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锥间融合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22660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锥间融合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具体涉及锥间融合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锥间融合装置的外形近似于一个具有一定厚度的长方体,长方体的长边按脊椎端面的生理曲线设计。在手术时,将这种锥间融合装置放入两节脊椎之间,使该锥间融合装置的长方体的长边接触脊椎端面,然后植入同种异体。这种锥间融合装置由于与脊椎端面的接触面积较小,所以稳定性较差,而且是刚性接触,容易引起骨吸收塌陷,进而引起固定松动,同时,这种锥间融合装置手术创伤面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与脊椎接触面积较大、防止融合装置脱出的椎间融合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椎间融合装置,包括可置于两脊椎之间的中空柱体,柱体周壁开具有数个通孔,在该柱体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支撑板,每一支撑板外侧面设置有数个环槽,每一环槽内设置有数个与内腔相通的微孔。
[0005]作为优选,每一所述支撑板内侧面向内成型有封闭的环状凸缘,所述柱体两端卡入对应的环状凸缘内且柱体两端的端面抵靠在对应的支撑板的内侧面上。
[0006]作为优选,在所述凸缘上径向设置有数个固定柱体的螺钉。
[0007]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在柱体的两端设置支撑板,使得支撑板与脊椎端面接触,可避免较小的柱体端面直接与脊椎接触,从而增大了融合装置与脊椎的接触面积,防止融合装置脱出,提高了融合装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图1、图2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锥间融合装置,其包括可置于两脊椎之间的中空柱体1,柱体周壁开具有数个通孔2,这样一方面可减轻融合装置的重量,另一方面有利于植骨;在柱体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支撑板3,从而增大融合装置与脊椎端面的接触面积,每一支撑板上开具有数个环槽4,每一环槽内开设有与柱体内腔相通的微孔5,微孔便于柱体内的骨生长;环槽可一方面增大脊椎与支撑面的摩擦力,另一方面减轻重量。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板可采用BNP材料制成,使得融合装置与脊椎端面保持柔性接触,可防止骨吸收塌陷。
[0011]在实施过程中,由于一体成型支撑板和柱体较为困难,本实用新型在每一所述支撑板内侧面向内成型有封闭的环状凸缘31,所述柱体两端卡入对应的环状凸缘内且柱体两端的端面抵靠在对应的支撑板的内侧面上,使得柱体与支撑板连接;为了使连接可靠,在所述凸缘上径向设置有数个固定柱体的螺钉6,从而保证连接牢固。
[0012]上述实施方式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主权项】
1.一种锥间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置于两脊椎之间的中空柱体,柱体周壁开具有数个通孔,在该柱体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支撑板,每一支撑板外侧面设置有数个环槽,每一环槽内设置有数个与内腔相通的微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锥间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支撑板内侧面向内成型有封闭的环状凸缘,所述柱体两端卡入对应的环状凸缘内且柱体两端的端面抵靠在对应的支撑板的内侧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锥间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缘上径向设置有数个固定柱体的螺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融合装置,具体说是一种椎间融合装置,包括可置于两脊椎之间的中空柱体,柱体周壁开具有数个通孔,在该柱体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支撑板,每一支撑板外侧面设置有数个环槽,每一环槽内设置有数个与内腔相通的微孔。本实用新型在柱体的两端设置支撑板,使得支撑板与脊椎端面接触,可避免较小的柱体端面直接与脊椎接触,从而增大了融合装置与脊椎的接触面积,防止融合装置脱出,提高了融合装置的稳定性。
【IPC分类】A61F2/44
【公开号】CN204931902
【申请号】CN201520303038
【发明人】张宇, 胡春华, 胡细庭, 张利君, 刘勇, 付秋辉, 李应红, 张兴唐, 柳天忠, 刘国华
【申请人】长沙仁康医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6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