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吸尘器的吸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794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真空吸尘器的吸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吸尘器领域的涉及引导流入真空吸尘器的本体侧的空气流动的真空吸尘器的吸入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引导流入气旋集尘部的外部空气流通的真空吸尘器的吸入结构(Inlet structure of a vacuumcleaner)。
背景技术
真空吸尘器是通过机器内部的真空压吸入空气而将空气内含有的异物给过滤掉,是一种对外部环境进行打扫的机器。上述真空吸尘器为了从吸入的空气中过滤掉异物,通过所定的过滤装置,内部形成有过滤异物的集尘部。
另一方面,上述过滤装置有以下两种,即,空气通过媒体的过程中被过滤的多孔形材质的过滤器和,通过空气的气旋流动而异物从空气中被清理的气旋式过滤器。而且,上述多孔形材质的过滤器上沉积有异物时,由于需要拆下来清洗或将异物处理掉,因此具有不能连续使用的问题。与此相反,上述气旋式过滤器是空气在气旋流动时,异物通过空气的旋转气流而分离去除,随着也不会发生异物沉积在过滤器的问题,因此最近其使用越来越广泛。
最近还出现一种一个集尘部可发生多个气旋流动的多气旋式集尘部,由于上述多气旋式集尘部是通过多个气旋流动而去除异物,因此具有提高异物的去除效率的优点。另外,由于是通过多个气旋的空气流动而去除异物,因此,不需要另外安装上述多孔形材质的过滤器,因此也具有使用者没有必要另外打扫过滤器的优点。另外,上述多气旋式集尘部的内部一般都有安装用于过滤头发或废纸等较大异物的板状的过滤器。
另一方面,为了使在上述气旋式集尘部执行空气的气旋流动,需要有向一定方向流动的空气流入到集尘部内部。并且,上述气旋流动根据上述集尘部的位置及形状有所不同,本发明提供具有最佳状态的上述气旋式集尘部结构的真空吸尘器的吸入结构。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真空吸尘器的吸入结构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真空吸尘器的吸入结构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真空吸尘器的吸入结构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真空吸尘器的吸入结构,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真空吸尘器的吸入结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真空吸尘器的吸入结构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真空吸尘器的吸入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具有最佳状态的气旋式集尘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吸尘器的吸入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提供一种集尘部置于真空吸尘器前方的最佳状态下的真空吸尘器的集尘部。,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真空吸尘器的吸入结构,其包括安装在真空吸尘器本体前方的集尘部;形成在上述集尘部前端部的集尘部侧吸入口;置于真空吸尘器本体前端的前方支架;置于上述前方支架内部的吸入导向部;以及上述吸入导向部的内侧端部向一侧弯曲形成,用于改变流入的流体方向的弯曲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真空吸尘器的吸入结构,其中还包括固定在上述吸入导向部的后段,冲向上述集尘部侧吸入口弯曲形成的吸入侧密封垫。
前述的真空吸尘器的吸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导向部为直线形状的管道。
前述的真空吸尘器的吸入结构,其中与上述集尘部侧吸入口相切的上述吸入侧密封垫(191)的截面形状为圆弧形状。述的真空吸尘器的吸入结构,其中所述的吸入侧密封垫是被夹在形成在上述集尘部侧吸入口端部的固定突起而被固定。
前述的真空吸尘器的吸入结构,其中上述吸入侧密封垫的被弯曲方向的壁的弯曲角度大于相反方向的壁。
前述的真空吸尘器的吸入结构,其中所述的吸入侧密封垫的被弯曲方向的壁长于相反方向的壁。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为了达到前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主要技术内容如下本发明提出一种真空吸尘器的吸入结构,其包括安装在真空吸尘器本体前方的集尘部;形成在上述集尘部前端部的集尘部侧吸入口,置于真空吸尘器本体前端的前方支架;置于上述前方支架内部的吸入导向部;以及上述吸入导向部的内侧端部向一侧弯曲形成,用于改变流入的流体方向的弯曲部。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真空吸尘器的吸入结构,其具有改善真空吸尘器的吸入效率,减少空气的流动阻力的优点。而且,真空吸尘器的结构达到了最佳状态,使缩小了真空吸尘器的大小,还提高了生产制作的简便性。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使本发明真空吸尘器的吸入结构具有明显的技术进步性,本发明至少具有下列优点根据本发明,流入本体侧的空气可以顺利地被引导至真空吸尘器集尘部的吸入口侧。而且,使集尘部内部可以流入切线方向的空气,因此在集尘部内部可以顺利产生气旋式空气流动。
特别是在真空吸尘器的前方安装集尘部的情况下,具有在空气的流动阻力减小的状态下空气能顺利向集尘部的方向流动的优点。
综上所述,本发明特殊结构的真空吸尘器的吸入结构,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其不论在产品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真空吸尘器的吸入结构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而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的本体的正面示意图。
图3图2在II-II′方向的截面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集尘部的分离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的本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集尘部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图4在I-I′方向的截面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的纵向截面图。
附图的主要符号说明171本体吸入口 188吸入导向部189弯曲部 191吸入侧密封垫194柔韧部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真空吸尘器的吸入结构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其包括真空吸尘器本体100与连接在上述真空吸尘器本体100的吸入侧的吸入管道。上述真空吸尘器本体100的内部至少装有吸入风扇及集尘部,被吸入的空气中的异物被过滤而干净后空气再排出外部。
上述吸入管道通过上述真空吸尘器本体100的吸引力而空气与异物被吸入的管道。更详细地,上述吸入管道包括通过强大的空气流动,将空气与异物及灰尘从外部吸入的吸入喷管体1;从上述吸入喷管体1延长形成且根据使用者的适用状态其长度可伸缩的延长管2;形成在上述延长管2端部的工作把手3;在上述工作把手3的前方,同时使用者的手能碰触的部分形成的操作部4;从上述工作把手3的后方延长形成,且根据使用者的位置而可弯曲的软管5;将上述软管5的端部与上述真空吸尘器本体100相互连接的连接器6;形成在上述延长管2或者吸入喷管体1的一定位置,当真空吸尘器不被使用时用于放置延长管2的延长管挂钩7。
上述连接器6同时执行两个功能,即将从上述操作部4输入的使用者的操作信号传送到真空吸尘器本体100的连接端子功能,以及使被吸入的空气流入到真空吸尘器本体100的功能。为此,上述连接器6的端部还提供有多个电气连接端。另一方面,上述连接器6只有在上述操作部4形成在吸入管道的某个部分时才需要,因此本原发明不被此所限制。即,当上述操作部4形成在真空吸尘器本体100的某个部分时,连接器6没有上述信号连接端只执行空气的流入通道的功能。
另外,通过上述吸入管道流入到上述真空吸尘器本体100的空气在上述真空吸尘器本体100的内部将异物过滤后,干净的空气排出到真空吸尘器本体100的外部。以下对真空吸尘器本体10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的本体的正面示意图。
根据图1、图2对真空吸尘器本体的构成进行说明,上述真空吸尘器本体100包括形成在上述本体100底面的第1底座110;放置在上述第1底座110的垂直上侧的第2底座150;形成在上述本体100的后部的两侧,用于方便真空吸尘器本体100的移动的滑轮111;形成在上述真空吸尘器本体100上侧的外罩200;在本体100的前方连接上述外罩200与上述第1底座110、第2底座150,使其能坚固地支撑的前方支架170。
理所当然地上述前方支架170连接有上述连接器6,用于吸入外气。另外,使上述前方支架170能坚固地支撑真空吸尘器本体100的前方部的形状。
上述第2底座150形成在上述第1底座110垂直的上方,有利于产品保持美观的形状,同时能提高真空吸尘器本体100下侧部的强度。
上述外罩200的后方提供了形成有本体排气口302的排气外壳301,经过真空吸尘器本体100过滤后的空气由此排出。另外,上述外罩200的上面形成有以一定的铰链点为中心而可旋转的移动把手201。上述移动把手201根据使用者的操作而移动,当需要移动真空吸尘器本体100时将其直立起来,当需要保管的时候使其横放着,以便使用者使用。
上述前方支架170的后方安装集尘部400用于吸入外部空气,上述集尘部400的内部安装有通过气旋流动过滤异物的气旋部件。
另一方面,上述集尘部400插入到真空吸尘器本体100的前方部,上述真空吸尘器本体100的前端部提供有本体吸入口,请参阅图3的171,使外部空气向真空吸尘器本体100侧流入。而且,流入到上述本体吸入口171的空气直接流入到上述集尘部400的内部,为了使在上述集尘部400的内部空间产生气旋的流动,将上述本体吸入口171向集尘部的切线方向被引导。
图3是图2在II-II′方向的截面图,请参阅附图所示,对上述本体吸入口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上述本体吸入口171包括在前方支架170的内部向后方延长形成的吸入导向部188;在上述吸入导向部188的末端向一个方向弯曲形成的弯曲部189;在上述弯曲部189的进一步延长的部分形成的支撑杆190;固定在上述支撑杆190的吸入侧密封垫191。上述吸入侧密封垫191与上述弯曲部189在相同的方向弯曲而形成。
如上所述,上述弯曲部189及上述吸入侧密封垫191是弯曲形成的,因此从上述吸入导向部188流入的空气准确地从上述集尘部400的切线方向流入,从而执行气旋流动。
详细地讲,上述吸入侧密封垫191包括,与上述支撑杆190相切而形成的接触部193与形成在上述接触部193的端部的柔韧部194。上述柔韧部194比上述接触部193薄且以圆弧形状形成,当被集尘部侧吸入口401接触时变形。从而,上述柔韧部194与集尘部侧吸入口401相接触的部分能彻底被封闭,可以切断通过两者之间的接触部发生的内部空气的泄漏或外部空气的流入。
而且,为了使上述吸入侧密封垫191坚固地固定在正确的位置上,在上述支撑杆190的外侧壁上突出形成固定突起192,上述固定突起192可插入到上述吸入侧密封垫191的插入孔,从而能正确维持上述吸入侧密封垫191的固定位置。
另外,如上所述,通过上述吸入导向部188的空气的流动方向改变至一侧方向,应流入到上述集尘部侧吸入口401。为了改变空气的流动方向,上述吸入侧密封垫191在整体上偏向一侧,以非对称形状形成,且吸入侧密封垫191的相对应的管道的延长方向不同。
对吸入侧密封垫191的形状进一步详细说明的话,形成在上述吸入侧密封垫191弯曲的方向上的吸入侧密封垫191比相反方向的弯曲角度大α。而且,形成在上述吸入侧密封垫191弯曲的方向上的吸入侧密封垫191比相反方向的长。即,改变流动方向一侧的密封垫长度L2比另一侧的密封垫长度L1长。通过这样的形状可以加大吸入侧密封垫191的整个开口面,可以降低空气的流动阻力。当然,与上述集尘部侧吸入口401偏向一侧的状态相对应地,通过上述吸入导向部188的空气可以顺利地被引导至上述集尘部侧吸入口401。
图4是用于说明上述集尘部的安装状态的示意图。
如图4所示,上述集尘部400在真空吸尘器本体100内部的集尘部容纳部151以上下方向被安装。因此,在安装时按向下方,在拆卸时向上方拉开即可。
上述前方支架170形成有本体吸入口171,在上述集尘部400上的对应位置上形成有集尘部吸入口401,其与上述本体吸入口171并排。另外,在集尘部400与上述集尘部吸入口401相反的方向上形成有排出口。而且,上述排出口与电机侧吸入口172并排通过集尘部400,净化的空气被吸入到电机侧。
特别是上述排出口与上述电机侧吸入口172,为了减小真空吸尘器本体100的大小且促进空气流动,其形状为扁直角四边形。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的本体的分解示意图。
如图5所示,上述第1底座110的上侧前方放置有上述第2底座150,后方放置有上述电机外壳300。并且依次被上述外罩200罩上而形成真空吸尘器本体100。
其中,上述外罩200是在上述前方支架170作为单独的部分与上述外罩200连接的状态下,与上述第1底座110、第2底座150底座结合。而且,通过上述电机侧吸入口172吸入的空气在上述电机外壳300其流动方向垂直改变后流入到下方。另外,流入的空气在电机外壳300其流动方向垂直改变后从后方排出。理所当然地,上述电机外壳300的内部容纳有电机。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集尘部的分解示意图。
如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集尘部400没有适用海绵等的具有多孔性的过滤器,而是通过气旋流动过滤异物。另外,上述气旋流动是在相互分离的两个以上的分离室分别执行,因此还有一个特征在于将空气中的微小灰尘都能够过滤掉。
详细地讲,其包括形成有多个异物分离室请参阅图7的423、424及多个异物储存箱请参照图6的417、416的集尘部件406;在上述集尘部件406的下侧以密封的状态形成,用于防止存储在上述异物储存箱416、417的异物泄漏的箱体密封部415、402;形成在上述集尘部件406的上方,对从集尘部件406排出的空气的流动进行导向作用的排气部407;在上述排气部407的上方以一定的间距形成,使通过排气部407的空气通向一个方向的间隔部408;形成在上述间隔部408上方的外壳结构409、410、411、412。
详细地,上述外壳结构包括形成母体的第1外壳410;分别形成在上述第1外壳410的前方及后方的第3外壳412及第2外壳409用于使上述第1外壳410与第2外壳409一体固定的外壳插指口411。上述外壳插指口411罩住上述第1外壳410上面的一部分,达到外观更加美观的同时执行同时固定上述第1外壳410及第2外壳409的功能。
上述集尘部件406的内部还形成有,有利于在气旋流动中顺利完成异物分离的圆锥形过滤器405;形成在上述圆锥形过滤器405的下方,防止捕集的异物再次飞散的切断部404;形成在上述切断部404的下方,降低旋转运动的空气的流速,使异物沉淀到异物储存箱内部的流动防止板403。其中,上述切断部404与上述流动防止板403一体形成,上述圆锥形过滤器405可以作为单独的部件形成。
还有,上述第1外壳410的一侧装有开闭按钮413,还包括其一端与上述开闭按钮413碰触,随着上述开闭按钮413的推进动作执行旋转运动的开闭控制杆414。另外,上述开闭控制杆414的另一端与上述第1箱体密封部415相互碰触。由此通过对上述开闭按钮413的推进动作,上述开闭控制杆414以一定的铰链点为中心进行旋转。而且,上述开闭控制杆414的另一端与上述第1箱体密封部415之间的接触部分分离时,由于上述第1箱体密封部415由于自身重量而以铰链点为中心进行旋转,捕集在上述异物储存箱416 417内部的异物由于自身重量而降落后被废弃。
另外,上述箱体密封部415 402通过各自的密封部,将异物储存箱415、416下侧面分别单独被封闭。而且,上述第1箱体密封部415与上述集尘部件406相互铰链连接,废弃异物时第1箱体密封部415通过铰链运动而打开,供轻易将异物倒掉。另外,上述集尘部件406的上面形成有,用于分隔第1异物分离室423与第2异物分离室424的同时形成通道的分隔板437。
另外,上述集尘部件406的外侧面形成有多个导向肋459,当在集尘部件406的外侧方向安装上述排气部407时,有利于轻易找到其安装位置,且有助于顺利执行插入动作。而且,使上述导向肋459的上侧角落部分适当地弯取,以便有利于排气口407的插入动作。
图7是图3在I-I′方向的截面图,根据图7对集尘部400的内部构成及集尘部的工作进行详细的说明。
首先,如上述图5所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集尘部400包括集尘部件406;可选择性地封闭上述集尘部件406下侧的密封部402、415;被容纳在上述集尘部件406的内部,用于提高集尘效率的圆锥形过滤器405;防止捕集的异物再次飞散的切断部404;降低旋转运动的空气的流速,使异物沉淀下来的流动防止板403;形成在上述集尘部件406的上侧,促使从上述集尘部件406排出的空气流动的排气部407;使经过排气部407的空气汇集到一个方向的间隔部408;形成在上述排气部407上侧部的外壳409、410、411、412。
下面对上述集尘部件406的构成进行说明。
上述集尘部件406提供了以上下方向延长的多个壁,包括,形成在最外角的外壁418,形成在上述外壁418的里侧的中间壁419,以及形成在上述中间壁419里侧的内壁420。另外,使上述中间壁419及内壁420的形成不在上述集尘部侧吸入口401所通过的间隔里,便与空气的流入。
上述外壁418及中间壁419之间的空间形成了第1异物储存箱416,上述中间壁419与上述内壁420之间的空间形成了第2异物储存箱417,而上述内壁420的内部空间形成了第1异物分离室423。不过,具体情况会根据集尘部400的形状的变化,其空间的使用目的可能会有所不同的。
根据上面所述的构成的作用及动作,以空气的流动顺序为基准,进行详细说明。首先,空气通过上述集尘部侧吸入口401流入集尘部400的内部。其中,上述集尘部侧吸入口401的外侧与上述前方支架170相切,而内侧与上述第1异物分离室423连通而使外部空气流入进来。而且,上述集尘部侧吸入口401内侧为了将空气的流动方向导向至上述第1异物分离室423的内周面方向,第1流入导向部件421从上述内壁420向里侧突出形成。
在上述第1异物分离室423的内部空气进行气旋流动的过程中,异物向下方降落,而干净的空气通过圆锥形过滤器405的开孔向上侧方向排出。像这样之所以圆锥形过滤器405适合使用是因为集尘部侧吸入口401形成在上侧,因此在圆锥形过滤器405的上侧产生较高速的气旋流动,下侧部产生较低速的气旋流动。即,在高速的气旋流动中异物会以在较为偏向外的状态旋转,在低速的气旋流动中异物会以较为偏向内侧的状态旋转,因此为了能过滤异物,优选地过滤器部件采用圆锥形形状。
上述圆锥形过滤器405安装在分隔板437的中心部,而分隔板437形成了第1异物分离室423的上面壁,上述分隔板437的结构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分离。而且,在上述圆锥形过滤器405上形成有多个开孔,使空气从外部向内部流入。
其中,为了防止降落的异物再次飞散,在上述圆锥形过滤器405下侧装有切断部404,如图所示,上述切断部404的直径越向下方越大,从而达到切断异物的上升而防止异物的飞散。另外,在上述切断部404的下方以一定间距形成有流动防止板403,使气旋空气的流动不会对已捕集的异物产生影响,从而彻底解决异物分散的现象。
另外,从上述第1异物分离室423的内部过滤出来的异物被存储到下方的第1异物存储箱416。其中,为了防止异物的泄漏,在上述第1异物存储箱416的下端放置了第1箱体密封部415。
另一方面,通过上述圆锥形过滤器405流入到分隔板437上侧的空气,已被过滤掉较大异物。因此,还需要进行二次过滤微小异物时必要的气旋流动。以下,对二次进行的气旋流动进行详细说明。
通过上述圆锥形过滤器405的空气再通过第2流入导向部件422流入到多个第2异物分离室424的内部。另外,上述第2流入导向部件422能使上述第2异物分离室424内周面冲向切线方向,因此流入到第2异物分离室424的空气在箱体内部发生气旋流动。
在上述第2异物分离室424内部被气旋流动分离的异物坠入下方后被存储在第2异物储存箱417里。而且,为了防止降落的异物再次飞散,上述第2异物分离室424的下侧部被收缩。另外,为了防止被捕集在上述第2异物储存箱417的异物的泄漏,上述第2异物储存箱417的下侧部被第2箱体密封部402封闭起来。
其中,上述第2箱体密封部402通过如绳索的连接结构,与上述第1箱体密封部415连接。上述第1箱体密封部415与第2箱体密封部402以绳索形式的连接结构连接起来是为了加大上述第1异物储存箱416的内部容积。也就是说,由于在上述第2箱体密封部402的下端至第1箱体密封部415的上端的具有一定距离的空间里存有异物,因此,为了能容纳更多的异物,优选地使用占用空间小的部件,如绳索形式的连接方式。
空气在上述第2异物分离室424内部被过滤掉异物后,经过排气部侧吸入口425流入到排气部407,再在上述排气部407与间隔部408之间的空间汇集。其中,上述排气部侧吸入口425的直径比上述第2异物分离室424的内径小,这样的直径关系有利于减少第2异物分离室424的异物一起流动到上述排气部407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使汇集在第2异物分离室424内周面的异物不会通过上述排气部侧吸入口425流出。
如上所述,通过两个气旋流动而被过滤的空气经过上述电机侧吸入口172再流入到电机。而且,通过电机后从真空吸尘器本体100的后面排气。
另一方面,在上述间隔部408的上侧部还形成有一定的外壳结构。详细地讲,形成有构成整体外壳结构的第1外壳410,保护上述第1外壳410的前方及后方的第3外壳412及第2外壳409,使上述第2外壳409固定在上述第1外壳410的外壳插指口411。
如上所述的集尘部400的动作与真空吸尘器本体100的整体的工作,乃至其作用通过图10所示的真空吸尘器的纵向截面图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8所示,外部空气是通过与连接器6连接的本体侧吸入口171流入到真空吸尘器本体100,再通过集尘部侧吸入口401流入到集尘部400的内部。而且,在集尘部400内部通过如上所述的工作及作用异物被过滤后,通过电机侧吸入口172流入到电机外壳300的内部。
这时,上述电机外壳300在垂直方向竖立的情况下其流入口冲上方。因此,通过上述集尘部400水平流入的空气的进行方向被弯曲后冲向下方。而且,通过上述电机外壳300后,空气通过形成在真空吸尘器本体100背面的本体排气口302排出到外部。
上述如此结构构成的本发明真空吸尘器的吸入结构的技术创新,对于现今同行业的技术人员来说均具有许多可取之处,而确实具有技术进步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真空吸尘器的吸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安装在真空吸尘器本体(100)前方的集尘部(400);形成在上述集尘部(400)前端部的集尘部侧吸入口(401);置于真空吸尘器本体(100)前端的前方支架(170);置于上述前方支架(170)内部的吸入导向部(188);以及上述吸入导向部(188)的内侧端部向一侧弯曲形成,用于改变流入的流体方向的弯曲部(18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吸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包括固定在上述吸入导向部(188)的后段,冲向上述集尘部侧吸入口(401)弯曲形成的吸入侧密封垫(19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吸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导向部(188)为直线形状的管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吸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与上述集尘部侧吸入口(401)相切的上述吸入侧密封垫(191)的截面形状为圆弧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吸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吸入侧密封垫(191)是被夹在形成在上述集尘部侧吸入口(401)端部的固定突起而被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吸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吸入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吸入侧密封垫(191)的被弯曲方向的壁的弯曲角度大于相反方向的壁。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吸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吸入侧密封垫(191)的被弯曲方向的壁长于相反方向的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真空吸尘器的吸入结构,其包括安装在真空吸尘器本体100前方的集尘部400;形成在上述集尘部400前端部的集尘部侧吸入口401;置于真空吸尘器本体100前端的前方支架170;置于上述前方支架170内部的吸入导向部188;以及上述吸入导向部188的内侧端部向一侧弯曲形成,用于改变流入的流体方向的弯曲部189。根据本发明,流入本体侧的空气可以顺利地被引导至真空吸尘器集尘部的吸入口侧。而且,使集尘部内部可以流入切线方向的空气,因此在集尘部内部可以顺利产生气旋式空气流动。
文档编号A47L9/02GK1887169SQ200510080538
公开日2007年1月3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30日
发明者崔在浩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