽,痈疽疮疡,胎动不安。
[0008]本发明中的黄柏,性味苦,寒。含黄柏碱,棕榈碱,脂肪油,黄柏酮,粘液质,留醇等。泻相火,除湿热。主治口舌生疮,目赤耳鸣,熱痢泄泻,骨蒸潮热,黄疸淋浊,便血,赤白带下,湿毒疮瘍。
[0009]本发明中的桅子,性味苦,寒。含桅子式,黄色素,苦味质,精油,甘露醇,胆碱,果胶等。清热,利尿,凉血。主治热病心烦不眠,口渴,咽痛,目赤,黄疸,五淋,吐血,衄血,血痢便血。外治跌打,挫伤,肿痛。
[0010]本发明中的当归,性味甘、辛,温。含挥发油,棕榈酸,蔗糖,烟酸,维生素等。补血活血,化瘀生新,调经润燥。主治血虚头疼,腰疼,心腹诸疼,大便燥结,痿痹,症瘕,痈疽疮疡,经来腹痛,崩漏。
[0011]本发明中的白芷,性味辛,温。含白芷素,白芷醚,珊瑚菜素等。祛风散湿,活血止痛,生肌排脓。主治感冒头疼,眉棱骨疼,牙痛,鼻渊,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疫毒,皮肤瘙痒。
[0012]本发明中的猪苓,性味甘,平。含麦角留醇,多聚糖类化合物,蛋白质。渗湿利水。主治水肿胀满,淋浊脚气,小便不利。
[0013]本发明中的泽泻,性味甘,微寒。含挥发油,生物碱,糖类,天门冬素,植物留醇,树月旨,有机酸等。渗湿,利尿。主治膀胱湿热,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泻痢,淋浊。
[0014]本发明中的白术,性味甘、苦,温。含挥发油,主要为苍术醇,苍术酮,维生素A等。补脾,燥湿,和中。主治脾虚劳倦,食少泄泻,水肿,痰饮,自汗,胎动不安,脘腹虚胀等。
[0015]本发明中的苦参,性味苦,大寒。含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甲基野靛碱,臭豆碱等。清热凉血,祛风杀虫。主治血痢,黄疸,小便赤黄,皮肤风热,恶疮疥癞。
[0016]脐痈的病因病机为心脾湿热火毒流入小肠、脐结致中,气血凝滞脐部或因疹毒抓痒复所致染。本发明具有清热解毒,排脓消肿的功效,治疗脐痈效果良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经临床应用证明对治疗脐痈疗效确切,安全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17]1.配方及重量比例:黄连10份、黄芩15份、黄柏12份、桅子15份、当归18份、白芷15份、猪苓12份、泽泻15份、白术15份、苦参12份。
[0018]2.制作方法:将上述原料药按比例称量配齐,用制药设备器械炮制合格,提纯浓缩后制成胶囊、片剂、丸剂、颗粒、口服液等不同剂型备用。
【主权项】
1.一种治疗脐痈的药物,其特征是配方及重量比例是黄连10份、黄芩15份、黄柏12份、桅子15份、当归18份、白芷15份、猪苓12份、泽泻15份、白术15份、苦参12份;将上述原料药按比例称量配齐,用制药设备器械炮制合格,提纯浓缩后制成胶囊、片剂、丸剂、颗粒、口服液不同剂型备用。
【专利摘要】一种治疗脐痈的药物,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它主要由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白芷、泽泻、苦参等10种原料药构成,用制药设备制成胶囊、片剂、口服液等不同剂型备用。本发明具有清热解毒,排脓消肿的功效,治疗脐痈效果良好,安全无毒副作用。
【IPC分类】A61P31-00, A61K36-884, A61P17-00
【公开号】CN104606401
【申请号】CN201310567916
【发明人】王芳, 陈冠卿, 陈洪涛, 陈洪波
【申请人】王芳
【公开日】2015年5月13日
【申请日】2013年11月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