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3428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调味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餐具,具体涉及一种调味筷。
背景技术
筷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也是最重要的餐具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从古至今,筷子仅用来夹取食物,其功能并未被充分开发和拓展。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筷子功能的局限,提供一种可以在制备菜肴过程中准确调味的调味筷。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调味筷,包括两根中空的筷子杆,所述每根筷子杆从上至下包括装料部、透明部以及调味部三部分;所述装料部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中空管状体,所述装料部靠近开口的位置设有第一手动阀;所述透明部为透明塑料制成的两端开口的管状体;所述调味部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中空管状体,所述调味部靠近开口的位置设有第二手动阀,靠近下端的位置设有多个小孔;所述装料部下端与透明部上端之间,透明部下端与调味部上端之间通过相互配合的螺纹装置旋接。较优的,所述透明部的外侧设有刻度标记。较优的,所述装料部的长度为调味筷长度的1/4至1/3,所述透明部的长度为调味筷长度的1/4至1/3,所述调味部的长度为调味筷长度的1/3至1/2。使用前,将调料放入装料部,并将调味筷通过螺纹装置组装好;使用时,打开第一手动阀,通过观察筷体内部来控制落入透明部的调料量,当达到需要的调料量时,关闭第一手动阀;待需要为菜肴调味时,打开第二手动阀,时调味料落入调味部,并通过调味部下端的小孔溶入菜肴中。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可以通过部分透明的筷体以及两个手动阀来准确控制加入菜肴中的调料量;并且由于调味筷分为三段结构,三段之间可以通过螺纹装置拆卸,方便携带和筷子内部的清洗。

图I :一种调味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C.筷子杆I.装料部2.透明部3.调味部
11.第一手动阀21.刻度标记31.第二手动阀32.小孔)图2 :—种调味筷的透视图(C.筷子杆I.装料部2.透明部3.调味部11.第一手动阀21.刻度标记31.第二手动阀32.小孔S.螺纹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的一种调味筷,包括两根中空的筷子杆C,每根筷子杆C从上至下包括装料部I、透明部2以及调味部3三部分;装料部I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中空管状体,装料部I靠 近开口的位置设有第一手动阀11 ;透明部2为透明塑料制成的两端开口的管状体;调味部3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中空管状体,调味部3靠近开口的位置设有第二手动阀31,靠近下端的位置设有多个小孔32 ;装料部I下端与透明部2上端之间,透明部2下端与调味部3上端之间通过相互配合的螺纹装置S旋接,螺纹装置S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透明部2的外侧设有刻度标记21。装料部I的长度为调味筷长度1/3,透明部2的长度为调味筷长度的1/3,调味部3的长度为调味筷长度的1/3。
权利要求1.一种调味筷,包括两根中空的筷子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每根筷子杆从上至下包括装料部、透明部以及调味部三部分;所述装料部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中空管状体,所述装料部靠近开口的位置设有第一手动阀;所述透明部为透明塑料制成的两端开口的管状体;所述调味部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中空管状体,所述调味部靠近开口的位置设有第二手动阀,靠近下端的位置设有多个小孔;所述装料部下端与透明部上端之间,透明部下端与调味部上端之间通过相互配合的螺纹装置旋接。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调味筷,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部的外侧设有刻度标记。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调味筷,其特征在于,所述装料部的长度为调味筷长度的1/4至1/3,所述透明部的长度为调味筷长度的1/4至1/3,所述调味部的长度为调味筷长度的1/3至 1/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具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调味筷,包括两根中空的筷子杆,所述每根筷子杆从上至下包括装料部、透明部以及调味部三部分;所述装料部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中空管状体,所述装料部靠近开口的位置设有第一手动阀;所述透明部为透明塑料制成的两端开口的管状体;所述调味部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中空管状体,所述调味部靠近开口的位置设有第二手动阀,靠近下端的位置设有多个小孔;所述装料部下端与透明部上端之间,透明部下端与调味部上端之间通过相互配合的螺纹装置旋接。本实用新型的调味筷可以准确控制加入菜肴中的调料量;并且由于调味筷分为三段结构,三段之间可以通过螺纹装置拆卸,方便携带和筷子内部的清洗。
文档编号A47G21/10GK202355094SQ20112047215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4日
发明者卢慧婕 申请人:上海市浦兴中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