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05193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护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护具
[0001]本发明专利申请是国际申请日为2012年12月07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日期为2014年06月09日、国家申请号为201280060594.4(国际申请号PCT/JP2012/081775)、发明名称为“护具”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能够支援穿戴者的日常动作的护具,尤其涉及能够对护具的穿戴者带来提高腹腔的压力并支撑腰椎的腹腔压力上升效果、并且实现抑制腰部的后屈运动的后屈抑制、能够稳定骶髂关节的护具。
【背景技术】
[0003]以往的腰椎带包括带状主体部、紧固带和吊带,带状主体部包括由具有伸缩性的材质构成的伸缩部(固定有衬垫)、和与伸缩部连续并直至两个自由端部由实质上不具有伸缩性的材质构成的非伸缩部,一对紧固带的各个端部固定在非伸缩部的中央侧端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 - 1041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8]在以往的腰椎带中,左右的第一带在衬垫的靠近中心的上下两个部位交叉,各第一带的两方的端部固定在同一侧的非伸缩部的中央侧端部,从环相隔相同距离,因此在将第二带拉向前方(面扣件侧)的情况下,均等的力以环为基准施加在第一带的上侧带和下侧带,第一带均等地推压衬垫的靠近中心的上下部位。
[0009]对此,由于穿戴者的背部是弯曲的,因此如果像以往的腰椎带那样,第一带均等地推压衬垫的靠近中心的上下部位,则在衬垫的上侧从穿戴者的背部产生腰椎带的浮起,存在无法充分地支撑穿戴者的腰椎的问题。
[0010]本发明是为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护具,其能够防止从衬垫的上边的穿戴者的背部产生护具的浮起,能可靠地支撑穿戴者的腰椎,并且对穿戴者带来腹腔压力上升效果,实现后屈抑制,能够稳定骶髂关节。
[0011]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2]本发明的护具由带状体构成,并且具有:背接触部,配设在该带状体的大致中央,并且与穿戴者的背部抵接;突出部,从上述背接触部的两侧向左右将前端向上突出;一对辅助带部,由沿长边方向具有伸缩性的两条带状体构成,并且在上述带状体上可滑动地配设环状的环部;以及一对调节带部,由具有比上述辅助带部的伸缩性低的伸缩性的两条带状体构成,上述突出部具有与上述背接触部接触并沿长边方向具有伸缩性的伸缩部,上述一对辅助带部的两端以上述两条带状体交叉的方式固定在上述背接触部的上边和侧边的下端,上述一对调节带部分别有间隙地插入到配设于上述辅助带部的环状的环部,将一端固定在上述左右的突出部的伸缩部以外,并且在另一端具有卡定部。
[0013]发明的效果
[0014]在本发明的护具中,能够防止从背接触部的上边的穿戴者的背部产生护具的浮起,能可靠地支撑穿戴者的腰椎。
【附图说明】
[0015]图1(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护具的外表面的图,(b)是表示图1(a)所示的护具的内衬面的图,(c)是图1(a)所示的护具的左视图,(d)是图1(a)所示的护具的右视图,(e)是图1(a)所示的护具的上侧视图,(f)是图1(a)所示的护具的下侧视图。
[0016]图2 (a)是表示图1(a)所示的第一调节带部以及解除了第一调节带部的卡定的护具的外表面的图,(b)是图1(b)所示的背接触部所容纳的推压部的主视图以及后视图,(c)是图2(b)所示的推压部的左视图以及右视图。
[0017]图3(a)是用于说明腰部附近的骨格的名称的骨格图,(b)是表示图1所示的护具的穿戴状态的从右侧前方观察的立体图,(c)是表示图1所示的护具的穿戴状态的从右侧后方观察的立体图,(d)是表示图1所示的护具的穿戴状态的右视图,(e)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护具的V字型穿戴状态的主视图。
[0018]图4(a)是用于说明腹腔压力上升效果的说明图,(b)是用于说明后屈抑制的说明图。
[0019]图5(a)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护具的穿戴方法的主视图,(b)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护具的穿戴方法的后视图,(c)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护具的穿戴方法的右视图。
[0020]图6(a)是用于说明图5(a)所示的护具的穿戴方法的继续部分的主视图,(b)是用于说明图5(b)所示的护具的穿戴方法的继续部分的后视图,(c)是用于说明图5(c)所示的护具的穿戴方法的继续部分的右视图。
[0021]图7(a)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护具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表示外表面的图,(b)是表示图7(a)所示的护具的内衬面的图,(c)是图7(a)所示的护具的左视图,(d)是图7(a)所示的护具的右视图,(e)是图7(a)所示的护具的上侧视图,(f)是图7(a)所示的护具的下侧视图。
[0022]图8(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护具的外表面的图,(b)是表示图8(a)所示的护具的内衬面的图,(c)是图8(a)所示的护具的左视图,(d)是图8(a)所示的护具的右视图,(e)是图8(a)所示的护具的上侧视图,(f)是图8(a)所示的护具的下侧视图。
[0023]图9(a)是用于说明图8所示的护具的穿戴方法的主视图,(b)是用于说明图8所示的护具的穿戴方法的后视图,(c)是用于说明图8所示的护具的穿戴方法的左视图,(d)是用于说明图8所示的护具的穿戴方法的右视图。
[0024]图10(a)是用于说明图9(a)所示的护具的穿戴方法的继续部分的主视图,(b)是用于说明图9(b)所示的护具的穿戴方法的继续部分的后视图,(c)是用于说明图9(c)所示的护具的穿戴方法的继续部分的左视图,(d)是用于说明图9(d)所示的护具的穿戴方法的继续部分的右视图。
[0025]图11(a)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环部以及第二环部的主视图以及后视图,(b)是表示图11(a)所示的第一环部以及第二环部的右视图以及左视图,(c)是图11(a)所示的第一环部以及第二环部的俯视图以及仰视图,(d)是将图1(a)、图7(a)或图8 (a)所示的护具的第一环部以及第二环部更换成图11(a)所示的第一环部以及第二环部时的第一环部附近的局部放大图,(e)是图11(d)所示的局部放大图中的中央横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0027]护具100用作腰用的护具,如图1以及图2所示,若大致区分,则包括主体部10、卡定部(例如、面扣件20)、一对第一辅助带部31以及第二辅助带部32、一对第一环部41以及第二环部42、一对第一调节带部51以及第二调节带部52。
[0028]主体部10由带状体构成,并且包括:配设在该带状体的大致中央的中央部分,且与穿戴者的背部抵接的背接触部11;以及配设在背接触部11的两侧的两端部分,且主体部10的两端部分的上边12a以及下边12b大致平行,并以背接触部11的下边lib与上边12a以及下边12b所成的角度为Θ 1(例如、Θ1 = 12°?14° )而向上突出的突出部12。并且,主体部10是以连接背接触部11的上边11a的中点与下边lib的中点的线段作为对称轴而形成线对称的平面形状,将内衬面(参照图1(b))与穿戴者的腰部抵接而环绕。
[0029]另外,背接触部11与突出部12如下进行连接,即,使用聚酯纱利用针式织机织造的罗缎带13,从主体部10的外表面以及内衬面夹持后,缝制罗缎带13的边缘端部。
[0030]并且,对于从主体部10的外表面以及内衬面夹持的罗缎带13的内层,背接触部11的原材料与突出部12的原材料不重叠地设为平坦,从而实现护具100的薄质化,实现整洁的穿着感,并且即使在护具100上重叠穿衣也很难影响外套。
[0031]尤其,通过将背接触部11以及突出部12的原材料彼此利用锯齿形线迹(曲折形线迹)进行缝制,能够维持护具100的薄厚,并且能够实现能够承受护具100的激烈使用的耐久性。
[0032]并且,本实施方式的主体部10,将背接触部11、突出部12以及罗缎带13的边缘(切断处)利用结合带14夹入并缝上(结合),但也可以利用缝边或斜条滚边等,防止背接触部11、突出部12以及罗缎带13的切断处上的开线或施加装饰。尤其,突出部12的切断处的结合,通过利用锯齿形线迹(曲折形线迹)缝上结合带14,由于相邻的针迹不密集,不会抑制突出部12的长边方向L的伸缩性而优选。
[0033]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背接触部11是以使上边11a与突出部12的上边12a呈大致S字状连续的方式,将位于上边11a(上底)的两端的角部弯曲而成的大致等腰梯形的平面形状,不平行的对边(左边11c、右边lid)与背接触部11的下边lib (下底)所成的角度Θ2为 90。一 θ 1 (例如,θ 1 = 12。?14。时、Θ 2 = 76。?78。)。
[0034]并且,本实施方式的背接触部11是在内衬面具有开口部lie的袋状体,能够将由刚性高且不具有伸缩性的硬质的板状体构成的推压部60作为衬垫插入到该袋状体的内部或从其中拔出,但只要背接触部11不具有伸缩性,则不需要插入推压部60,也无需是袋状体。
[0035]另外,如果将背接触部11做成袋状体,并且能够插入和拔出推压部60,则能够通过推压部60的有无或推压部60的材质的变更等,进行背接触部11的硬度的调整,并且通过从背接触部11拆卸推压部60,能够对护具100进行洗涤,比较卫生而优选。
[0036]并且,如果将背接触部η做成袋状体,则能够容纳符合穿戴者的需求的附属品,例如,容纳怀炉来提高护具100的保温力等,能够提高护具100的便利性而优选。
[0037]并且,本实施方式的背接触部11,使用尼龙纱利用双拉舍尔经编机编织的网眼原材料(拉舍尔网眼Ilf)用于外表面,能够将滞留在袋状体的内部的纤维肩等异物从网眼排出到外部,比较卫生,并且能够提高背接触部11上的通气性。并且,本实施方式的背接触部11,对拉舍尔网眼Ilf的精加工实施树脂加工,提供经编织物的硬度,强化护具100对穿戴者的背部的支撑力。
[0038]而且,本实施方式的背接触部11,将使用聚氨酯纱以及具有耐热性的聚酯纱利用钩编经编机编织的钩编原材料(钩编编织物lig)用于内衬,触感柔软,对穿戴者的背部的触感良好,通过在开口部lie重叠两张钩编编织物llg,能够防止容纳在袋状体的内部的怀炉等附属品从开口部lie脱落。
[0039]并且,本实施方式的背接触部11,作为内衬使用未施加树脂加工的经编织物,从而即使裁剪编织物,编织纱也不会从切断处产生开线,能够加工成自由的形状,并且提供能够在袋状体中插入附属品的所需的伸缩性。
[0040]另外,经编机大致分为:使用各种针形成将花纹特殊化的织物(拉舍尔织物)的拉舍尔经编机;未假定花纹而是高生产率地形成特殊化的织物(特里科织物)的特里科经编机。并且,拉舍尔经编机细分为双拉舍尔经编机、拉舍里纳经编机、花边经编机或钩编经编机(钩针编机)等。
[0041]另外,经编是指在纵向(编织方向)上制作线圈,使用一根一根平行排列的许多经纱(整经纱),分别结合这些线圈而制作编织物。
[0042]结合方法有各种种类,而作为代表性的方法,可举出:将彼此相邻的经纱相互缠绕的同时作为整体制作编织物的方法;以经纱的每一根制作独立的许多链式线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