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力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8297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压力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压力锅。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上的电压力锅,大部分是锅盖与中锅扣合。利用弹性中锅,或者在内锅和中锅之间设置弹性支撑机构,弹性中锅或者弹性支撑机构将压力信号转化为一位移信号,在弹性中锅外表面装上压力位移开关,压力位移开关利用此位移信号控制发热盘工作线路的通断。这些电压力锅结构复杂,材料消耗多;并且这些电压力锅使用时间稍微一长,中锅或者弹性支撑机构会逐渐产生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型,该塑性变型通常会造成压力控制不准确,锅盖与中锅扣合高度变小,进而影响电压力锅的正常使用;并且,锅内压力越大,中锅或弹性支撑机构的塑性变型就越厉害,对电压力锅正常使用的影响也就越大,造成电压力锅压力控制不准确和密封圈周边漏气。针对这种状况,一些厂家做了些改进,推出了一种由装在中锅底部的热敏电阻来控制锅内压力变化的电压力锅,这种结构的电压力锅的锅内压力在0Pa~150kPa范围内变化时。由于该电压力锅的中锅底部温度变化一般小于10℃,故该电压力锅只能采取间断通电的工作方法来控制锅内的工作压力变化,而这种间断通电的工作方法直接后果是导致整个烹饪时间延长,并且浪费电能。另有一种结构的电压力锅是从锅盖上提取压力位移信号,再经锅盖上的磁铁机构传递给锅身内的干簧管以控制电压力锅工作电路通断。以上几种结构的电压力锅的最大断开工作压力一般都设定在小于80kPa以下,而且每只压力位移开关或者每只干簧管都只能控制一个固定的断开工作压力,而设定每一种断开工作压力的大小都要调试,其生产工艺复杂,材料消耗多,使用寿命也比较短,并且在具体使用时,压力位移开关本身容易短路或开路,直接影响电压力锅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制作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工作压力选择范围大、有多种工作压力选择,在生产过程中不需要进行工作压力通断的调试,且压力控制准确的电压力锅,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电压力锅,包括锅盖和锅身,锅身内依次设置有中锅和内锅,内锅和中锅之间设置有发热盘,其结构特征是锅盖内设置有用于压力控制的热敏电阻。
当锅盖与锅身连体结构时,上述的用于压力控制的热敏电阻两接线端分别接入锅身内的控制电源板。
当锅盖与锅身分离结构时,上述的用于压力控制的热敏电阻一接线端与锅盖电连接,当锅盖与中锅扣合后,锅盖与中锅电连接,控制电源板与中锅电连接;热敏电阻另一接线端与锅盖上的导电对位块电连接,该锅盖上导电对位块对应于锅身上设置的导电对位块,锅盖与锅身经旋转扣合后两导电对位块电连接,锅身上的导电对位块与设置在锅身内的控制电源板电连接。
当锅盖与锅身分离结构时,上述的用于压力控制的热敏电阻两端分别与锅盖上的两件导电对位块电连接,该锅盖上的两件导电对位块与设置在锅身上的两件导电对位块相对应,锅盖与锅身经旋转扣合后各导电对位块分别电连接,锅身上的导电对位块分别与设置在锅身内的控制电源板电连接。
上述的锅盖上的导电对位块和锅身上的导电对位块分别为上下或者前后并列设置;锅盖上的导电对位块和锅身上的导电对位块对接时为磁吸或者弹性碰扣结构。
上述的锅盖上的导电对位块和设置在锅身上的导电对位块相对应,锅身上的导电对位块设置在锅盖上的导电对位块下方,锅身内设置有供导电对位块上下滑动的滑槽或/和滑杆;或者锅身上的导电对位块设置在锅盖上的导电对位块前面或者后面。
上述的锅盖上的导电对位块和/或锅身上的导电对位块为磁质导电对位块。
上述的锅盖上的导电对位块设置在提手座内。
上述的内锅和中锅之间设置有用于温度控制的热敏电阻,该热敏电阻与设置在锅身内的控制电源板电连接。
上述的发热盘设置在中锅底部,密封圈设置在内锅上沿,锅盖与中锅扣合。
本实用新型盖上锅盖,转动与锅盖相接的提手座,至锅盖上的导电对位块与锅身上的导电对位块对齐,由于两块导电对位块之中至少有一个是磁质的,当其对接后,相互吸合在一起,锅盖内的用于压力控制的热敏电阻便与设置在锅身内的控制电源板实现导通,对锅内压力进行控制。
根据锅内气压的温度与锅内压力成正比,以及锅内顶部热敏电阻的阻值与锅内气压的温度成反比的原理,锅内气体每升高1℃时,锅内气体压力约升高4.5kPa,即锅内压力在0kPa~150kPa范围内变化时,对应锅内气体温度约为100℃~134℃,用于压力控制的热敏电阻,比如,选用B=3950的热敏电阻时对应的阻值变化范围约为6.8kΩ~2.6kΩ。于是根据该热敏电阻阻值的变化,就能通过控制电源板准确地控制电压力锅多种工作压力的通断。
压力控制的热敏电阻两端为0-5V伏安全特低直流电压,人体接触很安全,当锅身和锅盖为分体结构时,可直接利用压力控制热敏电阻的一接线端与锅盖电连接,当锅盖与中锅扣合后,锅盖与中锅电连接,中锅与控制电源板电连接,这样就能节约制造成本。
在烹饪过程中,当电压力锅的锅内压力达到某一设定值时,顶部热敏电阻也达到某一对应的固定值,通过控制电源板控制继电器断开加热电源,即可达到控制电压力锅断开工作压力的目的。当首次断开工作压力后,在设定的保压时间范围内,当锅内压力低于某一设定值时,热敏电阻也达到某一对应的固定值,控制电源板控制锅身上的继电器接通加热电源,使电压力锅锅内压力控制在设定的正常工作压力范围内,确保电压力锅使用安全的目的。当保压时间完成后,自动转换并进入保温状态,烹饪完成。
当电压力锅锅内无压力时,保温温度、限温温度或者油温等多种液体温度由装在发热板中央的底部热敏电阻来控制。当锅内温度达到某一设定值时,底部热敏电阻也达到某一对应的固定值,通过控制电源板控制继电器,以断开加热电源,达到控制电压力锅锅内温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针对锅盖与锅身连体或者分体的不同结构,分别配置了不同的结构,适应能力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制作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工作压力选择范围大、有多种工作压力选择,在生产过程中不需要进行工作压力通断的调试,且压力控制准确。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局部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2,本电压力锅,锅身1内依次设置有中锅3和内锅4,内锅4和中锅3之间设置有发热盘7。内锅4和中锅3之间设置有用于温度控制的热敏电阻6,该热敏电阻6与设置在锅身2内的控制电源板5电连接。锅盖1内设置有用于压力控制的热敏电阻9。发热盘7设置在中锅3底部,密封圈13设置在内锅4上沿,锅盖1与中锅3扣合。图中,15为限压阀。
当锅身和锅盖为分体结构时,用于压力控制的热敏电阻9一接线端与锅盖1内的导电对位块10电连接,用螺母紧固,见图2,导电对位块10设置在锅盖1的提手座内,该导电对位块10和设置在锅身2上的导电对位块11相对应,该结构为导电对位块上下布置的结构。具体做法是在电压力锅正常工作时,该锅盖提手座内的磁质导电对位块对应的锅身中环14上钻一个合适的小孔,在小孔上装上另一磁质导电对位块,用螺母将该磁质导电对位块固定在滑杆12上,中环上的磁质导电对位块既能上下滑动自如,而又不能脱离中环14。当电压力锅锅盖与中锅经旋转扣合正确扣合时,中环上的磁质导电对位块上升与锅盖提手座的磁质导电对位块吸合,构成导通。锅身2上的导电对位块11与设置在锅身2内的控制电源板5电连接;热敏电阻9另一接线端与锅盖电连接,当锅盖和锅身经旋转扣合后,锅盖压接在中锅上,锅盖与中锅导通,中锅与设置在锅身内的控制电源板5电连接。即当锅盖和锅身旋转扣合时,热敏电阻9两接线端分别与控制电源板5电连接,形成回路。其中,导电对位块10和导电对位块11两者之间至少有一个为磁质导电对位块,两者对接时,为吸合对接,对接后构成通路。为了吸合方便,可以在锅身内设置有供导电对位块11上下滑动的滑槽或/和滑杆12。
参见图3-图4,该处上下设置的磁质导电对位块也可设置成同一平面上的前后并列结构,即锅盖相对于锅身沿箭头B方向进行旋转扣合时,位于同一平面的前后两磁质导电对位块28、29相互吸合构成通路,其余部分同上所述,不再重复。该处磁吸结构也可采用弹性碰扣结构替换,其效果不变。
参见图5,当锅盖1和锅身2为连体结构时,即锅盖和锅身一端连体的结构。用于压力控制的热敏电阻9两接线端分别接入锅身内的控制电源板5。其余部分同上所述。
参见图6,当锅身和锅盖为分体结构时,还可采用以下结构予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用于压力控制的热敏电阻9两端分别与锅盖1上的两件导电对位块电连接,该锅盖上的两件导电对位块与设置在锅身上的两件导电对位块相对应,锅盖与锅身经旋转扣合后各导电对位块分别电连接,锅身上的导电对位块分别与设置在锅身内的控制电源板5电连接。这种结构能极大的保证锅盖和锅身的旋转扣合紧闭程度,提高产品的安全性能。其余部分同上所述。
权利要求1.一种电压力锅,包括锅盖(1)和锅身(2),锅身内依次设置有中锅(3)和内锅(4),内锅和中锅之间设置有发热盘(7),其特征是所述的锅盖内设置有用于压力控制的热敏电阻(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是所述的用于压力控制的热敏电阻(9)两接线端分别接入锅身内的控制电源板(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是所述的用于压力控制的热敏电阻(9)一接线端与锅盖(1)电连接,当锅盖与中锅扣合后,锅盖(1)与中锅(3)电连接,控制电源板(5)与中锅电连接;热敏电阻另一接线端与锅盖上的导电对位块电连接,该锅盖上导电对位块对应于锅身上设置的导电对位块,锅盖与锅身经旋转扣合后两导电对位块电连接,锅身上的导电对位块与设置在锅身内的控制电源板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是所述的用于压力控制的热敏电阻(9)两端分别与锅盖(1)上的两件导电对位块电连接,该锅盖上的两件导电对位块与设置在锅身上的两件导电对位块相对应,锅盖与锅身经旋转扣合后各导电对位块分别电连接,锅身上的导电对位块分别与设置在锅身内的控制电源板(5)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至4任一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是所述的锅盖(1)上的导电对位块和锅身(2)上的导电对位块分别为上下或者前后并列设置;锅盖(1)上的导电对位块和锅身(2)上的导电对位块对接时为磁吸或者弹性碰扣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是所述的锅盖(1)上的导电对位块和设置在锅身(2)上的导电对位块相对应,锅身上的导电对位块设置在锅盖上的导电对位块下方,锅身内设置有供导电对位块上下滑动的滑槽或/和滑杆;或者锅身上的导电对位块设置在锅盖上的导电对位块前面或者后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是所述的锅盖(1)上的导电对位块和/或锅身(2)上的导电对位块为磁质导电对位块。
8.根据权利要求3至4任一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是所述的锅盖(1)上的导电对位块设置在提手座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是所述的内锅(4)和中锅(3)之间设置有用于温度控制的热敏电阻(6),该热敏电阻与设置在锅身(2)内的控制电源板(5)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是所述的发热盘(7)设置在中锅(3)底部,密封圈(13)设置在内锅(4)上沿,锅盖(1)与中锅(3)扣合。
专利摘要一种电压力锅,包括锅盖和锅身,锅身内依次设置有中锅和内锅,内锅和中锅之间设置有发热盘,锅盖内设置有用于压力控制的热敏电阻。用于压力控制的热敏电阻两接线端分别接入锅身内的控制电源板,或者用于压力控制的热敏电阻一接线端与锅盖电连接,锅盖与中锅电连接,控制电源板与中锅电连接;热敏电阻另一接线端与锅盖上的导电对位块电连接,该锅盖上导电对位块对应于锅身上设置的导电对位块,锅盖与锅身经旋转扣合后两导电对位块电连接,锅身上的导电对位块与设置在锅身内的控制电源板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制作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工作压力选择范围大、且压力控制准确。
文档编号A47J27/08GK2870672SQ20052011947
公开日2007年2月2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6日
发明者谭新华 申请人:谭新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