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及无纺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55955阅读:805来源:国知局
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及无纺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设及一种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及无纺布。
【背景技术】
[0002] 对于失禁护垫、生理用卫生巾、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来说,使排泄液沿厚度方 向自表面片透过并利用吸收体来保持。在该液体透过路径中,表面片直接接受排泄液并易 于与肌肤密接。在此种密接状态下,针对肌肤薇裂等肌肤问题的对策不可或缺,因此,从良 好的穿着感的观点出发,针对表面片提出了各种方案。
[0003]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下述吸收性物品:为提高对肌肤的皮肤保护效果,将 表面片设为两面凹凸,且使疏水性的护肤剂附着在与肌肤相接的突出部的两面。另外,在专 利文献2中记载了具有凹凸结构的纤维片。纤维片是在凸部的内部具有纤维。另外,其顶部 为疏水性。进而,除其顶部W外的部分具有低于该顶部的疏水性。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43543号公报
[0007]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6-1831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引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是将含有热塑性纤维的网搬送至具有凹凸 形状且经加热的支承体,并自该网的上方朝向上述支承体吹送热风而对该网赋予凹凸形状 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W下工序:将上述支承体加热至构成上述网的纤维的 玻璃化转变溫度W上且烙点W下的溫度范围的工序;通过吹送第一热风而使上述网的纤维 彼此暂时烙合成保持上述凹凸形状的状态的工序;W及吹送溫度高于上述第一热风的第二 热风,在已保持上述凹凸形状的状态下使上述网的纤维彼此烙合而将上述凹凸形状固定的 工序。
[0009]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纺布,其具有:
[0010] 第一突出部,其向俯视片体的无纺布的一侧即第一面侧突出且具有内部空间,W 及
[0011] 第二突出部,其向与上述第一突出部相反的一侧即第二面侧突出且具有内部空 间,
[001^ 上述无纺布中,
[0013] 上述第一突出部及上述第二突出部在俯视该无纺布时交叉的各不同方向上隔着 壁部交替地连续配置有多个,且
[0014] 邻接的上述第一突出部彼此及邻接的上述第二突出部彼此分别经由脊部而在俯 视时相对于上述各不同方向倾斜的方向上连续地相连;
[0015] 并且,在W0.0 5k化的压力对上述无纺布进行加压时,
[0016] 上述第一突出部的厚度方向的高度高于上述脊部的厚度方向的高度,且上述第一 突出部的壁部的立起角度为0° W上且20° W下。
[0017] 关于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特征及优点,可通过适当地参照所附附图并根据下述记 载而知晓。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述无纺布的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局部剖面图。
[0019]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述无纺布的第一突出部、第二突出部的优选配设例的俯 视配设图。
[0020]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述无纺布的脊部的一例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0021]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述无纺布的第一突出部的壁部的纤维取向性的一例的 图,(a)为主要部分剖面图,(b)为俯视图。
[0022]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述无纺布的第二突出部的壁部的纤维取向性的一例的 图,(a)为主要部分剖面图,(b)为俯视图。
[0023]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述无纺布的各部位的尺寸的一例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0024]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述无纺布的顶部间隔的一例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0025] 图8是表示本发明所述无纺布的制造方法的优选的一例的、主要部分剖面图,(a) 是表示吹送第一热风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面图,(b)是表示吹送第一热风后的主要部分剖 面图,(C)是表示吹送第二热风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0026] 图9是示意性表示作为使用了本发明所述表面片的吸收性物品的优选的一个实施 方式的、一次性尿布的局部切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本发明设及一种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及无纺布,在将无纺布用于吸收性物品的表面 片的情形时,具有较高的缓冲性,并且,兼顾减少在高载荷下、大量排泄时的返液量与防止 因在表面的液体流动而引起的泄漏。
[0028] W下,一面参照图1及图2,一面对本发明所述无纺布的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 说明。
[0029] 本发明的无纺布10优选应用于例如生理用卫生巾、一次性尿布、失禁护垫等吸收 性物品的表面片。此时,无纺布10优选W第一面侧Zl朝向穿着者的肌肤面侧的方式来使用。 而且,无纺布10优选W第二面侧Z2配置于物品内部的吸收体(未图示)侧的方式来使用。W 下,考虑W附图所示的无纺布10的第一面侧Zl朝向穿着者的肌肤面的方式来使用的实施方 式,从而进行说明。本发明并不由此而限定性地解释。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的俯视配设图 中,在正交坐标系的Z轴中,将较无纺布10更上方的一侧设为第一面侧Zl,将较无纺布10更 下方的一侧设为第二面侧Z2。
[0030]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的无纺布10形成有连续的凹凸曲面,且形成有无接缝的 片面。即,具有:第一突出部11,其向俯视片体的无纺布的一侧即第一面侧Zl突出,且具有内 部空间11K;及第二突出部12,其向与第一面侧Zl相反的一侧即第二面侧Z2突出,且具有内 部空间12K。第一突出部11、第二突出部12遍及无纺布10的例如整个面,并沿着作为俯视时 交叉的不同方向的、在与正交坐标系的xy平面平行的平面中的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的各 自的方向,交替地连续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正交。因此,第一方向 X可设为与正交坐标系的X轴平行的方向,第二方向Y可设为与正交坐标系的y轴平行的方 向。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也可不正交。例如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优选在 60°至120°左右的范围内交叉。
[0031] 从上述第一面侧Zl观察到的凸部为第一突出部11,凹部成为第二突出部12。另外, 自从二面侧Z2观察到的凸部为第二突出部12,凹部成为第一突出部11。因此,第一突出部11 与第二突出部12共有一部分。
[0032] 第一突出部11与第二突出部12无明确的边界。在本说明书中,将第一突出部11与 第二突出部12的内部空间12KW各自所具有的空间为基准而定义如下。即,第一突出部11为 内部空间11K、和覆盖其的第一面侧Zl的无纺布10的向第一面侧Zl突出的部分。无纺布10的 向第一面侧Zl突出的部分为将从第一突出部顶部IlT经由壁部13(14)至周围的内部空间 12K的底部为止相连的部分。另外,包含内部空间12K的第二突出部12为内部空间12K、和覆 盖其的第二面侧Z2的无纺布10的向第二面侧Z2突出的部分。无纺布10的向第二面侧Z2凹陷 的部分为从内部空间12K的底部经由壁部13 (14)至周围的第一突出部顶部11T为止相连的 部分。第一突出部顶部IlT与内部空间12K的底部之间为第一突出部11与第二突出部12所共 有。而且,隔开2个内部空间UK及内部空间12K的部分成为壁部13(14)。
[0033] 进而,为了明确第一突出部11、第二突出部12、壁部13,将无纺布10的厚度方向的 高度=等分,将上部定义为第一突出部11,将中间部定义为壁部13(14),将下部定义为第二 突出部12。另外,使邻接的第一突出部11彼此连续且将在第一面侧Zl方向上最高的位置相 连的部分为脊部15。进而,在就第一突出部11与脊部15而言的情形时,将在第一面侧Zl方向 上对第一突出部顶部IlT与脊部15的最低位置进行二等分所得的下部设为脊部15。
[0034] 而且,邻接的第一突出部11彼此经由脊部15而在相对于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倾 斜的方向上连续地相连。换言之,第一突出部11在相对于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倾斜的方 向上经由脊部15而相连成山脉状。所谓倾斜的方向是指,在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正交的 情形时,相对于各方向而倾斜例如45°的方向。进而,邻接的第二突出部12彼此在从第二面 侧Z2观察时与第一突出部11同样地经由脊部15在相对于上述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倾斜 的方向上连续地相连。
[0035] 第一突出部11的厚度方向的高度hi高于脊部15的厚度方向的高度h5(也一并参照 图3)。各高度hi、h5表示相对于包含第二突出部顶部12的顶点的平面S而言垂直的方向的高 度。高度hi表示第一突出部顶部IlT的第一面侧Zl的高度。高度h5表示第一突出部11间的脊 部15的最低部位的第一面侧Zl的高度。如上所述,第一突出部11的厚度方向的高度hi高于 脊部15的高度h5,由此,在四周被第一突出部11包围的第二突出部12的内部空间12K中储存 液体,且液体越过脊部15向邻接的第二突出部12的内部空间12K方向流动。此时,液体也流 动至脊部15的下部。但是,液体不会向第一面侧Zl泄漏。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中,第一面侧 Zl也表示穿着者的肌肤面侧,第二面侧Z2也表示非肌肤面侧。
[0036] 另外,在第一面侧Zl及第二面侧Z2的两面,第一突出部顶部IlT的亲水性低于除第 一突出部顶部IlTW外的部分。或者,第一突出部顶部IlT具有疏水性。即,第一突出部顶部 IlT的亲水性低于第二突出部顶部12T及壁部13。换言之,第一突出部顶部IlT的疏水性高于 第二突出部顶部12T及壁部13(14)。由此,在将无纺布10用作表面片的情形时,在成为肌肤 抵接面侧的第一面侧Zl,与肌肤接触的液体的残留量减少。并且,第一突出部顶部IlT的第 一面侧Zl的疏水性变高的面积小于第二面侧Z2。由此,在如穿着者躺邸之类的高加压下,从 吸收体(未图示)溢出的液体不易返回至第一面侧Z1。由此,向成为肌肤面侧的第一面侧Zl 返回的液体受到抑制而减少。
[0037] 上述亲水性的高低、疏水性的高低通过下述接触角的测定而进行判断。下述接触 角的值越小则亲水性越高。另外,接触角的值越大则疏水性越高。在本申请中,即便被认为 是疏水性的区域,也利用下述接触角的值的大小来比较判断亲水性的高低。
[0038] 需要说明的是,即便第一突出部顶部IlT未经疏水化,无纺布10也基本上发挥本发 明的效果。即,无纺布10可具有较高的缓冲性,另外,即便在高载荷下也可维持凹凸形状,进 而,可抑制对肌肤的接触面积的增大,从而抑制排出液附着于肌肤。若如上所述地使第一突 出部顶部IlT疏水化,则可进一步抑制排出液附着于肌肤,因而更优选。
[0039] 如图4所示,构成壁部13的纤维16在将第一突出部顶部IlT与其内部空间UK的开 口部IlH的边缘部连结的W箭头A所示的方向上具有纤维取向性。换言之,在壁部13立起的 方向上具有纤维取向性。因此,具有如朝向第一突出部顶部IlT的放射状的纤维取向性。需 要说明的是,将第一突出部顶部IlT与内部空间UK的开口部IlH的边缘部连结的方向、与壁 部13立起的方向在无纺布的厚度方向上大致一致。
[0040] 另外,如图5所示,构成第二突出部12的壁部14(13)的纤维16在将第二突出部顶部 12T与其内部空间12K的开口部12H的边缘部连结的W箭头A所示的方向上具有纤维取向性。 该壁部14的纤维取向性在与上述壁部13共同的部分,与壁部13的纤维取向性相同。需要说 明的是,将第二突出部顶部12T与内部空间12K的开口部12H的边缘部连结的方向、与壁部13 立起的方向在无纺布的厚度方向上大致一致。
[0041] 如上所述,第一突出部11的壁部13在将第一突出部11的顶部IlT与第一突出部11 的内部空间UK的开口部IlH连结的方向上具有纤维取向性。由此,即便在如穿着者躺邸之 类的高加压下,第一突出部11、第二突出部12也不易被压扁。而且,通过该构成,形状保持性 优异且具有较高的透气性,因而还可解决闷热的问题。进而,通过上述构成,壁部13产生稳 固的弹力。因此,纤维还具有不会在厚度方向被压扁的适度的缓冲性。进而,凭借壁部13的 纤维取向性,即便无纺布10受到按压力而被压扁,其形状恢复力也较大,从而即便持续捆包 状态或穿着,
当前第1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