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67171阅读:5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中草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膏。
【背景技术】
[0002]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见于30?50岁妇女,20岁以下少见。绝大多数子宫肌瘤是良性的,但由于子宫肌瘤倾向于多发,因此,在育龄女性,随着年龄增长,肌瘤可能逐渐增大增多,肌瘤剔除手术亦有可能复发。子宫肌瘤的恶变(即肉瘤变)率很低,约为0.4-0.8%,但仍需警惕恶变风险。对子宫肌瘤的发生或生长起作用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增加子宫肌瘤风险的因素有:母体妊娠期应用雌激素、初潮年龄小、未生育、晚育、肥胖、非洲裔美国人、他莫昔芬等。减少子宫肌瘤风险的因素有:锻炼、多产、绝经、口服避孕药等。现代医学认为子宫肌瘤为激素依赖性肿瘤。子宫肌瘤好发于生育年龄,青春期前少见,绝经后萎缩或消失。研宄认为雌孕激素协同促进肌瘤生长。主要机制可能是卵泡期雌激素上调了子宫平滑肌上的雌孕激素受体,随后孕激素在黄体期促进肌瘤的有丝分裂活动,从而刺激了肌瘤的生长。
[0003]中医认为子宫肌瘤的发病与七情所伤密切相关;如经期或产后外感风寒,或内伤生冷或郁怒伤肝造成正气内损、脏腑失和,日久而成“癞瘕”。治疗上应该本着治病求本的原贝1J,以达到使身体从根本上康复的目的,而不是采取盲目的治疗方法。这样不仅延误病情,而且会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
[0004]子宫肌瘤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不仅发病率高,而且也是子宫切除的首要原因。虽然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但由于手术风险、损伤和继发的缺憾,探索非手术疗法的尝试日益受到重视。现代医学非手术治疗子宫肌瘤,主要通过对抗雌激素活性抑制子宫肌瘤的生长,甚至使肌瘤缩小,从而减轻或缓解肌瘤相关症状,但一般不能消除及根治,往往停药后,随体内性激素水平的恢复而有肌瘤复发或再生长的可能。且尚未解决长(远)期或巩固疗效的问题,长期治疗的安全问题,治疗机制等问题。
[0005]中药治疗子宫肌瘤也有许多探索,桂枝茯苓丸是治疗子宫肌瘤的经典方剂,现代中药制剂如宫瘤清胶囊及一些自拟方剂,都在治疗子宫肌瘤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至今尚未见有被大家公认、疗效确切、可消除肌瘤的中药制剂。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治愈率高,使用安全可靠的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膏。
[0007]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8]一种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膏,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防风20克、天麻20克、干姜5克、鳝鱼骨10克、麻黄根10克、黑芝麻5克、石榴皮5克、苏合香10克、刺五加5克、龙骨5克、陈皮10克、乳香10克、石菖蒲5克、白矾5克、蒲公英10克、海风藤5克、地榆5克;
[0009]用法:上述处方药物研磨成细末,加上甘油调配成糊状,将药膏置于纱布上制成6cm*10cm大小,厚度2mm的药膏,外敷任脉穴、中极穴、气海穴、经外奇穴,每天一次,敷6_8小时,3个月一疗程,连续治疗3疗程,疗程结束后复查B超。
[0010]本发明所用到的原料药可从普通中药店购买得到,其规格符合国家中药材标准即可。
[0011]穴位选用:
[0012]关元:任脉穴。
[0013]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小肠的募穴。
[0014]功用:培补元气、导赤通淋
[0015]气海:
[0016]定位:该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0017]功用:益气助阳、调经固经
[0018]中极:膀胱募穴;足三阴、任脉之会
[0019]定位:在脐下4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0020]功用:益肾兴阳、通经止带
[0021]子宫:经外奇穴
[0022]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0023]功用:调经理气,升提下陷。
[0024]子宫肌瘤属中医学癥瘕范畴,本病主要由冲任失调寒邪客于胞宫,气血凝滞,内阻,或阴虚火旺,或肝郁脾虚所致,中医辨证以气滞血瘀型占多数,故治疗以调理冲任、理气活血为主。
[0025]功用:活血破瘀,消症散结
[0026]主治:子宫肌瘤(直径5cm以下)
[0027]特点:穴位选用任脉经穴之关元、气海、中极,以通调冲任,调和气血,配合经外奇穴,以疏调局部气血,达到活血化瘀,转坚散结的目的。通过药物与穴位共同作用达到治疗目的,本法具有简便、易行、无痛的特点,患者易于接受。
[0028]注意事项:
[0029]1.饮食宜清淡,忌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0030]2.儿童、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0031]3.驾驶员、高空作业者慎用。
[0032]4.严格按用法用量使用。
[0033]5.对该药品及酒精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0034]6.该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0035]7.请将该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0036]8.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该药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003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取材容易、制作简单、成本低廉、实用性好等特点,通过药物与穴位共同作用达到治疗目的,本法具有简便、易行、无痛的特点,患者易于接受。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39]—种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膏,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防风20克、天麻20克、干姜5克、鳝鱼骨10克、麻黄根10克、黑芝麻5克、石榴皮5克、苏合香10克、刺五加5克、龙骨5克、陈皮10克、乳香10克、石菖蒲5克、白矾5克、蒲公英10克、海风藤5克、地榆5克;
[0040]用法:上述处方药物研磨成细末,加上甘油调配成糊状,将药膏置于纱布上制成6cm*10cm大小,厚度2mm的药膏,外敷任脉穴、中极穴、气海穴、经外奇穴,每天一次,敷6_8小时,3个月一疗程,连续治疗3疗程,疗程结束后复查B超。
[0041]病例I
[0042]夏某,女,56岁,农民,安徽省黄山市人。2013年6月12日,因感不适,于安徽某医院B超,左卵巢5.5X4.2X2.7厘米,内多个囊区,右卵巢4.9X 3.5X2.6厘米,内有两个囊区,1.8及1.7厘米,子宫后方可见1.6厘米液性暗区,诊断为双卵巢多房囊肿伴盆腔炎,药物治疗一月有余,无果。后经人介绍于本院就诊,给予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药膏,将药膏置于纱布上制成6cm*10cm大小,厚度2mm的药膏,外敷在关元、气海、中极、经外奇穴,每天一次6-8小时,3个月一疗程,连续治疗3疗程,疗程结束后复查B超,左卵巢2.7X1.7X1.5厘米,右卵巢2.3X 1.6X 1.5厘米,双侧附件、子宫未发现异常,随访一年未复发。
[0043]病例2
[0044]常某,女,29岁,安徽省郎溪县人。2012年3月26日,因感不适,入院检查;B超显示左侧子宫后壁有2X2cm的子宫肌瘤,经中医院中草药口服治疗了 5个月,子宫肌瘤大小没有变化,不想手术摘除,逐来我处治疗。患者自述,婚后未育,痛经,经期长达15天以上,量中等,色竭,给予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药膏,将药膏置于纱布上制成6cm*10cm大小,厚度2_的药膏,外敷在关元、气海、中极、经外奇穴,每天一次6-8小时,3个月一疗程,连续治疗3疗程,疗程结束后复查B超,子宫肌瘤消失,且月经正常。随访一年未复发。
[0045]病例3
[0046]姜某某,女,27岁,安徽省郎溪县人。2013年9月26日,因感不适,入院检测。B超示右侧子宫前壁有3X4cm的子宫肌瘤,诊断为子宫肌瘤,建议作手术摘除,但患者考虑以后要生育,不同意手术治疗。后经人介绍于本院就诊,患者自述,经常性痛经,周期不规贝1J,经期长达10天以上,量中等;给予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药膏,将药膏置于纱布上制成6cm*10cm大小,厚度2mm的药膏,外敷在关元、气海、中极、经外奇穴,每天一次6_8小时,3个月一疗程,连续治疗3疗程,治愈;随访一年未复发。
[004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权项】
1.一种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膏,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防风20克、天麻20克、干姜5克、鳝鱼骨10克、麻黄根10克、黑芝麻5克、石榴皮5克、苏合香10克、刺五加5克、龙骨5克、陈皮10克、乳香10克、石菖蒲5克、白矾5克、蒲公英10克、海风藤5克、地榆5克;制备时,将上述处方药物研磨成细末,加上甘油调配成糊状,将药膏置于纱布上制成6cm*10cm大小,厚度2mm的药膏。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膏,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防风20克、天麻20克、干姜5克、鳝鱼骨10克、麻黄根10克、黑芝麻5克、石榴皮5克、苏合香10克、刺五加5克、龙骨5克、陈皮10克、乳香10克、石菖蒲5克、白矾5克、蒲公英10克、海风藤5克、地榆5克;制备时,将上述处方药物研磨成细末,加上甘油调配成糊状,将药膏置于纱布上制成6cm*10cm大小,厚度2mm的药膏。本发明取材容易、制作简单、成本低廉、实用性好等特点,通过药物与穴位共同作用达到治疗目的,本法具有简便、易行、无痛的特点,患者易于接受。
【IPC分类】A61K9/06, A61K35/60, A61P35/00, A61K33/06, A61K36/9068, A61K35/02
【公开号】CN104984281
【申请号】CN201510350457
【发明人】徐善文
【申请人】徐善文
【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