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具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605193阅读:来源:国知局
圈,对此插入另外准备的另一组经纱,在将每几根链式线圈汇集的同时在横向连接,作为整体形成编织物的方法。
[0043]并且,经编具有难以开线、横向(与编织方向垂直的方向)的伸长少、且生产率高、编织宽度大等特征。
[0044]本实施方式的推压部60,通过使用耐热性比熔点为105°C?120°C的聚乙烯原材料优异的、恪点为150°C?160°C的聚丙稀(PP -polypropylene)制的树脂面板,从而在将怀炉容纳在背接触部11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由怀炉的发热引起的变形。
[0045]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推压部60如图2(b)所示,是沿着背接触部11的平面形状的大致等腰梯形的平面形状,并且是将四个角部倒圆,在上底61以及下底62的中央形成凹部63的形状,从而以连接上底61的中点与下底62的中点的线段为基准容易使推压部60扭转,相对于扭转产生推斥力,对穿戴者的运动进行辅助支撑,使穿戴者的步行顺利进行。并且,如果是未在推压部60形成凹部63的树脂面板,则在以连接上底61的中点与下底62的中点的线段为基准使推压部60弯曲的情况下,上底61之中的中央突出最高,推压部60的突出部分与穿戴者的背部接触而产生疼痛,因此优选在上底61的中央形成凹部63。
[0046]本实施方式的突出部12包括:配设在背接触部11的两侧的具有伸缩性的区域(以下称为伸缩部12d);以及与伸缩部12d邻接配设的不具有伸缩性的区域(以下称为非伸缩部12e),以下,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对在具有伸缩性的基材上配设非伸缩性的部件的情况进行说明。
[0047]突出部12是由作为基材利用针式织机织造、并且在聚氨酯纱以及聚酯纱中织入用于防止布料的弯折的尼龙制的单丝(单纤维)纱的弹性编织物布料12c构成,并且提供长边方向L的伸缩性,且抑制短边方向S的伸缩性的质地。
[0048]另外,在将通常的单丝纱(例如、每一根600旦尼尔)用于突出部12的情况下,一根单丝纱粗,而且是如金属线那样的纵纱,因此单丝纱的前端从切断边钻出,有可能扎入穿戴者。
[0049]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突出部12使用低数(低支数)的单丝纱(例如,每一根50旦尼尔)的集合纱(例如,10根),在维持所需的硬度以及通气性的状态下,抑制单丝纱的前端从切断边钻出,即使单丝纱钻出,由于一根单丝纱的粗细比较细,因此单丝纱的前端不会扎入穿戴者,能够减轻对穿戴者的皮肤的刺激。
[0050]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突出部12对突出部12的精加工上施加树脂浓度高的树脂加工,进一步提高质地的硬度,强化了护具100对穿戴者的前腹部以及侧腹部的支撑力,并且由于质地自身是网眼结构,因此通气性良好。
[0051]卡定部配设在主体部10的两端(左端10a、右端10b)的外表面以及主体部10的左端10a或右端10b的内衬面上,并卡定主体部10的不同的面。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对作为卡定部使用面扣件20的护具100进行了说明,但是只要能够卡定主体部10的两端部分,则不限于面扣件20,例如,也可以使用纽扣、按扣、掀扣、钩扣、扣子、紧固件(拉链、拉锁)、前挂钩、或者锭子定位器等。
[0052]并且,就本实施方式的主体部10而言,在图1 (a)所示的外表面的两端(左端10a、右端10b)侧配设面扣件20的环扣21,在图1(b)所示的内衬面的右端10b侧配设面扣件20的钩扣22a,但也可以将钩扣22a配设在外表面而将环扣21配设在内衬面,还可以将内衬面上的配设钩扣22a的一侧从右端10b侧变更为左端10a侧后进行配设。
[0053]另外,就本实施方式的护具100而言,将面扣件20的环扣21的边缘(切断处)与突出部12 —起利用结合带14夹入后缝上。
[0054]并且,就本实施方式的护具100而言,将结合带14的一端配设在主体部10的右端10b,将围绕主体部10的结合带14的另一端配设在主体部10的内衬面侧,在面扣件20的钩扣22a以及突出部12(弹性编织物布料12c)之间夹入结合带14的另一端,在向突出部12 (弹性编织物布料12c)缝上钩扣22a的同时,缝上结合带14的另一端。根据该结构,能够简化护具100的制造工序,并且能够抑制结合带14的另一端从护具100的表面突出,不会损害护具100的美观。
[0055]另外,就本实施方式的护具100而言,主体部10的两端的面扣件20(环扣21)不具有伸缩性,因此横穿主体部10 (突出部12)的上边12a以及下边12b之间配设在背接触部11 (罗缎带13)的两侧,只有背接触部11 (罗缎带13)以及环扣21之间的区域在突出部12具有伸缩性。S卩,在突出部12中,配设环扣21的区域相当于非伸缩部12e,未配设环扣21的区域(罗缎带13以及环扣21之间的区域)相当于伸缩部12d。另外,突出部12的伸缩部12d具有比后述的第一辅助带部31以及第二辅助带部32的伸缩性高的伸缩性。
[0056]本实施方式的一对辅助带部由沿长边方向具有伸缩性的两条带状体(第一辅助带部31和第二辅助带部32)构成,在背接触部11上该两条带状体交叉固定。
[0057]第一辅助带部31由沿第一辅助带部31的长边方向具有伸缩性的带状体构成,该带状体的一端31a固定在主体部10的外表面上的背接触部11的上边11a的一端(例如、左边11c的上端),该带状体的另一端31b固定在主体部10的外表面上的背接触部11的侧边的一方(例如、右边lid)的下端。
[0058]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辅助带部31的一端31a如图图1(a)所示,在背接触部11的上边11a的一端(左边11c的上端),一部分被夹入背接触部11 (拉舍尔网眼Ilf)以及罗缎带13之间后缝上,剩余的部分与背接触部11(拉舍尔网眼Ilf) 一起利用结合带14夹入后缝上。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辅助带部31的另一端31b如图1(a)所示,在背接触部11的侧边的一方(右边lid)的下端,夹入突出部12(弹性编织物布料12c)以及罗缎带13之间后缝上。
[0059]第二辅助带部32由沿第二辅助带部32的长边方向具有伸缩性的带状体构成,该带状体的一端32a固定在主体部10的外表面上的背接触部11的上边11a的另一端(例如、右边lid的上端),该带状体的另一端32b固定在主体部10的外表面上的背接触部11的侧边的另一方(例如、左边11c)的下端,与第一辅助带部31成对。
[0060]尤其,就第一辅助带部31和第二辅助带部32而言,背接触部11的平面形状为大致等腰梯形,背接触部11的上边11a(上底)的长度小于下边lib (下底)的长度,从而靠近背接触部11 (拉舍尔网眼Ilf)的上边11a而交叉。另外,作为第一辅助带部31以及第二辅助带部32的交叉部分,第二辅助带部32横跨在第一辅助带部31上的结构表示在图1 (a)、图1(e)以及图1(f)、图2(a)、图5(b)以及图5 (c)、图6 (b)以及图6(c)中,但也可是第一辅助带部31横跨在第二辅助带部32上的结构。
[0061]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辅助带部32的一端32a,如图1(a)所示,在背接触部11的上边11a的另一端(右边lid的上端),一部分被夹入背接触部11 (拉舍尔网眼Ilf)以及罗缎带13之间后缝上,剩余的部分与背接触部11 (拉舍尔网眼Ilf) 一起利用结合带14夹入后缝上。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辅助带部32的另一端32b,如图1(a)所示,在背接触部11的侧边的另一方(左边11c)的下端,夹入突出部12(弹性编织物布料12c)以及罗缎带13之间后缝上。
[0062]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辅助带部31以及第二辅助带部32是使用聚氨酯纱以及聚酯纱利用针式织机织造的编织橡胶,作为弹性纤维的原材料使用聚氨酯,从而耐久性(耐热性)优越,并且能够抑制在作为弹性纤维的原材料使用生橡胶时产生的过敏反应(过敏性反应),有益于穿戴者的皮肤。
[0063]第一环部41为环状,配设成能够在第一辅助带部31的一端31a以及另一端32b之间滑动。
[0064]第二环部42为环状,配设成能够在第二辅助带部32的一端32a以及另一端32b之间滑动,并且与第一环部41成对。
[0065]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环部41以及第二环部42是利用模具成型机成型的平环,作为原材料使用聚缩醛,从而兼备高硬度、柔性以及耐热性。
[0066]本实施方式的一对调节带部由具有伸缩性的两条带状体(第一调节带部51和第二调节带部52)构成。
[0067]第一调节带部51有间隙地插入到第一环部41,由比第一辅助带部31的伸缩性低的伸缩性的带状体构成,该带状体的一端51a固定在主体部10的外表面上的主体部10的右端10b侧的突出部12的非伸缩部12e上,该带状体的另一端51b能够卡定在主体部10的外表面上的该主体部10的右端10b侧的突出部12的伸缩部12d以外。
[0068]并且,就第一调节带部51的一端51a的固定位置以及另一端51b侧的卡定位置而言,相对于护具100的平放状态(参照图1(a))下的被自然长度的第一辅助带部31束缚的第一环部41的可动区域之中从该第一辅助带部31的一端31a以及另一端31b分离最远的位置(弯曲部31c),处于主体部10的右端10b侦k
[0069]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调节带部51将使用聚丙烯类以及聚酯类利用针式织机织造的PP带作为基材,在突出部12的短边方向S的大致中央的面扣件20的环扣21以及突出部12 (弹性编织物布料12c)之间夹入第一调节带部51 (基材)的一端51a,在向突出部12 (弹性编织物布料12c)缝上环扣21的同时缝上一端51a。
[0070]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调节带部51在第一调节带部51 (基材)的另一端51b上的与主体部10的右端10b侧的卡定部(例如、面扣件20的环扣21)相对的面上,通过缝制来配设卡定在主体部10的右端10b侧的卡定部上的卡定部(例如,面扣件20的钩扣22b、参照图2(a))。
[007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作为第一调节带部51的另一端51b侧的卡定部使用面扣件20的钩扣22b,并使其卡定在主体部10的右端10b侧的面扣件20的环扣21上,但并不限于该结构。
[0072]例如,作为用于卡定主体部10的不同的面的卡定部,不使用面扣件20的环扣21以及钩扣22a,而是使用上述的纽扣等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卡定在第一调节带部51的另一端51b侧的钩扣22b上的面扣件(环扣)新配设在主体部10的右端10b侧上的突出部12的伸缩部12d以外(例如,第一调节带部51上)。
[0073]另外,优选共用用于卡定主体部10的不同的面的卡定部、和用于将第一调节带部51的另一端51b卡定在主体部10的突出部12上的卡定部,能够减少护具100的部件件数以及制造工序。
[0074]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调节带部51将作为另一端51b的基材的端部折回(返回结构),将面扣件20的钩扣22b重叠在折回部分(返回结构)上进行缝制,从而另一端51b的厚度变厚,能够防止第一调节带部51从第一环部41脱落,并且穿戴者容易把持另一端51b,能够得到容易使用的护具100。
[0075]第二调节带部52有间隙地插入到第二环部42,由比第二辅助带部32的伸缩性低的伸缩性的带状体构成,该带状体的一端52a固定在主体部10的外表面上的主体部10的左端10a侧的突出部12的非伸缩部12e上,该带状体的另一端52b能够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