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胆石症的内服煎煮液、外敷巴布剂及制备方法_3

文档序号:9461287阅读:来源:国知局
>[0061]荜澄茄:性温,味辛,归脾、胃、肾、膀胱经,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用于胃寒呕逆,脘腹冷痛,寒疝腹痛,寒湿郁滞等证。
[0062]没药:味苦,辛,性平,入肝、脾、心、肾经,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功效,主治胸腹瘀痛、痛经、经闭、症瘕、跌打损伤、痈肿疮疡、肠痈、目赤肿痛等证。
[0063]虎杖:拉丁名Polygoni Cuspidati Rhizoma etRadix,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具有清热解毒,利胆退黄,祛风利湿,散瘀定痛,止咳化痰的功效,用于关节痹痛,湿热黄疸,经闭,癥瘕,咳嗽痰多,水火烫伤,跌扑损伤,痈肿疮毒等证。
[0064]翻白草:拉丁名Potentillae DiscolorisHerba,味甘、微苦,性平,归肝、胃、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止痢止血的功效,主治湿热泻痢,痈肿疮毒,血热便血,崩漏等证。
[0065]龙胆:拉丁名Gentianae Radix etRhizoma,味苦,性寒,归肝、胆经,具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的功效,主治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强中,惊风抽搐等证。
[0066]青蒿:拉丁名ArtemisiaeAnnuae Herba,味苦,辛,性寒,归肝、胆经,具有清透虚热,凉血除蒸,除蒸,截疟的功效,主治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等证。
[0067]竹黄:为肉座菌竹黄属真菌竹黄的子座及孢子,味淡,性平,具有化痰止咳,活血散瘀,祛风除湿的功效,主治咳嗽痰多,百日咳,带下,胃痛,风湿痹痛,小儿惊风,跌打损伤等证。
[0068]山苦草:为唇形科筋骨草属植物散瘀草的全草,味苦,性寒,具有清热平肝,消炎解毒的功效,主治慢性肝炎,尿路感染,口腔炎,疮疡肿毒等证。
[0069]石莽草:为寥科寥属植物头花寥的全草,味苦,辛,性凉,具有清热利湿,活血解毒的功效,主治痢疾,热淋,血淋,石淋,风湿痛,跌打损伤,疮疡,湿疹等证。
[0070]山白菊:为菊科紫苑属植物三脉紫苑的全草或根,味苦、辛,性凉,具有清热解毒,祛痰凉血的功效,主治感冒发热、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肝炎、肠炎、痢疾、热淋,血热,虫蛇咬伤等证。
[0071 ] 所述外敷药物优选制备成巴布剂。
[0072]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外敷巴布剂的制备方法,具体为:
[0073]第一步,将各原料药分别粉碎成粉末,过100目筛,使能通过100目筛的细粉量在达到30%,收集通过100目筛的原料细粉备用;
[0074]第二步,将过筛后剩下的颗粒物放入相对于其体积2?4倍醇浓度为70 %?80 %乙醇中,超高压提取3次,用醇量分别为颗粒物重量的8倍、8倍、6倍,压力为300MPa,每次保压3分钟,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60°C热测)的浸膏;
[0075]第三步,将第一步收集的过筛原料细粉加入到第二步制备的浸膏当中;
[0076]第四步,向第三步获得的浸膏中加入4倍重量的基质,混匀,涂布,压合保护层,分害J,制成2000贴巴布剂。
[0077]所述基质由聚丙烯酸钠、明胶、聚乙烯醇、甘油和氧化锌按照质量比2.0:1.5:
2.5:3.5:0.2混合制成的。
[0078]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0079]实施例1煎煮液
[0080]将番泻叶22g、高良姜16g、水栀18g、陈皮15g、金钱草28g、川牛膝20g、厚朴12g、大黄19g、卷柏25g、薏该仁15g、黄精17g、小芸木14g、石韦25g、含羞草18g、瓜子金15g、党参25g和芡实17g混合在一起,加相对于其质量8倍的水,煮沸后采用文火煎煮3小时,煎煮液过滤,滤渣加相对于其质量4倍的水,煮沸后采用文火煎煮3小时,煎煮液过滤,过滤后的煎煮液合并,浓缩成lg/ml的药液。
[0081]药液的急性毒性试验
[0082]用实施例1提供的药液对ICR品系小鼠灌胃,未测出LD5。,24小时内给药2次,观察14天,小鼠均无死亡,其最大受试药物量为65.8g/kg,约为临床人拟用量的329倍,在此剂量下未观察到任何毒性反应。
[0083]药液的长期毒性试验
[0084]六个月长期毒性试验:分别用实施例1中提供的中药药液给大鼠灌胃,用量相当于人临床拟用量的80、40、20倍。观察项目包括一般性观察和全面观察,检测内容有血液学检查12项,血液性化学检查15项以及脏器指数和病理组织学检查29项。结果大鼠毛色光洁,行为活动、腺体分泌、呼吸、粪便性状均正常,体重普遍增加,血液学检查、血液生化学检查以及脏器指数和病理学检查均正常,证明本品属无毒级。
[0085]实施例2巴布剂
[0086]将白茅根17g、延胡索20g、荜澄茄15g、没药14g、虎杖28g、翻白草15g、龙胆18g、青蒿17g、竹黄16g、山苦草14g、石莽草14g和山白菊15g分别粉碎成粉末,过100目筛,使能通过100目筛的细粉量在达到30%,收集通过100目筛的原料细粉备用,将过筛后剩下的颗粒物放入相对于其体积3倍醇浓度为80 %乙醇中,超高压提取3次,用醇量分别为颗粒物重量的8倍、8倍、6倍,压力为300MPa,每次保压3分钟,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60°C热测)的浸膏,将前面收集的过筛原料细粉加入到后面制备的浸膏当中。
[0087]取400g聚丙烯酸钠、300g明胶、500g聚乙烯醇、700g甘油和40g氧化锌,将明胶、聚乙烯醇配置成溶胶,在胶体料溶解后,混合,将剩余物料依次加入,搅拌混合制备基质,搅拌起始转速设定在100?150rpm,然后每加入一种物料增加转速60?80rpm,并搅拌6?9min直至将揽摔速度增至1000?1200rpm,继续揽摔15?20min。
[0088]取前面获得的浸膏400g中加入1.6kg制备的基质中,混匀,涂布,压合保护层,分害J,制成2000贴巴布剂。
[0089]完整皮肤急性毒性试验
[0090]取豚鼠12只,雌雄兼用,给予本发明中药巴布剂常规给家兔两侧背部脱毛约为10% (家兔体表面积为150cm2),立即给右侧脱毛部位贴上相应巴布剂,用无刺激的纱布加以固定,合计用药量为16g/兔左右,每只动物分笼饲养,受试药物24小时后,用温水清洗皮肤,去除受试药物后1、24、48、72小时至第7天,每日观察豚鼠的行为、活动、皮毛光泽、饮食、体重和死亡情况。观察动物外观、行为、摄食、排泄、均未见异常,无动物死亡;7天后,处死小鼠,解剖,肉眼观察其心、肝、脾、肾等主要脏器未见异常。
[0091]长期毒性试验:
[0092]本发明巴布剂豚鼠皮肤给药,连续13周的安全剂量为0.3g/kg,约相当于临床剂量的45倍。
[0093]1.一般观察:给药期间各组动物外观体征、行为活动正常。体重均增加。破损皮肤组个别动物有轻微红斑而无水肿,但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进食量、大小便无明显异常。给药期间无动物死亡。
[0094]2.血液学指标:给药中期、末期及恢复期,血液学各项指标(RBC、Hb、WBC、GRAN,MID、LYM、CT),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0095]3.血液生化指标:给药中期、末期及恢复期,血液生化各项指标(AST、ALT、ALP、BUN、TP、ALB, GLU, T-BIL、Crea、T-CHO),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0096]4.系统尸检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肉眼观察各组动物脏器未见异常。对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脑、睾丸、子宫等脏器称重,计算脏器系数,结果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对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胸腺、胰腺、甲状腺、前列腺、睾丸、附睾、子宫、卵巢、脑、胃、十二指肠、膀胱、皮肤等组织病理组织学检查,除个别动物个别脏器有轻度病变外,其它未见明显异常。由此推测该药物对动物脏器无明显的损伤作用。
[0097]皮肤刺激性及皮肤过敏性研究:豚鼠单次和多次给予本发明巴布剂后,在完整皮肤用药部位未见出现红斑、水肿等皮肤刺激反应;而对破损皮肤,单次和多次涂药后,用药部位均出现轻度刺激反应。豚鼠涂用本发明巴布剂后,未发现受试豚鼠的局部皮肤出现红斑、水肿等过敏反应。
[0098]结论:通过以上实验证明本发明提供的巴布剂没有毒性及皮肤过敏性反应。
[0099]实施例3临床资料
[0100]一般资料
[0101]全部病例均以门诊治疗患者为主。5年来200例门诊患者中,男106例,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