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拔辅助器具以及具有该插拔辅助器具的内窥镜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8515185阅读:来源:国知局
径。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螺旋旋转部件130顺时针旋转时,能够将螺旋管部135的旋转力没有浪费地传递到作为径变化防止部137发挥功能的外皮131c整体。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翅片部133也能够顺时针旋转,插入部30能够在管腔内前进。
[0142]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部131保持螺旋管部135,以将螺旋管部135嵌入设置在主体部131中。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第I旋转力没有浪费地传递到主体部131。
[0143]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外皮131c与螺旋管部135整体粘接,所以,能够将第I旋转力没有浪费地传递到主体部131。
[0144]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径变化防止部137发挥功能的外皮131c比内皮131a厚。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外皮131c防止螺旋管部135扩大直径,与外皮131c和内皮131a足够厚的情况相比,能够使主体部131变细。
[0145]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内皮131a防止插入部30和螺旋管部135彼此磨损。
[0146][变形例I]
[0147]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使用翅片部133顺时针卷绕、螺旋管部135也与翅片部133同样顺时针卷绕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
[0148]如图5A、图5B所示,如本变形例那样,在从主体部131的基端部观察前端部的方向上,翅片部133例如也可以逆时针呈螺旋状配设。而且,该情况下,螺旋管部135以在与翅片部133相同的方向上、即逆时针卷绕长度轴C的方式配设即可。这样,在从主体部131的基端部观察前端部的方向上,与翅片部133同样,螺旋管部135逆时针呈螺旋状配设。所述期望方向也包含该逆时针。另外,在图5A中,为了图示的清晰化,省略网状管部131b的图不O
[0149]这样,螺旋管部135在与翅片部133相同的方向上卷绕即可。而且,该情况下,径变化防止部137例如具有配设在比螺旋管部135靠外侧的作为主体部131的外侧厚壁部发挥功能的外皮131c、以及在螺旋旋转部件130的径向上配设在螺旋管部135与外皮131c之间的网状管部131b。与上述同样,径变化防止部137至少具有外皮131c即可。
[0150]在本变形例中,通过使翅片部133和螺旋管部135逆时针卷绕,能够将第2旋转力从第I旋转部件110经由螺旋管部135传递到外皮131c整体这样的主体部131整体。由此,在本变形例中,与第2旋转力传递到主体部131的一部分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针对螺旋旋转部件130的旋转力的传递性。这里,在本变形例中,由于翅片部133逆时针卷绕,所以,当第2旋转力附加给螺旋旋转部件130时,插入部30在管腔内前进,当第I旋转力附加给螺旋旋转部件130时,插入部30在管腔内后退。
[0151]由此,在本变形例中,即使翅片部133和主体部131从管腔的内壁承受阻力,也能够防止螺旋旋转部件130的旋转由于阻力而停止,能够使螺旋旋转部件130旋转。而且,在本变形例中,翅片部133能够使管腔的内壁拉近,插入部30能够在管腔内前进。即,在本变形例中,能够提高拔出时的旋转力的传递性。
[0152]并且,在本变形例中,主体部131保持螺旋管部135,以将螺旋管部135嵌入设置在主体部131中。由此,在本变形例中,能够将第2旋转力没有浪费地传递到主体部131。
[0153]并且,在本变形例中,由于外皮131c与螺旋管部135整体粘接,所以,能够将第2旋转力没有浪费地传递到主体部131。
[0154][变形例2]
[0155]如图6所示,径变化防止部137还具有在螺旋管部135在与翅片部133相同的方向上卷绕的情况下配设在螺旋管部135的外侧的径变化防止螺旋管部(以下称为螺旋管部137a)。螺旋管部137a以在与螺旋管部135相反的方向上卷绕长度轴C的方式呈螺旋状配设。螺旋管部137a具有与螺旋管部135大致相同的结构。
[0156]螺旋管部137a在螺旋管部135的径向上被螺旋管部135和网状管部131b夹持。螺旋管部137a与螺旋管部135粘接,隔着网状管部131b而与外皮131c粘接。
[0157]在本变形例的结构与第I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组合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螺旋管部137a逆时针卷绕。这样,在从主体部131的基端部观察前端部的方向上,螺旋管部137a在与翅片部133和螺旋管部135相反的方向上、即逆时针呈螺旋状配设。
[0158]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是,在本变形例的结构与第I实施方式的变形例I的结构(参照图5A、图5B)进行组合的情况下,螺旋管部137a顺时针卷绕。
[0159]在本变形例中,当使螺旋旋转部件130顺时针旋转时,螺旋管部137a将要缩小直径。因此,通过螺旋管部137a,能够进一步防止第I实施方式中例如顺时针旋转的螺旋管部135扩大直径。由此,在本变形例中,在螺旋旋转部件130顺时针旋转时,能够将螺旋管部135的旋转力没有浪费地传递到作为径变化防止部137发挥功能的外皮131c整体和螺旋管部137a整体。而且,在本变形例中,翅片部133也能够顺时针旋转,插入部30能够在管腔内前进。并且,在本变形例中,在第I实施方式的第I变形例中,翅片部133也能够逆时针旋转,插入部30能够在管腔内后退。并且,在本变形例中,能够通过螺旋管部137a使外皮131c变薄。
[0160][第2实施方式]
[0161][螺旋旋转部件130]
[0162]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I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螺旋旋转部件130的构造。除了这点以外,与所述第I实施方式相同,省略详细说明。参照图7A、图7B、图7C,关于本实施方式的螺旋旋转部件130,以下仅对与第I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另外,在图7A中,为了图不的清晰化,省略网状管部131b的图不。
[0163][主体部131]
[0164]如图7A、图7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部131例如具有:内皮131a,其形成为大致圆管状以使得插入部30贯穿插入;网状管部131b,其配设在内皮131a的外侧并覆盖内皮131a,并且配设在螺旋管部135的内侧并由螺旋管部135覆盖;以及外皮131c,其配设在螺旋管部135的外侧并覆盖螺旋管部135。
[0165]如图7B所示,内皮131a比外皮131c厚,作为主体部131的内侧厚壁部发挥功能。
[0166]并且,如图7B所示,外皮131c比内皮131a薄,作为主体部131的外侧薄壁部发挥功能。
[0167]并且,在主体部131中,内皮131a的外周面隔着网状管部131b通过例如未图示的粘接材料而与螺旋管部135的内周面粘接。
[0168]并且,在主体部131中,外皮131c的内周面整体通过例如未图示的粘接材料而与螺旋管部135的外周面整体粘接。
[0169]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部131至少仅具有内皮131a即可。在主体部131仅具有内皮131a的情况下,内皮131a通过例如未图示的粘接材料而与螺旋管部135的外周面直接粘接。并且,在主体部131仅具有内皮131a的情况下,翅片部133例如直接配设在螺旋管部135的外周面上。
[0170]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使内皮131a与螺旋管部135粘接,外皮131c与螺旋管部135粘接。
[0171][翅片部133]
[0172]如图7A、图7B所示,与第I实施方式同样,翅片部133例如以卷绕长度轴C的方式顺时针呈螺旋状配设。
[0173][螺旋管部135]
[0174]如图7A、图7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螺旋管部135以在与翅片部133相反的方向上、即逆时针卷绕长度轴C的方式配设。螺旋管部135覆盖网状管部131b,并由外皮131c覆至
ΠΠ O
[0175][径变化防止部137]
[0176]如图7A、图7B所示,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螺旋管部135在与翅片部133相反的方向上卷绕的情况下,径变化防止部137配设在比螺旋管部135靠内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径变化防止部137例如具有作为主体部131的内侧厚壁部发挥功能的内皮131a、以及在螺旋旋转部件130的径向上配设在螺旋管部135与内皮131a之间的网状管部131b。换言之,内皮131a和网状管部131b兼作为径变化防止部137。另外,径变化防止部137至少具有内皮131a即可。
[0177]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逆时针卷绕的螺旋管部135顺时针旋转时,对螺旋管部135施加卷绕螺旋的扭转力。因此,螺旋管部135如图7C所示那样将要在Y方向上缩小直径。但是,螺旋管部135的内周面与网状管部131b整体粘接,隔着网状管部131b而与内皮131a整体粘接。由此,包含内皮131a和网状管部131b的径变化防止部137支承螺旋管部135以克服缩小直径。因此,在示出螺旋旋转部件130被插入到管腔内的状态的图7C中,包含内皮131a的径变化防止部137防止如图7C所示那样将要在Y方向上缩小直径的螺旋管部135缩小直径。详细地讲,径变化防止部137将防止缩小直径的与图7C所示的Y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反作用力附加给螺旋管部135,防止螺旋管部135缩小直径。由此,当螺旋旋转部件130顺时针旋转时,螺旋管部135的旋转力没有浪费地传递到作为径变化防止部137发挥功能的内皮131a整体。而且,当内皮131a顺时针旋转时,隔着螺旋管部135和网状管部131b而与内皮131a粘接的外皮131c也顺时针旋转,翅片部133也顺时针旋转,翅片部133使管腔的内壁拉近。由此,插入部30在管腔内前进。
[0178]这样,第I旋转力不是从第I旋转部件110传递到内皮131a的基端部这样的主体部131的一部分。通过配设螺旋管部135,第I旋转力从第I旋转部件110经由螺旋管部135传递到内皮131a整体这样的主体部131整体。由此,例如,如图7C所示,在螺旋旋转部件130的前端侧,即使翅片部133和主体部131从管腔的内壁承受阻力Z,附加给螺旋旋转部件130的旋转力也没有浪费地传递到从螺旋旋转部件130的基端侧到前端侧的整体范围内。由此,防止螺旋旋转部件130的旋转由于阻力而停止。
[0179][作用]
[0180]当螺旋管部135顺时针旋转时,螺旋管部135要缩小直径,但是,径变化防止部137防止螺旋管部135缩小直径。由此,当螺旋旋转部件130顺时针旋转时,螺旋管部135的旋转力没有浪费地传递到作为径变化防止部137发挥功能的内皮131a整体。然后,当内皮131a顺时针旋转时,隔着螺旋管部135和网状管部131b而与内皮131a粘接的外皮131c也顺时针旋转,翅片部133也顺时针旋转,翅片部133使管腔的内壁拉近。由此,插入部30在管腔内前进。
[0181]这样,第I旋转力不是从第I旋转部件110传递到内皮131a的基端部这样的主体部131的一部分。通过配设螺旋管部135,第I旋转力从传递第I旋转力的位置经由内皮131a传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