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省电无压蒸气开放式杀菌饮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848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节能省电无压蒸气开放式杀菌饮水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环保节能的饮水机装置,尤指在给水及杀菌的同时,该结构装置均与大气连通,达到无压状态的一种饮水机。
背景技术
按,一般旧型开放式饮水机由杀菌流程开始至正常使用的时间共需费时约三个半小时,不仅浪费宝贵的时间也损失了大量珍贵的水、电资源。更因为使用时间的增加而导致其电线走火的危险性日益增高。此亦为目前报章杂志所报导饮水机电线走火爆炸的主因。
习知一般旧型开放式接水源饮水机使用时,如图1所示,在杀菌流程时会将温缸B及冰缸C的水排除,再重新由热缸A补水至温缸B及冰缸C使其重新加热到杀菌所需的温度,约须费时一个多小时,在这段时间内三个水缸中的加热器D会持续的加热,此时不仅大量耗电;亦可能因为使用过度导致电线走火。另外在温度到达后,温缸B使其自行冷却至使用温度(约需1小时),此时饮水机虽有高温时按温水键不出水的保护装置;但在此时若因温度感应器或出水阀故障使得温水得以继续使用,使用者将会被尚未冷却的高温热水所烫伤。另一方面,冰缸中的高温热水则由压缩机持续运转使其到达使用温度(须持续运转至少两个半小时),如此一来压缩机的使用寿命将大幅降低且所需电费亦会增加不少。
由上所述,本创作人于各项专利申请案中,其中以公告第256478号的专利案,虽已解决习知一般旧型节能开放式接水源饮水机使用时所造成的问题,利用加热器将水煮沸后产生的一蒸气作为杀菌的方式,再用以一电磁阀作控制开关,达到饮用水高温杀菌效果;但因电磁阀在长久使用下容易发生故障,导致杀菌及透气易失效,为了顾及消费者的饮水卫生安全,上述的饮水装置实有改进的必要。因此本人为了达到一向坚持“节能省电”的理念,并配合政府饮用水法令的使用规定[水质标准大肠杆菌落数6(CFU/100ml)以下,总落菌数100(CFU/1ml)以下]方可饮用,因此本实用新型对于控温及杀菌均符合“低污染、省资源”的环保理念,完全超越了传统冰温热系统耗电蒸煮的方式,且杀菌效果更佳的新一代饮水机。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节能省电无压蒸气开放式杀菌饮水机,使给水及杀菌等流程均处于与大气连通的无压状态,而设计出来一种环保省电且安全的最新结构。
该创作的次要目的,是利用高温蒸气热能作为一杀菌方式,达到一环保省电的高温杀菌效果;符合政府对于环保及节约能源的高标准,更达到国家验菌的合格标准,以提升国人饮用水品质及健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节能省电无压蒸气开放式杀菌饮水机包含二个不同大小的热桶、一温水复合桶及一冰桶所构成;其特征在于,较大的热桶置放于该冰桶与温桶的上方,搭配给水管路的配置,并透过水塔的重力位能作为供水的方式,经由二热桶内部的加热器使常温水沸腾,由电磁阀的控制,让大热桶内沸腾的热水注入温水复合桶内,再由温水管路一处延伸出来的透气杀菌管路与各个给水管路连结,目的在于使用该热水沸腾后产生的蒸气,能对饮用水作一高温杀菌;该温水复合桶由内、外桶共同构成,由内桶的常温水与外桶的热水进行热传导的方式,让热水能够迅速降温,而降温后的温水再经由管路流至冰桶,由压缩机作冷却动作,达到冰、温、热等三种不同水温的饮用水,且在温水复合桶与冰桶下方设有一排放透气管及排放电磁阀,再搭配一中和电磁阀,将杀菌后多余的高温蒸气,使其冷却成40度C以下的冷凝水后,再将其排放至装置外,提供给人们一种环保卫生且又省电快速的饮用水结构。
本实用新型利用复合桶与加热器的设计,搭配管路的配置方式,让冰、温、热桶均能达到高温杀菌以及冷却的效果,且透过与大气连通的方式,以达到无压状态,除了可回收蒸气热能作为杀菌之外,同时也避免饮水机的冰温热系统因杀菌时冰温内缸重新加热、冷却所浪费的电力、时间及能源以达环保省电的目标并符合国家验菌标准,以提升国人饮用水品质,100%卫生安全。


图1习知的饮水机装置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冰温热电控回路图。
A热缸B温缸C冰缸D加热器(1)热桶 (11)大热桶(12)小热桶 (111)液位控制器(1a)加热器 (2)温水复合桶(21)外桶 (22)内桶(3)冰桶 (31)冰水感温器(4)供水管路 (41)进水口(42)过滤器 (43)进水电磁阀(5)透气杀菌管路 (6)电磁阀(61)排放电磁阀 (62)排放透气管(63)中和电磁阀 (64)单向逆止阀(71)热水管路 (72)温水管路(73)冰水管路 (81)热水电磁阀(82)温水电磁阀 (83)冰水电磁阀(9)出水口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审查员能确实了解本实用新型欲达前述的目的,而所需具备特殊构造及其操作技术手段,兹配合图标及图号详细说明如后,谨请参阅。
请参阅图2是本实用新型节能省电无压蒸气开放式杀菌饮水机的实施例,该创作包含二热桶1、一温水复合桶2及一冰桶3所组成。
该热桶1是指一大热桶11及一小热桶12,其内部皆设有一加热器1a,且在大热桶11的侧边装设一液位控制器111,用于控制供水的流量,而在大热桶11底部延伸一供水管路4至小热桶12,让二热桶1能够同步加热;另,利用一水塔的重力位能的方式,将大热桶11置放于温水复合桶2、冰桶3小热桶12的上方,搭配各个给水管路的配置,以及透气杀菌管路5装设,达到环保省电的饮水机结构装置,其操作流程如下。
首先,让常温水自进水口41进入,经过滤器42过滤后由进水电磁阀43控制常温水自温水复合桶2的内桶22,透过一供水管路4流至大热桶11内,由大热桶11底部设置的供水管路4,使常温水继续流至小热桶12,当液位控制器111测得足够的水量时,便会将讯号传送至进水电磁阀43作一停止供水的动作,使二热桶1内部的加热器1a能同步加热;该大热桶11的水沸腾后由顶部一处设计的热水管路71,经由一电磁阀6控制热水进入温水复合桶2的外桶21,当外桶21的水位到达一定时,则电磁阀6便会自动关闭,于热水管路71的一处延伸出透气杀菌管路5分别接至热水管路71、温水管路72与冰水管路73上,利用高温蒸气来达到高温杀菌效果;至于小热桶12内部的热水是由顶部另外延伸出一热水管路71到冰温热出水口9。
于沸腾后的热水输送温水复合桶2的外桶21,借着温水复合桶2的设计,使热水能够迅速降温;温水复合桶2由一外桶21及一内桶22所构成,让外桶21里面沸腾的热水,与其内桶22的常温水透过热传导方式,以达到快速冷却的效果,该外桶21顶部的另一处设有一温水管路72,其一端接至冰桶3内,并利用一单向逆止阀64来控制给水,让温水复合桶2中已降温的热水再流入冰桶3进行再一次的冷却,另一端则接至冰温热出水口9。
而降温后的温水于冰桶3内,由一冰水感温器31来感应水温,当水温太高则由压缩机的运作来进行冷却,以降至冰开水温度,而给水方式是配合一冰水管路73,将冰开水送至冰温热出水口9;于温水复合桶2与冰桶3底部各设有一排放电磁阀61及排放透气管62,配合一中和电磁阀63将高温蒸气快速冷却至40度以下形成一冷凝水,再排放至外部的排水口,借此设计来保护建筑常用的PVC管路;其三个不同水温的给水管路,都分别由热水电磁阀81、温水电磁阀82及冰水电磁阀83来控制给水量,而饮用的水便由冰、温、热出水口9送出。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冰温热电控回路图,图3的图示说明 热开水 温开水
冰开水 透气杀菌管 生水根据前述的结构揭露,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复合桶的热传导设计概念以及高温蒸气杀菌方式,让整体结构除了节省不必要浪费的电力,且更符合目前提倡的环保观念,配合一给水控制用的电磁阀,使人们操作饮水机时也能更为放心。
权利要求1.一种节能省电无压蒸气开放式杀菌饮水机,包含二热桶、一温水复合桶以及一冰桶等组件,并配合给水管路的设置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该热桶为一大热桶及一小热桶,且在大热桶的侧边装设一液位控制器,而在大热桶底部延伸一供水管路至小热桶,让二热桶能够同步加热;大热桶置放于温水复合桶、冰桶及小热桶的上方,搭配各个给水管路及透气杀菌管路的配置,热水依序流入温水复合桶及一冰桶内部,在冰桶下方放置一压缩机;其三个不同水温的盛水装置,都分别设计出三个给水管路接至出水口,各装设有一电磁阀来控制给水量,冰桶下方装设的杀菌排放管、排放电磁阀及一中和电磁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节能省电无压蒸气开放式杀菌饮水机,其特征在于二个热桶皆设有一加热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节能省电无压蒸气开放式杀菌饮水机,其特征在于热桶的一侧设有一液位控制器,一感应器装置来感应水面高度,并将讯号传至进水电磁阀及电磁阀用以控制供水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省电无压蒸气开放式杀菌饮水机,其特征在于热桶顶部设有一温水管路,并在一处设有多数个透气杀菌排放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省电无压蒸气开放式杀菌饮水机,该温水复合桶的外桶及冰桶的内部都设有一感温器,用以感应内部水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省电无压蒸气开放式杀菌饮水机,其特征在于出水口附近所设置的电磁阀分别为热水电磁阀、温水电磁阀及冰水电磁阀三种,用以控制送出饮用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省电无压蒸气开放式杀菌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排放电磁阀与中和电磁阀常态为关闭,当进入杀菌流程时则开启。
专利摘要一种节能省电无压蒸气开放式杀菌饮水机,借着水塔的重力位能作为给水的一种方式,配合一般常温水加热沸腾后所产生的高温蒸气,利用复合桶与加热器的设计,搭配管路的配置方式,让冰、温、热桶均能达到高温杀菌以及冷却的效果,且透过与大气连通的方式,以达到无压状态,除了可回收蒸气热能作为杀菌之外,同时也避免饮水机的冰温热系统因杀菌时冰温内缸重新加热、冷却所浪费的电力、时间及能源以达环保省电的目标并符合国家验菌标准,以提升国人饮用水品质,100%卫生安全。
文档编号A47J31/44GK2836687SQ200520112189
公开日2006年11月15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1日
发明者陈士礼 申请人:陈士礼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