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养胃丸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207416阅读:842来源:国知局
中药养胃丸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药养胃丸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胃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虽然不致于危及生命,但长期的病痛折磨对人的生活和工作造成较大的影响。目前市场上各种治疗胃病、胃痛的药甚多,西药、中药皆有之,但西药中含大量的有机物,如“胃必治”等药,虽然疗效较好,但副作用和依赖性也较大;而中药一般皆为传统验方药制成,临床证明该类药物服用疗效慢,效果差。
[0003]若将中草药粉碎为细粉压制而成的丸子即为中药丸,丸剂是传统中药的一种重要剂型,中药丸在中国的医药领域中占有绝对的地位。养胃丸就属于一种典型的中药丸,其具有温中和胃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胃阳不足、湿阻气滞所致的胃痛、痞满,症见胃痛隐隐、脘闷不舒、呕吐酸水、嘈杂不适、不思饮食以及四肢倦怠等症状。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药养胃丸及其制备方法,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得的药丸溶出高、溶散时限短、生物利用度高,而且其具有吸收好、疗效快、生产周期短以及效率高等,克服了传统制备中药丸的众多不足。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药养胃丸,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人参15~25、麦冬25~40、五味子15?30、柴胡5~15、枳壳8~15、当归5~10、川芎10~20、牛膝5~15、桔梗8~16、红花4~8、桃仁5~10、黄连8~15、炙甘草10~20、制附子3~8、肉桂5~10、沉香3~8、元胡5~10、蓁艽2~6、地龙2~6、鹿角胶3~9、黄芪5~10、干姜1~3、麻黄2~5、细辛2~5、龙骨3~8和牡蛎I?5 ο
[0006]所述的中药养胃丸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人参19~22、麦冬25~30、五味子20?30、柴胡5?10、枳壳10~15、当归8~10、川芎15?20、牛膝1?14、桔梗12?16、红花5~8、桃仁6~9、黄连11~15、炙甘草15~20、制附子5~8、肉桂5~8、沉香5~8、元胡5~7、蓁艽4~6、地龙3~6、鹿角胶5~8、黄芪5~8、干姜2~3、麻黄3~5、细辛3~5、龙骨5~8和牡蛎2~4。
[0007]所述的中药养胃丸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人参20、麦冬30、五味子25、柴胡8、枳壳10、当归10、川;18、牛膝12、桔梗15、红花7、桃仁8、黄连13、炙甘草16、制附子6、肉桂7、沉香8、元胡5、蓁艽6、地龙5、鹿角胶6、黄芪8、干姜2、麻黄3、细辛3、龙骨6和牡蝴3。
[0008]上述的中药养胃丸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上述除了干姜之外的各味原料药干燥、粉碎至80~120目的粉末,备用;
(2)按照上述配方称取原料药人参、麦冬、五味子、柴胡、枳壳、当归、川芎、牛膝、桔梗、红花、桃仁、黄连、炙甘草、制附子、肉桂、沉香、元胡、蓁艽、地龙、鹿角胶、黄芪和干姜加入5-6倍量水进行煎煮,煎煮I小时过滤得滤液;药渣加入5?6倍药渣量的水煎煮提取,煎煮0.5小时过滤得滤液,合并滤液备用;
(3)将步骤(2)得到的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6-1.32的稠膏;
(4)先称取麻黄、细辛、龙骨和牡蛎混合成混合粉末;然后将混合粉末加入到步骤(3)得到的稠膏中,再加入混合粉末总量3?5%的滑石粉和0.5?1%的硬脂酸作润滑剂,均匀混合,制成药丸即可。
[0009]本发明选用原料的功效如下:
人参:性平,味甘、微苦,微温。归脾、肺经。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f季、健忘、眩晕头痛、阳瘘、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
[0010]麦冬:性微寒,味甘、微苦。归心、肺、胃经。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0011]五味子:性温,味甘、酸。能益气生津,补肾养心,收敛固涩。用于气虚津伤,体倦多汗,短气心悸;肺气不足或肺肾两虚所致的喘咳,或喘咳日久,肺气耗伤;心阴不足,心t季怔忡,失眠健忘;肾气不固,遗精,尿频,或脾肾两虚,久泻不止。
[0012]柴胡:性微寒,味苦。归肝、胆经。有疏散退热,舒肝,升阳之功能。用于盛量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等症。近代研究多用于治疗流感病毒、结核杆菌、疟原虫所引起的疾病。
[0013]枳壳:味苦、酸、微辛,性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气香泄散,降中有升。
[0014]当归:性温,味甘、辛。归经:归肝、心、脾经。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0015]川芎:性温,味辛。归肝、胆、心包经。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安抚神经,正头风头痛,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0016]牛膝:性平,味苦、酸。归经:肝;肾经。功效: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引火(血)下行;利尿通淋。主治:牛膝-原植物腰膝酸痛;下肢瘘软;血滞经闭;痛经;产后血瘀腹痛;症瘕;胞衣不下;热淋;血淋;跌打损伤;痈肿恶疮:咽喉肿痛。
[0017]桔梗:性微温,味苦、辛。入肺经。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脓。主治: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小便癃闭。
[0018]红花:性温,味辛。主治活血通径、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跌打损伤。
[0019]桃仁:性平,味苦、甘。功效:活血祛瘀,润肠通便。主治血滞闭经,痛经,产后瘀滞腹痛;两胁胀痛,瘢瘕痞块;肺痈,肠痈;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症。
[0020]黄连:性寒,味苦,无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瘆,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0021]炙甘草: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经。功效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
[0022]制附子: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瘘,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0023]肉桂: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补火助阳,引火归原,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用于阳瘘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阳虚眩晕,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奔豚,经闭痛经,目赤咽痛。
[0024]沉香:味辛、苦,性温;归胃经、脾经、肾经。行气止痛;温中降逆;纳气平喘。主脘腹冷痛;气逆员息;胃寒呕吐呃逆;腰膝虚冷;大肠虚秘;小便气淋。
[0025]元胡:味辛、苦,性温。归经:心、脾、肝、肺功效:活血散瘀,利气止痛。主治:用于全身各部气滞血瘀之痛,痛经,经闭,症瘕,产后瘀阻,跌扑损伤,疝气作痛。
[0026]蓁艽:味苦、辛,功效:(I)苦燥湿,辛散风,去肠胃之热,益肝胆之气,养血荣筋;
(2)利大小便。主治:(1)治风寒痹湿,通身挛急,虚劳骨蒸。(2)疸黄,酒毒,肠风,泻血,口噤,牙痛,湿胜风淫之证。
[0027]地龙:性寒,味咸。功能:清热、平肝、止喘、通络。归肝、胃、肺、膀胱经。功能清热平肝、熄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