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沙眼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8370880阅读:来源:国知局
拌下缓慢加入第三步获得的水相中,充分搅拌 30分钟~1小时,使乳化,在60°C~70°C的温度下加入第一步获得的混合粉末,搅拌均匀, 分装。
[0023] 为了更好地实现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沙眼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当所 述药物的剂型为滴眼剂,制备过程为: a、 按重量份数比取所述蚯蚓,放在凉开水中浸泡48小时,浙水后放入容器中,加入蚯 蚓重量0. 2倍的氯化钠,半小时后过滤,取滤液备用; b、 取所述剩余原料药加入水提取2次,第一次加4-6倍量水煎煮1-2小时,第二次加 3-5倍量水煎煮1-2小时,将2次提取液合并,滤过,减压浓缩得80°C时相对密度为1. 04~ 1. 10的浸膏1,药渣备用; c、 将药渣加60-90%乙醇浸泡0. 5-1. 5小时,提取两次,每次1-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 过,浓缩,80-160目滤过,6000-10000转/分钟离心,取上清液,经截流分子量为5000-10000 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相对密度为60°C时1. 25的浸膏2 ; d、 将步骤a中滤液与浸膏1和浸膏2混合,加入混合物总质量的60-80倍的蒸馏水,并 加入浓度为4%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为6. 0-7. 0,再加入0. 2%活性炭煮沸10分钟,滤过,分 装,灭菌,即得滴眼剂。
[0024] 为了更好地实现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沙眼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当所 述药物的剂型为颗粒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8倍的水,加热至沸腾 回流3~5小时,过滤,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随后在 真空度0. 06~0. 09Mpa下减压浓缩至50~60°C时相对密度为1. 04~1. 10的膏体,喷雾 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60~175°C、出风温度80~85°C,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 膏粉; 步骤二: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 2~0. 4倍的蔗糖粉和0. 1~0. 2 倍的糊精,制成颗粒,于40~50°C干燥,获得颗粒剂。
[0025] 本发明还提供治疗沙眼的药物,药物的剂型为:片剂、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 衣片剂、胶囊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口服液、滴眼剂、口含剂、颗粒剂、冲剂、蜜丸剂、丹剂、 溶液剂、注射剂、冷敷剂、栓剂、硬膏剂、糖浆剂、散剂或喷雾剂。
[0026] 本发明的药物以滋阴明目为治疗原则,兼以补肾清肝、活血通络、利水降火、清热 解毒,治疗沙眼具有起效快、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和不易复发的优势。
[0027]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沙眼在中医中属于椒疮的范畴。胞睑内面红色细小颗粒密集丛生,状若椒粒,故名 椒疮。分布以大小眦及穹窿部为重,常与粟疮并生,痒涩流泪,若及黑睛可致赤膜下垂,血翳 包睛;若及胞睑,终为拳毛倒睫,黑睛生翳。该病与眼乳头增生基本一致。
[0029] 因此本发明治疗沙眼以滋阴明目为主,兼以补肾清肝、活血通络、利水降火、清热 解毒。故选用中药:石耳、桑寄生、墨旱莲、骨碎补、玉竹、北沙参、玄参、卤碱、西施舌、雀卵、 千里光、蚯蝴、竹浙、白蒺藜、菊花、石决明、天名精、苦壶卢、川;、鸡血藤、泽泻、油桐根、菟 丝子、露兜穷花、合萌、车前子、桑叶、猪苓、苣荬菜、石萝蘑、地骨皮、青蒿和甘草。方中石耳、 桑寄生、墨旱莲、骨碎补、玉竹、北沙参、玄参、卤碱、西施舌、雀卵滋阴泻火明目、滋养肾水; 千里光、蚯蚓明目,竹浙、白蒺藜、菊花、石决明清肝火、补肝阴、疏风热;天名精、苦壶卢、川 芎、鸡血藤清热活血通络、降火利水;泽泻、油桐根、菟丝子、露兜穷花、合萌、车前子、桑叶、 猪苓利水清热;苣荬菜、石萝蘑、地骨皮、青蒿清热解毒;甘草调和诸药兼清热解毒。
[0030] 其中,上述原料药材的药理如下: 石耳:地衣类石耳科石耳属植物石耳,以叶状体入药。甘,平。清热止血,止咳化痰。明 目,益精。用于吐血,衄血,崩漏,膀胱炎,肠炎,痢疾,支气管炎。外用治毒蛇咬伤,烧烫伤。
[0031] 桑寄生:本品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的干燥带叶茎枝。苦、甘,平。归肝、肾经。补 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元。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 动不安;高血压。坚肾泻火。
[0032] 墨旱莲:性凉,味甘酸。甘、酸,寒。归肝、肾经。具有凉血止血、补肾益精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血痢、刀伤出血、须发早白、白喉、淋浊、带下、阴部湿痒 等症。《唐本草》:"主血痢。针灸疮发,洪血不可止者敷之;汁涂发眉,生速而繁。"《分类草 药性》:"止血,补肾,退火,消肿。治淋、崩。"具有凉血止血、补肾益精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吐 血、衄血、尿血、便血、血痢、刀伤出血、须发早白、白喉、淋浊、带下、阴部湿痒等症。
[0033] 骨碎补:苦,温。归肾、肝经。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用于肾虚腰痛,耳鸣耳聋,牙齿 松动,跌扑闪挫,筋骨折伤;外治斑秃,白癜风。
[0034] 玉竹:味甘,性平;归肺、胃经。养阴润肺,滋胃生津。《药性论》:"主时疾寒热,内补 不足,去虚劳客热,头痛不安,加而用之良。"《日华子本草》:"除烦闷,止渴,润心肺,补五劳 七伤,虚损,腰脚疼痛,天行热狂。"《本草纲目》:"主风温自汗灼热,及劳疟寒热,脾胃虚乏, 男子小便频数,失精,一切虚损。" 北沙参:性微寒,味甘、微苦。归肺胃经。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 血、热病津伤口渴。北沙参含有挥发油、香豆素、淀粉、生物碱、三萜酸、豆留醇、各留醇,沙参 素等成分。实验证明,北沙参能提高T细胞比值,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升高白细胞,增强巨 噬细胞功能,延长抗体存在时间,提高B细胞,促进免疫功能。北沙参可增强正气,减少疾 病,预防癌症的产生。
[0035] 玄参: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养阴生津。《纲目》:"肾水受 伤,真阴失守,孤阳无根,发为火病,法宜壮水以制火,故玄参与地黄同功。其消瘰疬亦是散 火,刘守真言结核是火病。"《医学衷中参西录》:"玄参,味甘微苦,性凉多液,原为清补肾经 之药。又能入肺以清肺家烁热,解毒消火,最宜于肺病结核,肺热咳嗽。"《日华子本草》:"治 头风热毒游风,补虚劳损,心惊烦躁,劣乏骨蒸,传尸邪气,止健忘,消肿毒。"具有清热凉血, 泻火解毒,滋阴的功效,主治温热病热和营血、身热、烦渴、舌绛、发斑、骨蒸劳嗽、虚烦不寤、 津伤便秘、目涩昏花、咽喉肿痛、瘰疬痰核、痈疽疮毒等证。
[0036] 齒碱:为盐卽疑结而成的氯化镁等物质的结晶。取齒块用水洗净,打碎,入盆内,每 盆以2~3斤为宜,稍加热溶化,用6层纱布或两层白布过滤后,将滤液煎熬,再加等量水, 用急火煎熬,保持沸腾状态,切勿搅拌。待水分蒸干,刺激性气体基本挥发,并由深褐色液体 变成白色固体,即为卤碱。煎熬约需1.5~2小时。每斤卤水可熬卤碱3. 5两左右。将卤 碱压成粉末,装瓶密闭,干燥封存。苦咸,寒。治克山病,大骨节病,甲状腺肿,高血压,风湿 性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皮炎,风热赤眼。去五脏肠胃留热结气,心下坚,食已呕逆,喘满, 明目,目痛。
[0037] 西施舌:为蛤蜊科动物西施舌的肉。味甘;咸;性平。归肝经。滋阴养血,清热凉 肝。主肝肾服虚;腰膝酸重;目赤;消渴。
[0038] 雀卵:味甘;酸;性温。归肾经。补肾阳;益精血;调冲任。主男子阳痿;痛气;女 子血枯;崩漏;带下,补心,明目,充髓。治鸡盲眼。
[0039] 千里光:本品为菊科千里光属植物千里光,以全草入药。苦,辛,凉。有小毒。清热 解毒,凉血消肿,清肝明目。用于风火赤眼,疮疖肿毒,皮肤湿疹及痢疾腹痛等病症。
[0040] 蚯蚓:咸,寒。入肝、脾、肺经。清热,平肝,止喘,通络。治高热狂躁,惊风抽搐,风 热头痛,目赤,中风半身不遂,喘息,喉搏,关节疼痛,齿紐,小便不通,瘰疬。痄腿,疮疡。
[0041] 竹浙:将新竹去节劈开,置火上烧之,收集两端滴出之汁,即为竹浙。甘,凉。入心、 胃经。清热豁痰。用于中风痰壅,肺热喘咳,热病烦躁。清心火,降肝火,化痰止渴,解热除 烦,治牙痛,明眼目。《本草备要》:"消风降火,润燥行痰,养血益阴,利窍明日。"治中风口噤, 痰迷大热,风痉癫狂,烦闷消渴,血虚自汗。《本草再新》:"清心火,降肝火,化痰止渴,解热除 烦,治牙痛,明眼目。"清心肺胃之火,有豁痰润燥、定惊之效。主要用于治中风痰迷,肺热痰 壅,惊风,癫痫,壮热烦渴,子烦,破伤风。
[0042] 白蒺藜:为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