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罗汉果残渣中提取多种有效成份的方法

文档序号:1544228阅读:7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从罗汉果残渣中提取多种有效成份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罗汉果残渣中提取多种有效成份的方法。具体的说是从罗汉果残渣中提取法尼醇、脂肪醛和膳食纤维的方法。
研究表明,在提取罗汉果甜甙后的残渣中,含有不低于1.5%(以下渣重量计)的法尼醇,不低于74%的膳食纤维,和少量的脂肪醛,若如目前那样废弃,无疑是很可惜的资源浪费。
本发明的从罗汉果残渣中提取多种有效成份的方法,含有以下步骤1)提取种子油,2)将种子油制成种子油-有机溶剂溶液,3)加入亚硫酸氢钠溶液,分离有机溶剂相(I)和水相(II),4)从有机溶剂相(I)去除有机溶剂,分馏收得法尼醇,5)中和水相(II),加入有机溶剂萃取,6)从萃取液去除有机溶剂,即得到脂肪醛,7)提取种子油后的渣去除有机溶剂,然后
8)经化学法或酶法制得膳食纤维。
法尼醇主要存在于罗汉果种子的种子油中,在皮壳中几乎不含有,因此,为了提高法尼醇的收率和后续处理的方便,最好先将皮壳和种子分离,然后分别进行处理,从种子中提取法尼醇和脂肪醛,从皮壳中制得膳食纤维。分离种子和皮壳的方法有人工挑拣或机械筛分法。
如果在提取罗汉果甜甙时,已将罗汉果破碎成皮壳和种子难以分离,则在实施本发明时不必分离皮壳和种子,而将皮壳和种子混合物的残渣一起按上述步骤进行处理,同样得到所需的产物,只是有机溶剂用量较大。
可用机械压榨法或有机溶剂溶出法提取种子油。机械压榨法使用普通榨汁机,出油率较低,特别是若不预先分离皮壳和种子,皮壳将吸附大量的种子油,使种子油收得率更加降低。而有机溶剂溶出法是利用溶剂对种子油的溶解力而将油溶出,因而只要用足够多的溶剂和提取足够多的次数,无论皮壳和种子是否分离,都能同样地全部(当然不可能是100%)将种子油溶出。因此,本发明优选使用有机溶剂溶出法。方法有回流、渗漉、索氏抽提、超声、冷浸、加热浸提等。
有机溶剂溶出法所使用的有机溶剂主要是乙醚、石油醚、溶剂汽油、乙酸乙酯等或它们的混合物,溶剂汽油最便宜,故为优选。此外,在本发明的各个工艺步骤中,凡使用的有机溶剂均为前述品种,而且整个工艺步骤中最好选用同一品种,这样能给生产管理带来极大的方便。
将机械压榨法所得种子油溶于有机溶剂中,1kg种子油溶于大约5L溶剂中,或将有机溶剂溶出法所得的液体(含有溶剂和种子油)经过浓缩或添加有机溶剂处理成上述浓度比例(即1kg种子油/5L溶剂),然后加入亚硫酸氢钠水溶液萃取。亚硫酸氢钠水溶液浓度为2~8%,以5%为适宜,用量为1kg种子油加1L。搅匀后静置分层,放出水相(II),溶剂相(I)再用同样浓度和用量的亚硫酸氢钠水溶液处理1次,合并两次的水相(II)。溶剂相(I)用水洗两次,以去除水溶性物质,再加入脱水剂脱除溶剂相(I)中的水份。脱水剂主要是无水硫酸钠、无水硫酸镁、无水碳酸钾、氧化钙等。然后过滤除去脱水剂,回收溶剂,待溶剂回收完毕,进行减压分馏,在真空度4mmHg下,收集bp139~149℃的馏分,即得到法尼醇。当然也可以在真空度大于4mmHg的情况下如10mmHg甚至100mmHg下收集法尼醇,只不过需要达到更高的温度,一方面将大大增加热能,另一方面也担心对法尼醇结构的破坏。若将真空度降至低于4mmHg,虽然可使蒸出法尼醇的温度更低,但对真空泵和管路的严密性要求太高,难以适于大生产。
水相(II)先用酸中和,一般采用较低浓度的酸液如2N的盐酸。然后用前面提到过的有机溶剂进行萃取,有机溶剂用量约为水相(II)的量,为了萃取完全,最好进行2~3次。萃取分离后得到的溶剂相回收溶剂,剩余物即为脂肪醛。
提取种子油后的渣先去除或回收溶剂,然后用碱液浸泡。最常用的碱液为氢氧化钠溶液,使PH值为11~13,在30~60℃时浸泡30~90min后,滤除碱液并用水漂洗滤渣至中性。然后用酸液浸泡,最适宜的酸液是盐酸,使PH值为1~3,在温度60~90℃下浸泡60~120min,之后滤除酸液并用水漂洗滤渣至中性。将所得滤渣烘干,磨细至40~100目,所得细粉即为膳食纤维。
提取种子油后的渣在去除或回收溶剂后,也可先用基本中性的醋酸铵缓冲溶液浸泡,然后加入蛋白酶在常温下水解,水解时间根据加入的蛋白酶的量的不同而不同,当胰蛋白酶用量为0.25g/100g原料时,水解2h。然后过滤除去酶解后的蛋白质,再用水漂洗干净。将滤渣用淀粉酶溶液浸泡水解,淀粉酶溶液浓度为0.2~1%,水解温度50~90℃,水解时间为1~6h。过滤漂洗以除去淀粉酶解液,并将滤渣中的水尽量滤干。将所得滤渣烘干,磨细至40~100目,所得细粉即为膳食纤维。
若预先将种子与皮壳分离,则只需将皮壳按上述化学法或酶法制得膳食纤维,自然在过程中省却了去除或回收溶剂这道步骤。
上述本发明的方法,无论对鲜果渣或干果渣,也无论对干渣或湿渣,均可适用。由于本发明的方法中,使用的设备和原料均为通用的商品,故本发明的方法适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的从罗汉果残渣中提取多种有效成份的方法,利用废弃的罗汉果残渣,提取得到了高附加值的产品,既减少了罗汉果产业的废渣排放量,又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还可促进罗汉果种植业的发展,有着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广西全区大约有不下十家罗汉果甜甙提取工厂,每个厂年排出湿渣约5~6吨,折算后,全广西每年约有干渣20吨。按本发明的方法,可从干渣中提出1.36%的法尼醇,即每年可获得272kg法尼醇,产生经济效益394万美元。如果再加上脂肪醛和膳食纤维,效益则更大。这样的效益对促进、激励罗汉果种植业的发展的作用将无可估量。
用本发明的方法所得的法尼醇,密度0.89g/mL,含量不少于95%。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取提取过罗汉果甜甙后的鲜果残渣干重100g,分离出种子和皮壳,得种子8.2g。用普通榨汁机将种子油榨出,得种子油1.66g。
实施例2将32.6g种子细粉(来自鲜果残渣,干重)用乙醚回流2h,滤出液体,并用少量乙醚洗渣,洗液与滤液合并,吸入薄膜蒸发器中,在常压下回收乙醚,得残留液即种子油10g。上述滤渣再用乙酸乙酯回流2h,按上面步骤又收得种子油3g。两步合计共得种子油13g,得率为39.9%(按种子重量计)。
实施例3取从罗汉果干果的残渣中分离得到的种子50g,用乙酸乙酯回流2h,过滤,滤渣再用乙酸乙酯回流2h,过滤,并用少量乙酸乙酯洗渣,合并两次滤液和洗液,吸入薄膜蒸发器中,在减压下回收乙酸乙酯,得残留液即种子油20.7g,得率为41.4%(按种子重量计)。
实施例4取1kg种子油溶于5L乙醚,用1L5%亚硫酸氢钠溶液萃取两次。乙醚层用水洗两次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吸入薄膜蒸发器中,常压下回收乙醚。然后将真空度降至4mmHg,收集139~149℃的馏分,即为法尼醇,得401.2g,收率为40.1%(以种子油重量计)。
萃取分层后得到的亚硫酸氢钠溶液(包括水洗的洗液,合称为水相),用2N盐酸中和至PH=7。用2L乙醚萃取,进行两次,合并萃取液,吸入薄膜蒸发器中,常压下回收乙醚。剩余物即为脂肪醛,重0.23g,收率为种子油的0.23‰。
实施例5称取5g已粉碎皮壳,在40℃NaOH溶液(PH=12)中浸泡50min,常压过滤,用蒸馏水漂洗至中性。滤渣浸泡在80℃HCL溶液(PH=2)中90min,过滤,用蒸馏水漂洗至中性,真空抽滤至再无液滴滴下。将滤干的滤渣在110℃烘干,然后磨细至40目,过40目筛,筛下细粉即为膳食纤维,重4.45g,收率为皮壳粉的89%。
实施例6称取5g已粉碎皮壳,浸泡于PH=7的NH4AC缓冲溶液中,加入胰蛋白酶0.0125g,常温下水解2h。过滤,滤渣用蒸馏水漂洗三次后,浸泡于70℃0.5%的淀粉酶溶液中水解2h。过滤,滤渣用蒸馏水漂洗三次,真空过滤至再无液滴滴下。将滤干的滤渣在110℃烘干,然后磨细至40目,过40目筛,筛下细粉即为膳食纤维,重4.41g,收率为皮壳粉的88.2%。
权利要求
1.一种从罗汉果残渣中提取多种有效成份的方法,含有以下步骤1)提取种子油,2)将种子油制成种子油-有机溶剂溶液,3)加入亚硫酸氢钠溶液,分离有机溶剂相(I)和水相(II),4)从有机溶剂相(I)去除有机溶剂,分馏收得法尼醇,5)中和水相(II),加入有机溶剂萃取,6)从萃取液去除有机溶剂,即得到脂肪醛,7)提取种子油后的渣去除有机溶剂,然后8)经化学法或酶法制得膳食纤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之前先进行皮壳与种子的分离,种子按步骤1)~6)提取法尼醇与脂肪醛,皮壳按步骤8)制得膳食纤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机械压榨法或有机溶剂溶出法提取种子油。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有机溶剂是乙醚、石油醚、溶剂汽油、乙酸乙酯或它们的混合物。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有机溶剂是乙醚、石油醚、溶剂汽油、乙酸乙酯或它们的混合物。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馏收得法尼醇是在4mmHg收取bp139~149℃的馏分。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化学法是用碱和酸交替处理。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酶法是用蛋白酶和淀粉酶交替处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蛋白酶是胰蛋白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从罗汉果残渣中提取多种有效成份如法尼醇、脂肪醛和膳食纤维的方法。该方法以提取过罗汉果甜甙后的残渣为原料,通过提取种子油,再从种子油中萃取、分馏得到法尼醇,从种子油萃取的水相中再萃取得到脂肪醛,从皮壳或提取种子油后的混合渣中用化学法或酶法制得膳食纤维。本发明的方法简单方便,收得率高,为法尼醇的生产开发了新的原料来源,同时也对罗汉果产业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有着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档编号C11B1/06GK1397539SQ0213362
公开日2003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15日
发明者王恒山, 潘英明, 黎霜 申请人:王恒山, 潘英明, 黎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