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加热的压力烹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4309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磁加热的压力烹饪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压力锅和电磁加热技术,特别是一种电磁加热的压力烹饪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压力锅产品已经在国内形成巨大的市场,采用电磁加热技术的压力锅也 已出现。由于电磁加热具有热效率高、加热均勻、使用方便等优点,因此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目前市场上的电磁加热压力煲的压力控制方式大都是采用测温控压,这样的产品结构复 杂、成本高而且不能准确控压,难以普及。国内也有人提出采用位移控制压力的方式来实现 电磁加热压力烹饪,如以下的两个例子①专利公开号为CN 1748621A的文件公开的一种 内锅底部弹性臂结构,这种结构的特征是锅内压力由锅底传递到弹性臂上,弹性臂受压变 形而产生向下的位移,从而驱动外锅底部的开关实现压力控制。这种结构的主要缺点是弹 性臂和力传递件位于内锅底部和电磁线圈之间,他们必须具有耐热(异常高温下不产生物 理化学变化)、耐压(承受锅底向下的巨大压力不破坏)、耐磁(不影响磁力线,在交变磁场 中不会被磁化发热)的特性,因此选材极难;另外弹性臂的结构限制了电磁线圈盘的设计, 无法实现对整个锅底均勻加热,影响烹饪效果。②专利公开号为CN1698504A的文件公开了 另一种结构,其特征是锅盖直接扣合住弹性机构,锅中产生的压力传递给弹性机构,弹性机 构变形而使锅盖产生向上的位移从而驱动开关实现压力控制。这种结构的主要缺点是弹 性机构的形状复杂难以制造;在异常情况下弹性机构若变形过大或失效,锅盖在压力下会 飞出而产生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电磁加热压力烹饪产品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 单、工艺性强、成本低廉,安全可靠的利用位移控制内锅中压力的电磁加热的压力烹饪装置。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有锅盖、密封圈、内锅、外壳、固定于外壳 内的外锅环、以及与控制电路相连接的位移检测开关,外锅环与锅盖旋合时作刚性连接,密 封圈位于内锅与锅盖之间,在内锅底部与外壳之间设有线圈盘,其特征在于在内锅和外锅 环之间设置有压力环和弹性机构,压力环顶部与内锅的锅沿刚性接触,下部与线圈盘固定 连接,所述弹性机构的位移端与压力环呈活动式刚性连接,弹性机构的静止端与外锅环呈 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当烹饪装置开始工作后,内锅中压强升高,在锅盖、内锅上产 生压力。由于锅盖和外壳环是刚性连接无法移动,内锅受到向下的压力通过锅沿传递给压 力环,压力环压迫弹性机构变形产生向下的位移,该位移信号驱动位移检测开关直 接或间 接对功率进行控制,进而控制内锅中的压强。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内锅、压力环和线圈盘是 作为一个刚性体同步移动的,这样内锅底部和线圈盘之间的间隔是固定的。与已经公开的类似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中压力环、弹性机构在结构位置上不影响线圈盘的设计空间,使 得装置的设计和选材很容易。上述压力环与内锅锅沿可以是面接触或点接触。合理设计他们的接触面积,既可 避免过多热量传递到压力环,又能保证压力的可靠传递。上述压力环与内锅接触部位可以设置隔热垫将内锅与压力环隔开,进一步避免内 锅的热量过多的传递到压力环。隔热垫由强度高的耐热工程塑料制造,可设置多个隔热垫 均勻分布并固定在压力环的顶部。上述压力环可以设计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零件刚性连接组成,以提高制造工艺 性,还可以方便地实现烹饪器具的其它功能。例如将上述压力环设计成两个部件连接而成 一个环与另一个环状侧壁固定连接其中的环用于支撑内锅并承受压力,该部分采用铝合 金压铸生产;而环状侧壁部分下部连接线圈盘,采用钣金工艺制作,这样生产制造会变得很 容易;而且还可根据需要在环状侧壁部分上冲压出气孔,并在环状侧壁部分的外侧安装冷 却风扇直接对内锅进行冷却,实现装置的快速开盖功能。再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将压力环 设计成三个零件刚性连接组成一个环与另一个环状侧壁固定连接,环状侧壁下部再设置 与线圈盘直接接触件。这样,与线圈盘直接接触件的部分可用非导磁的工程塑料制作,可以 避免环状侧壁部分因过于接近线圈盘而影响磁场的特性、甚至被磁化发热而影响装置的性 能;此外,也方便风扇固定在此接触件上的设计。上述位移检测开关的功能是采集位移量、输出通断信号或连续变化信号给功率控 制装置,通过对输出功率的控制实现对内锅中压强的控制。具体安装位置可以根据需要将 位移检测开关固定在外壳或外锅环等静止部件上;也可以将位移检测开关固定在压力环或 线圈盘等位移部件上。位移检测开关的具体种类可以选用微动开关、压力开关、磁簧开关、 应变片、可变电阻、磁敏传感器、电容传感器、光敏二极管或光敏三极管等等。上述弹性机构可以采用碟形弹簧、螺旋弹簧、环形弹簧等,或者是特别设计的弹性 元件、也可以是多个弹性零件的组合,其功能是在压力作用下产生弹性变形,随着弹性变形 有位移的一端称为移动端,固定不动的一端称为静止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由于采用内锅、压力环和线圈盘作为一个刚性体同步移动的结构,这样内锅底 部和线圈盘之间的间隔是固定的。使得线圈盘的设计空间是固定的,这样无需复杂的结构 来解决线圈盘空间变化的问题,结构简单,零部件的材料选择很容易,可方便地将线圈均布 在整个锅底,实现整个锅底的均勻加热,获得很好的烹饪效果。2、由于直接利用位移检测开关来采集位移信号,并直接利用采集到的位移信号来 控制线圈盘的工作状况,使控制部分的结构大为简化,且控制精确、安全可靠。3、由于对零部件的材料制作无苛刻要求,因此其使用材料和传统电压力锅、电磁 炉通用,成本大大降低;4、由于将压力环设计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零件刚性连接组成,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制造工艺性,能方便地实现烹饪器具的其它功能。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压力环为单一部件的结构示意图;[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压力环为两个零部件组成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压力环为三个零部件组成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压力环上开设气孔,并安装冷却风扇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的A部分中将开关固定在外锅环上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图2的A部分中将开关固定在压力环上、并采用另一种弹性机构的方案示 意图。图中元件说明1.锅盖;2.密封圈;3.内锅;4.压力环(包含环41、环状侧壁42、与线圈盘直接接触件43和气孔44) ;5.外锅环;6.开关;7.外壳;8.线圈盘;11.冷却风 扇;12.弹性机构;13.隔热垫。图中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设计要点无关的其他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锅盖1、密封圈2、内锅3、外壳7、固定于外壳7内 的外锅环5、以及与控制电路相连接的位移检测开关6,锅盖1与外锅环5旋合作刚性连接, 依靠密封圈2实现内锅3密封;在内锅3和外锅环5之间设置有压力环4和弹性机构12, 弹性机构12的静止端固定在外锅环5底部的翻边部位上;压力环4的外侧凸起端面放置在 弹性机构上;内锅3的锅沿与压力环4顶部刚性接触,线圈盘8与压力环4底部固定连接, 并与内锅3底部外表面保持3 4mm的距离。由于内锅3、压力环4和线圈盘8是刚性连接 在一起的,它们在工作过程中是整体移动的,因此整个工作过程中内锅3和线圈盘8之间的 间隙是固定不变的。位移检测开关6固定在外锅环5上。本实施例的位移检测开关6采用 普通的压力开关,弹性机构12是采用特制的蝶形弹簧,如图5所示。弹性机构12也可采用螺旋弹簧的结构,如图6所示。工作原理和过程在内锅3中放入食材和水,然后盖上锅盖1,确认锅盖1牙和外 锅环5可靠旋合后接通电源,启动装置开始工作。控制电路输出高频交流电通过线圈盘8 的导线产生高频交变磁场,锅底导磁层被磁化开始发热。随着内锅3中水温的升高,内锅3 中的压强也开始升高,在锅盖1、内锅3上产生压力。由于锅盖1和外锅环5是刚性连接不 能移动,内锅中向下的压力通过压力环4传递到弹性机构12上压迫弹性机构变形,压力环 4产生向下的位移。设定这个位移量在压力达到设计要求时,能够驱动位移检测开关6动 作而切断功率输出,从而控制了内锅3中的压力不再继续升高。当内锅3中压力降低时,压 力环4对弹性机构12的压力减小,弹性机构12逐渐恢复形变,推动压力环4产生向上的位 移,压力环4对位移检测开关6的驱动力开始减小。当内锅3中的压力降低到设定的值时, 位移检测开关6动作复位,从而恢复功率输出。这样内锅3中的压力始终控制在设定的范 围内。实施例二 如附图2所示,和实施例一相比,主要是为了提高压力环4的制作工艺 性,此方案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压力环4由一个环41与另一个环状侧壁42固定连接而 成。其中的环41用于支撑内锅3并承受压力,该部分采用铝合金压铸生产;而环状侧壁42 部分下部连接线圈盘8,采用钣金工艺制作,这样整个压力环4的生产制造工艺会变得很容易;该实施例的工作的原理同实施例一一样。实施例三如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压力环4由三部分固 定连接组成,与实施例2相比,增加了与线圈盘8直接接触件43把环状侧壁42和线圈盘8 固定在一起。直接接触件43由非导磁材料制作,所以不会影响到线圈盘8的设计和性能。 该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和实施例一一样。实施例四如附图4所示,与实施例三相比,本实施例主要是能够实现装置的快速 开盖。以往的电压力锅在烹饪结束后,虽然加热器已经切断,但是内锅中的高温和高压力会 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才能自然衰减到安全开盖的水平,这段时间不能打开锅盖。本实施例是 在压力环4的环状侧壁42上开设一些气孔,在对应气孔的外侧位置设置一个或多个冷却风 扇11。此方案在烹饪阶段的工作原理和实施例一一样,不同的是在烹饪结束后,可以根据需 要开启冷却风扇11,直接对内锅3进行冷却,加快内锅3中温度和压力的衰减速度,大幅度 缩短开盖等待时间,实现快速开盖。本实施例还在压力环4与内锅3接触部位设置有隔热垫13,这样可避免在工作过 程中有过多热量传递到压力环4上。
权利要求一种电磁加热的压力烹饪装置,包括有锅盖(1)、密封圈(2)、内锅(3)、外壳(7)、固定于外壳(7)内的外锅环(5)、以及与控制电路相连接的位移检测开关(6),外锅环(5)与锅盖(1)旋合时作刚性连接,密封圈(2)位于内锅(3)与锅盖(1)之间,在内锅(3)底部与外壳(7)之间设有线圈盘(8),其特征在于在内锅(3)和外锅环(5)之间设置有压力环(4)和弹性机构(12),压力环(4)的顶部与内锅(3)的锅沿刚性接触,下部与线圈盘(8)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机构(12)的位移端与压力环(4)呈活动式刚性连接,弹性机构(12)的静止端与外锅环(5)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的压力烹饪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压力环(4)与内锅 (3)锅沿是面接触或点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加热的压力烹饪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压力环(4)与内锅 (3)锅沿接触部位设置有将内锅(3)与压力环(4)隔开的隔热垫(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加热的压力烹饪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隔热垫(13)可为整 体环形结构或为多个相互独立且均勻分布的组合结构,隔热垫(13)固定在压力环(4)的顶 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的压力烹饪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压力环(4)由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零部件刚性连接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电磁加热的压力烹饪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压力环(4)的 侧壁部分上开有通气孔,并在侧壁部分的外侧安装冷却风扇(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的压力烹饪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位移检测开关(6) 固定安装在外壳(7)或外锅环(5)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的压力烹饪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位移检测开关(6) 固定安装在压力环(4)或线圈盘(8)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或7或8所述的电磁加热的压力烹饪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位移检测 开关(6)为微动开关或压力开关或磁簧开关或应变片或可变电阻或磁敏传感器或电容传 感器或光敏二极管或光敏三极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的压力烹饪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弹性机构(12)为 碟形弹簧或螺旋弹簧或环形弹簧等或多个弹性零件的组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磁加热的压力烹饪装置,包括有锅盖、密封圈、内锅、外壳、固定于外壳内的外锅环、以及与控制电路相连接的位移检测开关,外锅环与锅盖旋合时作刚性连接,密封圈位于内锅与锅盖之间,在内锅底部与外壳之间设有线圈盘,在内锅和外锅环之间设置有压力环和弹性机构,压力环顶部与内锅的锅沿刚性接触,下部与线圈盘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机构的位移端与压力环呈活动式刚性连接,弹性机构的静止端与外锅环呈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能方便实现整个锅底的均匀加热,获得很好的烹饪效果;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工艺性强、成本低廉、安全可靠的优点。
文档编号A47J27/08GK201585845SQ201020101740
公开日2010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22日
发明者邢留奎 申请人: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