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豆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5443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豆浆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厨房小家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豆浆机。
背景技术
目前,豆浆机作为一种常用的家用电器,已逐步进入普通百姓家庭,现有市场上的豆浆机的制浆方法一般是在机头内的电机连接一把粉碎刀具,与粉碎刀具配合达到粉碎制浆的结构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是在机头下部设置一个扰流网,粉碎刀具设置在扰流网内,粉碎刀具通过在扰流网的小空间内进行循环搅打实现制浆的目的;第二种是在制浆容器内壁设置若干扰流筋,粉碎刀具转动时带动水流冲撞到扰流筋后反射到刀具上进行循环搅打实现制浆的目的。现有粉碎刀具的制浆技术是靠切割、碰撞粉碎的,使大量大豆蛋白和营养不能有效地分离,留在了豆渣里,造成了浪费,还存在制浆浓度低,清洗困难等缺陷,为了提高制作豆浆的品质,满足消费者不断提高的使用要求,近年来,豆浆机领域持续不断地涌现出新的技术改进。返璞归真是现代生活中的人们追求的新时尚,而传统石磨制浆工艺普遍被人们所接受,通过两石磨之间的磨齿碾碎,挤压,使大豆内的脂肪、蛋白质和微量元素被有效地释放,制作的豆浆出浆率高,浓度高,口感好。因此,研磨豆浆机是人们在提高制浆品质的主要考虑改进的技术问题之一,例如公告号为CN201163980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披露的一种研磨式豆浆机,包括机头、桶体、电机和载豆杯,机头扣装在桶体上,载豆杯扣接在机头下部,载豆杯底部设有内、外磨盘,内磨盘呈叶轮状,载豆杯设有若干个可让水进入载豆杯内的进水孔;一杯盖扣接在载豆杯底部。采用以上结构后,呈叶轮状的内磨盘工作时可使水和制浆物料自上向下流动,同时水会从进水孔进入载豆杯向内磨盘和外磨盘补充水,达到向内磨盘和外磨盘自动供水和清洗的目的;其缺点在于一是豆子需要从机头的送料道送入制浆容器内,加热煮浆后通道狭窄而且粘渣,清洗困难;二是制浆初始时产生的豆皮被甩出后浮在液面上,无法循环研磨;三是初粉碎的物料由于重力原因沉在容器底部,内磨盘离容器底部距离较远,无法产生足够的由外而内的吸力,形成循环的流体非常有限,无法达成循环研磨。随着豆浆机技术发展与革新,还推出一种轴流式研磨豆浆机,例如公告号为 CN201479858U实用新型专利披露了另外一种无刀片轴流豆浆机,包含有机头、防溢电极、温度传感器、电热管、桶体、电机、电机轴;机头下盖扣装在桶体上,还包含一安装在电机轴上的粉碎体、一固定在机头上且位于粉碎体外的粉碎器;粉碎器上有排料孔,粉碎体外壁及粉碎器内壁上都有粉碎沟,并且边缘比较锋利,此技术方案解决了制浆流体循环的问题,但是其他缺点也很明显一是该结构仅紧靠粉碎体上粉碎沟搅动水流产生吸力,带动食物进入粉碎器,在粉碎较大食物粉碎时,会遇到吸力不足问题;二是遇到较硬的食物未及时完全粉碎成小颗粒时,会使食物卡住在粉碎体和粉碎器之间,这样将严重影响马达的寿命和整机的性能;三是该粉碎器依靠相邻粉碎沟之间凸起物边缘的锋利,来加大粉碎的效果,这种锋利边缘是易被磨损的,而且清洗存在死角,容易伤手;四是该技术方案的粉碎沟在粉碎器或粉碎上是多条以相等或不等的间距互不相交地沿外壁呈螺旋分布或直线分布,不利实现由粗到细的粉碎,而且它最小间隙5mm也是过大的,不易达到豆浆颗粒的细微粉碎,食物在小于5mm大小后,只能靠有限的吸力带动下,产生碰撞实现粉碎,达不到依靠碾压实现研磨粉碎设计的初衷;五是该技术方案在粉碎器外和粉碎体内壁上制作螺旋沟槽的生产工艺实现是相当困难的,即使实现了成本也相当的高,无法形成产品的工业化量产及普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实现立体磨浆的豆浆机。实现本发明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豆浆机,包括杯体,扣置在所述杯体上的机头,设置在所述机头内的电机和与电机相连接的输出轴,在所述机头的下部连接有研磨装置,该研磨装置包括动磨组件和静磨组件,所述动磨组件连接在所述输出轴上并由其驱动旋转,所述静磨组件为设置于所述动磨组件外周侧且上部设有导流孔,所述动、静磨组件上分别设置有带有研磨工作面的动、静磨盘,在所述动、静磨盘的所述研磨工作面上分别有结构相对应的动、静研磨齿,并且,所述动、静磨组件的所述动、静研磨齿的下侧和/或下方设置有液流驱动部和/或液流驱动装置。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动、静磨组件上所述动、静研磨齿的下侧一体地设置有液流驱动部。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液流驱动部的下方设有用于液流驱动的所述旋转件,所述旋转件的旋转中心水平面至所述液流驱动部入口之间的距离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H处于数值范围5 mm彡H彡50mm,优选地,20 mm ^ H ^ 30mm。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液流驱动部为动、静磨导料齿。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动、静磨组件的所述动、静研磨齿的下方设置有所述液流驱动装置,该液流驱动装置为旋转时能够产生液流驱动的旋转件。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旋转件上带有至少一个翼片,所述翼片上设置有切割刃。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动磨导料齿的纵剖面大致呈上大下小的倒梯形,所述研磨装置的纵剖面中,所述动磨导料齿的腰线与水平方向第一夹角β为 30° < β <85°,优选地,所述第一夹角β为70°。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动磨导料齿在动磨盘上呈中心圆弧阵列均勻分布。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动磨导料齿阵列数目π4的数值范围为 3 < n4 < M个,η4优选为8个。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动磨导料齿的扭转角m为 25°彡m彡125°,扭转角m优选为45°。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动、静磨导料齿呈螺旋扭转且所述动、静磨导料齿螺旋扭转方向相反。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动、静磨导料齿呈中心圆弧阵列均勻分布。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动、静磨导料齿的数量nl范围分别为3 个≤nl ≤24个,优选nl=8个。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静磨导料齿的螺旋扭转角f的取值范围为 5° ≤f ≤155°,优选 f 为 18°。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相邻的所述动、静磨导料齿间所限定的导引空间的投影OD的数值范围为5 mm≤ΦD≤35mm,优选Φ 为15mm。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动、静磨导料齿从齿顶部至齿根部间的距离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H2处于数值范围5 mm≤H2≤35mm,优选H2为12mm。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动、静磨组件间构成有一环状研磨区,该研磨区包括环状盘形动磨和环状盘形静磨;所述动、静磨组件的纵剖面中所述研磨区工作面与水平方向的第二夹角α的数值范围为0° ≤α ≤45°,优选地,所述第二夹角α为 10°。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动、静磨组件的纵剖面中,动研磨齿与静研磨齿的工作面之间的间隙g为0. 005 mm≤g≤2mm,优选地,所述间隙g为0. 1mm。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动、静研磨齿分别在所述动、静磨盘上呈中心圆弧阵列均勻分布。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动、静研磨齿的阵列数目n5、η2的个数数值范围为3 ≤π5、π2 ≤M个,优选地π5、η2均选取8个。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在水平投影面上,所述动、静研磨齿的每个阵列圆心夹角λ、y的数值范围为15°≤λ或γ≤120°,优选λ =45°或γ =45°。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每个所述平行阵列的动、静研磨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距离Wl的数值范围为0. 5 mm≤W4或Wl≤10mm, W4或Wl优选为1. 5mm。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每个所述动、静研磨齿的平行阵列所包含的动、静研磨齿数量3 ≤π6或π3 ≤为M个,π6或π3优选为12个。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每个所述动、静研磨齿的齿形均可大致呈等腰梯形,其上边宽度W3、W2的数值范围为0. 2 mm≤W3或W2≤5mm, W3或W2优选0. 2mm。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每个所述动、静研磨齿的腰线夹角δ或ε的数值范围为60。≤δ或ε≤120°,δ或ε优选为90°。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动、静研磨齿的腰线顶点处设置为圆弧过渡,圆弧R2、Rl为0. 05≤R2或Rl≤2mm, R2或Rl优选为0. 2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一种豆浆机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为
1、动磨头与静磨头实现间隙渐变配合,实现物料的挤压和研磨;
2、根据间隙的大小分设精磨部、粗磨部,不同区别实现不同的研磨,使研磨后的浆液更加细腻,出浆率更高;
3、叶轮的变换可实现不同大小、硬度的物料粉碎;
4、叶轮或导料齿形成的旋吸部转动时,形成极速水流循环冲击,易于清洗;
5、动磨粉碎齿或静磨粉碎齿设计成梯形,易加工、耐磨。


图1所示为实施例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动磨组件与机头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动磨组件与静磨组件配合时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动磨组件与静磨组件配合时的仰视图。图5所示为静磨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为图5中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所示为静磨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8所示为所示为动磨组件的主视示意图。图9所示为图8中I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0所示为图8的俯视示意图。图11所示为动磨组件与电机之间设置联轴器和弹压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2所示为图11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3所示为静磨组件外设置有静磨罩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4所示为静磨组件设置有扰流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5所示为动磨组件与电机之间设置减速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6所示为图15中II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7所示为图15中减速箱的俯视示意图。图18所示为图15中减速箱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图中所示1、杯体;2、电机;21、电机轴、3、动磨组件;31、动磨导料齿;32、动研磨齿;4、静磨组件;41、静磨导料齿;42、静研磨齿;43、静磨罩;44、扰流筋;5、导流孔;51、出料孔 ’6、翼片;7、连接体;8、联轴器;81、减速箱;82、支架;83、太阳齿;84、行星齿;85、外齿圈;86、行星支架;9、弹压装置;A、研磨区;B、导料部;C、虹吸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详细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附图广10,一种豆浆机,包括杯体1,扣置在所述杯体1上的机头,设置在机头内的电机2和与电机2相连接的输出轴21,在机头的下部连接有研磨装置,该研磨装置包括动磨组件3和静磨组件4,动磨组件3连接在输出轴21上并由其驱动旋转,静磨组件4为设置于动磨组件3外周侧且上部设有导流孔5,动、静磨组件上分别设置有带有研磨工作面的动、静磨盘,在动、静磨盘的研磨工作面上分别有结构相对应的动、静研磨齿,并且,动、静磨组件的动、静研磨齿的下侧和下方设置有液流驱动部和液流驱动装置。动、静磨组件上动、静研磨齿的下侧一体地设置有液流驱动部。液流驱动部的下方设有用于液流驱动的所述旋转件,旋转件的旋转中心水平面至所述液流驱动部入口之间的距离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H处于数值范围5 mm<H<50mm,优选地,20 mm彡H彡30mm。液流驱动部为动磨导料齿31、静磨导料齿41。动、静磨组件的动、静研磨齿的下方设置有所述液流驱动装置,该液流驱动装置为旋转时能够产生液流驱动的旋转件。旋转件上带有至少一个翼片6,翼片6上设置有切割刃。动磨导料齿31的纵剖面大致呈上大下小的倒梯形,研磨装置的纵剖面中,动磨导料齿31的腰线与水平方向第一夹角β为30° ≤β ≤85°,综合考虑被粉碎物料开关和大小对导引用的要求,第一夹角β最优角度为70°。在动磨导料齿31与静磨导料齿41所形成的空间就是导料部B。动磨导料齿31在动磨盘上呈中心圆弧阵列均勻分布。动磨导料齿31阵列数目η4的数值范围为3≤η4≤M个,η4优选为8个。动磨导料齿31的扭转角m为25°≤m≤125°,扭转角m优选为45°。动、静磨导料齿呈螺旋扭转且动、静磨导料齿螺旋扭转方向相反。图中所示的动磨导料齿31扭转方式为逆时针,静磨导料齿41扭转方向为顺时间。动、静磨导料齿呈中心圆弧阵列均勻分布。动、静磨导料齿的数量nl范围分别为3个< nl < 24个,优选nl=8个。其扭转角度的选择是依据动力输出时的旋转方向而定,静磨导料齿41的螺旋扭转角f的取值范围为5° ≤f ≤155°,优选f为18°。相邻的动、静磨导料齿间所限定的导引空间的投影Φ 的数值范围为5 mm ≤Φ ≤;35讓,优选 Φ 为 15mm。动、静磨导料齿从齿顶部至齿根部间的距离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H2处于数值范围5 mm≤H2≤35mm,优选H2为12mm。动、静磨组件间构成有一环状研磨区A,该研磨区A包括环状盘形动磨和环状盘形静磨;所述动、静磨组件的纵剖面中所述研磨区A工作面与水平方向的第二夹角α的数值范围为0° < α <45°,综合粉碎效果和浆料循环流动性较优的角度考虑,所述第二夹角 α 为 10°。动、静磨组件的纵剖面中,动研磨齿32与静研磨齿42的工作面之间的间隙g为 0. 005 mm ≤g ≤2mm,综合粉碎效果和加工工艺性的设计,所述间隙g较优为0. 1mm。导引物料向上升的静研磨齿42高度h为0. 5^5mm,从制造工艺和导引上升力考虑优选齿高h为 2mm ο在导流孔5的下平面Sl与静研磨齿42的末端是相平的,这样便于磨出的浆液顺畅流出。液流驱动部的空间高度Hl为l(T50mm,优选高度为20mm。动、静研磨齿分别在所述动、静磨盘上呈中心圆弧阵列均勻分布。动、静研磨齿的阵列数目n5、n2的个数数值范围为3彡n5、n2 ( M个,优选地η5、 η2均选取8个。在水平投影面上,动、静研磨齿的每个阵列圆心夹角λ、y的数值范围为 15° ≤λ ≤120°,15° ≤y ≤120°,优选 λ =45° 或 γ =45°。每个平行阵列的动、静研磨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距离Wl的数值范围为0.5 mm ≤Wl ≤10mm, 0. 5 mm ≤W4 ≤10mm, W4 或 Wl 优选为 1. 5mm。每个动、静研磨齿的平行阵列所包含的动、静研磨齿数量3 < n6或n3 <为M个, η6、η3优选为12个。每个动、静研磨齿的齿形均可大致呈等腰梯形,其上边宽度W3、W2的数值范围为0. 2 mm ^ W2 ^ 5mm, 0. 2 mm ^ W3 ^ 5mm, W3、W2 优选 0. 2mm。每个动、静研磨齿的腰线夹角δ或ε的数值范围为60 ° ( ε彡120° ,60 。彡δ彡120°,δ、ε优选为90°。动、静研磨齿的腰线顶点处设置为圆弧过渡,圆弧R2、Rl为0.05彡R2彡2mm, 0. 05 ^ Rl ^ 2mm, R2、Rl 优选为 0. 2mm。连接体7与静磨组件4为一体成型。所述静磨组件下形成虹吸部C。本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时,静磨组件4有开口向下的部分形成虹吸部C,虹吸部C是与刀翼6产生吸力的部分;在虹吸部C上部中心设有导料部B,动磨导料齿31的纵剖面为上大下小,大致成倒梯形,是虹吸部C与研磨区A的过渡部位,起到将吸上来的物料进行挤压和导引到研磨区A进行研磨粉碎。经研磨粉碎后的物料从静磨组件4上设置的出料孔51 处流出。此为一次完整的物料研磨过程。实施例二
如图1广12所示,机头下盖的下部设有连接体,静磨组件4与连接体7固定连接,连接体7内设置有联轴器8和弹压装置9,联轴器8包括与电机轴连接的上联轴器和与动磨头轴连接的下联轴器,弹压装置9设于下联轴器8与动磨组件3之间,弹压装置9包括止挡板和弹簧,联轴器的活动间隙H3高度为(T25mm,具体地优选为5mm。机头下盖与连接体7固定连接,连接体7与静磨组件4卡扣可拆连接。其余方案同实施例一。实施例三
如图13所示,静磨组件4外还设置有静磨罩43,静磨组件4是单独一个零件加工成形后再与静磨罩43镶嵌组合在一起。其余方案同实施例二。实施例四
如图14所示,静磨组件4在液流驱动部处设有扰流筋44,扰流筋44增加了物料在液流驱动部的初步撞击粉碎。其他方案同实施例二。实施例五
如图15 18所示,联轴器8处增加一减速箱81,减速箱81包括支架82,在支架82内设置太阳齿83、行星齿84、外齿圈85、行星支架86,电机轴21与太阳齿83固定连接输入动力,通过行星齿84和外齿圈85减速,从行星支架86输出到动磨组件3,根据电机2的转速和动磨组件3、静磨组件4的研磨转速需要,转速比n7为1 Γ1 40,综合考虑液流驱动部和电机2可实现的转速,优选的转速比π7为1 5。综上所述,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阅读本发明文件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无需创造性脑力劳动而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变换方案或本发明各实施例之间方案的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豆浆机,包括杯体,扣置在所述杯体上的机头,设置在所述机头内的电机和与电机相连接的输出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头的下部连接有研磨装置,该研磨装置包括动磨组件和静磨组件,所述动磨组件连接在所述输出轴上并由其驱动旋转,所述静磨组件为设置于所述动磨组件外周侧且上部设有导流孔,所述动、静磨组件上分别设置有带有研磨工作面的动、静磨盘,在所述动、静磨盘的所述研磨工作面上分别有结构相对应的动、静研磨齿,并且,所述动、静磨组件的所述动、静研磨齿的下侧和/或下方设置有液流驱动部和/或液流驱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豆浆机,其特征是,所述动、静磨组件上所述动、静研磨齿的下侧一体地设置有液流驱动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豆浆机,其特征是,所述液流驱动部的下方设有用于液流驱动的所述旋转件,所述旋转件的旋转中心水平面至所述液流驱动部入口之间的距离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H处于数值范围5 mm彡H彡50mm,优选地,20謹彡H彡30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豆浆机,其特征是,所述的液流驱动部为动、静磨导料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豆浆机,其特征是,所述动、静磨组件的所述动、静研磨齿的下方设置有所述液流驱动装置,该液流驱动装置为旋转时能够产生液流驱动的旋转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豆浆机,其特征是,所述的旋转件上带有至少一个翼片,所述翼片上设置有切割刃。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豆浆机,其特征是,所述动磨导料齿的纵剖面大致呈上大下小的倒梯形,所述研磨装置的纵剖面中,所述动磨导料齿的腰线与水平方向第一夹角β为 30° < β <85°,优选地,所述第一夹角β为70°。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豆浆机,其特征是,所述动磨导料齿在动磨盘上呈中心圆弧阵列均勻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豆浆机,其特征是,所述动磨导料齿阵列数目η4的数值范围为3彡π4彡M个,π4优选为8个。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豆浆机,其特征是,所述动磨导料齿的扭转角m为 25°彡m彡125°,扭转角m优选为45°。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豆浆机,其特征是,所述动、静磨导料齿呈螺旋扭转且所述动、静磨导料齿螺旋扭转方向相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豆浆机,其特征是,所述动、静磨导料齿呈中心圆弧阵列均勻分布。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豆浆机,其特征是,所述动、静磨导料齿的数量nl范围分别为3个< nl < M个,优选nl=8个。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豆浆机,其特征是,所述静磨导料齿的螺旋扭转角f的取值范围为5° ^ f ^ 155°,优选f为18°。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豆浆机,其特征是,相邻的所述动、静磨导料齿间所限定的导引空间的投影OD的数值范围为5 mm彡Φ 彡35mm,优选Φ 为15mm。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豆浆机,其特征是,所述动、静磨导料齿从齿顶部至齿根部间的距离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H2处于数值范围5 mm彡H2彡35mm,优选H2为12mm。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豆浆机,其特征是,所述动、静磨组件间构成有一环状研磨区,该研磨区包括环状盘形动磨和环状盘形静磨;所述动、静磨组件的纵剖面中所述研磨区工作面与水平方向的第二夹角α的数值范围为0° < α <45°,优选地,所述第二夹角α 为 10°。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豆浆机,其特征是,所述动、静磨组件的纵剖面中,动研磨齿与静研磨齿的工作面之间的间隙g为0. 005 mm彡g彡2mm,优选地,所述间隙g为0. 1mm。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所述的豆浆机,其特征是,所述动、静研磨齿分别在所述动、静磨盘上呈中心圆弧阵列均勻分布。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豆浆机,其特征是,所述动、静研磨齿的阵列数目n5、n2的个数数值范围为3 < π5、π2 < M个,优选地π5、η2均选取8个。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豆浆机,其特征是,在水平投影面上,所述动、静研磨齿的每个阵列圆心夹角λ、y的数值范围为15°彡λ或γ彡120°,优选λ =45°或γ =45°。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豆浆机,其特征是,每个所述平行阵列的动、静研磨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距离Wl的数值范围为0. 5 mm彡W4或Wl彡10mm, W4或Wl优选为1. 5mm。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豆浆机,其特征是,每个所述动、静研磨齿的平行阵列所包含的动、静研磨齿数量3 < π6或π3 <为M个,π6或π3优选为12个。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豆浆机,其特征是,每个所述动、静研磨齿的齿形均可大致呈等腰梯形,其上边宽度W3、W2的数值范围为0. 2 mm彡W3或W2彡5mm, W3或W2优选 0. 2mm。
25.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豆浆机,其特征是,每个所述动、静研磨齿的腰线夹角δ或 ε的数值范围为60 °彡δ或ε彡120°,δ或ε优选为90°。
26.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豆浆机,其特征是,所述动、静研磨齿的腰线顶点处设置为圆弧过渡,圆弧R2、Rl为0. 05彡R2或Rl彡2mm, R2或Rl优选为0. 2mm。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厨房小家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豆浆机,包括杯体,扣置在所述杯体上的机头,设置在所述机头内的电机和与电机相连接的输出轴,在所述机头的下部连接有研磨装置,该研磨装置包括动磨组件和静磨组件,所述动磨组件连接在所述输出轴上并由其驱动旋转,所述静磨组件为设置于所述动磨组件外周侧且上部设有导流孔,所述动、静磨组件上分别设置有带有研磨工作面的动、静磨盘,在所述动、静磨盘的所述研磨工作面上分别有结构相对应的动、静研磨齿,并且,所述动、静磨组件的所述动、静研磨齿的下侧和/或下方设置有液流驱动部和/或液流驱动装置。本发明的豆浆机,磨浆效果好,磨头易加工、耐磨。
文档编号A47J31/00GK102188158SQ201110141299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7日
发明者张锦洲, 湛海耀, 蔡才德, 陈世雄 申请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