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寒湿夹热型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336669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寒湿夹热型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组份的医用配制品,尤其涉及一种治疗 寒湿夹热型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子宫内膜炎是子宫内膜的炎症,为妇女常见病。按照病程的长短,可以分为急性子 宫内膜炎和慢性子宫内膜炎两种。急性炎症有可能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以致感染性 休克等严重后果。
[0003] 急性子宫内膜炎:⑴症状:起病较急,有恶寒甚至寒战,发烧(38~40°C),脉搏 加快,全身无力,出汗,下腹疼痛甚剧,下坠,腰酸。大量血性、脓性或水样白带,并有臭味。产 后感染则恶露呈泥土色。(2)体征:病人下腹部压痛。窥器检查可见子宫口有大量脓性或污 秽血性臭味分泌物外溢。双合诊时子宫颈举痛。宫体因充血水肿而胀大,柔软,压痛明显。 化验则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白细胞增多。急性子宫内膜炎的病因:(1)经期不卫生、经期性交 或性生活紊乱将体外或阴道、宫颈内的病原菌带入宫腔。(2)轻度感染的内膜仅有充血、水 月中、多形核白细胞及圆形细胞浸润。感染严重则发生化脓、广泛坏死,并可累及其下的肌层 而成急性子宫肌炎。
[0004] 慢性子宫内膜炎:(1)症状:①盆腔区域疼痛:约有40%病人主诉在月经间歇期间 有下腹坠胀痛、腰骶部酸痛。②白带增多:由于内膜腺体分泌增加所致。一般为稀薄水样, 淡黄色,有时为血性白带。③月经过多:经期仍规则,但经量倍增,流血期亦显著延长。仅 有极少数病人由于大量流血而引起贫血,可能由于内膜增厚及炎症充血所致。不规则出血 者不多见,有时偶可出血数小时或持续1~2天即停止。④痛经:较多发生于未产妇,但严 重痛经者极少,可能由于内膜过度增厚,阻碍组织正常退变坏死,刺激子宫过度痉挛性收缩 所致。(2)体征:①轻度炎症病人,双合诊可无异常情况发现,故临床常诊断为功能失调性 子宫出血。有人在1000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人中作病理组织检查,发现11%为子宫 内膜炎。②若有子宫积脓,则子宫呈球状增大,柔软,甚至可在耻骨联合上方中线处扪到肿 块,压痛。如分泌物能间断地通过颈管排出,窥器检查时可见到血性脓液,奇臭。常有急性 阴道炎并存。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病因:(1)子宫内膜虽有周期性剥脱,但其基底层并不随之 剥脱,一旦基底层有慢性炎症即可长期感染内膜的功能层,导致慢性子宫内膜炎。结核性子 宫内膜炎的存在同此机理。(2)长期存在的输卵管卵巢炎或严重的子宫颈炎可以导致慢性 子宫内膜炎。(3)避孕器可以引起慢性子宫内膜炎。(4)分娩或产后有少量胎盘残留,或胎 盘附着部的复旧不全常是导致慢性子宫内膜炎的原因。(5)绝经期后的妇女,由于体内雌激 素水平的显著低落,子宫内膜与阴道粘膜均变得菲薄,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袭,导致炎症的发 生。在临床上老年性子宫内膜炎与阴道炎往往并存。(6)子宫粘膜下肌瘤、粘膜息肉也可能 导致慢性子宫内膜炎。(7)无明显诱因的慢性子宫内膜炎也可能存在。病原体多来自阴道 内的菌丛。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寒湿夹热型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及 制备方法,本发明中药对寒湿夹热型子宫内膜炎有确切疗效,毒副作用小。
[0006]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寒湿夹热型子宫内膜炎的中药, 其原料药材包括:刺黄柏,荆芥,荷莲豆菜,凉粉草,梅花刺根,银柴胡,胡枝子,湿鼠曲草,紫 油木叶,扶芳藤,凉山虫草,川木香,前胡,萱藻和龙舌箭。
[0007]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刺黄柏8~18份,荆芥17~27份, 荷莲豆菜10~20份,凉粉草7~17份,梅花刺根20~30份,银柴胡15~25份,胡枝子 10~20份,湿鼠曲草15~25份,紫油木叶10~20份,扶芳藤10~20份,凉山虫草25~ 35份,川木香20~30份,前胡15~25份,萱藻10~20份和龙舌箭20~30份。
[0008]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为:刺黄柏12~17份,荆芥20~ 25份,荷莲豆菜15~20份,凉粉草10~15份,梅花刺根22~27份,银柴胡18~23份, 胡枝子15~20份,湿鼠曲草17~22份,紫油木叶13~18份,扶芳藤12~17份,凉山虫 草28~33份,川木香20~25份,前胡17~22份,萱藻11~16份和龙舌箭25~30份。
[0009]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优选为:刺黄柏16份,荆芥22份,荷 莲豆菜18份,凉粉草12份,梅花刺根26份,银柴胡20份,胡枝子18份,湿鼠曲草18份,紫 油木叶15份,扶芳藤15份,凉山虫草32份,川木香22份,前胡20份,萱藻12份和龙舌箭 28份。
[0010]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优选为:刺黄柏14份,荆芥24份,荷 莲豆菜16份,凉粉草14份,梅花刺根25份,银柴胡22份,胡枝子15份,湿鼠曲草20份,紫 油木叶17份,扶芳藤16份,凉山虫草30份,川木香24份,前胡18份,萱藻15份和龙舌箭 26份。
[0011]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的剂型为粉针剂,其制备方法包 括以下步骤:
[0012]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成0. 1~10 ym体积 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 1 y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 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5% ;
[0013] 第二步,在第一步获得的混合粉料中加入相对于所述混合粉料的质量3~5倍的 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搅拌溶解获得乙醇溶液,将乙醇溶液在5°C~10°C的条件下 静置24~36小时,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并干 燥,并在此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40~60分钟,获得0. 1~10 y 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 颗粒和粒径小于0. 1 y 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 粉率至少为95% ;
[0014] 第三步,取第二步获得的混合粉料10g~20g,加入丙二醇30g~50g,加200ml注 射用水,搅拌使其溶解,进一步加注射用水至l〇〇〇ml,再加入lg~1. 5g针用活性炭,充分搅 拌30~50分钟;脱炭过滤;用0. 22~0. 24 y m微孔滤膜过滤;冷冻干燥得无菌粉末,分装 灌封。
[0015]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的剂型为胶囊剂,其制备方法包 括以下步骤:
[0016]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倍的醇 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 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1~2倍的醇浓度为85~95 %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 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 干燥,获得干霄;
[0017]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2小时,粉碎,过筛,获 得300目~400目的超微细粉;
[0018] 第三步,在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中依次加入滑石粉、硬脂酸镁,进行混匀处理, 即得胶囊内容物;所述超微细粉、硬脂酸镁和滑石粉的重量比为1〇〇 : 0.15~0.5:0. 15~ 〇. 5,将所述胶囊内容物装入胶囊壳体中,即得胶囊剂成品。
[001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中药对寒湿夹热型子宫内膜炎有确切疗效,毒副作用 小,见效快,不易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寒湿夹热型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其原料药材包括:刺黄柏, 荆芥,荷莲豆菜,凉粉草,梅花刺根,银柴胡,胡枝子,湿鼠曲草,紫油木叶,扶芳藤,凉山虫 草,川木香,前胡,萱藻和龙舌箭。
[0021]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药理如下:
[0022] 刺黄柏:【别名】老鼠刺、木黄连、刺黄芩、山黄芩、野黄芩。【来源药材基源:为小檗 科植物密叶十大功劳、细梗十大功劳、滇刺黄柏和长阳十大功劳的根和茎。【性味】苦;性寒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