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软化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307阅读:10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卧式软化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机械,特别是在植物油生产过程中,对物料进行水分和温度调节,以改变油料的塑性,从而使物料达到轧胚工艺要求的软化锅。
背景技术
在植物油制取生产工艺中,原料需要进行轧胚处理,来破坏油籽细胞,以提高出油率。为达上述目的,受轧物料必须具有最适宜的塑性。而受轧物料最适宜的塑性是通过调节其温度和水分来达到的。对物料进行温度和水分调节以改变其塑性的工艺过程叫“软化”,完成软化任务的设备,叫“软化锅”。
现有生产中,主要用立式软化锅来进行物料软化,但立式软化锅具有很多缺点1、动力消耗大;2、设备内存在物料死角,存于死角内物料易焦化甚至燃烧,是很大的不安全隐患;3、物料搅拌不均匀,软化不透彻;4、加热面积小,工作温度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卧式软化锅,它动力消耗小,物料搅拌均匀,软化透彻,设备内物料无死角,加热面积大,工作温度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卧式软化锅的旋转筒体为卧式,卧式旋转筒体放置在座架上;筒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汽管组件和排水管组件;筒体内设有加热列管,加热列管与进汽管组件和排水管组件联通;筒体由电机带动,筒体与座架之间设有托轮;筒体上设有进料箱和出料箱。
使用时,物料从进料箱进入,经加工后从出料箱排出;水蒸气从进汽管组件进入加热管加热物料,冷凝水从排水管组件排出。
由于本实用新型卧式软化锅的旋转筒体为卧式,物料在其中可上下翻滚,搅拌均匀,软化透彻,且设备内物料无死角,加热面积大,工作温度高,软化锅旋转动力消耗也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水管组件侧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水管组件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它的旋转筒体5为卧式,卧式旋转筒体5放置在座架1上;筒体5由电机11带动,筒体5与座架1之间设有托轮4;筒体5上设有进料箱3和出料箱9。筒体5的旋转轴与水平面成3度夹角。进汽管组件2和进料箱3设置在筒体5的高端;排水管组件10和出料箱9设置在筒体5的低端。筒体5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汽管组件2和排水管组件10;进汽管组件2和排水管组件10的集水管17设置在旋转轴上;筒体5内设有加热列管6,加热列管6与进汽管组件2和排水管组件10联通;筒体5内设有间断的螺旋推料板7,内壁上设有炒板8,螺旋推料板和炒板协助搅拌物料,使物料软化更均匀,同时增加筒体的刚性。由于筒体5是倾斜安装的,物料在筒体5内部炒板8和螺旋推料板7的作用下慢慢移动,同时物料被湿热处理。
如图3和图4,排水管组件10由出汽管箱12、疏水器14、环管15、弯管16、集水管17组成;加热列管6与出汽管箱12联通;出汽管箱12和环管15分别由中封板18隔断分成10个独立部分;各个出汽管箱12的独立部分与环管15的对应独立部分用管联通,管上安装有过滤器13和疏水器14;环管15的各个独立部分用弯管16与集水管17联通,集水管17通过旋转节头与静止部件相连。
卧式软化锅除必备立式软化锅的要求外,旋转部件和静止部件之间还必须有良好可靠的联接及密封方式、筒体5在旋转的情况下的排水方式。由于本实用新型排水管组件10均隔成若干个独立的部分,加热列管13装配在每个独立的进汽管箱分隔段和出汽管箱分隔段之间,进汽和出汽都是独立进行的;放出热能后的蒸汽在出汽端变成冷凝水的排放也是单独进行的。冷凝水是否能彻底排出设备,直接影响到工作温度,进而影响物料软化效果。如果冷凝水排放不净,残存于出汽端,无法达到最佳软化温度,也就无法达到工艺所需的软化效果。本实施例由于将进汽、出汽、排水分隔成若干独立的部分,并且在汽与水之间增加了内置疏水器,成功地解决了筒体的排水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特性1、转筒的转动、螺旋推料板和炒板的联合作用使物料翻动更加均匀,避免立式软化锅每层死角造成物料焦糊现象,物料软化均匀透彻。
2、动力消耗小,仅为同等产量的方立式软化设备装机功率的五分之一,使生产成本降低;3、由于采用不同的换热方式和结构设计,加热面积大,工作温度相对较低;4、冷凝水排放结构设计紧凑,排水彻底,效果可靠;5、运行可靠,故障率低,维修费用减少。
权利要求1.卧式软化锅,其特征在于它的旋转筒体(5)为卧式,卧式旋转筒体(5)放置在座架(1)上;筒体(5)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汽管组件(2)和排水管组件(10);筒体(5)内设有加热列管(6),加热列管(6)与进汽管组件(2)和排水管组件(10)联通;筒体(5)由电机(11)带动,筒体(5)与座架(1)之间设有托轮(4);筒体(5)上设有进料箱(3)和出料箱(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软化锅,其特征在于筒体(5)的轴线与水平面成0-20度夹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软化锅,其特征在于进汽管组件(2)和进料箱(3)设置在筒体(5)的高端;排水管组件(10)和出料箱(9)设置在筒体(5)的低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软化锅,其特征在于筒体(5)内壁上设有炒板(8)。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软化锅,其特征在于筒体(5)内设有间断的螺旋推料板(7)。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软化锅,其特征在于进汽管组件(2)和排水管组件(10)的集水管(17)与旋转接头相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软化锅,其特征在于排水管组件(10)由出汽管箱(12)、疏水器(14)、环管(15)、弯管(16)、集水管(17)组成;出汽管箱(12)与加热列管(6)联通;出汽管箱(12)和环管(15)分别由中封板(18)隔断分成2个以上的独立部分;各个出汽管箱12的独立部分与环管15的对应独立部分用管联通,管上安装有疏水器(14);环管(15)的每个独立部分用弯管(16)与集水管(17)联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卧式软化锅,其特征在于管上安装有过滤器(1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卧式软化锅,它的旋转筒体(5)为卧式,卧式旋转筒体(5)放置在座架(1)上;筒体(5)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气管组件(2)和排水管组件(10);筒体(5)内设有加热列管(6),加热列管(6)与进气管组件(2)和排水管组件(10)联通;筒体(5)由电机(11)带动,筒体(5)与座架(1)之间设有托轮(4);筒体(5)上设有进料箱(3)和出料箱(9)。由于本实用新型卧式软化锅的旋转筒体为卧式,物料在其中可上下翻滚,搅拌均匀,软化透彻,且设备内物料无死角,加热面积大,工作温度高,软化锅旋转动力消耗也小。
文档编号C11B1/00GK2507867SQ0125203
公开日2002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01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1年9月30日
发明者罗骏 申请人:武汉友谊食品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