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用处理器具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8946640阅读:来源:国知局
第3实施方式)
[0115]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图16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的顶端构件和处理部安装于内窥镜的状态的示意性的主视图。图17是图16中的C 一 C剖视图。
[0116]如图16和图1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34取代上述第I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I的管6而具有管35,还具有方向限制构件36。以下,以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不同之处为中心进行说明。
[0117]管35是能够贯穿护套17并且具有挠性的管状构件,而且,具有截面形状不同于圆形的异形内腔35A(内腔)。异形内腔35A的截面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如图17所示,采用了长边宽度为W1、短边宽度为W2(其中,W2(W1)的长圆形。
[0118]方向限制构件36是为了限制插入到管35的异形内腔35A内的护套17的、在异形内腔35A内的转动而固定于护套17的外周部的构件。方向限制构件36相对于护套17的固定位置从未自管35暴露于外部的范围中选择。另外,方向限制构件36并不限于一个,也可以是多个相互分开地固定于护套17。
[0119]方向限制构件36的截面形状只要具有绕异形内腔35A的中心轴线的转动被限制在恒定范围内的各向异性、并且能够沿中心轴线方向进退,就不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如图17所示,采用了外周面是长边宽度为0乂其中,D1(W1)'短边宽度为D2(其中,D2<W2)的长圆形、且内周面是能够与护套17的外周相固定的圆孔状的环状构件作为方向限制构件36。
[0120]异形内腔35A的长边宽度胃2与方向限制构件36的长边宽度D 2之间的尺寸差能够适当地设定,以使得利用与该尺寸差对应的间隙产生的方向限制构件36的转动范围成为容许范围内。方向限制构件36的长度和短边宽度队设定为即使在管35弯曲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方向限制构件36在异形内腔35A内沿着中心轴线顺利地移动的合适尺寸。
[0121]根据这种结构,在内窥镜用处理器具34中,能够使护套17在管35内进退。另外,在护套17进退时,即使护套17欲转动,也通过方向限制构件36与管35的异形内腔35A的内周面相抵接而限制了转动。由此,护套17和固定于护套17的顶端的捕捉部7的绕管35的中心轴线的位置被限制在预定范围内。因此,在内窥镜用处理器具34中,能够将固定于护套17的顶端的处理部的朝向维持为易于进行处理的朝向。
[0122]例如,在处理部为捕捉部7的情况下,能够预先使捕捉部7的开闭方向与易于进行生物体组织的把持的朝向大致对齐。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通过对齐方向限制构件36的长边宽度的方向并固定方向限制构件36,从而使捕捉部7的开闭方向对齐异形内腔35A的长边宽度的方向。因而,根据内窥镜用处理器具34,捕捉部7的开闭方向相对于管35的配置方向相对固定,因此,不需要进行例如使护套17转动并调整捕捉部7的开闭方向这样的操作,捕捉部7对生物体组织的把持操作变容易。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34的其他作用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的作用相同。
[0123](第4实施方式)
[0124]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的主要部的示意性的立体图。图19是将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安装于内窥镜时的与图18中的D向视相当的侧视图。图20是表示利用内窥镜观察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对处理部的把持状态看到的图像的一例的不意图。图21是表不利用内窥镜观察从图20所不的状态开始使内窥镜移动并进行切开时的处理部的把持状态看到的图像的一例的示意图。
[0125]如图18和图1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37取代上述第I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I的连接构件4而具有连接构件38。以下,以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不同之处为中心进行说明。
[0126]在连接构件38上,通过使上述第I实施方式的连接构件4的部分13在自移动构件5离开的位置弯曲,从而形成比移动构件5的宽度长且比第I转动轴21长的第I转动轴
39。由此,如图18所示,移动构件5能够沿第I转动轴39的长度方向(轴线O1的方向)移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I转动轴39的整体构成了能够供移动构件5移动的移动区域。
[0127]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37,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相同地在利用捕捉部7把持着切口 CU的状态下,从内窥镜2的操作用通道25中伸出高频电刀27,能够进行粘膜下层S的切开剥离。此时,在内窥镜用处理器具37中,能够使移动构件5沿着第I转动轴39进行移动。因此,在进行内窥镜2的弯曲操作并移动高频电刀27进行切开的情况下,通过对齐切开方向与第I转动轴39的方向,能够在利用捕捉部7把持着恒定位置的切口 CU的状态下进行切开。
[0128]例如,像图20中示意性表示观察装置26的图像那样,在内窥镜2的前方的粘膜M上形成有局部的切口 CU的状态下,利用捕捉部7把持切口 CU并打开切口 CU。另外,图
20(图21也一样)仅图示了观察装置26的视野,因此顶端构件3、内窥镜2未出现在附图中。此时,对于该切口 CU的内侧的粘膜下层S,从内窥镜2插入高频电刀27,切开粘膜M和粘膜下层S,进行使切口 CU的长度延长的动作。在延长切口 CU的长度时,需要使伸出了高频电刀27的内窥镜2向切开方向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构件5能够沿着第I转动轴39进行移动,因此如图21所示,通过预先使切开方向沿着第I转动轴39的方向,从而在固定了移动构件5、护套17、管6以及捕捉部7的位置的状态下,能够使顶端构件3、内窥镜2以及高频电刀27向切开方向(参照图21的箭头T)移动。利用该相对移动,沿箭头T的方向切开切口⑶。即,在观察装置26的视野内,粘膜M、切口⑶、捕捉部7、移动构件5、管6向与图示箭头T相反侧相对移动,利用高频电刀27沿箭头T的方向不断切开切口 CU。
[0129]这样,在进行切开的期间,在移动构件5能够在第I转动轴39上移动的范围内,捕捉部7相对于粘膜M、粘膜下层S、切口 CU不移动。因此,在延长切口 CU的期间,不需要进行捕捉部7对切口 CU的重新把持,手法变得更容易。另外,期间,能够对粘膜下层S施加适当的张力,能够设为易于切开的状态。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37的其他作用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的作用相同。
[0130](第I变形例和第2变形例)
[0131]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第I变形例和第2变形例)。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第I变形例)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的主要部的结构的示意性的立体图。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第2变形例)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的主要部的结构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0132]如图2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I变形例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37A取代上述第4实施方式的连接构件38而具有连接构件38A。以下,以与上述第4实施方式不同之处为中心进行说明。
[0133]连接构件38A取代连接构件38的第I转动轴39而具有弯曲转动轴39A (第I转动轴)。弯曲转动轴39A具有与第I转动轴39大致相同的长度,在如图22所示的收纳位置被整形为向顶端侧凸起的圆弧状。因此,在内窥镜2沿着弯曲转动轴39A的弯曲进行移动的情况下,移动构件5能够沿着弯曲转动轴39A进行移动。作为弯曲转动轴39A的中心轴线的曲线R1的曲率半径能够根据利用捕捉部7把持着切口 CU的状态下的内窥镜2的动作设定为适当的曲率半径。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伴随着内窥镜2的弯曲动作的转动半径相匹配地设定了曲线R1的曲率半径。即,将使连接构件38A以第2转动轴12为中心转动、使捕捉部7移动到内窥镜2的前方的恒定位置时的、基于内窥镜2的弯曲动作的转动半径设为了弯曲转动轴39A的曲率半径。
[0134]根据本变形例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37A,即使弯曲操作内窥镜2,也能够使移动构件5沿着弯曲转动轴39A顺利地相对移动。因此,例如在弯曲操作内窥镜2、操作高频电刀27的情况下,易于固定捕捉部7的位置。
[0135]如图2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37B删除了上述第4实施方式的管6、移动构件5,取代支承构件14而具有支承构件14B。以下,以与上述第4实施方式不同之处为中心进行说明。
[0136]支承构件14B在上述第4实施方式的支承构件14上具有能够供第I转动轴39贯穿的通孔40,构成为支承构件14B能够向沿着第I转动轴39的轴线O1的方向移动。
[0137]根据这样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37B,具有与上述第4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
[0138](第5实施方式)
[0139]说明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安装于内窥镜的状态的示意性的主视图。图25是图24中的E向视图。图26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的顶端构件和处理部的示意性的立体图。图27是表示利用内窥镜观察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对处理部的把持状态看到的图像的一例的示意图。图28是表示从图27所示的状态开始移动捕捉部时的利用内窥镜观察到的图像的一例的示意图。
[0140]如图2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41取代上述第I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I的移动构件5而具有移动构件42,而且具有多个处理器具主体50,各该处理器具主体50包括捕捉部7、支承构件14、护套17、管6、第2锁定机构22以及操作部16。处理器具主体50的个数能够设为两个以上的适当个数,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处理器具主体50的个数为处理器具主体50A、50B这两个。以下,以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不同之处为中心进行说明。
[0141]如图25和图26所示,移动构件42是在使处理器具主体50A、50B中的各个管6分别并列的状态下固定各个管6的顶端、并通过具有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的移动构件5相同的、两个开口部5a和两个通孔5b (参照图26)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连接构件4的构件。因此,移动构件42也发挥着作为固定两个管6的顶端的束缚构件的作用。由此,各个管6在收纳位置处在安装部8和内窥镜2的侧方大致平行地进行排列并向基端侧延伸。各个管6在更靠基端侧的位置也能够根据需要由适当的束缚构件进行束缚。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如图24所示,在基端侧设有束缚构件51,在比束缚构件51靠基端侧的位置能够自由改变各个管6的间隔。
[0142]根据这样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41,若连接构件4以第2转动轴12为中心转动,则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同样,两个管6同时向内窥镜2的侧方或前方移动,与此相伴,两个捕捉部7也进行移动。因此,例如,像图27中示意性表示观察装置26的图像那样,能够利用两个捕捉部7同时把持在内窥镜2的前方的粘膜M上形成的局部的切口 CU。另外,如图28所示,使利用两个捕捉部7把持的切口 CU同时向图示上方移动,掀起切口 CU,能够使粘膜下层S暴露得更大。此时,通过利用两个捕捉部7同时进行掀起,从而与两个捕捉部7的配置间隔相同宽度以上的范围的切口 CU被掀起,因此切口 CU被较大地打开,例如,高频电刀27等的处理变容易。
[0143]而且,在内窥镜用处理器具41中,两个捕捉部7借助相互独立的护套17连结于能够相互独立地操作的第2锁定机构22和操作部16,因此能够分别相对于各个管6独立地进退。另外,由于能够相互独立地改变两个捕捉部7的突出长度,因此如图29所示,适当地改变两个捕捉部7之间的距离,适当地改变切口 CU的把持位置、把持间隔,也能够抓住切口⑶。在图29所示的例子中,通过使处理器具主体50A的护套17的突出长度比处理器具主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