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值测定装置及血糖值测定方法_4

文档序号:8493019阅读:来源:国知局
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对于各个选择作为测定对象的血管部位6,将被作为血管部位数据418存储。
[0135]图12是示出血管部位数据418的数据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血管部位数据418存储有作为该血管部位的识别信息的血管部位ID418a、部位像素列表418b、中心线位置信息418c、作为血管长度方向的长度的部位长度418d、测定用发光元件数据418e、测定用受光元件数据418f、参考用受光元件数据418g。部位像素列表418b是对应于该血管部位的像素(即,受光元件59)的一览表。中心线位置信息418c是Xs-Ys直角坐标系中的该血管部位的中心线(为血管宽度方向的中心且沿血管长度方向的线)的位置坐标的信息。
[0136]照射受光位置选择部320中,对于测定对象的各个血管部位6,进行照射位置(测定用发光元件53a)及测定用受光位置(测定用受光元件59a)的选择,以便满足第一相对位置条件。具体而言,在Xs-Ys直角坐标系上(即,在皮肤表面上),在从血管部位6的中心线上的一个位置向垂直于中心线的二个方向彼此间隔为最适距离W的二个位置上,以夹着该血管部位6的方式设定照射位置、以及测定用受光位置。然后,将该照射位置的发光元件53作为测定用发光元件53a,将测定用受光位置的受光元件59作为测定用受光元件59a。最适距离W被作为最适距离数据存储。中心线上的一个位置的选择方法,例如可以确定为血管部位6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心位置。
[0137]另外,当在选择的一个位置上不存在满足第一相对位置条件的位置(即,能成为照射位置和测定用受光位置的位置)时,对于与该一个位置沿中心线相距规定单位距离的位置,同样地判断是否存在满足第一相对位置条件的位置(即,能成为照射位置和测定用受光位置的位置)。尽管如此,当没有找到满足第一相对位置条件的位置时,同样地通过重复此操作,查找/设定测定用照射位置和测定用受光位置。
[0138]参考位置选择部322对参考用受光位置(参考用受光元件59b)进行选择,以便能够以由照射受光位置选择部320设定的照射位置、以及测定用受光位置为标准而满足第二相对位置条件。另外,当不存在满足第二相对位置条件的位置时,再次利用照射受光位置选择部320进行照射位置和测定用受光位置的查找/设定。
[0139]吸收光谱计算部324分别对测定对象的血管部位6生成吸收光谱。具体而言,通过基于利用设定于血管部位6的测定用受光元件59a以及参考用受光元件59b得到的接收光结果(光强度),计算出每个波长λ的透过率Τ,从而生成吸收光谱。而且,当测定对象的血管部位6有多个时,将这些多个测定对象的血管部位6各自的吸收光谱进行平均,算出平均吸收光谱。由吸收光谱计算部324算出的吸收光谱被作为吸收光谱数据420存储。
[0140]成分值计算部326根据由吸收光谱计算部324算出的吸收光谱,计算出作为所需血液成分的血中浓度的葡萄糖浓度(即,血糖值)。本实施方式中,吸收光谱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主成分回归分析法、PLS回归分析法、独立成分分析法等分析法。另外,当测定对象的血管部位6有多个时,根据对涉及各血管部位6的吸收光谱进行平均后的平均吸收光谱算出血糖值。由成分计算部326算出的血糖值与测定时刻相关联,并被积累存储作为测定血糖值数据422。
[0141]测定间隔设定部330A设定血糖值测定部310进行血糖值的测定的测定间隔。具体而言,基于由血糖值测定部310测定的血糖值,根据测定间隔设定表424设定测定间隔。由测定间隔设定部330A设定的测定间隔被存储作为设定测定间隔数据426。
[0142]图13是示出测定间隔设定表424的数据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13所示,测定间隔设定表424将血糖值424a、测定间隔424b相关联并存储。在图13中,以血糖值424a越大,测定间隔424b越长的方式设定。
[0143]发光控制部342对发光部210具有的多个发光元件53分别选择性地进行发光控制。受光控制部344从具有受光部220的多个受光元件59分别取得已接收的光量。
[0144]存储部400A是ROM、RAM、硬盘等存储装置,其在存储用于由处理部300A统一控制血糖值测定装置1A的程序和数据等的同时,被作为处理部300A的工作区使用,暂时存储有由处理部300A执行的运算结果、以及来自操作输入部110的操作数据等。在图1中,安装于控制基板30的主存储器以及测定数据用存储器即相当于此。而且,存储部400A中存储有系统程序402、血糖值测定程序404A、发光元件列表406、受光元件列表408、最适距离数据410、发光范围数据412、生物体图像数据414、血管图案数据416、血管部位数据418、吸收光谱数据420、测定血糖值数据422、测定间隔设定表424、以及设定测定间隔数据426。
[0145]〈处理流程〉
[0146]图14是说明第一实施例中的血糖值测定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该处理通过由处理部300A按照血糖值测定程序404A进行处理来实现。
[0147]根据图14,首先,血糖值测定部310进行测定用户的血糖值的测定处理。S卩,发光范围设定部312设定传感器模块50的发光范围60 (步骤Al)。也就是说,如果是初次测定,则将传感器模块50的整个发光面(S卩,包括所有发光元件53的范围)作为发光范围60,如果是第二次以后的测定,则将以上一次测定中的照射位置(测定用发光元件53a)为中心的范围作为发光范围60。
[0148]接下来,生物体图像取得部314仅使传感器模块50的发光元件53中的、所设定的发光范围60内的发光元件53发光,从而取得用户的生物体图像(步骤A3)。接着,血管图案取得部316根据得到的生物体图像,取得从皮肤表面看到的血管图案(步骤A5)。其结果是,如果不能得到血管图案(步骤A7:否),则返回步骤Al,对发光范围60进行再设定。这种情况下,以例如只使半径R增加预定长度△ R并扩大发光范围60的方式进行再设定。
[0149]如果得到血管图案(步骤A7:是),则血管部位选择部318根据得到的血管图案,选择满足预定选择条件的测定对象的血管部位6 (步骤A9)。然后,照射受光位置选择部320对测定对象的每个血管部位6选择满足第一相对位置条件的照射位置(测定用发光元件53a)、以及测定用受光位置(测定用受光元件59a)(步骤AU)。接着,参考位置选择部322对测定对象的每个血管部位6选择满足第二相对位置条件的参考用受光位置(参考用受光元件59b)(步骤A13)。
[0150]接下来,使分别对测定对象的血管部位6设定的测定用发光元件53a —起发光(步骤A15),进行利用所有受光元件59的受光(拍摄)(步骤A17)。接下来,吸收光谱计算部324分别对测定对象的血管部位6,根据分别利用设定的测定用受光元件59a以及参考用受光元件59b所得到的受光结果(光强度),生成对该血管部位6的吸收光谱。而且,当有多个测定对象的血管部位6时,算出对每个血管部位6的吸收光谱进行平均后的吸收光谱(步骤A19)。然后,成分值计算部326根据吸收光谱,算出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即血糖值(步骤A21)。并且,在将算出的血糖值显示在显示部120的同时,将其与测定时刻相关联并积累和存储(步骤A23)。
[0151]接下来,测定间隔设定部330A根据测定的血糖值,设定至下一次测定为止的测定间隔(步骤A25)。然后,待机设定的测定间隔的过程后(步骤A27),返回步骤Al,同样地进行下一次血糖值的测定。
[0152][第二实施例]
[0153]接下来,对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构成要素采用相同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0154]〈概要〉
[0155]第二实施例中,由血糖值的测定结果预测以后的血糖值,并根据预测结果,设定至下一次测定为止的测定间隔。图15是说明血糖值的预测的图。图15示出以横轴表示时刻t,纵轴表示血糖值,将过去的多次测定结果(对应测定时刻t的血糖值)绘制成的图。由该测定结果,采用例如最小二乘法这样的近似计算,生成表示上一次测定时刻、以后的血糖值的变化(时间推移)的预测曲线70。
[0156]而且,可根据用户2的行动调整血糖值的预测结果。血糖值会由于进餐、胰岛素给药、运动这样的用户2的预定行动而变化。因此,可根据预定的用户2的行动调整血糖值的预测结果。即,对于预定的行动时间以后,根据预定行动的种类调整血糖值的预测曲线70。
[0157]图16是对基于用户的预定行动的血糖值的预测结果进行调整的图。图16的(I)示出了预定进餐的情况。血糖值会随着进餐而上升变化。因此,这种情况下,在血糖值的预测曲线70中,对于该行动的预定时刻ta以后的部分,变更(调整)为使得血糖值增加。
[0158]图16的(2)示出了预定有运动或胰岛素给药的情况。血糖值会随着运动、胰岛素给药而减少。因此,这种情况下,在血糖值的预测曲线70中,对于该行动的预定时刻tb以后的部分,变更(调整)为使得血糖值减少。
[0159]如果对血糖值进行了预测,接下来,则根据预测结果判定作为血糖值满足预定的低血糖条件的时间的低血糖预测时刻。低血糖条件是指被视为有低血糖的危险的条件,具体而言,是血糖值为规定的标准血糖值(例如,100[mg/dl]左右)以下。
[0160]图17是说明低血糖预测时刻的判定的图。在图17所示的例子中,血糖值的预测曲线70呈下降变化,在时刻t。进入标准血糖以下。该时刻t。成为低血糖预测时刻。而且,设定测定间隔,使得在比该低血糖预测时刻t。更早的时间进行下一次测定。例如,假定以时间Δ T为测定间隔在测定时刻tn_2、时刻V1、时刻tn进行了测定。下一次测定应该是从时刻tn经过了 Λ T后的时刻t η+1’,低血糖预测时刻t。在该时刻t n与时刻t n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