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6249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高速气流的喷射卫生地对洗净后的潮湿的手进行干燥处理的手
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开发了一种使洗净后的潮湿的手不用毛巾、手帕擦拭,而是利用高速气流的喷射吹掉水分来进行使手干燥的卫生的手干燥处理的手干燥装置。作为这样的手干燥装置,公开有在手干燥室的入口的跟前侧和里侧,设有相对地喷出高速气流的两个空气喷嘴部,使手背侧和手掌侧这两侧同时接触到风,吹掉手上的水分来使手干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还公开了一种具有手干燥室的手干燥装置,该手干燥室包括手插入口,其能够并列地插入左右手;后壁部,其与自上述手插入口并列地插入了的左右手的手背相对; 前壁部,其与上述左右手的手掌及上述后壁部相对;一对空气喷嘴部,其以与上述左右手的手背及手掌大致平行的方式分别向左右喷出高速气流,该一对空气喷嘴部以如下方式设置在上述后壁部及前壁部的各自中央,即以与并列地插入了的上述左右手的手指的方向大致平行且在手的大致整个长度的范围内延伸(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此外,还公开了一种具有手干燥室(处理空间)的手干燥装置,该手干燥室(处理空间)包括手插入口(开口部),其设在上部;后壁部(背面);前壁部,其与上述后壁部相对;四个喷出嘴,其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在上述前壁部上,用于朝向上述后壁部、向斜上方地喷出高速气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3-180554号公报(第2、3页,图1、9)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5-087^3号公报(第6页,图1 5)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6-187397号公报(第6、7页,图4、5)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手干燥装置存在这样的问题自相对的两个空气喷嘴部喷出的高速气流彼此发生冲突,在气流中产生紊流而产生噪音。另外,上述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手干燥装置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一对空气喷嘴部以与左右手的手背及手掌大致平行的方式分别向左右喷出高速气流,因此难以除去附着在手上的水分,特别是,在手指与手指之间未穿过气流,而几乎无法除去附着在手指与手指之间的水分。另外,上述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手干燥装置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高速气流自前壁部朝向后壁部地、向斜上方喷出,因此高速气流相对于手从下侧与手接触,且与从手上除去的水滴一同从上方的开口部吹向利用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噪音小、还能够除去附着在手指与手指之间的水分且水滴向利用者的飞散较少的手干燥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并达成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该手干燥装置具有手干燥室,该手干燥室包括手插入口,其设在上部,能够并列地插入左右的手;后壁部,其与自上述手插入口插入了的手相对;前壁部,其与上述手及上述后壁部相对;一对空气喷嘴部,其以在已插入的上述手的大致整个长度的范围内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在上述后壁部侧,用于朝向上述手、向斜下方地喷出高速气流;侧方开口部,其用于使自上述空气喷嘴部喷出且进行了手干燥处理后的空气流出。本发明的手干燥装置能够取得这样的效果噪音小、还能够除去附着在手指与手指之间的水分且水滴向利用者的飞散较少。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手干燥装置的实施方式1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内插入、扭转了手的状态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的空气喷嘴部与插入了的手的相对位置的纵剖视图。图5是沿图1中的A-A线的横剖视图。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的空气喷出口的图。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的空气喷出口的变形例的图。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的空气喷出口的其他的变形例的图。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的空气喷出口的又一变形例的图。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的空气喷嘴部的变形例的侧视图。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手干燥装置的横剖视图。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手干燥装置的横剖视图。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手干燥装置的横剖视图。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手干燥装置的侧视图。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手干燥装置的侧视图。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7的手干燥装置的侧视图。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8的手干燥装置的侧视图。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手干燥装置的变形例的横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 主体箱2手干燥室3、3a、3b、3c、3d、;3e、3f、3g 前壁部4后壁部5、5a、5b、5c、5d、5e、5f、5g 前壁部的内表面6后壁部的内表面8 底面9 手插入口10侧方开口部
11高压气流发生装置
12送风路
13-.13a空气喷嘴部
14高速气流
15排水口
16排水管
17(drain tank)
18控制电路
19吸气口
20吸气通路
21吸入口
22手检测传感器
24-.24a, 24b 空气喷出口
25过滤器
81->82、83、84、85、86、87、88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根据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手干燥装置的实施方式。其中,本发明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手干燥装置的实施方式1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 的手干燥装置的主视图。如图1及图2所示,在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81中,在主体箱 1的上部形成有手干燥室2。手干燥装置81是利用螺钉等将主体箱1固定在盥洗室等的墙壁面上来进行使用的。在主体箱1的上部前侧(利用者侧)形成有前壁部3,在主体箱1的上部后侧形成有后壁部4。手干燥室2由前壁部3的内表面5、后壁部4的内表面6、接收自手吹掉的水滴的底面8围绕。在手干燥室2的上部形成有用于插入、抽出手的手插入口 9,在两侧方形成有用于供手干燥处理后的空气流出的侧方开口部10。在主体箱1的下部设置有高压气流发生装置11,由高压气流发生装置11生成的高压气流经由形成在后壁部4内的送风路12导入设在后壁部4上的空气喷嘴部13。利用者的插入手干燥室2的手以如下方式倾斜地插入手干燥室2内,S卩站立在主体箱1的正面的利用者在将左右手自然地横向并列地排列的状态下,使手腕在跟前侧,手指尖在里侧(后侧)。空气喷嘴部13以从后壁部4的内表面6突出的方式形成(设置)在与插入手干燥室2的左右各手相对的位置。而且,空气喷嘴部13的长度方向以与沿上下方向插入的手的各手指的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式延伸,并且以上部在跟前侧,下部在里侧(后侧)的方式以 5° 45°的前倾角度形成。上述的手指的方向是指自然地张开了的手的大概中指的方向。 另外,第2个壁部3的内表面5也以前倾角度形成,以使手容易向手干燥室2内插入,且使该内表面5与空气喷嘴部13之间的距离大致恒定。
手干燥装置81自空气喷嘴部13向手干燥室2内喷射高速气流14 (风速50m/s 250m/s),将附着在插入手干燥室2的左右手上的水分吹向前壁部3的内表面5,吹掉的水滴由前壁部3的内表面5及底面8回收,回收到的水滴经由排水口 15及排水管16储存到排放槽17中。排放槽17能够相对于主体箱1前后滑动而安装/拆卸自如,且由能够卸下的
盖復.盖ο高压气流发生装置11包括DC无刷电动机(也可以是通常的换向器电动机或感应电动机。)、电动机驱动电路、由DC无刷电动机驱动的涡轮风扇,该高压气流发生装置11 在控制电路18的控制下自动运转。高压气流发生装置11的吸气口 19面向设在主体箱1 内的吸气通路20,自吸气通路20的下端的吸入口 21吸入外部空气。自吸入口 21吸入的空气利用过滤器25除去粉尘、水分,之后供给向高压气流发生装置11。在后壁部4的内表面6上设有手检测传感器22,根据手检测传感器22的检测信号检测手是否自手插入口 9插入手干燥室2内。手检测传感器22的检测信号被输入到具有微型电子计算机的控制电路18。当控制电路18判断为手已插入时,对高压气流发生装置 11通电而自空气喷嘴部13喷出高速气流14。当使左右手以并列、自然的状态从手干燥装置81的手插入口 9插入手干燥室2内至手腕附近时,由手检测传感器22检测出手的插入,在控制电路18的控制下高压气流发生装置11动作,自空气喷嘴部13朝向手干燥室2的前侧地、向斜下方喷出高速气流14。图3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中插入、扭转了手的状态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的空气喷嘴部与插入了的手的相对位置的纵剖视图。如图3 及图4所示,若以将手腕之前的手掌翻转过来的方式扭转手掌、手背,则自空气喷嘴部13喷出的高速气流14与手整体接触且穿过手指与手指之间而吹掉手上的水分。图5是沿图1中的A-A线的横剖视图。如图5所示,与手接触且穿过手指与手指之间而吹掉了水滴的高速气流14碰到前壁部3的内表面5而发生流动方向改变,并从侧方开口部10向外部流出。此时,由于高速气流14的流动的方向发生改变,因此吹掉了的水滴在惯性力的作用下脱离气流,而沿前壁部3的内表面5及底面8由排水口 15(参照图2)回收,并经过排水管16而储存到排放槽17。由于前壁部3在利用者的前面遮蔽高速气流14,因此高速气流14及水滴不会吹到利用者身上。在手的干燥处理结束后,从手干燥室2抽出手时,由手检测传感器22检测出手的抽出,使高压气流发生装置11停止动作。接着,详细地说明空气喷嘴部13。在使用手干燥装置81时,利用者的手以如下方式倾斜地插入手干燥室2,即站在主体箱1的正面前方的利用者在将双手自然地横向并列地排列的状态下,使手腕侧位于前侧,手指尖位于里侧(后侧)。空气喷嘴部13以沿上下方向延伸且上部位于前侧、下部位于里侧(后侧)的方式前倾地配置在与插入手干燥室2内的双手分别相对的后壁部4上。根据上述的空气喷嘴部 13的配置,自空气喷嘴部13喷出的高速气流14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气幕(air curtain) 状从手干燥室2的里侧向跟前侧、朝向斜下方地流动。由于高速气流14同时与各手的自手腕到手指尖为止的整体接触且还吹入手指与手指之间,因此只要扭转手腕之前的部分而使高速气流14与手掌、手背接触,就能够吹掉手掌、手背及手指与手指之间的水分,因此不用沿上下方向移动手就能干燥手的整体。
另外,如图3所示,由于空气喷嘴部13配置在与插入手干燥室2中的左右手分别相对的位置,因此能够缩小手与空气喷嘴部13之间的距离。另外,由于空气喷嘴部13以沿上下方向延伸且上部位于跟前侧、下部位于里侧的方式以前倾角度配置在后壁部4上,因此手与空气喷嘴部13之间的距离在从手腕到手指尖之间的整个范围内大致恒定。由此,高速气流14可流速没有衰减地维持较大的动能,且以相同的速度与手整体接触,从而高效、 均勻地除去水分。在以往的、高速气流自前壁部朝向后壁部在干燥处理空间中向斜上方喷出的手干燥装置中,空气喷出口相对于干燥处理空间向上开口,因此存在干燥处理空间内的水滴自空气喷出口进入主体内这样的问题。在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81中,空气喷嘴部13的空气喷出口 M朝下,因此能够防止手干燥室2内的水滴自空气喷出口 M进入主体箱1内。 而且,空气喷嘴部13仅设置在后壁部4侧,在前壁部3上不设置空气喷嘴,因此喷出的高速气流14彼此不发生冲突,从而不会产生由高速气流的冲突所引起的噪音,因此手干燥装置 81的噪音小。另外,高速气流14向斜下方地喷射,沿着重力的方向吹掉水滴,因此能够高效地除去手上的水分。而且,如图3所示,进行了手的干燥之后的气流也朝向斜下方,并自手干燥室2流向侧方开口部10的下方,而没有从手插入口 9流出,因此风、水滴不易吹到利用者身上。另外,当站立在主体箱1的正面前方的利用者将双手横向并列地排列、自然地插入手干燥室2内时,左右手的间隔大致平行,或者如图4所示,左右手之间的间隔在手腕侧较大,在手指尖侧较小。因此,以一对空气喷嘴部13的横向间隔在手插入侧较大、在里侧较小的方式将一对空气喷嘴部13所成的角度设在0° 60°的范围内(对于一般的成人而言,为20°左右的V字状)。由此,左右手所成的角度与一对空气喷嘴部13所成的角度一致,高速气流14与手整体及手指与手指之间接触,从而提高了水分除去能力。在以往的、从相对配置的一对空气喷嘴喷出高速气流的手干燥装置中,高速气流同时与手背侧和手掌侧接触,因此存在这样的问题在各气流没有被手遮挡的手指与手指之间的空间中,相对的气流发生冲突导致风速降低,无法充分地除去手指侧面的水分。在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81中,一对空气喷嘴部13不相对,因此高速气流以维持风速的状态与手的任意部分接触。而且,由于空气喷嘴部13沿上下方向延伸,因此其喷出的高速气流14如图5所示吹入手指与手指之间的间隙,从而能够高效地除去手指侧面的水分。接着,详细地说明空气喷嘴部13的空气喷出口。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的空气喷出口的图,图7是表示空气喷出口的变形例的图,图8是表示空气喷出口的其他的变形例的图,图9是表示空气喷出口的又一变形例的图,图10是表示空气喷嘴部的变形例的侧视图。如图6所示,在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的空气喷嘴部13中,长孔的空气喷出口 M连续地配置成虚线状的列,显现出在干燥性能、噪音性能方面优良的特性。也可以如图7 所示,空气喷出口为狭缝状的空气喷出口 Ma,也可以如图8所示,圆孔的空气喷出口 24b连续地配置成虚线状的列。另外,还可以如图9所示,长孔的空气喷出口对连续地配置成多列虚线状的列。另外,空气喷嘴部13没有必要形成为一体,也可以如图10所示,将多个空气喷嘴部13a连续地配置成虚线状的列。空气喷出口 M、2^、24b的列的长度为从手的手腕起到中指的指尖的长度以上 (在实施方式1中为150mm以上),以使高速气流同时与手整体接触,从而高效地除去水分。另外,如图5所示,空气喷嘴部13以从手干燥室2的后壁部4的内表面6突出的方式形成,能够缩小手与空气喷嘴部13之间的距离,且增大手插入口 9及侧方开口部10的面积。由此,能够使自手干燥室2流出的包含了水滴的气流的风速变小,而减少向手干燥室 2的外部流出的水滴的量。另外,由于空气喷嘴部13以从后壁部4的内表面6突出的方式形成,因此能够没有被后壁部4遮挡视线地从手干燥室2的上方观察到手干燥室2的内部,从而容易地用眼确认手的干燥程度。实施方式2.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手干燥装置的横剖视图。如图5所示,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81的前壁部3呈板状,但如图11所示,为了增大强度,实施方式2的手干燥装置 82的前壁部3a为具有内表面fe的中空箱构造。实施方式3.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手干燥装置的横剖视图。实施方式1的前壁部3的内表面5及实施方式2的前壁部3a的内表面fe为平面状,但如图12所示,实施方式3的手干燥装置83的前壁部北的内表面恥的水平剖面为凹面。与手接触而含有水滴的气流从侧方开口部10向后壁部4侧流出,因此实施方式3的凹内表面恥能够进一步降低利用者与气流、水滴接触的可能性。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手干燥装置的变形例的横剖视图。 实施方式3的手干燥装置83的前壁部北的内表面恥的水平剖面为凹面,如图18所示,使前壁部北的两侧部向后壁部4侧弯曲大致直角,也能够得到与凹面相同的效果。而且,利用弯曲部,能够防止附着在内表面恥上的水滴从侧方开口部10向外部飞散。实施方式4.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手干燥装置的横剖视图。如图13所示,实施方式4的手干燥装置84的前壁部3c的内表面5c为凸面。与手接触而含有水滴的气流从侧方开口部10向前方侧流出,因此实施方式4的凸内表面5c能够防止水滴飞散到设置了手干燥装置84的墙壁面上而弄脏该墙壁面。实施方式5.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手干燥装置的侧视图。如图14所示,实施方式5的手干燥装置85的前壁部3d的内表面5d的上部向后侧(后壁部4侧)弯曲。实施方式5中的上部向后侧弯曲了的内表面5d使从手干燥室2的手插入口 9向上方流出的气流朝向远离利用者的方向,从而防止流出空气、水滴吹到利用者身上。实施方式6.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手干燥装置的侧视图。如图15所示,实施方式6的手干燥装置86的前壁部!Be的内表面^3的上部向前侧(利用者侧)弯曲。实施方式6中的上部向前侧弯曲了的内表面5e使手干燥室2的手插入口 9增大,而使利用者容易将手插入手干燥室2内,从而提高了使用便利性。实施方式7.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7的手干燥装置的侧视图。在实施方式1 6的手干燥装置中,为了兼顾便于手的插入和防止水滴向利用者飞散,而使前壁部的内表面与空气喷嘴部13大致平行地前倾。如图16所示,在实施方式7的手干燥装置87中,前壁部3f的内表面5f的前倾角小于空气喷嘴部13的前倾角,前壁部3f的内表面5f与空气喷嘴部13之间的距离在上部较小,而在下部较大。与手接触而含有水滴的气流向斜下方地与实施方式7 的前壁部3f的内表面5f接触,因此能够抑制从手插入口 9流出的气流,从而能够防止流出空气、水滴吹到利用者身上。实施方式8.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8的手干燥装置的侧视图。如图17所示,在实施方式8的手干燥装置88中,前壁部3g的内表面5g的前倾角大于空气喷嘴部13的前倾角,前壁部3g 的内表面5g与空气喷嘴部13之间的距离在上部较大,而在下部较小。在实施方式8的手干燥装置88中,手干燥室2的手插入口 9的正面宽度变宽,而使利用者容易将手插入手干燥室2内,从而提高了使用便利性。工业上的可利用性如以上那样,本发明的手干燥装置能有效利用于利用高速气流的喷射卫生地对洗净后的潮湿的手进行干燥处理的手干燥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手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手干燥装置具有手干燥室, 该手干燥室包括手插入口,上述手插入口设置在上部,能够并列地插入左右手; 后壁部,上述后壁部与从上述手插入口插入的手相对; 前壁部,上述前壁部与上述手及上述后壁部相对;一对空气喷嘴部,上述一对空气喷嘴部以在插入了的上述手的大致整个长度的范围内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在上述后壁部侧,用于向着上述手并向斜下方喷出高速空气流;侧方开口部,上述侧方开口部用于使从上述空气喷嘴部喷出且进行了手干燥处理后的空气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空气喷嘴部以如下方式配置与插入了的上述手的方向大致平行,且在手插入口侧的间隔宽,在里侧的间隔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空气喷嘴部以其上部位于前侧、下部位于后侧的方式前倾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前壁部的内表面以其上部位于前侧、下部位于后侧的方式前倾地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前壁部的内表面与上述一对空气喷嘴部的距离在该空气喷嘴部的整个长度范围内大致一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前壁部的内表面与上述一对空气喷嘴部的距离在上部小,在下部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前壁部的内表面与上述一对空气喷嘴部的距离在上部大,在下部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前壁部的内表面的上部向后侧弯曲。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前壁部的内表面的上部向前侧弯曲。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前壁部的内表面的水平剖面为凹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前壁部的内表面的水平剖面为凸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空气喷嘴部以从上述后壁部的内表面突出的方式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空气喷嘴部的空气喷出口为长孔的列。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空气喷嘴部的空气喷出口为狭缝状。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空气喷嘴部的空气喷出口为圆孔的列。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空气喷嘴部的空气喷出口在一个空气喷嘴部设有多列。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手干燥装置,其具有手干燥室,该手干燥室包括手插入口,其设在上部,能够并列地插入左右手;后壁部,其与自上述手插入口插入了的手相对;前壁部,其与上述手及上述后壁部相对;一对空气喷嘴部,其以在已插入的上述手的大致整个长度的范围内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在上述后壁部侧,用于朝向上述手地、向斜下方喷出高速气流;侧方开口部,其用于使自上述空气喷嘴部喷出且进行了手干燥处理后的空气流出。
文档编号A47K10/48GK102325488SQ200980157019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20日
发明者松浦史和, 泽部健司, 深谷缮弘, 菊地仁, 龟石圭司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