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吸尘器的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795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真空吸尘器的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吸尘器的除尘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气旋原理对空气中的异物进行除尘的装置。
背景技术
气旋式除尘装置是一种利用气旋原理对空气中所含的粉尘等异物进行除尘的装置。气旋式除尘装置适用于各个领域的真空吸尘器,其中包括适用于家用的真空吸尘器。近来为提高除尘性能使用具备多个气旋部的多重气旋式除尘装置(Dual Cyclone Collector)。
请参阅图1所示,是现有除尘装置的概略的纵向剖面图,对现有真空吸尘器的除尘装置进行如下说明现有除尘装置,包括第一次气旋除尘部10,它能够对外部吸入的空气中的比较大的粉尘进行除尘;第二次气旋除尘部20,它与上述第一次气旋部10相连能够除去较小粉尘。
上述第一次气旋除尘部10的下端是一个同上述除尘装置的底部紧密结合的圆筒形容器,在其上部侧面形成能够将含有异物的空气引入切线方向的第一吸入口11,在其上端中央处形成排出经过一次净化过程的空气的第一排出口12;上述第一次气旋除尘部10的上部空间形成通过离心力分离异物的第一次气旋部13,上述第一次气旋除尘部10的下部形成储存通过离心力所分离出的异物的第一粉尘存储部14。
上述第二次气旋除尘部20,包括位于上述第一次气旋除尘部10的上方周围圆周方向排列的一个以上小型二次气旋部21和储存上述二次气旋部21所分离出的粉尘的第二粉尘存储部22;上述第二次粉尘存储部22位于上述第二次气旋部21的下侧;还有,通过上述第一次气旋除尘部10的侧壁对上述第一次粉尘存储部14和上述第二次粉尘存储部22进行区划。
上述第一排出口12所排出的空气进入上述第二气旋除尘部20进行第二次粉尘分离过程之后从上方排出。
但是,具有如上所述结构的现有除尘装置,储存在上述第一粉尘存储部14的粉尘受到上述第一次气旋部13中形成的螺旋气流的影响发生飞散现象,存在降低除尘性能的问题。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除尘装置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除尘装置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除尘装置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真空吸尘器的除尘装置,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除尘装置,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除尘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的真空吸尘器的除尘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能够防止发生异物粉尘的飞散并提高除尘性能,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真空吸尘器的除尘装置,其包括第一次气旋部,该第一次气旋部呈圆筒形并采用气旋原理的结构对流入其内部的空气中的异物进行分离;第一粉尘存储部,其具有沿着内表面圆周方向弯曲而成的侧壁,并储存上述第一次气旋部所分离出的异物。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真空吸尘器的除尘装置,还包括一个以上第二次气旋部,它采用气旋原理的结构对上述第一次气旋部所排出的空气中的异物进行分离。
前述的真空吸尘器的除尘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粉尘存储部的侧壁同上述第二次气旋部形成一体。
前述的真空吸尘器的除尘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次粉尘存储部的底部形成可开闭式结构。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为了达到前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主要技术内容如下本发明提出一种提高除尘性能的真空吸尘器的除尘装置,其主要包括第一次气旋部,该第一次气旋部呈圆筒形并采用气旋原理的结构对流入其内部的空气中的异物进行分离;第一粉尘存储部,它具有沿着内表面圆周方向弯曲而成的侧壁,并储存上述第一次气旋部所分离出的异物;另外本发明还包括一个以上第二次气旋部,它采用气旋原理的结构对上述第一次气旋部排出的空气中的异物再次进行分离;根据如上所述结构,上述第一粉尘存储部的内侧能够阻止产生螺旋气流,因而防止发生异物的飞散并提高除尘性能。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真空吸尘器的除尘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1,本发明真空吸尘器的除尘装置的上述第一粉尘存储部的侧壁沿着内表面圆周方向弯曲而成,因而防止粉尘存储部形成螺旋气流,阻止所储存的粉尘发生飞散。
2,本发明真空吸尘器的除尘装置将储存大部分异物的上述第一粉尘存储部的集尘空间最大化,因而增加其除尘容量。
3,本发明真空吸尘器的除尘装置的上述界限壁向圆周方向弯曲而成,因而无需防止异物飞散的其它构件也能充分的防止产生异物的飞散,所以减少部件数并节省材料费,使组装工序变得简单。
综上所述,本发明特殊结构的真空吸尘器的除尘装置,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除尘装置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而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是现有除尘装置的概略的纵向剖面图。
图2是安装有本发明除尘装置的真空吸尘器的外观示意图。
图3是上述真空吸尘器的机身和本发明除尘装置的分拆示意图。
图4是安装有本发明除尘装置的真空吸尘器概略的纵向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除尘装置的实施例上的除尘容器的示意图。
图6是安装在上述除尘容器上部的除尘容器盖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除尘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0第一次气旋除尘部11第一吸入口12第一排出口 13第一次气旋部14第一粉尘存储部 20第二次气旋除尘部21二次气旋部 22第二粉尘存储部100吸尘器机身 110管连接部120轮子200除尘装置 210除尘容器
211下部面板 212第一粉尘存储部213第二粉尘存储部214第一次气旋部214a第一吸入口 214b第一排出口215第二次气旋部 215a第二吸入口215b第二排气口 215c导向叶片215d圆锥部 215e排出口216流出部217导向侧壁218防飞散构件219第一粉尘存储部的侧壁219b弯曲部 219c外侧部220除尘容器的盖 221第三排出口222挂钩突起 230上部盖231手把 232第四排气口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真空吸尘器的除尘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本发明真空吸尘器的除尘装置其主要包括第一次气旋部214,它呈圆筒形并采用气旋原理的结构对流入其内部的空气中的异物进行分离;第一粉尘存储部212,它具有沿着内表面圆周方向弯曲而成的侧壁,并储存上述第一次气旋部所分离出的异物;另外还包括一个以上第二次气旋部215,它采用气旋原理的结构对上述第一次气旋部排出的空气中的异物再次进行分离;上述第一粉尘存储部212的侧壁同上述第二次气旋部215形成一体,上述的第一粉尘存储部212的底部形成开闭结构为宜。
请参阅图2、图3所示,是本发明真空吸尘器的除尘装置的外观示意图和分拆示意图。上述真空吸尘器的吸入头(未图示),紧贴地面吸入地面上含有异物的空气;连接管(未图示)连接上述吸入头和吸尘器机身100;上述吸入头的底部形成一定大小的吸入口,通过上述吸尘器机身100中所设有的空气吸入装置所产生的吸力将地面上的粉尘同空气一并吸入;上述吸尘器机身100上还安装有控制真空吸尘器的电子部和构成上述吸入装置的电机-风扇组件。
上述吸尘器机身100的前端上部具有同上述连接管相连的管连接部110,上述吸尘器机身100的底部前方及两侧设置有能够使上述吸尘器机身100在地面顺利移动所需的轮子120。
另外,上述吸尘器机身100的前方安装有能够分拆的除尘装置200,上述除尘装置200能够对流入上述除尘装置200内含有异物的空气进行分离除尘。然后,上述除尘装置200所排出的空气途径上述吸尘器机身100的内部所形成的一定通道和上述电机-风扇组件(未图示)排出到上述吸尘器机身100的后部。
请参阅图4、图5、图6、图7所示,本发明真空吸尘器的除尘装置,其还包括大致为圆筒形的除尘容器210;除尘容器盖220,它开闭上述除尘容器210的上端;另外还设有上部盖230,其同上述除尘容器盖220以可拆卸方式结合,在其上面形成除尘装置的手把231;下部面板211能够开闭上述除尘容器210的底部。
上述除尘容器210的内部由能够分离粉尘进行除尘的第一次除尘部和第二次除尘部,以及能够开闭上述除尘容器210的底部的下部面板211等构成。
上述第一次除尘部,由第一次分离粉尘部和储存从上述第一次分离粉尘部所分离的粉尘的第一次粉尘存储部212构成,实际上由位于上述除尘容器210内侧的圆筒形容器构成;上述第二次除尘部,包括第二次分离粉尘部,它位于上述第一次除尘部的周边,对从上述第一次除尘部所排出的空气中所含异物进行再次分离;第二次粉尘存储部213,它储存从上述第二次分离粉尘部分离出的粉尘。
上述第一次分离粉尘部和上述第二次分离粉尘部,各由气旋方式分离异物的第一次气旋部214和一个以上小型第二次气旋部215构成。具体而言,上述第一次气旋部214形状如下部开了口的圆筒容器,在上部侧面形成同上述管连接部110相连的第一吸入口214a,在上述第一次气旋部214的顶部中央形成上下方向贯通的第一排出口214b;上述第一吸入口214a将外部流入的空气引向上述第一次气旋部的切线方向,使得流入上述第一吸入口214a的空气沿着上述第一次气旋部214内壁进行螺旋流动。
在上述第一次气旋部214的上部具有同上述除尘容器210的外壁形成一体的一些小型的上述第二次气旋部215,它围绕上述第一次气旋部的上方周围圆周方向排列,上述第二次气旋部215的上端比上述第一次气旋部214的上端高出一定高度突出而成。
另外,突出上述第一次气旋部214上端的上述第二次气旋部215的各侧面中的一部分朝上下方向切开,形成同上述第一排气口214b相连的第二吸入口215a,而且上述各第二次气旋部215的上端开口形成第二排气口215b。具体而言,为了使流入上述第二吸入口215a的空气沿着上述第二次气旋部215的内壁进行螺旋流动,上述第二吸入口215a将从上述第一排气口214b排出的空气沿切线方向引入上述第二气旋部215内壁。而且,上述第二吸入口215a的外侧壁同朝向上述第一排出口214b延长而成的导向叶片215c形成一体为宜。
上述第二次气旋部215的一侧,具体而言上述第二次气旋部215的下端形成越往下越细的圆锥形的圆锥部215d,而且上述第二次气旋部215的下端形成上下贯通的能够排出异物的排出口215e。
这里,相邻的第二次气旋部215相互结合形成一体,因此该结构使得上述第二次气旋部215之间不会流动空气。另外,在上述第二次气旋部215的上部安装有上述除尘容器盖220,上述除尘容器盖220的边缘形成有同上述各第二次气旋部的第二排出口215b对应的上下方向贯穿而成的第三排出口221。然后,在上述除尘容器盖220的上部以可拆卸方式安装有下端开了口的上述上部盖230。
因此,上述除尘容器盖220的外表面形成3个挂钩突起222,上述上部盖230的内表面形成能够插入上述挂钩突起222进行挂靠的3个挂靠槽(未图示)。但,对上述挂靠突起222和挂靠槽的位置及形状并不限制于如上所述位置及形状。另外,上述上部盖230的后部形成能够向上述吸尘器机身100的后部所形成的规定通道排出空气的第四排气口232,而且上述上部盖230的内侧形成同上述第四排气口232相通的一定空间。
另外,上述上部盖230的内侧空间应形成能够设置对通过上述第三排气口221排出的空气中的微小粉尘进行过滤的过滤器(未图示)所需的过滤器放置部为宜。
通过如上所述结构构成的第一次气旋部214和第二次气旋部215分离出的粉尘储存在由上述除尘容器210的外壁和上述下部面板211等形成的粉尘存储部之后,当打开形成上述第一次粉尘存储部212和第二次粉尘存储部213底部的下部面板211时,因重力粉尘排出到外边;其中上述第一次粉尘存储部212储存从上述第一次气旋部214所分离出的粉尘;上述第二次粉尘存储部213储存从上述第二次气旋部215分离出的粉尘。
根据如上所述结构,采用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还包括流出部216,它垂直位于上述第一气旋部214的内部,其侧面形成一个以上同上述第一气旋部214的第一排出口214b相通的通孔;导向侧壁217,位于上述第一气旋部214,对流入上述第一吸入口214a空气进行引导。
这里,上述流出部216应位于上述第一次气旋部214的中心轴方向,形成上端开口下端封闭且越往下直径越小的大概圆锥形结构为宜。其缘由为由于上述第一次气旋部214越往下螺旋气流的速度越小,因而能够使沿着上述第一次气旋部214的内壁下降的粉尘不会受到上述流出部216的吸力影响。
上述流出部216的上端同上述第一排出口214b的边缘通过可拆卸方式进行连接,因而应需要能够保持上述流出部216的上端和上述第一排出口214b之间环状密封(sealing)构件的气体密封性为宜。
上述流出部216的下方应具有能够防止上述第一次粉尘存储部212储存的粉尘再次飞散的防止再飞散构件218为宜。上述防止再飞散构件218具有防止螺旋气流将储存在上述第一次粉尘存储部的粉尘引入上述第二次气旋部215的功能。因此,上述防止再飞散构件218是同上述流出部216的下端形成一体并以放射状延长而成的形状为宜;另外上述防止再飞散构件218的上面应向下倾斜为宜;具体而言,上述防飞散构件218形成其底部越往下直径越大的圆椎形。
另外,上述导向侧壁217,其结构能够将流入上述第一吸入口214a的空气引入上述第一气旋部214内壁的接线方向,防止流入上述第一吸入口214a的空气直接流入上述流出部216。另外,上述第一粉尘存储部212的侧壁,由内表面沿着圆周方向弯曲而成,防止上述第一粉尘存储部212中形成螺旋气流,并形成上述第一粉尘存储部212和上述第二粉尘存储部213之间的界限壁。这里,上述第一粉尘存储部的侧壁219为最大的确保上述第一粉尘存储部212的内部空间,同上述第二次气旋部215的下部,尤其是同上述异物排出口215e形成一体,而且上述侧壁219的下端比上述第一次气旋部214的下端更向下延长直到上述除尘容器210的底部,即上述下部面板211的上面。因而,上述第一粉尘存储部的侧壁219能够阻止上述第一粉尘存储部212和上述第二粉尘存储部213相互连通。具体而言,上述第一粉尘存储部的侧壁219,由圆周方向排列的一个以上弯曲部219b,将上述一个以上弯曲部219b进行连接的一个以上外侧部219c等构成。
这里,上述一个以上弯曲部219b,它从上述异物排出口215e的内侧半圆边缘垂直向下延长而成,具有同上述异物排出口215e相同形状的垂直断面。还有,上述这些外侧部219c位于这些上述弯曲部219b之间,并切断这些上述弯曲部219b。因而,上述第一粉尘存储部的侧壁219形成整体向圆周方向弯曲的形状。
总而言之,本发明真空吸尘器的除尘装置,首先启动上述真空吸尘器,外部污染空气通过上述吸入头和上述连接管进入上述第一次气旋部214。由于上述第一吸入口214a和上述导向侧壁217的存在进入上述第一次气旋部214的空气不直接进入上述流出部216而是引入上述第一次气旋部214的内壁沿切线方向形成螺旋气流。因而,因气旋的原理分离出的体积较大重量较重的粉尘进行下降储存在上述第一次粉尘存储部212,而且上述防止再飞散构件218和具有弯曲形状内表面的界限壁219的存在能够防止储存在上述第一次粉尘存储部的粉尘的再次飞散。
然后,分离出较大粉尘颗粒的空气进入上述流出部216的侧面形成的一个以上通孔相连着的上述第一排出口214b之后,流入一个以上上述第二次气旋部215再次进行粉尘的除尘过程。途经上述第二次气旋部215分离出较小粉尘之后的空气通过上述第二排气口215b和上述第三排气口221进入上述上部盖230的内部。进入上述上部盖230的空气经上述过滤器的过滤后,途经上述第四排气口232排出到后方,从上述第四排出口232排出的空气途经上述吸尘器机身100的后方所形成的通道排到上述吸尘器机身的外部。
另外,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的除尘装置可以设置于筒型真空吸尘器及直立型吸尘器中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真空吸尘器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次气旋部,该第一次气旋部呈圆筒形并采用气旋原理的结构对流入其内部的空气中的异物进行分离;第一粉尘存储部,其具有沿着内表面圆周方向弯曲而成的侧壁,并储存上述第一次气旋部所分离出的异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真空吸尘器的除尘装置还包括一个以上的第二次气旋部,它采用气旋原理的结构对上述第一次气旋部所排出的空气中的异物进行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真空吸尘器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粉尘存储部的侧壁同上述第二次气旋部形成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吸尘器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次粉尘存储部的底部形成可开闭式结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提高除尘性能的真空吸尘器的除尘装置,其主要包括第一次气旋(cyclone)部,该第一次气旋部呈圆筒形并采用气旋原理的结构对流入其内部的空气中的异物进行分离;第一粉尘存储部,它具有沿着内表面圆周方向弯曲而成的侧壁,并储存上述第一次气旋部所分离出的异物。另外本发明还包括一个以上第二次气旋部,它采用气旋原理的结构对上述第一次气旋部排出的空气中的异物再次进行分离;根据如上所述结构,上述第一粉尘存储部的内侧能够阻止产生螺旋气流,因而防止发生异物的飞散并提高除尘性能。
文档编号A47L9/10GK1887178SQ200510080539
公开日2007年1月3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30日
发明者刘名植, 杨海石, 李尚仁, 高武玄, 朴在永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