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液面悬浮物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3435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金属液面悬浮物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金属液面悬浮物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金属液体表面悬浮物输送去除的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利用表面张力和气体抽吸导流的原理,排除金属熔化后形成的液体表面悬浮物的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申请号9410 8736的发明专利提供的流体泵以及具有该泵的抽吸泵组件,包括伸缩管、密闭腔室和驱动的电动泵装置,通过电动泵产生的正负压实现流体输送,该专利采用电动泵,存在对于金属熔融液的输送易堵塞卡死、寿命短、能耗大的弊端。中国专利申请号02156088的发明专利提供的真空抽吸泵,用于对水或高粘度液体进行加压泵送,包括电机、叶轮和内外壳,壳内设有引导槽在真空抽吸时可将液体内的异物细碎,但由于采用叶轮形式且未设置排积液的措施,同样存在对于金属熔融液的输送易堵塞卡死、能耗大、寿命短的弊端。中国专利申请号200780016286涉及抽吸泵单元,是一种用于体液和/或空气的抽吸的便携式抽吸泵单元。中国专利申清号200880118489涉及多级隔膜抽吸泵,同样对于高温金属熔融液显然是不合适的。一般情况下,采用气体作为动力源后,输送口固定在进口侧,所需功率大而且不易对动力管维护,而且输送介质中会产生气泡,气泡的爆炸破裂会产生很大噪音。因此,如何设计一种用于金属液面悬浮物的装置,具有不易堵塞、能耗低、寿命长、振动和噪音小、维护简易等方面的特点,就成为需要进行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金属液面悬浮物输送装置;利用液体表面的张力有效聚集悬浮物、通过可随时更换的动力管提供并调节动力源的大小,有效排出金属熔融液面的悬浮物、防治腔室内部金属溶液的沉积,提高使用寿命,通过破泡格栅有效降低排出口的噪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金属液面悬浮物输送装置,包含吸入口,吸入通道,过渡腔室,输出通道,其特征在于,吸入口通过焊接与吸入通道连接,吸入通道通过过渡腔室与输出通道焊接连接,输出通道的末端焊接有输出口 ;在输出口的接口处焊有动力管,动力管道的末端采用软管通过调节阀和动力源连接。所述的吸入口采用正方形形式,利用金属液面表面张力和浸润性不同的原理,其截面积尽量比吸入通道截面积要大,方便悬浮物的有效聚集。所述的吸入通道通过过渡腔室和输出通道焊接在一起,其过渡处采用冲压弯头,以保证圆滑过渡。所述的吸入通道和输出通道相对于倾斜角度保持平行,其类似于U形管的原理。[0012]在过渡腔室的低位开有排液孔,排液孔的直径为过渡腔室直径的1/8 1/10,过渡腔室带有一定的倾斜度,其倾斜角度相对于水平面为2 10°,便于过渡腔室内积液在最低点的排出,避免沉积后,特别是低温凝结后堵塞通道。在输出口处焊接有破泡用的呈网格状的格栅,通过破泡格栅有效降低排出口的噪声。所述的输出通道的方向焊接设有采用角钢的固定支架,在输出通道中心线和输出口相交的位置开有用于安装动力管道的椭圆形孔,固定支架上的动力管道插入椭圆形孔,动力管道的末端采用软管通过调节阀和动力源连接;动力管为普通的管道,由于和动力源相连,因而称为动力管;所需动力的大小可通过调节阀调整,以吸入口形成一定的吸入漩涡为准;动力源可采用任何带有一定压力的气体,但要考虑和输送介质的兼容性;输出通道的末端成一定角度焊接有输出口,输出口和吸入口的水平面等高以发挥液面张力的效力,其相互之间的接口处焊有约1/2输出管道管径比例的动力管,用以改变动力气体作用于液体的方向,使之出口处的液流收到推力,吸入管道和输出管道内液体收到牵引力的作用。 所述的装置通过定位架进行固定安装,上下距离需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I)本实用新型利用液体表面存在的张力和浸润原理有效聚集悬浮物、采用的吸入口尽量放大,并在抽吸动力源的作用下在吸入口形成漩涡。(2)本实用新型采用靠近出口处气体单点驱动和导流的原理,吸入口和排出口在同一水平线上,有效降低了所需的动力,具有节能高效的作用。(3)本实用新型采用带有倾斜度的过渡腔室,利于过渡腔室内液体的排出。(4)本实用新型的过渡腔室低位在不影响输送的前提下开设的排液孔,完全解决了装置内液体的沉积或凝固后堵塞腔体无法使用的问题。(5)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管道安装在出口一侧,通过椭圆孔进行悬臂固定,易于在线随时插拔更换,维护方便。(6)本实用新型的排出口的格栅可有效对气泡进行粉碎,降低了排出口的噪声,同时提闻了安全性。(7)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管道上配置的调节阀和软管可调节动力大小,利于装置的随机调节和长距离移动使用。(8)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需要排除金属熔化后形成的液体表面悬浮物的场合,特别适用于锌铝等熔融液表面悬浮杂质的排除。

图Ia :液面悬浮物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Ib :液面悬浮物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2:吸入口液面图。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吸入口,11原始液面,12实际液面,2吸入通道,3过渡腔室,31排液孔,4输出通道,41导流板,5输出口,51格栅,52椭圆孔,6动力管,61软管,62调节阀,7固定支架,8定位架,9动力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提供本实用新型一种金属液面悬浮物输送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I请参见附图la, Ib和2, —种金属液面悬浮物输送装置,包含吸入口 I,吸入通道2,过渡腔室3,输出通道4,其特征在于,吸入口通过焊接与吸入通道连接,吸入通道通过过渡腔室与输出通道焊接连接,输出通道的末端焊接有输出口 5 ;在输出口的接口处焊有1/2输出通道管径比例的动力管6,动力管的末端采用采软管61通过调节阀62和动力源9连接吸入口 I采用正方形形式,其吸口截面尺寸为125mm*125mm,由于锌液原始液面11和吸入口 I表面张力和浸润性不同的作用,实际液面12比原始液面11要高Ah = 3 5_,使得液面悬浮物的有效进入吸入口 I聚集。吸入口 I和吸入通道2焊接在一起,吸入通道2通过过渡腔室3和输出通道4焊接在一起,其过渡处必须采用冲压弯头以保证圆滑过渡,吸入管道2、过渡腔室3和输出管道采用100_的不锈钢管制作,其过渡采用同直径的不锈钢弯头。类似U形管的原理,吸入通道2和输出通道4必须保持平行。过渡腔室3带有约5度的倾斜度,在过渡腔室3的低位开有排液孔31,排液孔31的直径为10mm,当输送装置不使用时就提升到一个高位,便于过渡腔室3内积液在最低点的排出,避免沉积后,特别是低温凝结后堵塞过渡腔室3影响下次的使用,过渡腔室3的长度为180_。输出通道4的末端成135度焊接有输出口 5,输出口 5采用IOOmm的45度不锈钢弯头制作,输出口 5的中心线和吸入口 I的水平面等高以发挥液面张力的效力,其相互之间的接口处焊接有直径IOOmm的半圆形不锈钢动力导流板41,用以改变动力源9作用于液体的方向,使之输出口 5处的液流收到推力,吸入口 I至输出管道4导流板41处内液体收到牵引力的作用。在输出口 5处焊接有破泡用的呈网格状的格栅51。顺延输出通道的方向焊接有采用角钢的固定支架,在输出通道4中心线和输出口 5相交的位置开有用于安装动力管道的椭圆形孔52,椭圆孔52短轴为12_,长轴根据动力管6和输出管道4的平行安装进行修正,以实现固定支架7上的动力管6可方便插入椭圆形孔52,固定支架7采用两根50mm的角钢朝内相向焊接。动力管52的末端采用软管61通过调节阀62和动力源连接,动力管6、软管52和调节阀的通径统一为12_,所需动力源9的大小可通过调节阀62调整,以吸入口 I形成有效可见的漩涡为准。考虑到高温锌液和动力气体的兼容性,动力源9采用6 8Bar压力的氮气。整套装置可通过定位架8进行固定安装,使用时将吸入口 I调整到原始液面11的高度,插入动力管6后通过调节阀62供应动力源9。不使用时关闭调节阀62,将动力管6拔出排出其中积液,同时将整套装置通过定位架8调整到过渡腔室3高于原始液面11的位置,通过排液孔31排出过渡腔室3内的积液,防止堵塞。定位架8安装在一个可以自动调节高度的框架上。本实用新型的金属液面悬浮物输送装置,主要采用单端气源输入作为动力,利用液体的推力和牵引力,避免装置内金属积液和输出降低噪声的措施。实践证明,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易、维护方便,使用寿命长、实用性强的特点。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金属液面悬浮物输送装置,包含吸入口(I),吸入通道(2),过渡腔室(3),输出通道(4),其特征在于,吸入口通过焊接与吸入通道连接,吸入通道通过过渡腔室与输出通道焊接连接,输出通道的末端焊接有输出口(5);在输出口的接口处焊有动力管¢),动力管的末端采用软管¢1)通过调节阀¢2)和动力源(9)连接。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金属液面悬浮物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入口采用正方形形式。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金属液面悬浮物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入通道通过过渡腔室和输出通道焊接在一起,其过渡处采用冲压弯头。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金属液面悬浮物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入通道和输出通道相对于其倾斜角度保持平行。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金属液面悬浮物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过渡腔室的低位开有排液孔,排液孔(31)的直径为过渡腔室直径的1/8 1/10。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金属液面悬浮物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输出口处焊接有破泡用的呈网格状的格栅(51)。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金属液面悬浮物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出通道的方向焊接设有采用角钢的固定支架(7),在输出通道中心线和输出口相交的位置开有椭圆形孔,固定支架上的动力管道插入椭圆形孔。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金属液面悬浮物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通过定位架(8)进行固定安装。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金属液面悬浮物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出口和吸入口的水平面等高。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金属液面悬浮物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渡腔室为带有倾斜角度的过渡腔室,其倾斜角度相对于水平面为2 1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液面悬浮物输送装置,包含吸入口(1),吸入通道(2),过渡腔室(3),输出通道(4),其特征在于,吸入口通过焊接与吸入通道连接,吸入通道通过过渡腔室与输出通道焊接连接,输出通道的末端焊接有输出口(5);在输出口的接口处焊有动力管(6),动力管的末端采用采软管(61)通过调节阀(62)和动力源(9)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利用液体表面的张力有效聚集悬浮物、通过可随时更换的动力管提供并调节动力源的大小,有效排出金属熔融液面的悬浮物、防治腔室内部金属溶液的沉积,提高使用寿命,通过破泡格栅有效降低排出口的噪声;适用于需要排除金属熔化后形成的液体表面悬浮物的场合。
文档编号B08B7/00GK202377239SQ201120472330
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3日
发明者叶冬柏 申请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