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吸尘器吸入端口组件及真空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7803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真空吸尘器吸入端口组件及真空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吸尘器,尤其,一种真空吸尘器的吸入端口组件,被清洁表面的污物通过它被吸进吸尘器主体。
背景技术
通常,真空吸尘器由安装在吸尘器主体里的真空源所产生的吸入力来吸进被清洁表面的灰尘颗粒和污物。在真空吸尘器里可用的真空源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众所周知的,其描述被省略以缩短篇幅。
真空吸尘器通常包括一个吸尘器主体,在其中容纳一个电机以产生吸入力;一个吸入端口组件,朝向被清洁表面以通过它吸进污物;以及一个流体通道,从吸入端口组件延伸以引导吸进的污物进入吸尘器主体。延伸的流体通道包括一个加长管连接器,加长管连接器与吸入端口组件可动连接;一个加长管,与加长管连接器连接;以及一个吸入软管,与加长管连接。
图1是现有技术的传统吸入端口组件2的底部透视图。
参照图1,吸入端口组件包括一个上壳10以及一个下壳11。吸入端口14形成在下壳11里以从被清洁表面吸进污物。下壳11在其横向相对的两侧S还有设污物槽12,并且污物因此可以通过吸入端口14从吸入端口组件2的两侧S被吸进真空源。
然而,吸入端口组件2通常仅有一个流体通道以传递用于吸进污物的真空力。相应地,当吸入端口14中心C的吸入力很强时,两侧S都有相对降低了的吸入力。换句话说,吸入端口14中心C的清洁效率很好,但清洁效率在吸入端口14的侧面S降低。在清洁较宽的区域时,清洁效率尤其地低。
为了克服传统技术上的这个问题,已经做了一些努力,并且有一个建议,在吸入端口组件的两侧形成吸入端口。然而,吸入端口组件两侧的吸入端口也伴随着一个问题,即吸入端口组件中心的清洁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传统技术的上述缺点以及其他问题,开发了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改进类型的吸入端口组件,它能够提供更高的清洁效率,不仅在两侧,而且在中心区域,以及一种具有改进的吸入端口组件的真空吸尘器。
本发明的上述方面和/或其他特征可以通过提供这样一种吸入端口组件来实质上实现,它包括,上壳和下壳,形成在下壳上的第一和第二吸入端口,至少一个在上壳里穿透的上开口,允许外部空气在第一和第二吸入端口的吸入力的作用下通过它被吸入,以及至少一个形成在下壳上的下开口,下开口位于第一和第二吸入端口之间并且与上开口流体连通以使通过上开口吸进的空气被引向第一和第二吸入端口之间以从那里散开灰尘。吸入端口组件中心处的清洁效率提高。真空吸尘器的效率也提高,不仅在真空吸入端口组件的两侧,而且在它中心。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吸入端口组件有一个上壳和一个下壳,以及形成在下壳里的第一和第二吸入端口。除此之外,下壳有与第一和第二吸入端口连接的第一和第二灰尘槽,以及分别在第一和第二灰尘槽的下开口。在上壳里也形成有上开口,与下开口流体连通。
通过如上所述的结构,外部空气在吸入端口处吸入力的作用下通过上开口被吸进,并且吸进的空气穿过下开口,分散来自吸入端口组件中心部分的灰尘。分散的灰尘通过第一和第二灰尘槽移动,并且通过第一和第二吸入端口被吸进。结果,吸入端口组件的清洁效率提高,不仅在两侧,而且在中心。
当灰尘通过吸入端口被吸进时,灰尘通过形成在上壳和下壳里的第一和第二流体通道被引导,并因此而移动进吸尘器主体里。形成第一和第二流体通道顶部的流体通道盖最好是由透明材料制成的,以使用户可以从外面观察吸进空气的移动,并因此从当吸入端口组件的流体通道里发生问题时不得不检查真空吸尘器的整个流体通道的不便中解脱出来。


通过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一定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上述方面和特征就会变得显而易见,其中图1是现有技术的用于真空吸尘器的传统吸入端口组件的底部透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吸入端口组件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吸入端口组件的底部透视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真空吸尘器的透视图;以及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吸入端口组件的用于解释其操作的前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一定的实施例会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
在下面的描述里,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件,即使在不同的图形里。描述里所定义的内容,例如详细构造和部件,仅仅是为了有助于对本发明的全面理解。因而,本发明可以在没有这些定义内容的情况下被实现,这是很明显的。而且,众所周知的功能或构造没有详细描述,因为它们会由于不必要的细节而遮掩了本发明。
参照图2和图3,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吸入端口组件200包括一个形成吸入端口组件200的上部的上壳211;以及一个形成下部的下壳222。上壳211包括一个与下壳222接合或配合的流体通道盖250,以及一个上盖212,上盖212位于流体通道盖250的上面并且与下壳222配合获接合。
一个或多个上开口213在上盖212里穿透,以使存在穿过上盖212的空气通道,允许外部空气通过它被吸进。上盖212还有一个切掉部分214,其结构与流体通道盖250的结构相对应,以使流体通道盖250可以暴露在吸入端口组件200的外面。相应地,流体通道盖250通过切掉部分214突出出来。尽管在图中有两个狭缝形式的上开口213,术语“开口”应该也被理解为包括一个或多个其他形状的开口。例如,可以穿出一个或多个卵形,圆形,椭圆形,方形或矩形的孔,代替图中所示的两个。任何一个或多个通过上盖212的通道都是“开口”。可选择地,一个盖元件可以安装在上开口上以选择性地仅在空气吸入时打开。
如图3所示,灰尘槽240以一种台阶式结构(stepwise configuration)形成在下壳222的底部。灰尘槽240被形成在下壳222底部的肋246在第一灰尘槽242和第二灰尘槽244之间分开,第一灰尘槽242操作地与第一吸入端口226连接,第二灰尘槽244操作地与第二吸入端口228连接。两个下开口235分别形成在第一灰尘槽242和第二灰尘槽244里靠近肋246的位置处。开口235的替换的实施例还包括卵形或三角形的开口。下开口235可以形成在许多位置上并具有很多种结构,只要它们可操作地连接到第一和第二吸入端口226和228。
通过如上所述的结构,外部空气可以通过上开口213流动并通过下开口235朝着下壳222的底部被引导。当外部空气被吸进时,第一和第二吸入端口226和228之间的灰尘被分散,并通过第一和第二灰尘槽242和244被吸进第一和第二吸入端口226和228。通过这个操作,吸入端口组件200两侧S的灰尘可以有效地被清洁并且中心部分C的清洁效率也提高。结果,真空吸尘器可以有效地清洁甚至是很宽的清洁区域。图3中的虚线箭头指示了通道,通过该通道从上开口213来的空气通过第一和第二吸入端口226和228经由下开口235流动。两对间隔的轮239安装在下壳222底部的前侧和后侧。
如图2所示,在下壳222里有第一和第二流体通道230和232,第一和第二流体通道230和232与第一和第二吸入端口226和228流体连通。具体而言,第一和第二流体通道230和232是由底部222所定义的下壳222和流体通道盖250所形成的空间。相应地,由来自上下开口213和235的空气分散的灰尘通过第一和第二吸入端口226和228被引导到第一和第二流体通道230和232,并且移动进吸尘器主体100(图4)。下壳222在其后端有一个下加长管连接器底座224,加长管连接器116的关节联结器118的下侧可旋转地安装到其上。下壳222还有一个流体通道盖底座234,流体通道盖250安装到其上。
流体通道盖250在相对于吸进空气的运动垂直的截面上实质上呈拱形结构。流体通道盖250最好由透明的塑料材料制成以便于用户观察。相应地,用户可以及时注意到例如流体通道里灰尘堵塞这样的问题。突缘258沿着流体通道盖250的边界延伸,在上盖212与下壳222接合的过程中流体通道盖250被上盖212按压。
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吸入端口组件200的组装过程。
首先,加长管连接器116的关节联结器118插入到下壳222后端或后侧的下加长管连接器底座224。流体通道盖250安装到形成在下壳222上的流体通道盖底座部分上。接下来,由于流体通道盖250安装到下壳222上,加长管连接器116的关节联结器118可移动地安装到上下加长管连接器底座224和264上。然后上盖212连接到下壳122和流体通道盖250。吸入端口组件最终由例如螺钉这样的紧固件236,通过与形成在上盖212和下壳222上的相应的紧固孔238接合,而组装到一起。上盖212压在流体通道盖250的突缘258上以使流体通道盖250和下壳222可以彼此气密地接合。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典型实施例的真空吸尘器的透视图。
参照图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定实施例的真空吸尘器包括一个真空吸尘器主体100,真空源安装在那里;一个如上所述的吸入端口组件200,用真空源产生的真空力从被清洁表面上吸进灰尘;以及一个延伸流体通道110,从吸入端口组件200延伸以引导吸进的灰尘朝向真空吸尘器主体100运动。延伸流体通道110包括一个加长管连接器116,加长管连接器116有一个关节联结器118,关节联结器118可移动地与吸入端口组件200接合;一个加长管114,与加长管连接器116连接;以及一个吸入软管112,其一端连接到加长管114,另一端连接到真空吸尘器主体100。
图5是上述吸入端口组件200的前视图,参照它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吸入端口组件的操作。
现在参照图4和图5描述吸入端口组件200的操作。
由真空吸尘器主体100的真空源产生的吸入力通过吸入软管112,加长管114以及加长管连接器116传递到吸入端口组件200。然后吸入力经由第一和第二流体通道230和232传递到第一和第二吸入端口226和228。相应地,当吸入力被传递时,被清洁表面的灰尘通过第一和第二吸入端口226和228被吸进。吸入力也被传递到第一灰尘槽242(图3)和第二灰尘槽244(图3),以及下开口235。然后吸入力通过由上盖212和下壳222密封限定的空间传递,并被传递到下开口235。第一和第二吸入端口226和228之间的灰尘被分散,并且通过第一和第二灰尘槽242和244(图3)由吸入力吸进,进入第一和第二吸入端口226和228。吸进第一和第二吸入端口226和228的灰尘通过第一和第二流体通道230和232被引导,并移动到加长管连接器116,加长管114,吸入软管112,并进入真空吸尘器主体100。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会意识到上面描述的吸入端口组件200会提供改善的清洁效果。类似地,具有相同吸入端口组件的真空吸尘器会提供改善的清洁效果。由于通过形成在上壳里的上开口以及形成在下壳里的下开口吸进的外部空气,第一和第二吸入端口之间的灰尘被分散(scattered)并且被清走。结果,吸入端口组件中心部分的清洁效率可以提高。结果,即使在很宽区域上的清洁效率可以提高。
除此之外,由于流体通道盖250是由透明材料制成的,用户可以立即从外面注意到例如流体通道里的灰尘堵塞这样的问题。用户也因此从当吸入端口组件200里的流体通道里发生堵塞时不得不检查真空吸尘器的整个流体通道的不便中解脱出来。
前述实施例和优点仅仅是示范性的并且不应被看作限制了本发明。本发明可以容易地应用到其他类型的装置中。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也是示意性的,并且没有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并且许多替换,修改和改变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很明显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吸入端口组件,包括上壳和下壳;形成在下壳上的第一和第二吸入端口;在上壳里的至少一个上开口,该上开口允许外部空气由施加到第一和第二吸入端口的吸力通过该上开口被吸进;以及形成在下壳上的至少一个下开口,该下开口位于第一和第二吸入端口之间并且与上开口流体连通以使通过上开口吸进的空气被引导到第一和第二吸入端口之间以从该处吹散或分散灰尘。
2.权利要求1的吸入端口组件,还包括相对于下壳的底部以台阶式结构或梯级式结构形成在下壳的灰尘槽,该灰尘槽连接第一和第二吸入端口,其中下开口位于灰尘槽里。
3.权利要求2的吸入端口组件,还包括形成在灰尘槽上的肋,该肋将灰尘槽分为连接到第一吸入端口的第一灰尘槽,以及连接到第二吸入端口的第二灰尘槽,其中下开口分别形成在第一和第二灰尘槽里。
4.权利要求1的吸入端口组件,还包括形成在上壳和下壳上的第一和第二流体通道,每一个流体通道都与第一和第二吸入端口流体连通,以使通过第一和第二吸入端口吸进的空气通过该处被引导。
5.权利要求4的吸入端口组件,其中上壳包括流体通道盖,形成第一和第二流体通道的顶部,并且与下壳配合或接合;以及上盖,位于流体通道盖的上面,并且与下壳配合或接合。
6.权利要求5的吸入端口组件,其中流体通道盖由透明材料制成。
7.一种真空吸尘器,包括吸尘器主体,真空源容纳在其中;延伸流体通道,其第一端以与真空源流体连通的方式连接到吸尘器主体;以及吸入端口组件,连接到延伸流体通道的第二端,并且其中吸入端口组件包括上壳和下壳;形成在下壳上的第一和第二吸入端口;在上壳里的至少一个上开口,该上开口允许外部空气由第一和第二吸入端口的吸力通过该上开口被吸入。
8.权利要求7的真空吸尘器,还包括相对于下壳的底部以台阶式结构或梯级式结构形成在下壳的灰尘槽,灰尘槽连接第一和第二吸入端口,其中下开口位于灰尘槽里。
9.权利要求7的真空吸尘器,其中上壳包括流体通道盖,形成第一和第二流体通道的顶部,并且与下壳配合或接合;以及上盖,位于流体通道盖的上面,并且与下壳配合或接合。
全文摘要
一种真空吸尘器吸入端口组件有上壳和下壳,形成在下壳上的第一和第二吸入端口,至少一个穿进上壳里的上开口,允许外部空气在第一和第二吸入端口的吸入力的作用下通过它被吸进,以及至少一个形成在下壳上的下开口,下开口位于第一和第二吸入端口之间并且与上开口流体连通以使通过上开口吸进的空气被引向第一和第二吸入端口之间以从那里分散灰尘。相应地,清洁效率提高,不仅在吸入端口组件的两侧,而且在它中心。
文档编号A47L5/00GK1714731SQ20051000423
公开日2006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7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1日
发明者林钟国, 崔健洙 申请人:三星光州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