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用于化痰止咳的贴剂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13302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用于化痰止咳的贴剂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中药药物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可用于化痰止咳的贴剂及其制 备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小儿哮喘、支气管炎是儿科临床常见多发病,不仅危害小儿健康,而且给家庭和社 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据资料报导,我国儿童哮喘患病率为0.5%~2%,个别地方高达 5%,全国约有2~4千万患儿。现代医学认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超敏反应引起的呼吸道 高反应性疾病。在药物治疗方面强调根据病情需要,除使用解痉平喘药物外(对症治疗), 还应该结合使用抗气道过敏性炎症的药物(病因治疗),糖皮质激素(GCS)是目前治疗哮喘 的最有效药物,主要采用喷喉或雾化吸入。通过平喘和抗过敏炎症药物双管齐下的办法,以 便达到迅速和持久的疗效,但GCS吸入的副作用是全身性,特别是对哮喘儿童,Nicolaizik 研究认为哮喘儿童即使是短期吸入小剂量的GCS亦可引起肾上腺抑制,长期服用GCS可使 哮喘儿童骨密度降低,使生长速率降低,由此GCS用于小儿哮喘的临床治疗受到了较大限 制。
[0003] 多年以来,针对小儿哮喘治疗的途径主要是西药治疗,除使用解痉平喘药物外,常 用的药物还有糖皮质激素。通过平喘和抗过敏炎症药物双管齐下的办法,以便达到迅速和 持久的疗效,但是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哮喘患者会带来较为严重的毒副作用,目前已知 的副作用包括容易出现瘀斑(因为皮下组织变薄)、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骨密度降低,以 及增加患白内障和青光眼风险。
[0004] 祖国医学采用"冬病夏治",敷贴疗法防治小儿哮喘,在全国各地广泛地开展。处方 的组成,各地根据当地的情况,各有不同,贴药的方法及穴位选择,则异中有同,大都是将处 方药材碾成粉末,用生姜汁调和成糊状,制成药饼,敷贴在百劳、膏肓、肺俞穴位,于炎热的 三伏天敷贴。有一种叫敷贴发泡法,药物制作将生姜汁改为蜜调和成药饼,放在火上烘热, 先用生姜擦穴位皮肤使之发热,病人感到刺痛为止,再将烘热药饼贴上,皮肤会发生水泡, 局部感到热辣刺痛表示有效。这种方法,容易引起皮肤发炎感染,另外,发生水泡的皮肤对 药物的吸收,将会受到影响。哮喘外治还有很多方法,如穴位埋藏疗法,用肠线埋藏穴位,这 种方法疗效并不确切。针灸疗法治疗哮喘,小儿不易接受,难以配合。有人用挑四缝穴治小 儿哮喘,痛苦难当,很难被接受。
[0005] 我国中医学认为:"肺主气,司呼吸"。这里所说的"气",一方面是指呼吸之气,一 方面是指肺和其他脏腑表现在呼吸方面的功能。"肺开窍于鼻及咽喉,外合皮毛"。《素问. 咳论》说:"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说的是肺通过鼻咽部和皮 肤毛窍与外界相通,犹如一道屏障,主管人体的防御机能。哮喘发作时邪盛于肺,但疾病的 根源则与肾和脾有关,这是因为肺主气而司呼吸,但气的本在肾,肾虚则不能纳气,致使上 下之气交接失常,〈〈类证治裁》所称"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 相交,呼吸乃和,若出纳升降失常,斯喘作焉。"说明了"肺主气,肾纳气,气出于肺而根于肾" 的肺肾之间的密切关系,对哮喘患者的辨证也可常见肾气虚者。肺是"贮痰之器",而脾是 "生痰之源",如果脾失健运,则聚液成痰,上阻于肺而引发哮喘,〈〈证治心得》云:"肺为气 之主,而脾则肺之母也,脾肺有亏则气化不足,不足则短促而喘。"脾肾中尤以肾气的盛衰于 哮喘的进退有更重要的作用。
[0006] 祖国医学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医疗实践中,一般来说,中 医治病效果好、基本无副作用。因此继续挖掘中药材资源,从天然药物中寻找有效、安全的 药物,是临床治疗小儿哮喘的重要方向。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用于化痰止咳的贴剂及其制备工艺。辨证论治一直 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核心理论,如何针对主要病机用药同时兼顾次要病机,兼顾共性与个 性的治疗,从而最大程度体现中医治疗疾病的内涵与外延,是中成药配伍的一个现实难题。 申请人针对哮喘主要病机特点,结合大量秘方根据多年的医行实践,通过对传统中药的研 究,并结合辩证论证,多方收集众家之长,寻求最佳治疗方案,从大量天然药方种选取恰当 的中药成分,要求既不应引起刺激,又能起到安静、平息哮喘的作用,通过持续稳定的呼吸 供药,形成一个平稳、恒温、恒湿的良好呼吸环境,使哮喘患者症状能迅速得以缓解和平息, 通过反复大量的组方试验和优化,按中医理论组方,提取精华,结合传统中医技术精心配制 成本发明的香麻寒喘贴,相对于西药,本发明的中药起效快、作用强、疗程短、安全性高、无 明显毒副作用。
[0008]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化痰止咳的贴剂,其由下述原料制备而得: 麻黄200g,芥子200g,丁香33g,细辛100g,矮地茶333g,生姜200g。
[0009] 所述贴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1) 上述成分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8倍重量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6倍重量水煎 煮1小时,浓缩至密度为I. 2g/ml的浸膏(80°C); (2) 取生橡胶100g,用压胶机压成网状胶片,浸入汽油中24h,使其充分溶胀,再移入配 料锅搅拌3小时,依次加入松香80g,氧化锌80g,羊毛脂15g,凡士林15g,液体石錯10g,混 匀,将步骤(1)制备的浸膏加入,搅拌均匀,涂膏,切段,盖衬,切块,制成1000贴,即得。
[0010] 优选地,本发明一种用于化痰止咳的贴剂,其由下述原料制备而得: 麻黄200g,芥子200g,丁香33g,细辛100g,矮地茶100g, 生姜50g,牡丹皮50g,陈皮30g,瓜蒌30g,桑白皮20g, 肉桂20g,女贞子20g,枸杞子20g,山药20g,黄柏20g, 金银花20g,茵陈15g,丹参15g,枳壳15g,银杏叶15g, 肉灰蓉l〇g,麦冬l〇g,百合l〇g,薏该仁l〇g,牛蒡子l〇g。
[0011] 所述贴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1) 取麻黄、芥子、丁香、细辛、矮地茶、生姜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8倍重量水,煎煮2 小时,第二次加6倍重量水煎煮1小时,浓缩至密度为I. 2g/ml的浸膏A (80°C); (2) 取其余原料成分添加3倍重量75%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小时,提取液合 并,浓缩至密度为1.2g/ml的浸膏B (80°C); (3)取生橡胶100g,用压胶机压成网状胶片,浸入汽油中24h,使其充分溶胀,再移入配 料锅搅拌3小时,依次加入松香80g,氧化锌80g,羊毛脂15g,凡士林15g,液体石錯10g,混 匀,将步骤(1)以及步骤(2)制备的浸膏加入,搅拌均匀,涂膏,切段,盖衬,切块,制成1000 贴,即得。
[0012] 应用方法:在天突、中府、大椎、肺俞、定喘穴位贴服,每穴一贴,隔日更换一次,3 天为一疗程。
[0013] 有益效果:本发明药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泛,成 本低廉,其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诸药合用,相得益彰,本发明的贴剂标本兼治、无副作 用、可单独使用并且疗效好;并且针对中草药原料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使得药效最 大限度释放出来,经临床应用验证,其疗效显著可靠,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应用前 景广阔。
[0014]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实施例1 一种用于化痰止咳的贴剂,其由下述原料制备而得: 麻黄200g,芥子200g,丁香33g,细辛100g,矮地茶333g,生姜200g。
[0016] 所述贴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1) 上述成分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8倍重量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