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途敷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77985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用途敷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用途敷贴,包括下套筒、绳带、第一魔术贴、第二魔术贴、上套筒、支撑板、杀菌灯、温控器、限温器,该多用途敷贴,使用时,将绳带套入患者需要输液位置的周围,当输液针头插入患者体内后,将下套筒缓慢的移至输液接头正下方,使得下套筒内部与输液接头完全结合,再将上套筒放入下套筒正上方,将下套筒和上套筒连接牢固,使得输液接头被完全包裹住,该多用途敷贴,结构巧妙,功能强大,操作简单,节省了医护人员使用纱布包裹输液接头的成本,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也避免了患者在输液时因纱布包裹而受到细菌交叉感染的问题,同时,输液完成后,该装置也可对输液接头进行保护。
【专利说明】
一种多用途敷贴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敷贴,尤其涉及一种多用途敷贴。
【背景技术】
[0002]在临床中,医护人员给患者输液后输液接头每次都需要用纱布包裹,然后在用胶布粘贴,这样既浪费成本,又浪费时间,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包裹的纱布与输液接头接触的比较多,容易沾到细菌,造成患者输液的部位受到细菌交叉感染,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多用途敷贴。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多用途敷贴,来解决目前使用纱布包裹输液接头的工作方式,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长时间使用纱布易对患者治疗处造成细菌交叉感染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用途敷贴,包括下套筒、绳带、第一魔术贴、第二魔术贴、上套筒、支撑板、杀菌灯、温控器、限温器,所述的绳带位于下套筒底部,所述的绳带与下套筒缝合相连,所述的第一魔术贴位于下套筒顶部,所述的第一魔术贴与下套筒缝合相连,所述的第二魔术贴位于第一魔术贴顶部,所述的第二魔术贴与第一魔术贴粘贴相连,所述的上套筒位于第二魔术贴顶部,所述的上套筒与第二魔术贴缝合相连,所述的支撑板位于上套筒顶部,所述的支撑板与上套筒胶水相连,所述的杀菌灯位于支撑板内部上端,所述的杀菌灯与支撑板螺纹相连,所述的温控器位于支撑板顶部,所述的温控器与支撑板螺纹相连,所述的限温器位于支撑板顶部,所述的限温器与支撑板螺纹相连。
[0005]进一步,所述的上套筒内部还设有过滤孔,所述的过滤孔为圆形通孔。
[0006]进一步,所述的支撑板顶部还设有报警器,所述的报警器与支撑板螺纹相连。
[0007]进一步,所述的支撑板顶部还设有开关,所述的开关与支撑板螺纹相连。
[0008]进一步,所述的支撑板内部还设有蓄电池,所述的蓄电池与支撑板螺纹相连。
[0009]进一步,所述的下套筒和上套筒内壁还均设有第一保护垫,所述的第一保护垫分别与下套筒和上套筒胶水相连。
[0010]进一步,所述的支撑板内部两侧还设有加热管,所述的加热管与支撑板螺纹相连。[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多用途敷贴,使用时,医护人员首先将绳带缠绕于患者腰部需要输液位置的周围,此时医护人员为患者进行输液工作,当输液针头插入患者体内后,医护人员再将绳带连同下套筒移至输液接头正下方,将下套筒缓慢的移至输液接头正下方,使得下套筒内部与输液接头完全结合,再将绳带通过打结的方式使得该装置与患者接触稳固,再将上套筒放入下套筒正上方,在第一魔术贴和第二魔术贴的作用下,使得下套筒和上套筒连接牢固,医护人员再打开开关,通过开关开启杀菌灯和温控器,杀菌灯为上套筒进行杀菌工作,同时,通过过滤孔,杀菌灯也可对输液接头进行有效的杀菌工作,同步,医护人员可调节温控器使得加热管所加热的温度透过过滤孔对输液接头进行温度控制,当温控器出现故障失灵时,温控器的温度上升至限温器的所设定的安全值时,限温器自动开启,此时报警器发出报警声,提醒医护人员输液接头处的温度过高,需停止输液,并对温控器进行维修更换,该多用途敷贴,结构巧妙,功能强大,操作简单,节省了医护人员使用纱布包裹输液接头的成本,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也避免了患者在输液时因纱布包裹而受到细菌交叉感染的问题,同时,输液完成后,该装置也可对输液接头进行保护,同时,蓄电池是为了给温控器、限温器、报警器以及杀菌灯提供能量供应,该装置无需外界电源也可正常使用,第一保护垫是为了让输液接头与下套筒和上套筒实行软接触,防止输液接头受到损伤。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多用途敷贴的局部主视剖视图
[0013]图2是过滤孔的局部主视图
[0014]下套筒I绳带2
[0015]第一魔术贴3第二魔术贴4
[0016]上套筒5支撑板6
[0017]杀菌灯7温控器8
[0018]限温器9第一保护垫101
[0019]过滤孔501报警器601
[0020]开关602蓄电池603[0021 ]加热管 604
[0022]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0024]如图1、图2所示,一种多用途敷贴,包括下套筒1、绳带2、第一魔术贴3、第二魔术贴
4、上套筒5、支撑板6、杀菌灯7、温控器8、限温器9,所述的绳带2位于下套筒I底部,所述的绳带2与下套筒I缝合相连,所述的第一魔术贴3位于下套筒I顶部,所述的第一魔术贴3与下套筒I缝合相连,所述的第二魔术贴4位于第一魔术贴3顶部,所述的第二魔术贴4与第一魔术贝占3粘贴相连,所述的上套筒5位于第二魔术贴4顶部,所述的上套筒5与第二魔术贴4缝合相连,所述的支撑板6位于上套筒5顶部,所述的支撑板6与上套筒5胶水相连,所述的杀菌灯7位于支撑板6内部上端,所述的杀菌灯7与支撑板6螺纹相连,所述的温控器8位于支撑板6顶部,所述的温控器8与支撑板6螺纹相连,所述的限温器9位于支撑板6顶部,所述的限温器9与支撑板6螺纹相连,所述的上套筒5内部还设有过滤孔501,所述的过滤孔501为圆形通孔,所述的支撑板6顶部还设有报警器601,所述的报警器601与支撑板6螺纹相连,所述的支撑板6顶部还设有开关602,所述的开关602与支撑板6螺纹相连,所述的支撑板6内部还设有蓄电池603,所述的蓄电池603与支撑板6螺纹相连,所述的下套筒I和上套筒5内壁还均设有第一保护垫101,所述的第一保护垫101分别与下套筒I和上套筒5胶水相连,所述的支撑板6内部两侧还设有加热管604,所述的加热管604与支撑板6螺纹相连。
[0025]该多用途敷贴,使用时,医护人员首先将绳带2缠绕于患者腰部需要输液位置的周围,此时医护人员为患者进行输液工作,当输液针头插入患者体内后,医护人员再将绳带2连同下套筒I移至输液接头正下方,使得下套筒I内部与输液接头完全结合,再将绳带通过打结的方式使得该装置与患者接触稳固,再将上套筒5放入下套筒I正上方,在第一魔术贴3和第二魔术贴4的作用下,使得下套筒I和上套筒5连接牢固,医护人员再打开开关602,通过开关602开启杀菌灯7和温控器8,杀菌灯7为上套筒5进行杀菌工作,同时,通过过滤孔501,杀菌灯7也可对输液接头进行有效的杀菌工作,同步,医护人员可调节温控器8使得加热管604所加热的温度透过过滤孔501对输液接头进行温度控制,当温控器8出现故障失灵时,温控器8的温度上升至限温器9的所设定的安全值时,限温器9自动开启,此时报警器601发出报警声,提醒医护人员输液接头处的温度过高,需停止输液,并对温控器8进行维修更换,同时,蓄电池603是为了给温控器8、限温器9、报警器601以及杀菌灯7提供能量供应,该装置无需外界电源也可正常使用,第一保护垫101是为了让输液接头与下套筒I和上套筒5实行软接触,防止输液接头受到损伤。
[0026]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多用途敷贴,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套筒、绳带、第一魔术贴、第二魔术贴、上套筒、支撑板、杀菌灯、温控器、限温器,所述的绳带位于下套筒底部,所述的绳带与下套筒缝合相连,所述的第一魔术贴位于下套筒顶部,所述的第一魔术贴与下套筒缝合相连,所述的第二魔术贴位于第一魔术贴顶部,所述的第二魔术贴与第一魔术贴粘贴相连,所述的上套筒位于第二魔术贴顶部,所述的上套筒与第二魔术贴缝合相连,所述的支撑板位于上套筒顶部,所述的支撑板与上套筒胶水相连,所述的杀菌灯位于支撑板内部上端,所述的杀菌灯与支撑板螺纹相连,所述的温控器位于支撑板顶部,所述的温控器与支撑板螺纹相连,所述的限温器位于支撑板顶部,所述的限温器与支撑板螺纹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用途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套筒内部还设有过滤孔,所述的过滤孔为圆形通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用途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板顶部还设有报警器,所述的报警器与支撑板螺纹相连。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用途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板顶部还设有开关,所述的开关与支撑板螺纹相连。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用途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板内部还设有蓄电池,所述的蓄电池与支撑板螺纹相连。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用途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套筒和上套筒内壁还均设有第一保护垫,所述的第一保护垫分别与下套筒和上套筒胶水相连。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用途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板内部两侧还设有加热管,所述的加热管与支撑板螺纹相连。
【文档编号】A61M5/158GK205460190SQ201620170273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3月7日
【发明人】罗丽红, 杜娟
【申请人】西安交通大学第附属医院,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