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麻醉后寒战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336668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防麻醉后寒战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防麻醉后寒战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麻醉是现代医疗进步的标志,各种麻醉方法固然使病患在镇静、无痛的舒适状态 下进行外科手术,但是麻醉药物除了影响意识、改变疼痛认知程度外,也会干扰病患的正常 生理功能,诸如心跳、血压、呼吸等。
[0003] 麻醉后寒战,先表现为外周血管收缩和中心体温下降,即所谓〃特发性全麻后寒 战〃、〃硫喷妥钠样强直〃,其发生率通常在5%~65%。寒战的危害性:1、机体代谢率显著 升高,机体耗氧量增加,氧耗为通常的2~5倍,同时二氧化碳和乳酸生成增多,机体通过加 强呼吸和心脏作功取得代偿,心肺负荷因此增加,对危重病人可导致心肺功能衰竭。2、动态 心电图证实,体温低于35°C的病人,心肌缺血的比例明显高于体温正常的病人。3、低温下寒 战,血小板功能可遭损害,凝血级联反应抑制,失血量显著增加,输血量增多。
[0004] 麻醉后寒战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清楚。Sessler研究认为:人体热量的分布可被 划分为"中央室"和"外周室"。中央室血流丰富,其温度称"核心体温",保持稳定在一个很 窄的范围。外周室温度受外界温度的影响较大,外周室的各个部分之间也存在较大的温度 差异。中央室和外周室之间的热量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正常情况下,寒冷时外周血管收缩, 中央室和外周室之间的热量对流域少,从而减少体内热量散失,以保持中央室温度的稳定。 在麻醉状态下,由于交感神经功能阻滞,外周血管对寒冷刺激的收缩反应减弱。这样,体热 由中央室快速向外周室传导(热量再分布),中心温度迅速下降,从而刺激机体温度感受器 而引起寒战反应。核心温度在麻醉诱导后第一小时内下降达〇. 8±0. 3°C ;体热的重新分布 占89%。在随后的3h内,体温继续下降约0. 4±0. 3°C,其中体热的再分布占62%。可见, 麻醉过程中,体热的再分布是造成寒战的重要因素。如果在麻醉中降低体热的再分布,寒战 发生就会减少。Rosenberg等认为,麻醉后寒战是与麻醉后各级神经中枢恢复觉醒的速度, 及先后顺序不同有关,脊髓反应中枢比大脑反应中枢觉醒早,从而导致自发性肌肉颤抖,是 不自主神经反射的结果。另有人认为,寒战是因病人麻醉恢复过程中,大脑体温调节中枢功 能紊乱而发生。
[0005] 麻醉后寒战的诱因很多,目前还不能肯定哪一种是诱发寒战的确切因素,但各种 诱因都与麻醉后寒战有一定的相关性。
[0006] 1、低温的诱因:低温可引起寒战,冷可刺激体表温度受体和颅内温度神经元,同 时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促使肌肉震颤、心肺活动增强、产热,藉以保持体内热平衡。 1986年Ponte提出硬膜外麻醉下病人寒战的原因,与脊髓温度感受器受到冷麻醉药的刺激 有关。Nishimura等表明,全麻术后寒战与外周体表温度减低有关。目前研究表明,局麻药 的温度本身,不是造成寒战的原因,硬膜外腔注入低温生理盐水(17±2.2°C )并不会引起 寒战。上述研究结果的分歧很大,但普遍认为:围手术期对机体保温、预防低温,可避免寒 战,或抑制寒战。输入控制和调节热信息,可影响寒战的发生,可能与麻醉恢复期大脑中枢 对寒冷的反应减低,而脊髓中枢反应正常有关。
[0007] 2、致热原因素:术中输血输液过程,可突发寒战、高热达38~41°C,伴恶心、头疼、 脉速等症状,系输血输液引起的致热原反应,后者可使体温调节中枢失衡。
[0008] 3、病人因素:Nishimura等表明,年轻病人麻醉后寒战的发病率高于老年病人,与 年轻病人机体对低热的保护机制,比老年病人完善可能有关。Crossley观察2595例观察 室病人,发现男性病人的寒战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病人;青壮年病人高于小儿和老年病人。 寒战的发生与病人身高、体重无明显关系。
[0009] 4、药物因素:Crossley发现,术前使用抗胆碱药,可减少寒战。术中应用阿芬太尼 和哌替啶可减少寒战。术中应用挥发性麻醉剂者容易发生寒战。Goold报道,术前应用止痛 药,寒战发生率高于不用止痛药者;术前给安定药的病人,寒战率低于不用者。
[0010] 5、缺氧:术中有多种因素可致低氧血症,后者可致缺氧性寒战,伴头痛、脉率增快、 呼吸深快、血压上升、Pa02下降。严重时心率减慢、呼吸抑制、神智不清,甚至惊厥。
[0011] 麻醉后寒战的预防:首先注意围手术期保温,利用保温毯、提高手术室环境温度、 麻醉期加热和湿化吸入气体,可减少气管内散热。手术消毒完后尽快铺单,减少病人体温下 降,可预防寒战。术前应用多沙普伦、可乐定等要素,或术前给予安定等镇静药,可减少麻醉 后寒战。

【发明内容】

[0012]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利用我国传统的中医理论,提供了一种纯中药 制剂,无毒副作用和有效率高的预防麻醉后寒战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0013]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防麻醉后寒战的中药,其原料药材包 括:勾儿茶,毛青杠,山枝根,夏天无,榼藤,树扁竹,鹰爪楓,白花菜,八楞麻,伴蛇莲,白 线薯,八仙草,长杆兰,川层草,大理菊,到老嫩,独叶山兰和结香花。
[0014] 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勾儿茶5~10份,毛青杜10~ 20份,山枝根10~15份,夏天无5~10份,榼藤15~20份,树扁竹10~15份,鹰爪楓 20~30份,白花菜15~20份,八楞麻10~25份,伴蛇莲5~15份,白线薯10~20份, 八仙草15~25份,长杆兰5~15份,川层草15~25份,大理菊20~30份,到老嫩10~ 20份,独叶山兰20~35份和结香花15~25份。
[0015] 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还可以如下:勾儿茶8~10份,毛青杠 15~20份,山枝根12~15份,夏天无7~10份,榼藤15~18份,树扁竹12~15份,鹰 爪楓25~30份,白花菜17~20份,八楞麻15~25份,伴蛇莲10~15份,白线薯15~ 20份,八仙草20~25份,长杆兰10~15份,川层草18~25份,大理菊25~30份,到老 嫩15~20份,独叶山兰25~35份和结香花20~25份。
[0016] 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最优选如下:勾儿茶8份,毛青杠16份, 山枝根12份,夏天无7份,榼藤15份,树扁竹15份,鹰爪楓26份,白花菜17份,八愣麻20 份,伴蛇莲11份,白线薯16份,A仙草21份,长杆兰12份,川层草20份,大理菊25份,到 老嫩16份,独叶山兰28份和结香花21份。
[0017] 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最优选如下:勾儿茶10份,毛青杠20 份,山枝根15份,夏天无10份,榼藤18份,树扁竹12份,鹰爪楓30份,白花菜20份,八愣 麻25份,伴蛇莲15份,白线薯20份,八仙草25份,长杆兰15份,川层草25份,大理菊30 份,到老嫩20份,独叶山兰35份和结香花25份。
[0018] 其中,所述中药的剂型为胶囊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9]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倍的醇 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 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1~2倍的醇浓度为85~95 %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 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 干燥,获得干霄;
[0020]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2小时,粉碎,过筛,获 得300目~400目的超微细粉;
[0021] 第三步,在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中依次加入滑石粉、硬脂酸镁,进行混匀处理, 即得胶囊内容物;所述超微细粉、硬脂酸镁和滑石粉的重量比为1〇〇 : 0.15~0.5:0. 15~ 〇. 5,将所述胶囊内容物装入胶囊壳体中,即得胶囊剂成品。
[0022] 其中,所述中药的剂型为葡萄糖注射液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3]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成0. 1~10 y m体积 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 1 y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 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5% ;
[0024] 第二步,在第一步获得的混合粉料中加入相对于所述混合粉料的质量3~5倍的 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搅拌溶解获得乙醇溶液,将乙醇溶液在5°C~10°C的条件下 静置24~36小时,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并干 燥,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