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7800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气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清洁装置,其设置使用在电子设备等的组装工序中,通过向组装部件等吹送空气流来除去附着的尘埃等。
背景技术
在各种电子设备等中,使显示面面临在壳体上开孔的显示窗而内置液晶显示器等显示器,利用该显示器来进行各种显示。在电子设备等中,在显示窗上组装由透明的合成树脂或玻璃等形成的透明面板来保护显示器或保持内部的密封性。
在电子设备等中,特别是合成树脂制透明面板的情况下,由于具有易带电的特性,所以在工序中以强的附着力附着有尘埃、纤维状灰尘或者各种异物等(在本说明书中总称为异物)。在电子设备等中,当将在内表面上附着有异物的透明面板组装在显示窗上时,因为不能从外部取除而必须进行拆卸、再组装。
因此,在电子设备等的组装工序中,向壳体或者透明面板上吹送从在工厂内配设的压缩空气管导入的压缩空气来吹飞并除去附着的异物,即实施鼓风(air blow)处理。在电子设备等的组装工序中,当实施上述鼓风处理时也存在各种问题,例如通过使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初期粘附性强的粘接剂来实现问题的解决。
不光在上述组装工序中实施鼓风处理,例如,在穿孔、切削或者研削加工等机械加工工序中,为在从加工位置除去切屑等的同时促进干燥而需要数次实施鼓风处理,另外该鼓风处理也可以在不同的领域中普遍实施。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这样一种空气清洁装置,与电路基板上开设的通孔相对而配置具有附壁效应特性的吹风喷射部,从该吹风喷射部喷射出的空气流由于附壁效应而有效地吹送到电路基板,从而从通孔内除去异物。
另外,众所周知,所谓附壁效应(coanda effect)是指“气体或液体的喷流即使离开喷流轴和弯曲面间的间隔时仍会沿弯曲面流动”的流体特性。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空气清洁装置中,形成为圆弧状的鼓风喷射装置的外端部位于与通孔相对的位置来增加流速,产生对通孔的吸引作用。
(专利文献1)特开2002-129124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0-294906号公报在电子设备等的组装工序中,一般在简易的清洁间(クリ一ンブ一ス)的环境中进行组装,在上述透明面板的组装工序的前一工序或者适当的工序中进行鼓风处理。在电子设备等的组装工序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即利用该鼓风处理而被吹飞的异物由于浮游到清洁间内而使环境恶化,再附着在组装部件等上,这样反复恶性循环。而且,在电子设备等的组装工序中,因为异物相对于带电透明面板以大的附着力附着,从而,必须以较大的喷射压力来进行鼓风处理,导致异物在清洁间内大范围浮游。
在现有的电子设备等的组装工序中,在清洁间内设置有由气罐或真空装置(真空泵装置)等构成的空气清洁装置。在空气清洁装置中,由气罐对组装部件等喷射空气流来吹飞附着的异物,并利用真空装置同时吸引空气流和异物并将其从清洁间排出外部。
在上述清洁装置中,因为真空装置体积比较大所以在工序中必须占据大空间,另外,当使用吹飞以大附着力附着的异物的喷射压大的气罐时,必须使用具有吸引在大范围内的浮游的异物的能力的体积更大的真空装置。因此具有这样的问题,空气清洁装置造成空气清洁间的大型化,同时,使用于保持其清洁环境的空气净化机或过滤器等设备大型化,使设备成本提高。
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由于以使用规定的粘接剂将透明面板与显示窗接合的工序为对象,所以限制电子设备壳体结构的自由度。此外,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同样需要使用与上述空气清洁装置同等的气罐或真空装置等,所以有必须解决该问题。
此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虽然利用空气流的附壁效应来提高实现鼓风处理的效率,但是还必须使用用于捕集从电路基板除去的异物的真空装置等。因此,在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也需要解决与上述空气清洁装置同等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且结构简单的空气清洁装置,其通过利用空气流的附壁效应从被清洁部件中除去异物并将其向外部排出,从而可以高效地进行高精度的空气清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空气清洁装置,包括基台;空气流控制部件、承载台、空气流喷射机构、排气机构。其中,空气流控制部件由隔着顶点部连接第一弯曲面部和第二弯曲面部的弯曲部件构成,顶点部以规定的间隔与上述基台相对在与基台间形成空气清洁部;承载台可自由移动地设置在基台上,载置被清洁部件并将其向在基台和弯曲部件的顶点部之间形成的空气清洁部转移;空气流喷射机构面临上述空气清洁部设置有喷射部,从该喷射部向空气流控制部件的第一弯曲面部吹送空气流;排气机构隔着空气流控制部件与空气流喷射机构的喷射部相对配置,向外部排出经由空气清洁部沿第二弯曲面部流来的空气流,在空气清洁装置中,从空气流喷射机构的喷射部吹送出的空气流由于附壁效应沿着空气流控制部件的第一弯曲面部流动,绕顶点部流入后沿第二弯曲面部流动。在空气清洁装置中,空气流在形成于相对间隔狭窄的基台和空气流控制部件的顶点部间的空气清洁部中,流速到达最大而流动。在空气清洁装置中,通过空气清洁部后的空气流沿第二弯曲面部流动并被导向排气机构,通过该排气机构排出外部。
在空气清洁装置中,被清洁部件被载置于在基台上移动的承载台上并向空气清洁部传送。在空气清洁装置中,通过向被清洁部件上吹送流经空气清洁部的空气流进行空气清洁,即吹飞并除去附着在该被清洁部件上的异物。在空气清洁装置中,承载台移回初期位置,取出被空气清洁过的被清洁部件并向下一工序供给。
在空气清洁装置中,通过空气清洁部而吸入异物的空气流沿着第二弯曲面部流动并导向排气机构。在空气清洁装置中,通过排气机构来将取入异物的空气流排出外。
根据如上所述形成的本发明的空气清洁装置,从空气流喷射机构的喷射部吹出的空气流由于附壁效应而沿着空气流控制部件的第一弯曲面增大流速,同时流向空气清洁部,吹飞并除去附着在被清洁部件上的异物后,以吸取有异物的状态沿第二弯曲面部流至排气机构而被排出。因此,根据本发明空气清洁装置,由于不需要喷射高压空气流就能够吹飞并高效除去以大附着力附着在被清洁部件上的异物,同时使除去的异物不飞散而排出外部,所以能够防止再次附着在被清洁部件上而进行高精度的空气清洁。根据该空气清洁装置,因为不需要体积比较大且价格高的真空装置,所以能够实现小型化并降低成本。


图1是作为实施方式表示的空气清洁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卸下盒体的侧面面板而表示的空气清洁装置的侧面图;图3是空气清洁装置的正面图;图4是示意地表示空气流的流动状态的主要部分纵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对附图中作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而表示的空气清洁装置1进行详细说明。空气清洁装置1设置使用在移动电话2的组装工序中,该移动电话2作为被清洁部件,在透明面板的组装工序的前一工序中,主要对配置液晶显示器的显示窗部位进行空气清洁。另外,不仅显示窗部位,空气清洁装置1还适当设置使用在移动电话2的其他工序中,此外,也广泛使用在移动电话2的组装工序以外的工序中。
如图1至图3所示,空气清洁装置1包括基台3;承载台4,其载置移动电话2并沿长度方向在基台3的平板3a上往复移动;盒体6,其组装在基台3上并在内部形成清洁空间部5;以及设置在该盒体6内的空气流控制部件7和排气导向部件8。空气清洁装置1还具有空气流喷射部9,其被配置在盒体6的一侧,将从配置在工厂内的图未示的清洁空气供给管供给的空气流离子化并向吹入清洁空间部5内。空气清洁装置1还具有空气流排气部10,其隔着盒体6的清洁空间部5并与空气流喷射部9相对配置,从清洁空间部5内排出空气流。
空气清洁装置1的空气流喷射部9构成有从所提供的空气流生成离子化空气流的空气离子化装置(离子发生器)11;竖立设置在基台3上的支架(stand)部件12;安装在该支架部件12上的管固定部13;介由形成在盒体6的前面面板6a上的导向开口部14而与清洁空间部5邻近的喷头15;以及在前端部设置该喷头15并被保持在管固定部13上的空气供给管16等。空气清洁装置1的空气流排气部10由组装在形成于盒体6的顶面板6b上的排气口17内的排气风扇装置18、以及与该排气风扇装置18和图未示出的除尘装置连接的排气管19等构成。
在空气清洁装置1的基台3的底面上设置分别具有多个安装孔的固定脚支架20a、20b,其通过介由各个安装孔向地面上钉入省略说明的地脚螺钉而被设置在工序中的规定位置。因为空气清洁装置1整体形成得体积小质量轻且结构简易,并能够简单地移动设置到合适的位置。另外,例如通过在基台3上安装滚轮(キヤスタ)等而能够更容易地移动空气清洁装置1。
对于空气清洁装置1的基台3的平板3a来说,其主面沿长度方向被分割为两个区域,通过在其中一个区域上安装盒体6而形成后面详细说明的被大致封闭的空气清洁部,同时在另一个区域形成接收例如从前一工序供给来的移动电话2的作业台区域3b。在空气清洁装置1中,在如图1所示将承载台4从盒体6向作业台区域3b拉出的状态下进行移动电话2的拆卸操作。
承载台4在平板3a上介由导向开口部14从作业台区域3b出入盒体6内的清洁空间5。若承载台4向清洁空间部5内移动,则碰上设置在平板3a上的止动部件21而被定位。承载台4包括沿长度方向在平板3a的主面上滑动的滑板22;组装在该滑板22上并载置和定位移动电话2的承载台部件23;以及用于对滑板22进行移动操作的把手24等。
承载台4在平板3a和在滑板21之间设置有未图示的滑动导向结构,该结构例如由沿长度方向的导向槽和嵌入该导向槽的导向凸部构成,操作者把持着把手24推入或拉出承载台4使其在平板3a上滑动。当然,滑动导向结构不限于上述结构,也可以使用适当的移动导向结构,此外,滑板22只要在平板3a上平滑移动即可不需作特别设置。
如图2所示,在承载台4的滑板22上一体形成有多个安装角支架片部22a,通过与这些安装角支架片部22a螺纹拧紧,承载台部件23与滑板22形成一体。承载台4(省略详细说明)中的承载台部件23和安装角支架片部22a的至少一个安装孔设置为高度方向的长孔,这样构成了相对滑板22来调节承载台23的高度位置的调整机构。因此,承载台4适当地调整移动电话2和后述空气流控制部件7之间的间隔,以最合适的状态相对移动电话2吹送空气流。另外,高度调整机构并不限于上述结构,例如也可以是由齿条和小齿轮构成的结构,或者是由棘爪凸部和棘爪凹部构成的结构等。
在承载台4的承载台部件23上(省略详细说明)设置有保持移动电话2的外周部的配合凹部,其用于定位并载置移动电话2,同时对其保持,使得即使被吹送空气流也不移动。承载台4分割构成被拆卸的滑板22和承载台部件23,例如即使当移动电话2的外形规格不同时,也能通过承载台部件23的交换来解决。承载台4不仅提高了移动电话2的互换性,也提高了向各种电子设备的互换性。
同时,在承载台4中,例如在滑板22上设置传送机构,该机构用于以规定的时序使其在基台3上自动往返移动,在作业台区域3b上预先载置移动电话2的承载部件23可相对该滑板22拆卸。由于上述结构承载台4也可以设置在自动组装工序中。
盒体6如上所述包围基台3的一侧区域并在其内部形成清洁空间部5。盒体6是由前面面板6a、顶面板6b、背面面板6c、以及两侧面面板6d、6e构成的底面开放的箱状结构,其中,上述前面面板6a如上所述形成有在上述作业台区域3b侧开口的导向开口部14,上述顶面板6b形成有排气口17。盒体6通过将背面面板6c、两侧面板6d、6e的各自下部固定在基台3上而设置。
盒体6通过间隔保持轴25来保持两侧面面板6d、6e之间的相对间隔。盒体6通过将间隔保持轴25定位设置在后述的空气流控制部件7的内部空间来利用该间隔保持轴25使得在清洁空间部5内的空气流不产生紊乱,从而实现机械强度的提高。另外,盒体6的至少一个侧面面板6d、6e通过例如选用导电透明得丙稀酸树脂制面板,从而能够从外部观察到清洁空间部5内的状态,从而能够很容易地确认移动电话2的清洁状态和判断清洁空间部5是否需要进行清扫操作等。
盒体6在如上所述对作业台区域3b进行划分的前面面板6a上形成有导向开口部14。导向开口部14以承载台4在载置有移动电话2的状态下出入清洁空间部5内的开口尺寸形成,同时,后面说明的喷嘴15面临清洁空间部5。
盒体6在顶面板6b的背面面板6c侧形成有圆形的上述排气口17。在盒体6上相对排气口17并跨过顶面板6b在两侧面面板6d、6e上安装有分别固定脚部的排气风扇安装支架26。在排气风扇安装支架26上形成有与排气口是同心圆的开口部,介由该开口部安装有面临清洁空间部5排气风扇装置18。
盒体6还在背面面板6c上形成有如图2所示的开口部27。开口部27起到下述作用通过使空气从外部流入通过排气风扇装置18进行排气而形成负压状态的清洁空间部5内,同时流入到流速增加而形成负压状态的空气流的流路内,从而促进清洁空间部5内的空气流的流动,更有效地对移动电话2进行空气清洁。
空气流控制部件7具有与盒体6的两侧面面板6d、6e的相对间隔大致相等的宽度尺寸,例如使用主面是平滑面的铝板等薄板,其整体大致弯曲成抛物线形。如图2所示,在空气流控制部件7的长度方向两端附近的两侧边缘上分别设置有安装片28a、28b。相对两侧面面板6d、6e,在前面面板6a侧相对导向开口部14的上方部位固定一个的安装片28a,同时,在顶面板6b侧相对排气口17的前方边缘固定另一个的安装片28b,通过这样将空气流控制部件7安装在盒体6的内部。
空气流控制部件7在被安装在盒体6内的状态下,隔着以规定间隔与基台3相对的顶点部7a,前面面板6a侧的第一弯曲面部7b和背面面板6c侧的第二弯曲面部7c连续。空气流控制部件7的第一弯曲面部7b形成逐渐向内部弯曲同时与朝向顶点部7a的导向开口部14相对的弯曲面。空气流控制部件7的第二弯曲面部7c形成从顶点部7a逐渐弯曲同时朝向排气口17的弯曲面。
设定空气流控制部件7的顶点部7a的高度位置,使得其与基台3的平板3a的相对间隔能够使载置在承载台4上的被传送移动电话2通过。对于空气流控制部件7来说,如后所述空气流喷射部9喷射出的空气流由于附壁效应而沿第一弯曲面部7b-顶点部7a-第二弯曲面部7c流动,但是设定在空气流的流速最快的顶点部7a附近向移动电话2吹送空气流的高度位置来形成空气清洁部29。具体地说,设定顶点部7a和移动电话2间的间隔为7mm至10mm来将空气流控制部件7安装在盒体6上。
排气导向部件8也具有与盒体6的两侧面面板6d、6e的相对间隔大致相等的宽度尺寸,例如使用主面是平滑面的铝板等薄板形成板状。如图2所示,在排气导向部件8的长度方向两端附近的两侧边缘上分别设置安装片30a、30b。相对两侧面面板6d、6e,在止动部件21的位置附近并相对空气流控制部件7的顶点部7a固定一个安装片部30a,同时,在顶面板6b侧并相对排气口17的后方边缘固定另一个安装片部30b,通过这样将排气导向部件8安装在盒体6的内部。
排气导向部件8在被安装在盒体6内的状态下,以规定的间隔与空气流控制部件7的第二弯曲面部7c相对,形成将绕顶点部7a流入的空气流导向空气流排气部10的流路。排气导向部件8在空气清洁部29的附近,其下端部相对第二弯曲面部7c大约隔开20mm的间隔。此外,对于排气导向部件8来说,在下端部与基台3之间形成间隙8a,被安装在盒体6内,该间隙8a形成了从形成于背面面板6c上的开口部27流入空气的流入口。
另外,在空气清洁装置1内,由于如上所述空气流由于附壁效应而在空气流控制部件7的外周面沿着第一弯曲面部7b-顶点部7a-第二弯曲面部7c流动,所以在盒体6内可以不特意安装排气导向部件8。在空气清洁装置1中,如上所述从开口部27流入空气的流入功能,或空气流绕空气流控制部件7的顶点部7a流入并可靠地导向排气口17,即使因某种原因而产生乱紊流也能够防止异物在盒体6内扩散,设置排气导向部件8。
空气清洁装置1从空气流喷射部9向清洁空间部5内吹送离子化的空气流。空气清洁装置1在附加设置的空气离子化装置1中生成离子化空气流。如图2所示,空气离子化装置11利用连接管31并与在工厂内配设并对各工序提供清洁空气的图未示出的空气供给管连接,从该空气供给管提供空气流。同时,空气清洁装置1例如在连接管31的中途设置图未示的阀门,通过对该阀门进行开关操作来进行向空气离子化装置11供给以及停止清洁空气的切换。
空气离子化装置11众所周知例如利用电晕放电等生成离子化空气流,该离子化空气流向空气供给管16送出。空气清洁装置1通过向移动电话2吹送离子化空气流而除去该移动电话2或异物上带有的静电,从而降低异物的附着力。因此,空气清洁装置1不需要通过泵来使空气流高压化来进行对异物的除去力的提高等,抑制因高压化造成空气流的乱紊流的发生。
如上所述在空气供给管16的前端部上设置有喷头15,从该喷头15向盒体6内的清洁空间部5喷出离子化的空气流。空气供给管16支承在安装于基台3上的支架12的管固定部13上在中途位置进行适当的绕旋。管固定部13省略详细结构说明,相对管固定部13可自由调整高度位置并且头部可自由摆动地被支持。管固定部13通过一对支持片夹持空气供给管16,并能够张开支持片适当地拆卸空气供给管16。
通过管固定部13适当地调整空气供给管16的支持姿势,从而使喷头15介由盒体6的导向开口部14与空气流控制部件7的第一弯曲面部7b相对配置。详细地说,配置喷头15的喷口与第一弯曲面部7b大致平行并朝向基台侧,例如以0.5Mpa的喷射压力从该喷口向第一弯曲面部7b喷射离子化的空气流。另外,相对基台3调整位置高度而设置喷头15,使其以不阻碍承载台4从导向开口部14出入的高度,从导向开口部14面临清洁空间部5。
在空气清洁装置1中,从喷头15向第一弯曲面部7b吹送的空气流如上所述流经空气清洁部29并沿第二弯曲面部7c向排出口17流入。对于空气清洁装置1来说,如上所述在排气口17上介由排气风扇安装支架26安装排气风扇装置18。排气风扇装置18通过众所周知利用发动机而旋转的风扇将从清洁空间部5内吸入异物的空气流排出。在排气风扇装置18的排气侧连接排气管19,介由该排气管19向在工厂内配设的图未示的排气通道入口排出空气流。
另外,排气风扇装置18与从空气流喷射部9喷射的空气流的喷射而启动电源,从清洁空间部5进行排气。对于排气风扇装置18来说,例如使用排气口径约60mm的排气风扇装置18。
在空气清洁装置1中,如上所述从空气流喷射部9喷射的空气流由于附壁效应沿空气流控制部件7的外周面流至排气口17,从而不需要设置从清洁空间部5内吸入排出含有异物的空气流的大规模的真空装置。在空气清洁装置1中,通过使用小规模廉价排气风扇18而使整体小型化,并使低成本制造成为可能。
在如上构成的空气清洁装置1中,从空气供给管供给的空气流在空气离子化装置11中被离子化并介由空气供给管16向喷头15供给。在空气清洁装置1中,从面临盒体6的导向开口部14配置的喷头15向空气流控制部件7的第一弯曲面部7b吹送空气流。
在空气清洁装置1中,如图4的箭头所示,空气流由于附壁效应沿着第一弯曲面部7b继续逐渐增大流速并向构成空气清洁部29的顶点部7a与基台3的平板3a之间流动。在空气清洁装置1中,通过将空气清洁部29的空气流的流路宽度(高度)最小化,使该空气清洁部29中的空气流的流速达到最大并在盒体6的内部形成的清洁空间部5内流动。
在空气清洁装置1中,由于附壁效应而使空气流绕顶点部7a流入另外也沿空气流控制部件7的第二弯曲面部7c流向上方的排气口17。在空气清洁装置1中,还从形成于背面面板6c上的开口部27流入外部空气来促进清洁空间部5内的空气流动。在空气清洁装置1中,沿空气流控制部件7的外周面流入到排气口17的空气流通过排气风扇装置18从清洁空间部5内向外部排出。在空气清洁装置1中,在像这样在空气流控制部件7的顶点部7a和基台3的平板3a之间形成的空气清洁部29内离子化的空气流连续流动。
在空气清洁装置1中,在拉出到基台3的作业区域3b的承载台4的承载部件23上定位载置有移动电话2。在空气清洁装置1中,通过将承载台4从导向开口部14向盒体6的内部移动而碰到止动装置21,从而将移动电话2转移到与空气流控制部件7的顶点部7a相对的空气清洁部29。此外,详细地说移动电话2的显示窗部分与顶点部7a相对。
在空气清洁装置1中,通过向移动电话2吹送流经空气清洁部29的空气流来除去附着在该移动电话2上的异物,并且吸入到空气流内而向空气流排出部分10送出。在空气清洁装置1中,通过对移动电话2吹送离子化的空气流来除去移动电话2或者附着在该电话上的异物上所带的静电。因此,在空气清洁装置1中,异物对移动电话2的附着力变小,利用空气流可靠地吹飞除去异物。
在空气清洁装置1中,因为在空气清洁部29中的空气流的流速增大而流动,所以沿移动电话2的表面形成负压状态,此外,产生了从开口部27流入的外部空气的流动,从而有效地吸掉除去附着在移动电话2的内部上的异物。在空气清洁装置1中,从移动电话2除去的异物不在空气清洁部29内浮游,而吸入在空气流中被送出,从而防止再次附着在移动电话2上。
在空气清洁装置1中,把持把手24将承载台4从盒体6内向基台3的作业区域3b拉出,取下载置的移动电话2。向后一工序供给移动电话2,向显示窗上安装透明面板。通过空气清洁装置1能够可靠地除去移动电话2的显示器的显示面或者显示窗部位的异物,从而防止因异物的存在而导致的外观不良,而进行高精度的组装。
在空气清洁装置1中,吸入异物的空气流从空气清洁部29沿空气流控制部件7的第二弯曲面部7c向排气口17流动并被吸入到排气风扇装置18内从清洁空间部5内排出。在空气清洁装置1中,从排气风扇装置18介由排气管19向排气通道排出空气流,从而保持工序中的清洁环境。在空气清洁装置1中,因为承载台4在清洁空间部5内也同时经过了空气清洁,所以使得连续保持在清净的状态使用成为可能。
空气清洁装置1不仅能够设置使用在上述移动电话2的组装工序中,还能够使用于各种电子设备的组装工序中。空气清洁装置1中,总是连续向清洁空间部5内提供空气流而对移动电话2进行空气清洁,但是例如在将移动电话2转移到清洁空间部5内后的状态下,也可以间歇喷射空气流。空气清洁装置1例如可以在导向开口部14上设置传感器,通过该传感器来检测承载台4的出入来控制空气流的喷射。
对于空气清洁装置1来说,承载台4相对盒体6出入来进行移动电话2的拆卸操作,但是也可以例如设置在移动电话2的连续搬运工序中。对于空气清洁装置1来说,此时,基台3例如为搬运带,并在其一部分上设置盒体6。空气清洁装置1从前面面板6a的导向开口部14向盒体6的内部搬运的承载台4从背面面板6c的开口部27向后一工序搬运,这期间进行移动电话2的空气清洁。
权利要求
1.一种空气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台;空气流控制部件,其由隔着顶点部连接第一弯曲面部和第二弯曲面部的弯曲部件构成,所述顶点部以规定的间隔与所述基台相对,在与所述基台之间形成空气清洁部;承载台,其可自由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台上,用于载置被清洁部件并将其向所述空气清洁部转移;空气流喷射机构,其面临所述空气清洁部设置有喷射部,从该喷射部向所述空气流控制部件的第一弯曲面部吹送空气流;排气机构,隔着所述空气流控制部件与所述空气流喷射机构的所述喷射部相对配置,向外部排出经由所述空气清洁部后的所述空气流,所述空气流由于附壁效应沿着所述空气流控制部件的所述第一弯曲面部增加流速并向所述空气清洁部流动,从所述被清洁部件中除去附着的异物,并沿着所述第二弯曲面流动至所述排气机构,与所吸入的所述异物一起排出外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气流喷射机构上设置空气离子化机构,通过从所述喷射部向所述空气流控制部件的所述第一弯曲面吹送离子化空气流,从而对所述被清洁部件进行消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台介由高度位置调整机构相对所述基台设置,对应所述被清洁部件的外形规格来调整高度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相对所述空气流控制部件的排气侧部位设置排气导向部件,在这些空气流控制部件和排气导向部件之间形成将经由所述空气清洁部的所述空气流导向所述排气机构的排气流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清洁部件是使显示面面临在壳体上开孔的显示窗而内置显示器并将透明面板组装在显示窗上而形成的电子设备。
全文摘要
一种空气清洁装置,其利用空气流的附壁效应从被清洁部件中除去异物并向外部排气,从而高效率地进行高精度的空气清洁。从空气流喷射部(9)喷射的空气流由于附壁效应而沿着空气流控制部件(8)的第一弯曲面部(8b)向空气清洁部(29)流动,从而吹飞并除去附着在被清洁部件(2)上的异物,然后,以吸入有异物的状态沿着第二弯曲面部(2b)流入到空气排气部(10)内。
文档编号B08B5/00GK1642405SQ200510003770
公开日2005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14日
发明者佐藤正吾 申请人:索尼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