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乏燃料运输容器的清洗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4607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乏燃料运输容器的清洗平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核电站燃料厂房清洗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乏燃料运输容器的清洗
平台 O
背景技术
目前,核电站燃料厂房对乏燃料运输容器的清洗,采用一个正方形的清洗池,池子 深5. 75m,该池作为乏燃料运输容器的冲洗区。清洗池内有一个清洗平台,该清洗平台是单 层的,且清洗平台内圆的直径为3. 39m,高度为4. 65m。这种清洗平台是针对容量为12个组 件/个容器的乏燃料运输容器设计的。目前采用的乏燃料运输容器直径2. 5m、高4. 9m,其容量为26个组件/个容器的运 输/贮存两用乏燃料运输容器。该乏燃料运输容器放入清洗池后,由于清洗清洗平台的直 径3. 39m远大于乏燃料运输容器直径2. 5m,且其高度达到4. 65m,其位置太高而无法清洗运 输容器的底部和其他的相关操作。因此现有清洗平台已无法满足新的乏燃料运输容器去 污、安装内盖和外盖螺栓等操作要求。现有技术提供的核反应堆池清洗装置,在清洗池的上方设置横跨清洗池的清洗 架,清洗架上有升降机吊篮,利用吊篮进入池内进行清洗工作。这种清洗方式,吊篮中工作 不够平稳,且吊篮移动不灵活。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乏燃料运输容器的清洗平台,能够 满足运输/贮存两用乏燃料运输容器的清洗要求。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清乏燃料运输容器的清洗平台,包 括主柱、上层平台和下层平台,所述主柱设置于清洗池的池底,所述上层平台和下层平台设 置于所述主柱上,且所述上层平台内设置有上容纳孔,所述下层平台内设置下容纳孔,所述 上、下容纳孔与乏燃料运输容器的形状相适配。具体地,上层平台上设置有数个相互连接的上支撑梁,所述上支撑梁与所述主柱 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撑梁之间设置具有所述上容纳孔的上环形支承。具体地,所述上环形支承的周向设置有上护栏支座,于所述上护栏支座上设置有 上护栏。具体地,所述上支撑梁上铺设有上栅格板,所述上环形支承上设置有上填充环,所 述上栅格板与上填充环齐平连接。。具体地,所述下层平台上设置有数个相互连接的下支撑梁,所述下支撑梁与所述 主柱固定连接,所述下支撑梁之间设置具有所述下容纳孔的下环形支承。具体地,所述下环形支承的周向设置有下护栏支座,于所述下护栏支座上设置有 下护栏。具体地,所述下支撑梁上铺设有下栅格板,所述下环形支承上设置有下填充环,所述下栅格板与下填充环齐平连接。具体地,于所述清洗池的池壁上设置有梯子,所述上层平台和下层平台的侧边设 置有与所述梯子对应的楼梯口。具体地,所述上层平台和下层平台的周向沿所述主柱方向设置有吊杆,所述吊杆 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清洗池的池壁。具体地,所述下层平台的一角设置有阻挡护栏。清洗池内设置清洗平台后,清洗运输/贮存两用乏燃料运输容器时,将该乏燃料 运输容器置于上容纳孔和下容纳孔内,工作人员可在上层平台上进行安装容器内盖和外盖 螺栓等操作,在下层平台上可进行容器表面去污和温度测量等操作。因此,与现有技术相 比,本技术方案中采用双层清洗平台,方便现场操作,满足了运输/贮存两用乏燃料运输容 器的清洗要求。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乏燃料运输容器的清洗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乏燃料运输容器的清洗平台的主视示意图;图3是图2中M向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C-C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 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 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乏燃料运输容器的清洗平台,可应 用于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包括主柱1、上层平台2和下层平台3。主柱1设置于清洗 池10的池底,上层平台2和下层平台3设置于主柱1上,且上层平台2内设置有上容纳孔 21,下层平台3内设置下容纳孔31,该上、下容纳孔21、31与乏燃料运输容器的形状相适配。具体地,该清洗平台设置于清洗池10内,清洗池10为长方形,上、下层平台2、3也 大略呈长方形,且上平台2和下平台3平行设置,其间距以方便工作人员操作活动为宜。其 中主柱1有四个,呈方形排布,固定于清洗池10的池底,且分别支撑于上、下层平台2、3的 四个角落。如图3所示,上层平台2在上容纳孔21的区域外布置有数个相互焊接的上支撑梁 24,上支撑梁24与四个主柱1固定连接,从而将上层平台2固定于主柱1上。其中上支撑 梁24包括通过支撑杆件242纵横布置构成的上主梁架241,上主梁架241具有上外圈243, 该上外圈243与主柱1固定,且构造成了上层平台2的外围。四根方形设置的支撑杆件242 形成了主梁架241的上内圈244,该上内圈244还与上外圈243固定连接。于方形上内圈 244的四个直角倾斜固定有上倾斜杆245,在上倾斜杆245与上内圈244之间设置有两根上 强化杆246,使上内圈244、上倾斜杆245和上强化杆246之间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以进 一步均勻地分担上层平台2的压力。于上内圈244的四根倾斜杆245的内侧固定有上环形支承25,上环形支承25内具
4有上容纳孔21。为了方便工作人员行走和操作,上支撑梁24上铺设有上栅格板240,上环 形支承25上铺设有上填充环(图中未示出),上填充环设置于上栅格板240的内侧且与上 栅格板240齐平连接。这样,上环形支承25与上支撑梁24共同构成了上层平台2的框架 结构,用于支撑上层平台2的压力。请一同结合图2,为了保证工作人员的清洗和操作安全性,于上环形支承25的周 向均勻设置有上护栏支座251,于上护栏支座251上设置环形上护栏252。本实施例中,上 护栏252围设有两圈,且设置于上护栏支座251的上部,以提高安全性。这样,有上护栏252 的防护后,工作人员可以在上层平台2上进行安装容器内盖和外盖螺栓等操作。如图4所示,下层平台3与上层平台2结构相似,下层平台3同样在下容纳孔31 的区域外布置有数个相互焊接的下支撑梁23,下支撑梁23与四个主柱1固定连接,从而将 下层平台3固定于主柱1上。其中下支撑梁23包括通过支撑杆件242纵横布置构成的下 主梁架231,下主梁架231具有下外圈233,该下外圈233与主柱1固定,且构造成了下层平 台3的外围。四根方形设置的支撑杆件242形成了主梁架231的下内圈234,该下内圈234 还与下外圈233固定连接。于方形下内圈234的四个直角倾斜固定有下倾斜杆235,在下倾 斜杆235与下内圈234之间设置有两根下强化杆236,使下内圈234、下倾斜杆235和下强 化杆236之间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以进一步均勻地分担下层平台3的压力。于下内圈234的四根倾斜杆235的内侧固定有下环形支承26,下环形支承26内 具有下容纳孔31。下容纳孔31与上容纳孔21的位置相对应,使乏燃料运输容器能够设置 于上、下容纳孔21、31内。为了方便工作人员行走和操作,下支撑梁23下铺设有下栅格板 230,下环形支承26上铺设有下填充环260,下填充环260设置于下栅格板230的内侧且以 齐平连接。这样,下环形支承26与下支撑梁23共同构成了下层平台3的框架结构,用于支 撑下层平台3的压力。请一同结合图2,为了保证工作人员的清洗和操作安全性,于下环形支承26的周 向均勻设置有下护栏支座261,于下护栏支座261上设置环形下护栏262。本实施例中,下 护栏262围设有两圈,且设置于下护栏支座261的上部,以提高安全性。这样,有下护栏262 的防护后,工作人员可以在下层平台3上进行安装容器内盖和外盖螺栓等操作。由于清洗池10的池壁有凸出的阻挡物,与之相应地,下层平台3的一角设置内凹 的弧形支座28,于弧形支座28上设置弧形的阻挡护栏(图中未示出),使工作人员在下层 平台3上作业时,避免碰到该阻挡物,保证了作业安全。请再次参阅图2,由于上、下层平台2、3受到主柱1的支撑作用,为了进一步减轻 主柱1的压力,于上、下层平台2、3的周向设置有数个吊杆27,吊杆27的设置方向与主柱 1的方向一致。吊杆27 —端固定于清洗池10的池壁,另一端固定于上、下层平台2、3的侧 边,这样,吊杆27 —端固定于清洗池10的池壁后,通过吊杆27来分担上、下层平台2、3的 重力,从而减轻主柱1的压力。本实施例中,上、下层平台2、3沿周向布置有13根吊杆27, 使清洗平台可承受10人(1吨重)以上的工作载荷。请再次参阅图1,清洗池10的池壁设置有梯子4,梯子4沿池壁纵向设置,为了方 便工作人员从梯子4进入上、下层平台2、3,于上、下层平台2、3分别设置与梯子4相对应的 楼梯口 41。本实施例中,该清洗平台的所有部件均采用不锈钢材料,表面光滑,以便清洗和去污,并且清洗平台内的各个部件均采用焊接固定连接。整个清洗平台采用主柱1和上、下支 撑梁24、33焊接在一起形成框架结构,不需要在清洗池10的钢覆板表面钻孔和焊接。当然 清洗平台的部件也可以采用其他材料及其他固定方式,只要清洗平台分层设置,且乏燃料 运输容器的形状相适配,方便清洗和安装操作,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将上述清洗平台设置于清洗池内后,清洗运输/贮存两用乏燃料运输容器 时,将该乏燃料运输容器置于上容纳孔21和下容纳孔31内,工作人员可在上层平台2进行 安装容器内盖和外盖螺栓等操作,在下层平台3进行容器表面去污和温度测量等操作。因 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中采用双层清洗平台,方便现场操作,满足了运输/贮存 两用乏燃料运输容器的清洗要求。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乏燃料运输容器的清洗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柱、上层平台和下层平台,所 述主柱设置于清洗池的池底,所述上层平台和下层平台设置于所述主柱上,且所述上层平 台内设置有上容纳孔,所述下层平台内设置下容纳孔,所述上、下容纳孔与乏燃料运输容器 的形状相适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燃料运输容器的清洗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平台上设 置有数个相互连接的上支撑梁,所述上支撑梁与所述主柱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撑梁之间设 置具有所述上容纳孔的上环形支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乏燃料运输容器的清洗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环形支承的 周向设置有上护栏支座,于所述上护栏支座上设置有上护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乏燃料运输容器的清洗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梁上铺 设有上栅格板,所述上环形支承上设置有上填充环,所述上栅格板与上填充环齐平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燃料运输容器的清洗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平台上设 置有数个相互连接的下支撑梁,所述下支撑梁与所述主柱固定连接,所述下支撑梁之间设 置具有所述下容纳孔的下环形支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乏燃料运输容器的清洗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环形支承的 周向设置有下护栏支座,于所述下护栏支座上设置有下护栏。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乏燃料运输容器的清洗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梁上铺 设有下栅格板,所述下环形支承上设置有下填充环,所述下栅格板与下填充环齐平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燃料运输容器的清洗平台,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清洗池的池 壁上设置有梯子,所述上层平台和下层平台的侧边设置有与所述梯子对应的楼梯口。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燃料运输容器的清洗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平台和下 层平台的周向沿所述主柱方向设置有吊杆,所述吊杆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清洗池的池壁。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乏燃料运输容器的清洗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 平台的一角设置有阻挡护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乏燃料运输容器的清洗平台,包括主柱、上层平台和下层平台,所述主柱设置于清洗池的池底,所述上层平台和下层平台设置于所述主柱上,且所述上层平台内设置有上容纳孔,所述下层平台内设置下容纳孔,所述上、下容纳孔与乏燃料运输容器的形状相适配。清洗池内设置清洗平台后,清洗运输/贮存两用乏燃料运输容器时,将该乏燃料运输容器置于上容纳孔和下容纳孔内,工作人员可在上层平台上进行安装容器内盖和外盖螺栓等操作,在下层平台上可进行容器表面去污和温度测量等操作。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中采用双层清洗平台,方便现场操作,满足了运输/贮存两用乏燃料运输容器的清洗要求。
文档编号B08B9/08GK201783494SQ20102051679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3日
发明者张文利 申请人: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 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