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及无纺布的制作方法_6

文档序号:9755955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结果示于下述表1中。
[0201] [表1]
[020引如上述表1所示,实施例1至9中,3.化化压力时的第一突出部11的厚度为2.6mmW 上,返液量成为1.3gW下。其原因在于,支承体110的加热溫度为适当的范围,因此,可沿支 承体110的形状进行赋形,立起角度成为20° W下。由此,无纺布10不易在厚度方向被压扁。 由此可知,RC值(%)成为高于比较例的值,缓冲性提高。
[0204] 实施例4至9中,返液量为0.SgW下,返液量变少。其原因在于,除上述实施例1至3 的效果W外,在作为肌肤抵接面侧的第一面侧Zl,第一突出部顶部IlT为疏水性,因此,与肌 肤接触的液体的残留量减少。并且,原因在于,从吸收体溢出的液体不易返回至第一面侧 Z1。另外,液体流动长度为65mmW下,成为较少的液体流动。其原因在于,支承体110的加热 溫度为适宜的范围,因此可沿支承体110的形状进行赋形,第一突出部11与脊部15的高度的 差变大。其结果为,无纺布10的第一面侧Zl的液体的流动成为液体在相对于第一方向X、第 二方向Y倾斜的方向上流动。
[0205] 另一方面,比较例1中,由于支承体110的加热溫度较低为40°C,所W无法沿支承体 110的形状进行赋形。因此,立起角度成为30°,无纺布10容易在厚度方向上被压扁。而且,由 于第一突出部顶部IlT无疏水部,所W返液量较多为1.5g。另外,由于第一突出部顶部IlT无 疏水部,所W不依赖于高载荷下的第一突出部11的高度h 1与脊部15的高度h5之差,因此,液 体流动量较小为58mm。
[0206] 另外,在比较例2、比较例3中,返液量略少,为1.0g、0.9g,液体流动长度非常长为 IOOmmW上。其原因在于,支承体110的加热溫度较低为40°C,因此无法沿支承体110的形状 进行赋形。另外,其原因在于,第一突出部11与脊部15的高度之差未变大。其结果为,显示出 未充分地发挥与实施例相同的效果的结果。
[0207] 如上所述,实施例1至9中将返液量及表面液体流动长度两者抑制为较低的数值。 因此,可知实施例1至9可实现在比较例1至3中无法实现的防止返液与防止表面液体流动的 兼顾。
[0208] 已将本发明与其实施方式及实施例一同进行了说明,但认为只要本发明人未特别 指定,则在说明的任一细节中均未对本发明进行限定,应在不背离随附的技术方案所示的 发明的精神与范围的情况下广泛地进行解释。
[0209] 本案主张基于2013年9月24日在日本提出专利申请的日本特愿2013-197183、及 2014年5月15日在日本提出专利申请的日本特愿2014-101815的优先权,并W参照的形式将 它们的内容作为本说明书的记载的一部分而纳入到本说明书中。
[0210] 符号说明 [0別。1、表面片
[0212] 2、背面片
[0213] 3、吸收体
[0214] 4、主体
[0215] 5、侦晒片
[0216] 6、粘扣带
[0217] 7、防侧漏權桐
[0218] 10、无纺布
[0219] 11、第一突出部
[0220] I ID、疏水部
[0221] IIH、开口部
[0222] UK、内部空间
[0223] IIT、第一突出部顶部
[0224] 12、第二突出部
[0225] 12H、开口部
[0226] 12K、内部空间
[0227] 12T、第二突出部顶部
[0228] 13、14、壁部
[0229] 15、脊部
[0230] 16、纤维
[0231] 50、网
[0232] 100、一次性尿布
[0233] 110、支承体
[0234] 111、突起
[0235] 112、孔
[0236] Wl、第一热风
[0237] W2、第二热风
【主权项】
1. 一种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是将含有热塑性纤维的网搬送至具有凹凸形状且经加热 的支承体,并从该网的上方朝向所述支承体吹送热风而对该网赋予凹凸形状的无纺布的制 造方法, 所述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具备下述工序: 将所述支承体加热至构成所述网的纤维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且熔点以下的温度范 围的工序; 通过吹送第一热风而使所述网的纤维彼此暂时熔合成保持所述凹凸形状的状态的工 序;以及 吹送温度高于所述第一热风的第二热风,在已保持所述凹凸形状的状态下使所述网的 纤维彼此熔合而将所述凹凸形状固定的工序。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中,加热所述支承体的温度范围为高于纤 维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以上、且为比熔点低l〇°C的温度以下。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中,加热所述支承体的温度范围为比 纤维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20°C的温度以上、且为比熔点低20°C的温度以下。4.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支承体的温度在吹 送所述第一热风时设为所述温度范围。5. 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使成为所述凹凸形状的 凸部的第一突出部的顶部疏水化的工序。6. -种无纺布,其是使用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而制造的无 纺布。7. -种吸收性物品用的表面片,其使用了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纺布。8. -种吸收性物品,其使用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纺布作为表面片。9. 一种无纺布,其具有: 第一突出部,其向俯视片体的无纺布的一侧即第一面侧突出且具有内部空间,以及 第二突出部,其向与所述第一突出部相反的一侧即第二面侧突出且具有内部空间, 所述无纺布中, 所述第一突出部及所述第二突出部在俯视该无纺布时交叉的各不同方向上隔着壁部 交替地连续配置有多个,且 邻接的所述第一突出部彼此及邻接的所述第二突出部彼此分别经由脊部而在俯视时 相对于所述各不同方向倾斜的方向上连续地相连; 并且,在以0.05kPa的压力对所述无纺布进行加压时, 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厚度方向的高度高于所述脊部的厚度方向的高度,且所述第一突出 部的壁部的立起角度为0°以上且20°以下。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纺布,其中,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壁部的立起角度为0°以上且 15°以下。11.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纺布,其中,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壁部的立起角度为0°以上且 12°以下。12. 如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中,构成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壁部的纤 维在将所述第一突出部的顶部与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内部空间的开口部的边缘部连结的方 向上具有纤维取向性。13. 根据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中,构成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壁部的 纤维在所述壁部的立起的方向上具有纤维取向性。14. 根据权利要求9~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中,构成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壁部的 纤维具有朝向所述第一突出部顶部的放射状的纤维取向性。15. 如权利要求9~1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中,构成所述第二突出部的壁部的纤 维在将所述第二突出部的顶部与其内部空间的开口部的边缘部连结的方向上具有纤维取 向性。16. 如权利要求9~15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中,所述第一突出部以及所述第二突 出部的各自的壁部的取向角为50°以上且130°以下,且取向强度为1.05以上。17. 如权利要求9~15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中,所述第一突出部以及所述第二突 出部的各自的壁部的取向角为60°以上且120°以下,且取向强度为1.10以上。18. 如权利要求9~15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中,所述第一突出部以及所述第二突 出部的各自的壁部的取向角为85°以上且95°以下,且取向强度为1.30以上。19. 如权利要求9~18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中,以3.5kPa的压力对所述无纺布进 行加压时的、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厚度方向的高度高于所述脊部的厚度方向的高度。20. 如权利要求9~19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中,以3.5kPa的压力对所述无纺布进 行加压时的、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厚度方向的高度hi与所述脊部的高度h5之比hl/h5为1.01 以上且2.5以下。21. 如权利要求9~19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中,以3.5kPa的压力对所述无纺布进 行加压时的、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厚度方向的高度hi与所述脊部的高度h5之比hl/h5为1.05 以上且2.0以下。22. 如权利要求9~19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中,以3.5kPa的压力对所述无纺布进 行加压时的、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厚度方向的高度hi与所述脊部的高度h5之比hl/h5为1.2以 上且1.8以下。23. 如权利要求9~22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中,所述第一突出部为将所述第一突 出部的厚度方向的高度设为hi,且壁部的立起角度比顶部具有半球的圆度的圆锥更陡峭 的、所述顶部具有半球的一部分圆度的圆锥台。24. 如权利要求9~2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中,所述第一突出部的顶部的亲水性 低于所述第二突出部的顶部和所述壁部的亲水性。25. 如权利要求9~2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中,所述第一突出部的顶部的亲水性 低于所述脊部的亲水性。26. 如权利要求9~25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中,所述第一突出部顶部在22°C下的 离子交换水的接触角为80°以上,所述第二突出部顶部及所述壁部在22°C下的离子交换水 的接触角为30°以上且低于80°。27. 如权利要求9~25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中,所述第一突出部顶部在22°C下的 离子交换水的接触角为100°以上,所述第二突出部顶部及所述壁部在22°C下的离子交换水 的接触角为60°以上且70°以下。28. 如权利要求9~27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中,所述脊部在22°C下的离子交换水 的接触角为30°以上且低于80°。29. 如权利要求9~27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中,所述脊部在22°C下的离子交换水 的接触角为60°以上且70°以下。30. 如权利要求9~29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中,在所述第一面侧及所述第二面侧 这两面,所述第一突出部的顶部的亲水性低于除所述第一突出部的顶部以外的部分的亲水 性,或者具有疏水性, 并且,所述第一突出部顶部的所述第一面侧发生疏水化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突出部顶 部的所述第二面侧发生疏水化的面积。31. 如权利要求9~30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中,所述不同的2个方向正交。32. 如权利要求9~31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中,所述壁部在所述第一突出部和所 述第二突出部具有环状结构。33. 如权利要求9~32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中,所述第一突出部顶部的层厚度 TL1、所述第二突出部顶部的层厚度TL2、和所述壁部的层厚度TL3为TL1 > TL3 > TL2。34. -种吸收性物品用的表面片,其是将权利要求9~3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以所述 第一面侧朝向肌肤抵接面侧的方式使用的吸收性物品用的表面片。35. -种吸收性物品,其将权利要求9~3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以所述第一面侧朝向 肌肤抵接面侧的方式用作表面片。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纺布(10)的制造方法,其是将含有热塑性纤维的网(50)搬送至具有凹凸形状且经加热的支承体,并从该网(50)的上方朝向上述支承体(110)吹送热风(W1、W2)而对该网(50)赋予凹凸形状的无纺布(10)的制造方法,所述无纺布(10)的制造方法具有下述工序:将上述支承体(110)加热至构成上述网(50)的纤维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且熔点以下的温度范围的工序;通过吹送第一热风而使上述网(50)的纤维彼此暂时熔合成保持上述凹凸形状的状态的工序;以及吹送温度高于上述第一热风(W1)的第二热风(W2),在已保持上述凹凸形状的状态下使上述网(50)的纤维彼此熔合而将上述凹凸形状固定的工序。
【IPC分类】A61F13/511, A61F13/49, A61F13/15
【公开号】CN105517523
【申请号】CN201480048225
【发明人】川口宏子, 小森康浩, 荒井麻央
【申请人】花王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6年4月20日
【申请日】2014年6月11日
【公告号】WO2015045499A1
当前第6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