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座椅、物品的透气部构造、物品的外罩及儿童用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3828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儿童座椅、物品的透气部构造、物品的外罩及儿童用物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使儿童适合于车辆的安全带而安装于车辆的座席上的儿童座椅、以及设于该儿童座椅等物品的表面的透气部构造等。
背景技术
用于使幼儿或年幼者适合于车辆的座席的儿童座椅,存在利用车辆的安全带或ISOFIX式的固定机构等将儿童座椅固定在座席上,从而由儿童座椅自身的安全带锁紧就座人的类型;将儿童座椅载置在座席上,从而由车辆的安全带将就座人锁紧在儿童座椅上的类型。通常,前一类型的儿童座椅适用于新生儿到4岁、或体重不足18kg左右的幼儿,与此相对,后一类型的儿童座椅适用于体重15kg~36kg、或3岁~7岁(根据情况可为11岁)左右的年幼者。作为后一类型的儿童座椅,具有座部;椅背部,其以自由拆装的方式连结于该座部上,提供的儿童座椅为,在椅背部的上端,以可上下方向调整位置的方式设置安全枕(head-rest),在椅背部的两侧,以可与安全枕一体地上下方向调整位置的方式设置用于从就座人的肩附近朝向胸膛引导车辆的3点式安全带的肩带的肩带导向件(例如,参照特开2002-120614号公报)。
然而,利用车辆的肩带锁紧就座人的上半身的儿童座椅,需要以不使肩带挂到就座人的脖子上且不从肩上掉下来的方式引导。但是,由于以往的儿童座椅,在左右方向上肩带导向件的位置一定,因此肩带导向件对肩带的引导位置的调整位置尤其在左右方向上受到限制,由此能够正确地使用椅背部的范围也受到限制。
还有,作为儿童座椅等儿童用物品,公开有具有为了防止使用人(就座人)的闷热,使作为内装材的垫材具有透气性,并由存在透气性的材质,例如,网眼基体包覆该垫材的表面的透气部构造的物品(参照例如,特开平10-100762号公报),目前市场上也提供有装备有那种透气部构造的产品。
然而,在物品的局部设置如上述的透气部构造时,一般缝合物品的表皮材的端部与缓冲原材料的端部的方法。但是,这种缝制构造中,表皮材与透气性材质并排于同一高度。因此,存在透气性材质直接与使用人接触,从而不能确保充分的透气效果的情况。尤其对于儿童用物品,相比成人用物品更加重视发汗对策,因此追求透气效果更加高的透气部构造。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事情而做成,其第一目的在于,提供可在左右方向上充分扩大肩带导向件对肩带引导的引导位置的调整范围的儿童座椅。还有,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可比以往更加提高透气效果的物品的透气部构造、以及利用该透气部构造的物品的外罩、儿童用物品及儿童座椅。
为了达到上述的第一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儿童座椅,具有座部和椅背部,且在所述椅背部上设置有肩带导向件,用于从就座人的肩附近朝向胸膛引导车辆的安全带的肩带,其中,具备带导向位置调整机构,其变化所述肩带导向件在所述椅背部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置。
根据第一方式的儿童座椅,由于可在左右方向上调整肩带导向件的位置,因此可在左右方向上容易地扩大肩带导向件对肩带引导的引导位置的调整范围。由此,可使肩带导向件比以往更适合于大范围的身材,由此可扩大能够正确地使用椅背部的范围。
在第一方式的儿童座椅的一方式中,可以为如下结构,即所述肩带导向件以在左右方向上自由移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椅背部的主体,所述带导向位置调整机构,具有滑块,其与所述肩带导向件一体地在左右方向上可以移动;锁紧部件,其在接近所述滑块的锁紧位置、和从所述滑块远离的锁紧解除位置之间可以移动;推顶部件,其将所述锁紧部件朝向所述锁紧位置推顶;操作部件,其具有露出在所述椅背部的外面上的操作部,并通过操作该操作部,使所述锁紧部件从所述锁紧位置朝向所述锁紧解除位置移动,所述滑块或所述锁紧部件的其中一方,设有锁突起,所述滑块或所述锁紧部件的其中另一方,在所述左右方向上并排设有多个锁定部,在所述锁紧部件位于所述锁紧位置时与所述锁突起咬合,且在所述锁紧部件位于所述锁紧解除位置时从所述锁突起脱落。
根据该方式,若由推顶部件将锁紧部件保持在锁紧位置,则锁突起与锁定部咬合从而滑块在左右方向上受到约束,由此肩带导向件在左右方向上保持于一定的位置。若对操作部件进行操作而使锁紧部件移动到锁紧解除位置,则锁突起从锁定部上脱落从而解除滑块的锁紧。以该状态向左右方向操作肩带导向件并变更锁突起应该咬合的锁定部,之后通过使锁紧部件返回到锁紧位置从而锁突起与和之前不同的锁定部咬合,由此肩带导向件在左右方向上保持于不同的位置。于是,可调整肩带导向件的位置。
也可在上述的方式中,所述肩带导向件的基部配置于所述椅背部的背面侧,所述椅背部的所述主体上设有收容所述肩带导向件的所述基部的导向槽,所述滑块以相对所述基部位于所述椅背部的前方的方式,内置于所述椅背部的所述主体内,所述滑块和所述肩带导向件经由贯穿设于所述椅背部的所述主体的左右方向的长孔的连结轴相互连结,所述锁紧部件以从所述椅背部的后方与所述滑块对向的方式,内置于所述主体内,所述锁突起以及所述锁定部设于所述滑块与所述锁紧部件的相对向面之间,所述操作部件以使所述操作部露出在所述椅背部的背面侧且所述操作部与所述锁紧部件可在所述椅背部的前后方向上一体地移动的方式,与所述锁紧部件连结。
根据这种结构,通过在椅背部的背面侧向后方拉入操作部件的操作部,而使锁紧部件从滑块远离并移动到锁紧解除位置,由此可解除肩带导向件的锁紧从而变化其左右方向上的位置。由于滑块以及锁紧部件配置于主体内,且操作部件的操作部也在椅背部的背面侧露出,因此那些零件不会与就座人接触,不会破坏就座人的舒适性,且安全性也很高。此外,由于带导向位置调整机构大部分隐藏于椅背部内,因此还可提高儿童座椅的美观度。
也可在上述的方式中,所述肩带导向件上,设有扩大部,与所述基部在所述左右方向外侧连接,且比该基部更向所述椅背部的前方扩大,所述椅背部的所述导向槽,设有深槽部,在所述肩带导向件引入到所述左右方向内侧时收容所述扩大部,所述深槽部内设有肋,所述扩大部上设有收容所述肋的退让槽。根据这种结构,可在椅背部的背面侧配置肩带导向件的基部,且可通过扩大部向椅背部的前方延伸肩带导向件从而使肩带的引导位置靠近就座人的肩附近。由于在椅背部的导向槽上设有收容扩大部的深槽部,且在该深槽部上设有肋,在扩大部上设有收容该肋的退让槽,因此即使向左右方向外侧拉出肩带导向件的情况下,扩大部与基部的高低差部分也不会在扩大部从深槽部脱落为止期间,露出在椅背部的外面,且不会发生手指等夹在该高低差部分与椅背部之间的间隙。并且,通过在深槽部上设置肋,可阻止手指、异物等进入深槽内。
也可在本发明的其他方式的儿童座椅中,所述肩带导向件以在左右方向上自由移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椅背部的主体,所述带导向位置调整机构,具有锁紧部件,其以在所述椅背部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轴线为中心可旋转的状态设于所述椅背部的所述主体,且呈圆盘状;连接环,其以自由旋转的方式分别连结在所述锁紧部件以及所述肩带导向件;操作部件,其具有露出在所述椅背部的外面上的操作部,并通过操作该操作部,使所述锁紧部件旋转,所述锁紧部件或所述椅背部的所述主体的其中一方,设有锁突起,所述锁紧部件或所述椅背部的所述主体的其中另一方,沿所述锁紧部件的旋转方向设有多个锁定部,可与所述锁突起咬合。
根据上述的方式,通过使锁紧部件旋转,变化环的姿势从而肩带导向件在左右方向上移动。通过使锁突起与任一个锁定部咬合而使锁紧部件在周方向上保持于一定位置,由此肩带导向件也可保持于一定位置。通过变更锁突起应咬合的锁定部,可使肩带导向件保持于不同的位置。于是,可调整肩带导向件的位置。
也可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儿童座椅中,所述椅背部,具备靠背,其支撑就座人的背部;安全枕,其以可在该靠背的上下方向上调整位置的方式,设于所述靠背的上部,并支撑所述就座人的头部,所述肩带导向件以及所述带导向位置调整机构设于所述安全枕上。
根据这种结构,可在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的任一方向上调整肩带导向件的位置。因此,可进一步扩大肩带导向件对肩带的位置调整范围,从而使肩带导向件更加适合于大范围的身材,由此可更进一步扩大能够正确地使用椅背部的范围。
为了达到上述的第二目的,本发明的一方式的透气部构造,是设于物品的与使用人接触的面上的透气部构造,其中,具备表皮材,其具有用于生成透气部的切口部分,且该切口部分的周边部朝向背面侧折叠;透气性底原材,其配置于所述表皮材的切口部分的背面侧,且构成所述透气部的底面;内衬原材,其以使折叠线朝向所述切口部分的内周侧的方式对折的状态,夹在所述表皮材的折叠的周边部和所述底原材之间,所述表皮材的所述周边部和所述底原材经由所述内衬原材连结。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的透气部构造,内衬原材以对折的状态夹在表皮材与底原材之间,由此底原材比表皮材更后退,从而在表皮材与底原材之间产生高低差。并且,由于表皮材的张力被对折的内衬原材缓冲而难以传达到底原材,因此由表皮材的张力将底原材牵引到表侧从而底原材浮上的现象得到缓和。由此,可通过增加从表皮材的表面到由底原材构成的底面为止的透气部的深度,从而使底原材与使用人之间产生间隙,提高透气效果。此外,通过底原材从表皮材后退,也可发挥由透气部定位使用人的效果。
也可在本发明的透气部构造的一方式中,所述表皮材也可以具备表面基体和接合于该表面基体的背面的垫材。根据这种结构,由于可通过折叠表皮材的周边部而使垫材重叠,因此可更加确保从表皮材到底原材为止的深度,从而可进一步提高透气效果。
也可在本发明的透气部构造的一方式中,所述底原材也可以具备网眼基体和接合于该网眼基体的背面的垫材,所述底原材的垫材上也可以形成贯通孔。根据这种结构,可在透气部的底面部分确保透气性,且使其产生缓冲效果,即便使用人接触透气部的底面时,也不会破坏舒适性。
在本发明中,表皮材以及底原材各自可以与内衬原材由各种连结方法连结。在适宜的一方式中,单一的内衬原材夹在所述表皮材与所述底原材之间,缝制所述表皮材的折叠的周边部与所述内衬原材的一方的折叠部,缝制所述底原材与所述内衬原材的另一方的折叠部。根据这种结构,可利用与缝合并连结表皮材与网眼基体的情况相同的制法形成本发明的透气部构造。由于从透气部的内部观察的情况下,缝制位置隐藏于内衬原材的折叠部分的里侧,因此还可维持透气部的较高外观品质且提高美观度。
本发明的透气部构造可适用于各种物品、或其外罩。例如,对于配置于物品的表面的外罩,可在该外罩的与使用人接触的面上设置本发明的透气部构造。还有,对于具有与儿童接触的面的儿童用物品,可在与所述儿童接触的面上设置本发明的透气部构造。此外,对于儿童座椅,可在配置于与就座人接触的表面的外罩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设置本发明的透气部构造。此时,不仅可确保上述的透气效果,还可将就座于儿童座椅的儿童收容于透气部的凹部从而保持。因此,可对作为就座人的儿童确定在儿童座椅的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处,从而发挥以正确姿势保持儿童的效果。
也可在装备有本发明的透气部构造的儿童座椅中,具有座部和椅背部,所述座部以及所述椅背部的各自上设置主体和包覆该主体的外罩,并在各个外罩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设置本发明的透气部构造。根据该结构,可分别在座部以及椅背部提高透气效果,且可将儿童正确地保持于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此外,可在所述椅背部上设置支撑就座人的背部的靠背以及支撑所述就座人的头部的安全枕,并在分别包覆所述靠背以及所述安全枕的外罩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设置所述透气部。根据这种方式,可将就座人的臀部、椅背部还有头部各自位置确定于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可进一步提高就座人的姿势保持效果。


图1是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儿童座椅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从图1的儿童座椅取下外罩从而露出各部的主体部分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座主体与靠背主体的连结机构的图;图4是表示将椅背部置于上方并吊挂座部的状态的图;图5是表示从背面侧观察安全枕主体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安装于安全枕主体的带导向机构的图;图7是表示从图6的状态使肩带导向件移动到外侧的状态的图;图8是表示拉下锁板从而解除肩带导向件的锁紧的状态的图;图9是沿着图6的IX-IX线的带导向机构的剖面图;图10A是表示将肩带导向件拉出到外侧从而正确化肩带的引导位置的状态的图;图10B是表示肩带导向件向内侧偏移导致肩带的引导位置不正确地设定的状态的图;图11是表示设置于外罩上的透气部的截面构造的图;图12是表示座主体与靠背主体的连结机构的其他方式的图;图13是表示带导向位置调整机构的其他方式的图;图14是表示从图13的状态将肩带导向件拉入内侧的状态的图;图15是沿着图13的XV-XV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表示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儿童座椅。儿童座椅1,具有座部2;椅背部3,其连结于该座部2的后端。座部2是幼儿或儿童作为就座人的落座的部分,在其两侧一体地设有用于使车辆的安全带的腰带正确地位于就座人的腰周围的腰带导向件2a。还有,在座部2的前方安装有用于放置饮料瓶等的饮料架4。
椅背部3,具有靠背5,其支撑就座人的背部;安全枕6,其配置于该靠背5的上端。在靠背5以及安全枕6上,一体地设有用于从侧方支撑就座人的身体或头部的侧支架5a、6a。座部2、靠背5以及安全枕6,分别内置有图2所示的树脂制座主体2A、靠背主体5A以及安全枕主体6A。这些主体2A、5A、6A,分别由如图1所示的外罩2B、5B、6B包覆。在安全枕6的下端两侧设有肩带导向件7。
座部2与椅背部3,经由配置于座主体2A与靠背主体5A之间的连结机构10,以可相互旋转的方式连结。连结机构10的详细情况如图3所示。连结机构10,具有支轴11,其一体地设于座主体2A;钩12,其一体地设于靠背主体5A的下端;挡块13,其从座主体2A的后端面2b朝向支轴11突出;突起14,其设于钩12的外周。支轴11在座主体2A的后端,在儿童座椅的左右方向延伸。支轴11具有将基部11a与一对弯曲部11b、11c组合的结构,其中,该基部11a,其为在与支轴11的轴线方向垂直的截面内,在支轴11的直径方向延伸的平板状;一对弯曲部11b、11c,其从该基部11a的两端向周方向以圆弧状弯曲且延伸。弯曲部11b、11c,相对于基部11a,分别配置于座主体2A的前后方向。
另一方面,钩12,形成为朝向靠背主体5A的背面5b设置开口部12a的近似半圆筒形状。支轴11的外周面与挡块13之间的间隙量,设为比钩12的厚度稍大的程度。如图3中实线所示,靠背主体5A处于相对于座主体2A向上方立起的使用位置时,钩12的开口部12a朝向后方,且钩12进入支轴11与挡块13之间。该状态下,挡块13成为障碍,从而不能从支轴11上卸下钩12。此时,钩12的外周的突起14位于钩12的下方。
另一方面,如图3中虚线所示,向座主体2A的后方放倒靠背主体5A直至基本笔直地连接的拆装位置时,钩12的开口部12a朝向下方,且突起14被挡块13阻挡。若从该状态向支轴11的上方抬起钩12,则挡块13弹性变形,从而突起14越过挡块13。由此,可向支轴11的上方抽出钩12,从而从座主体2A上卸下靠背主体5A。还有,若保持靠背主体5A于拆装位置且从支轴11的上方按下钩12,则挡块13弹性变形,从而突起14越过挡块13,且支轴11进入钩12内。由此,支轴11与钩12咬合,从而靠背主体5A以可在支轴11的周围旋转的状态连结于座主体2A。另外,拆装支轴11与钩12时,也可以设定弯曲部11b的刚性,使支轴11的弯曲部11b也与挡块13一同弹性变形。
根据如以上的连结机构10,放倒靠背主体5A于拆装位置的状态下,由于座部2与椅背部3在其拆装方向上弹性地相咬合,且需要根据情况,使挡块13,甚至使支轴11的弯曲部11b也弹性变形,因此可防止座部2与椅背部3的不经意的分离。例如,手持椅背部3抬起儿童座椅1时,如图4所示,从椅背部3吊挂座部2,从而支轴11与钩12的关系变为图3中虚线所示的状态,且由于该状态下挡块13阻挡突起14,从而可抑制支轴11从钩12脱出,因此座部2不可能从椅背部3脱落。
回到图2继续说明。在靠背主体5A上,设有朝向上方开口的支架安装槽5c,安全枕主体6A以可向上下方向滑动的状态安装于该支架安装槽5c。还有,在靠背主体5A与安全枕主体6A之间,设有在上下方向上的适宜的位置锁紧安全枕主体6A的安全枕定位机构(未图示),由此安全枕6可在靠背5的上下方向上调整位置。并且,肩带导向件7安装于安全枕主体6A,由此可与安全枕6一同在上下方向上调整位置。另外,作为安全枕定位机构,可适当地使用公知的机构。
肩带导向件7用于从就座人的肩附近朝向胸膛引导车辆的安全带的肩带。如图1所示,肩带导向件7,具有肩带引导孔7a,其使肩带插通;切口7b,其用于将肩带从该肩带引导孔7a取出放入。进而,肩带导向件7,经由图5~图9所示的带导向位置调整机构20安装于安全枕主体6A,由此可向儿童座椅1的左右方向调整位置。
下面,参照图5~图9,对带导向位置调整机构20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另外,图5表示从安全枕主体6A的背面6b侧观察肩带导向件7的状态,图6~图8表示配置于安全枕主体6A内的导向位置调整机构20的要部,图9表示沿着图6的IX-IX线的带导向位置调整机构20的截面。如这些图所示,带导向位置调整机构20,具有锁板21,其作为配置于安全枕主体6A的内部的锁紧部件;左右一对(图7~图9中仅表示单侧。)滑块22,其在安全枕主体6A的内部,以分别对应于肩带导向件7的方式设置,并与锁板21咬合;锁解除旋钮23,其作为用于操作锁板21的操作部件。
在锁板21上,设有锁部21a,通过插入左右滑块22与安全枕主体6A之间从而从椅背部3的后方与滑块22相对。在各锁部21a上,设有多个(图中为两个)锁孔21,作为锁定部沿着肩带导向件7的位置调整方向(儿童座椅1的左右方向)以一定间距设置。在滑块22上,设有锁突起22a,其与锁孔21b咬合,与锁孔21b数量相同且同一间距地在左右方向上并排设置。肩带导向件7的基部7c以在左右方向自由移动的方式,与设于安全枕主体6A的导向槽6d嵌合。肩带导向件7上设有连结轴7d,该连结轴7d穿过形成于导向槽6d的底面部分的长孔6e并在安全枕主体6A内与滑块22连结。由此,滑块22在安全枕主体6A的内部,可与肩带导向件7一体地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在滑块22与安全枕主体6A之间,设有一定的空间,其为锁部21a在锁孔21b与锁突起22a咬合的锁紧位置(图6以及图9中所示的位置)、和锁孔21b从锁突起22a上脱落的锁紧解除位置之间,可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范围。
锁解除旋钮23,具有操作部23a,其配置于设于安全枕主体6A的背面6b的下部中央的凹部6c内,从而在椅背部3的外面上露出;轴部23b,其从该操作部23a的背面中央向安全枕主体6A的内部延伸。轴部23b的前端与锁板21连结,由此锁板21与锁解除旋钮23可沿轴部23b的轴线方向、换而言之,椅背部3的前后方向上一体地移动。在轴部23b的外周嵌合有作为推顶机构的螺旋弹簧24(仅示于图9)。锁板21通过螺旋弹簧24向安全枕主体6A的前方(图7中箭头F方向)被推顶,由此锁板21保持于锁孔21b与锁突起22a咬合的锁紧位置。通过锁孔21b与锁突起22a的咬合,锁板21在左右方向上受到滑块22的约束,其结果,变为肩带导向件7在左右方向上不能移动。
在如以上的带导向位置调整机构20中,为了变化肩带导向件7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如图8中箭头R所示,向安全枕6的后方拉出锁解除旋钮23的操作部23a,从而使锁板21移动到该锁孔21b从滑块22的锁突起22a脱落的锁紧解除位置。由此,解除滑块22对锁板21的的锁紧,从而可使肩带导向件7沿导向槽6d在左右方向上移动而变化其位置。如图9所示,使两个锁孔21b各自与锁突起22a咬合时,肩带导向件7锁紧于后退到左右方向内侧的位置。从图9的状态使锁板21向锁紧解除位置后退并将肩带导向件7拉出到外侧,如图7所示,使内侧的锁突起22a与外侧的锁孔21b咬合时,可在由比图9中所示的位置更向外侧突出的位置锁紧肩带导向件7。另外,图中分别设置两个锁孔21b以及锁突起22a,由此可在两位置间调整肩带导向件7的位置,但也可增加其个数,从而可进一步多级调整肩带导向件7的位置。或者也可设锁突起22a的个数为一个,锁孔21b为多个。也可将锁突起22a设在锁板21上,将作为锁定部的锁孔21b设在滑块22上。该情况下,锁突起22a为一个以上即可,锁孔21仅设置与肩带导向件7的保持位置相对应的个数即可。锁定部不只限于贯通孔,也可为凹部。
如以上,本方式的儿童座椅1,由于可通过带导向位置调整机构20调整肩带导向件7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因此可根据就座人的肩宽、或脖子的粗细适当地调整肩带的引导位置。例如,如图10B所示,肩带导向件7过于向内侧偏移,导致车辆的安全带100的肩带101围在就座人102的脖子上时,如图10A中箭头D所示,可使肩带导向件7向外侧移动,由此从就座人102的肩附近朝向胸膛以适宜的路径引导肩带101。此外,本方式的儿童座椅1中,肩带导向件7经由带导向位置调整机构20安装于安全枕主体6A上,由此也可上下方向地调整肩带导向件7的位置。由此,可在更大的范围内调整肩带导向件7引导肩带101的引导位置,从而可对于各种身材的就座人,以适宜的位置引导肩带。其结果,配合安全枕6的位置调整功能,可充分地扩大能够正确地使用椅背部3的范围。
另外,如图9所示,在肩带导向件7上,设有扩大部7e,比与滑块22连结的基部7c更加向儿童座椅1的前方膨胀,且肩带导向件7的引导孔7a形成于该扩大部7e上。设置这种扩大部7e的理由为,使肩带导向件7的引导孔7a的周围比安装于安全枕主体6A的背面6b侧的基部7c更向前方偏移,由此,使肩带导向件7对肩带引导的引导位置在前后方向上靠近就座人的肩附近。在安全枕主体6A的导向槽6d的左右方向的孔口部分,设有收容该扩大部7e插入的深槽部6f。此外,在该深槽部6f上设有肋6g。肋6g在左右方向上贯穿深槽部6f的大致全长并延伸,且其高度设定为达到肩带导向件7的基部7c的程度。换而言之,肋6g从上下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呈大致填充深槽部6f的空间的大小。
另一方面,在肩带导向件7的扩大部7e上,设有收容肋6g的退让槽7f。如图9所示,使肩带导向件7位于最内侧的状态下,肋6g嵌入退让槽7f。另一方面,使肩带导向件7位于最外侧的状态下(参照图7),退让槽7f比肋6g更偏向外侧,如图9中假想线7e′所示,扩大部7e与基部7c的高低差部分移动到与肋6g的外侧的端部基本一致的位置。换而言之,即使向外侧最大限地拉出肩带导向件7的状态下,扩大部7e与基部7c的高低差部分也处于与安全枕主体6A的肋6g大致同一位置。由此,即使向外侧拉出肩带导向件7,其扩大部7e与安全枕主体6A之间也不会产生大的间隙,从而儿童座椅1的使用人其手指不会夹到该间隙内。并且,由于深槽部6f上存在肋6g,因此也可由肋6g阻止手指向、异物等进入深槽部6f内。
下面,对儿童座椅1的外罩2B、5B、6B的特征部分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儿童座椅1的外罩2B、5B以及6B各自设有透气部30A、30B、30C。座部2的透气部30A与靠背5的透气部30B相互连接,而安全枕6的透气部30C与其他的透气部30A、30B独立。这些透气部30A~30C,任一个均被设置为形成有从外罩2B、5B、6B的表面后退的凹部,各自的位置在儿童座椅1的左右方向上设定于大致中央。由此,各个透气部30A~30C,作为在儿童座椅1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保持就座人的臀部、背部或头部的定位部而起作用。另外,以下,对透气部30A~30C共同的结构进行说明时,用附图符号30代表透气部。
图11表示透气部30的截面。另外,图11所示的截面构造为透气部30A~30C共用。透气部30,通过将配置于外罩2B、5B或6B的最表面的表皮材31、和构成透气部30的底面的底原材32,以在它们之间存有内衬原材33的方式组合而形成。表皮材31通过在表面基体31a的背面接合聚氨酯等垫材31b而构成。表皮材31根据透气部30的平面形状而切割,且其切口部分的周边部31c向背面侧折叠。另一方面,底原材32通过在具有透气性的网眼基体32a的背面接合聚氨酯等垫材32b而构成,其形状设定为比透气部30的平面形状稍大。在垫材32b上,设有用于确保透气性的多个贯通孔(不图示)。内衬原材33由布材构成,以使折叠线位于内周侧的方式对折的状态,沿表皮材31的折叠的周边部31c配置。表皮材31的折叠的周边部31c与内衬原材33的一方的折叠部33a沿缝制线SL1相互缝合,底原材32与内衬原材33的另一方的折叠部33b沿缝制线SL2相互缝合。通过这些缝制,表皮材31的折叠的周边部31a与底原材32经由内衬原材33连结。
根据如以上的透气部构造,由于对折的内衬原材33夹在表皮材31与底原材32之间,因此在表皮材31与底原材32之间产生充分的高低差,由此可增加透气部30的深度从而提高透气部30的透气效果。还有,通过增加透气部30的深度,还可提高透气部30对就座人的保持效果(定位效果)。而且,在不设置内衬原材33,相互缝合表皮材31的折叠的周边部31c与底原材32时,因表皮材31的张力,缝制部分向表面侧被拉伸,且底原材32的外周部分浮起,从而透气部30的深度减少。换而言之,本方式的透气部30中,表皮材31的张力被弯曲的内衬原材33缓冲,从而表皮材31的张力难以传达到内衬原材33与底原材32的缝制部分。由此,抑制底原材32的浮起从而扩大透气部30的深度。
另外,内衬原材33的折叠部33a、33b各自的宽度、以及缝制线SL1、SL2的位置,可配合表皮材31的张力、或缝制作业的情况适当设定。但是,由于底原材32的面积越小,存在表皮材31的张力引起的浮起作用越显著地产生的倾向,因此优选底原材32的面积越小,越扩大内衬原材33的折叠部33b的宽度。内衬原材33的折叠位置与表皮材31的折叠位置没有必要必须一致,也可为内衬原材33比表皮材31的折叠位置更偏向外侧或内侧。缝制线SL1、SL2不需要处于同一位置,也可为内衬原材33与底原材32的缝制线SL2比内衬原材33与表皮材31的缝制线SL1更加位于内侧或外侧。但是,为了提高底原材32的浮起防止效果,使缝制线SL2偏向外侧较为有利。内衬原材33不限于一面,也可上下方向重叠多张内衬原材33。也可在内衬原材33的背面设置垫材等。此外,也可在座主体2A、靠背主体5A以及安全枕主体6A各自上,与透气部30A、30B、30C配合位置而设置透气用的槽、孔等。
图12表示关于座部2与椅背部3的连结机构的其他方式。在图12的连结机构10A中,省略图3所示的挡块13,另一方面,在靠背主体5A的钩12上,夹持支轴11而设有第一钩部12A和第二钩部12B。在立起靠背主体5A的使用位置,第一钩部12A位于支轴11的内侧,第二钩部12B位于支轴11的下侧。在第一钩部12A上,设有挡块12b,该挡块12b在靠背5位于使用位置时,朝向座主体2A突出且阻止钩12从支轴11脱落。此外,第一钩部12A与第二钩部12B的周方向的间隔设定为比支轴11的直径狭窄。
在图12的连结机构10A中,放倒靠背主体5A直至同图中虚线表示的拆装位置时,挡块12b向上方退避,另一方面第二钩部12B与支轴11的弯曲部11b抵接。由此,靠背主体5A不可能超过拆装位置而旋转到图12的下方。即使在拆装位置,第一钩部12A以及第二钩部12B也分别咬合于支轴11的外周。在拆装位置,使靠背主体5A向斜下方移动,使得与座主体2A分离,第一钩部12A与第二钩部12B弹性变形而使它们的间隙变大,因此可从钩12A上抽出支轴11。为了连结座部2与椅背部3,使第一钩部12A与第二钩部12B的间隙配合于支轴11,而朝向座主体2A推入靠背主体5A,由此扩大钩部12A、12B的间隙从而在它们之间嵌入支轴11即可。另外,在支轴11的基部11a的下端与第二钩部12B各自上,分别形成有用于使第二钩部12B平稳地弹性变形的锥形部11d、12d。
即使在图12的方式中,只将靠背主体5A移动到对座主体2A的拆装位置,就能维持座部2与椅背部3弹性咬合的状态,因此只要不使它们的咬合部分弹性变形就无法分离支轴11与钩12。因此,与图3所示的连结机构10相同,可防止座部2与椅背部3的不经意的分离。
图13~图15表示带导向调整机构的其他方式。该方式的带导向位置调整机构20A,具有锁板40,其作为以在椅背部3的前后方向延伸的轴线为中心可旋转的状态内置于安全枕主体6A的圆盘状的锁紧部件;操作旋钮41,其作为用于使该锁板40旋转的操作的操作部件;一对连结环42,其连结锁板40与各个肩带导向件7的基部7c。操作旋钮41,具有操作部41a,其通过配置于安全枕主体6A的背面6b侧而在椅背部3的外面上露出;连结轴41b,其贯穿安全枕主体6A而插入在安全枕主体6A的内部从而与锁板40的中心部连结。连结环42的一端部42a以自由旋转的方式与锁板40连结,另一端部42b以自由旋转的方式,与连结轴43连结,该连结轴43从肩带导向件7贯穿安全枕主体6A的长孔6e并在其内部延伸。
在锁板40的外周,周方向每隔90°间隔隔开而设有锁突起40a,在安全枕主体6A上设有凹部44,作为与那些锁突起40a选择性地咬合的一对锁定部,在锁板40的周围间隔180°而设置。连结环42与锁板40的连结位置在周方向上偏差180°,且在周方向上与一对锁突起40a位置重合。
在以上的带导向位置调整机构20A中,如图13所示,以使与连结环42的一端部42a位置重合的锁突起40a与凹部44咬合的状态,连结环42在左右方向上大致笔直地延伸,从而肩带导向件7保持于最大限地抽出到左右方向外侧的位置。另一方面,在连结轴41b的周围对操作旋钮41进行操作,从而使锁板40从图13的位置向箭头A方向旋转90°的情况下,如图14所示,另外的锁突起40a与凹部44咬合,且连结环42的一端部42a上下方向并列,由此连结轴43沿长孔6e向内侧被拉入。在该状态下,肩带导向件7保持于比图13更加向左右方向内侧拉入的位置。另外,在周方向上以比90°小的间距设置多个锁突起40a,由此可设定3个位置以上的肩带导向件7的保持位置。也可设锁突起40a的个数为一个,并在锁板40的周围设置多个凹部44。也可将锁突起40a设在安全枕主体6A上,将凹部44设在锁板40上。即使该情况下,锁突起40a也可以为一个以上,凹部44只要设定为对应于肩带导向件7的保持位置的个数即可。锁定部不限于凹部44,也可为贯通孔、槽、或切口。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的方式,可由适当的方式实施。例如,上述的方式中,通过将肩带导向件7以及带导向位置调整机构20、20A安装到安全枕6上,可在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的两方向上调整肩带导向件7的位置,但本发明也包含只能在左右方向上调整肩带导向件7的位置的方式。肩带导向件也可安装于靠背上。在靠背上安装了肩带导向件的情况下,可在靠背上设置用于可上下方向调整该肩带导向件的位置的机构,并在该机构的上下方向的可动部分上,经由本发明的肩带导向件位置调整机构安装肩带导向件。此外,以围绕在儿童座椅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支轴旋转的状态将肩带导向件安装到椅背部,由此可在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调整肩带导向件的位置。
以上的方式中,对在儿童座椅的座部以及椅背部各自的外罩上设置本发明的透气部构造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透气部构造并不限于此,可由各种方式实施。例如适用于儿童座椅的情况下,也可仅在座部、或仅在椅背部设置本发明的透气部构造,儿童座椅的构造也不限于利用车辆的安全带而锁紧就座人的类型,本发明的透气部构造也可适用于利用车辆的安全带而固定在车辆的座席上,且就座人由自身的安全带锁紧的类型的儿童座椅。或者,本发明的透气部构造也可适用于仅装备有座部的所有辅助类型的儿童座椅。还有,也可对于儿童座椅以外的儿童用物品,例如,婴儿车、儿童床、童车、看护带、鞋、衣服、垫材等各种儿童用物品,在与儿童接触的面上设置本发明的透气部构造。此外,本发明的透气部构造不限于儿童用物品,对于配置于各种物品的表面的外罩,可适用于与该外罩的使用人接触的面。例如,可使本发明的透气部构造适用于包覆椅子、沙发、衣服、帽子、鞋、寝具等各种物品或与这些物品的表面一体化的外罩。
权利要求
1.一种儿童座椅,具有座部和椅背部,且在所述椅背部上设置有肩带导向件,用于从就座人的肩附近朝向胸膛引导车辆的安全带的肩带,其中,具备带导向位置调整机构,其变化所述肩带导向件在所述椅背部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座椅,其中,所述肩带导向件以在左右方向上自由移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椅背部的主体,所述带导向位置调整机构,具备滑块,其与所述肩带导向件一体地在左右方向上可以移动;锁紧部件,其在接近所述滑块的锁紧位置、和从所述滑块远离的锁紧解除位置之间可以移动;推顶部件,其将所述锁紧部件朝向所述锁紧位置推顶;操作部件,其具有露出在所述椅背部的外面上的操作部,并通过操作该操作部,使所述锁紧部件从所述锁紧位置朝向所述锁紧解除位置移动,所述滑块或所述锁紧部件的其中一方,设有锁突起,所述滑块或所述锁紧部件的其中另一方,在所述左右方向上并排设有多个锁定部,在所述锁紧部件位于所述锁紧位置时与所述锁突起咬合,且在所述锁紧部件位于所述锁紧解除位置时从所述锁突起脱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座椅,其中,所述肩带导向件的基部配置于所述椅背部的背面侧,所述椅背部的所述主体上设有收容所述肩带导向件的所述基部的导向槽,所述滑块以相对所述基部位于所述椅背部的前方的方式,内置于所述椅背部的所述主体内,所述滑块和所述肩带导向件经由贯穿设于所述椅背部的所述主体的左右方向的长孔的连结轴相互连结,所述锁紧部件以从所述椅背部的后方与所述滑块对向的方式,内置于所述主体内,所述锁突起以及所述锁定部设于所述滑块与所述锁紧部件的相对向面之间,所述操作部件以使所述操作部露出在所述椅背部的背面侧且所述操作部与所述锁紧部件可在所述椅背部的前后方向上一体地移动的方式,与所述锁紧部件连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儿童座椅,其中,所述肩带导向件上,设有扩大部,与所述基部在所述左右方向外侧连接,且比该基部更向所述椅背部的前方扩大,所述椅背部的所述导向槽,设有深槽部,在所述肩带导向件引入到所述左右方向内侧时收容所述扩大部,所述深槽部内设有肋,所述扩大部上设有收容所述肋的退让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座椅,其中,所述肩带导向件以在左右方向上自由移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椅背部的主体,所述带导向位置调整机构,具有锁紧部件,其以在所述椅背部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轴线为中心可旋转的状态设于所述椅背部的所述主体,且呈圆盘状;连接环,其以自由旋转的方式分别连结在所述锁紧部件以及所述肩带导向件;操作部件,其具有露出在所述椅背部的外面上的操作部,并通过操作该操作部,使所述锁紧部件旋转,所述锁紧部件或所述椅背部的所述主体的其中一方,设有锁突起,所述锁紧部件或所述椅背部的所述主体的其中另一方,沿所述锁紧部件的旋转方向设有多个锁定部,可与所述锁突起咬合。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儿童座椅,其中,所述椅背部,具备靠背,其支撑就座人的背部;安全枕,其以可在该靠背的上下方向上调整位置的方式,设于所述靠背的上部,并支撑所述就座人的头部,所述肩带导向件以及所述带导向位置调整机构设于所述安全枕上。
7.一种物品的透气部构造,设于物品的与使用人接触的面上的透气部构造,其中,具备表皮材,其具有用于生成透气部的切口部分,且该切口部分的周边部朝向背面侧折叠;透气性底原材,其配置于所述表皮材的切口部分的背面侧,且构成所述透气部的底面;内衬原材,其以使折叠线朝向所述切口部分的内周侧的方式对折的状态,夹在所述表皮材的折叠的周边部和所述底原材之间,所述表皮材的所述周边部和所述底原材经由所述内衬原材连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气部构造,其中,所述表皮材具备表面基体和接合于该表面基体的背面的垫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气部构造,其中,所述底原材具备网眼基体和接合于该网眼基体的背面的垫材,在所述底原材的垫材上形成有贯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气部构造,其中,所述表皮材与所述底原材之间夹有单一的内衬原材,所述表皮材的折叠的周边部与所述内衬原材的一方的折叠部被缝制,所述底原材与所述内衬原材的另一方的折叠部被缝制。
11.一种物品的外罩,配置于物品的表面,其中,与使用人接触的面设有透气部构造,所述透气部构造,具备表皮材,其具有用于生成透气部的切口部分,且该切口部分的周边部朝向背面侧折叠;透气性底原材,其配置于所述表皮材的切口部分的背面侧,并构成所述透气部的底面;内衬原材,其以使折叠线朝向所述切口部分的内周侧的方式对折的状态,夹在所述表皮材的折叠的周边部和所述底原材之间,所述表皮材的所述周边部和所述底原材经由所述内衬原材连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外罩,其中,所述表皮材具备表面基体和接合于该表面基体的背面的垫材。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外罩,其中,所述底原材具备网眼基体和接合于该网眼基体的背面的垫材,所述底原材的垫材上形成有贯通孔。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外罩,其中,所述表皮材与所述底原材之间夹有单一的内衬原材,所述表皮材的折叠的周边部与所述内衬原材的一方的折叠部被缝制,所述底原材与所述内衬原材的另一方的折叠部被缝制。
15.一种儿童用物品,具备与儿童接触的面,其中,与所述儿童接触的面设有透气部构造,所述透气部构造,具有表皮材,其具有用于生成透气部的切口部分,且该切口部分的周边部朝向背面侧折叠;透气性底原材,其配置于所述表皮材的切口部分的背面侧,并构成所述透气部的底面;内衬原材,其以使折叠线朝向所述切口部分的内周侧的方式对折的状态,夹在所述表皮材的折叠的周边部和所述底原材之间,所述表皮材的所述周边部和所述底原材经由所述内衬原材连结。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儿童用物品,其中,所述表皮材具备表面基体和接合于该表面基体的背面的垫材。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儿童用物品,其中,所述底原材具备网眼基体和接合于该网眼基体的背面的垫材,所述底原材的垫材上形成有贯通孔。
18.根据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儿童用物品,其中,所述表皮材与所述底原材之间夹有单一的内衬原材,所述表皮材的折叠的周边部与所述内衬原材的一方的折叠部被缝制,所述底原材与所述内衬原材的另一方的折叠部被缝制。
19.一种儿童座椅,其中,在配置于与就座人接触的表面的外罩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设有透气部构造,所述透气部构造,具有表皮材,其具有用于生成透气部的切口部分,且该切口部分的周边部朝向背面侧折叠;透气性底原材,其配置于所述表皮材的切口部分的背面侧,并构成所述透气部的底面;内衬原材,其以使折叠线朝向所述切口部分的内周侧的方式对折的状态,夹在所述表皮材的折叠的周边部和所述底原材之间,所述表皮材的所述周边部和所述底原材经由所述内衬原材连结。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儿童座椅,其中,所述表皮材具备表面基体和接合于该表面基体的背面的垫材。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儿童座椅,其中,所述底原材具备网眼基体和接合于该网眼基体的背面的垫材,所述底原材的垫材上形成有贯通孔。
22.根据权利要求19~21中任一项所述的儿童座椅,其中,所述表皮材与所述底原材之间夹有单一的内衬原材,所述表皮材的折叠的周边部与所述内衬原材的一方的折叠部被缝制,所述底原材与所述内衬原材的另一方的折叠部被缝制。
23.一种儿童座椅,其中,具备座部和椅背部,在所述座部以及所述椅背部上,分别设有主体和包覆该主体的外罩,在外罩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分别设有透气部构造,所述透气部构造,具有表皮材,其具有用于生成透气部的切口部分,且该切口部分的周边部朝向背面侧折叠;透气性底原材,其配置于所述表皮材的切口部分的背面侧,并构成所述透气部的底面;内衬原材,其以使折叠线朝向所述切口部分的内周侧的方式对折的状态,夹在所述表皮材的折叠的周边部和所述底原材之间,所述表皮材的所述周边部和所述底原材经由所述内衬原材连结。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儿童座椅,其中,所述表皮材具备表面基体和接合于该表面基体的背面的垫材。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儿童座椅,其中,所述底原材具备网眼基体和接合于该网眼基体的背面的垫材,所述底原材的垫材上形成有贯通孔。
26.根据权利要求23~25中任一项所述的儿童座椅,其中,所述表皮材与所述底原材之间夹有单一的内衬原材,所述表皮材的折叠的周边部与所述内衬原材的一方的折叠部被缝制,所述底原材与所述内衬原材的另一方的折叠部被缝制。
27.根据权利要求23~26中任一项所述的儿童座椅,其中,所述椅背部设有支撑就座人的背部的靠背以及支撑所述就座人的头部的安全枕,在分别包覆所述靠背以及所述安全枕的外罩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设有所述透气部。
全文摘要
一种儿童座椅,具有座部和椅背部,且在椅背部上设置有用于从就座人的肩附近朝向胸膛引导车辆的安全带的肩带的肩带导向件,其中,设置有变化肩带导向件在椅背部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置的带导向位置调整机构。
文档编号B68G7/00GK1876433SQ200610088668
公开日2006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6日
发明者汤本亮一, 有井祐辅 申请人:康贝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