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9624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尘器,尤其是指一种具有软管挂架的吸尘器。
背景技术
吸尘器一般包括桶体、机头及软管,为了将软管合理收集在一起而不占用太大的存储空间,现有吸尘器上还设有支撑软管的支架。目前所述支架固定于吸尘器的方式通常包括以下两种第一,支架自吸尘器上一体延伸出,显然这种方式增大了整个机器的包装尺寸;第二,支架通过如螺栓之类的连接件固定于吸尘器上,然而这种方式则不便于支架的拆装。因此,需要一种改进的吸尘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拆卸式软管挂架的吸尘器,该软管挂架结构简单且拆装方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吸尘器,其包括桶体、具有上盖与下盖的机头、连接于桶体上的软管及至少一个用以收集所述软管的挂架,该挂架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下盖上,所述挂架包括挡臂及自该挡臂两端弯折而成的一对弹性臂,该两弹性臂包括底边及自该底边的尾部向外弯折而成的钩部,所述下盖上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两弹性臂配合安装的组装部,所述两弹性臂的底边分别弹性抵压于所述两组装部上,所述两钩部分别钩设于所述两组装部上,两弹性臂被握紧时将在相对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而使挂架与所述组装部相分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吸尘器的挂架不但结构简单,而且挂架的两弹性臂被作业员握紧时将在相对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而使挂架与所述组装部相分离,如此可方便地将挂架从所述下盖上拆卸下来,从而具有拆装方便的功效。

图I是本实用新型吸尘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I中的上盖被取下后部分元件的组装图。图3是图2中所圈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图3中部分元件的分解图,其中挂架、压帽及螺栓被取出。图5是本实用新型吸尘器的下盖的立体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吸尘器的挂架组装于底座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图1、2所示,所述吸尘器包括底座100、安装于底座100的轮子101、设于底座100上的桶体102、安装于该桶体102上的机头2、一端连接于桶体102上的软管(未图示)及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机头2上的一对软管挂架4,该挂架4用以将软管收集在吸尘器上。所述机头2设有上盖5和下盖6,所述挂架4连接于下盖6上。参图3、4所示,所述挂架4由一根金属钢丝弯折而成,且该挂架4具有对称结构,其包括位于中间位置的挡臂41及自该挡臂41两端相对弯折而成的一对弹性臂42。所述弹性臂42大致呈L形,其包括大致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侧边421、大致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底边422及自该底边422的尾部423向外弯折而成的钩部43,所述侧边421与机头相对设置,所述底边422与下盖6相连。此外,所述弹性臂42还包括自侧边421底端向机头2方向弯折形成的连接所述底边422的弧形部424以及自侧边421顶端向机头2方向弯折形成的连接所述挡臂41的折弯部425。挂架4在未安装至下盖6时,所述两钩部43端部之间的距离在此定义为第一间距XI,所述两底边422的尾部423外侧之间的距离在此定义为第二间距X2。参3至图5所示,所述下盖6呈圆盘形,该下盖6上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弹性臂42配合安装的组装部61及至少两个安装于该组装部61上的压帽7。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组装部61设有两对共四个,分别对应所述两挂架4的四个弹性臂42。下盖6具有与所述上盖5相对的倾斜对接面600 (见图6),所述组装部61设于该对接面600上。所述组装部61包 括相连的挡壁62与圆柱形凸柱63,为增强凸柱63的强度设有与之相连的加强肋板64,由于挡壁62与凸柱63相连,因此也起到提高凸柱63强度的功效。此外,加强肋板64与挡壁62均相连于一第一遮板65,如此可进一步增大凸柱63的强度。所述组装部61进一步包括一挡板66,该挡板66大致与所述挡壁62相垂直,且与凸柱63及凸柱63的其中一加强肋板64之间形成一定位槽67。组装部61还包括自对接面600突伸的两条大致垂直交叉的支撑条601、602,该两支撑条601、602分别与所述弹性臂42的底边422和钩部43相对应,当所述挂架4组装于下盖6时,该底边422与钩部43分别对应支撑于该两支撑条601、602上。所述压帽7借助一螺栓8穿过其上所设的通孔71及所述凸柱63上的安装孔631而固定安装于下盖6上。一对组装部61的两个挡壁62之间的距离在此定义为第三间距X3。参3至图5所示,将挂架4安装于下盖6时,作业员首先握紧挂架4的两弹性臂42,由于挂架4由金属钢丝弯折而成,因此,两弹性臂42在受到作业员的握持力时将在相对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间距Xl及第二间距X2减小,直至所述第一间距Xl减小至小于所述第三间距X3时,作业员可接着将挂架4的两个底边422插入一对组装部61的两个挡壁62之间,直至所述钩部43越过挡壁62并到达与所述定位槽67相对的位置时,作业员最后可松开两弹性臂42,两弹性臂42在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向外侧扩展,从而使得所述钩部43卡入定位槽67内,如此钩部43便钩设于组装部61的凸柱63上。此外,所述第二间距X2设计成大于第三间距X3的尺寸,因此所述底边422弹性抵压于组装部61上,从而使得挂钩4与组装部61之间的连接更稳固。所述底边422可弹性抵靠于所述挡壁62上,当所述凸柱63向外突出挡壁62的壁面时,底边422也可弹性抵靠于凸柱63上。所述压帽7位于底边422的尾部423与钩部43上(见图7),且所述压帽7与所述支撑条601、602之间的距离等于形成挂架4的钢丝的直径,因此压帽7不但可防止所述底边422和钩部43的向上脱离组装部61,而且可防止底边422和钩部43发生上下窜动而使挂架4组装不稳。同理,当将挂架4从下盖6上取下时,只需再次握紧两弹性臂42,使两者在相对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直至第一间距Xl小于第三间距X3时,便可向外拉出挂架4使所述底边422从一对组装部61的两个挡壁62之间退出,如此挂架4便与组装部61相分离,从而挂架4被方便地从下盖6上拆卸下来。由此可见,所述挂架4不但结构简单,而且所述组装部61与压帽7的设置可使挂架4快速便捷地安装于下盖6上。参图I、图3及图4所示,所述上盖5组装至下盖6后,在所述挂架4位置处,上、下盖之间形成有开孔103,所述挂架4自该开孔103延伸出来。下盖6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遮板65相类似的第二遮板68,所述两组装部61的挡板66共同连接于该第二遮板68,该第二遮板68与开孔103相对设置。第一、第二遮 结构,使得结构设计更加美观。此外,由于所述弹性臂42的侧边421顶部具有与所述挡臂41相连的折弯部425,因此挡臂41与机头2之间的距离小于侧边421与机头2之间的距离,且挡臂41与机头2之间向上开口的尺寸小于软管的直径,从而软管从开口出被压入挂架4内后不会轻易地从挂架4内松脱出来。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描述,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多种其他实施方式,如所述压帽7可通过其他方式固定于组装部61上,或者也可以与所述组装部一体成型。此外,用以定位安装挂架4的配合装置并非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组装部61与压帽7的接合,如该配合装置可以是一对简单的相隔设置的固定片,该固定片上设有通孔,两固定片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间距X2,当挂架4安装于该固定片时,挂架的底边422弹性抵靠于固定片上,所述钩部43则钩设于所述通孔里,如此也可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总之,凡采用等同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吸尘器,其包括桶体、具有上盖与下盖的机头、连接于桶体上的软管及至少一个用以收集所述软管的挂架,该挂架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下盖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架包括挡臂及自该挡臂两端弯折而成的一对弹性臂,该两弹性臂包括底边及自该底边的尾部向外弯折而成的钩部,所述下盖上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两弹性臂配合安装的组装部,所述两弹性臂的底边分别弹性抵压于所述两组装部上,所述两钩部分别钩设于所述两组装部上,两弹性臂被握紧时将在相对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而使挂架与所述组装部相分离。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组装部上安装有位于所述底边与钩部上方的压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部包括相连的凸柱与挡壁,所述钩部钩设于该凸柱上,所述底边的尾部弹性抵压于该凸柱或该挡壁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帽上设有通孔,所述凸柱上设有安装孔,所述下盖上设有穿过所述通孔与安装孔而将压帽安装于组装部上的螺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部包括挡板,该挡板与凸柱之间形成容纳所述钩部的定位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具有与上盖相对的倾斜对接面,所述组装部包括用以支撑所述底边与钩部的支撑条,该支撑条自所述对接面向上凸伸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部包括与所述凸柱相连加强肋板,所述下盖上设有连接加强肋板与所述挡壁的第一遮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与下盖之间形成有开孔,所述挂架自该开孔向外延伸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臂与机头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软管的直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包括与所述机头相对的侧边、自该侧边底端向机头方向弯折形成的与所述底边相连的弧形部及自侧边顶端向机头方向弯折形成的连接所述挡臂的折弯部,所述挡臂与机头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侧边与机头之间的距离。
专利摘要一种吸尘器,其包括桶体、具有上盖与下盖的机头、连接于桶体上的软管及至少一个用以收集所述软管的挂架,该挂架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下盖上,挂架包括挡臂及自该挡臂两端弯折而成的一对弹性臂,该两弹性臂包括底边及自该底边的尾部向外弯折而成的钩部,下盖上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两弹性臂配合安装的组装部,两弹性臂的底边分别弹性抵压于两组装部上,两钩部分别钩设于两组装部上,两弹性臂被握紧时将在相对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而使挂架与所述组装部相分离,如此所述挂架不但结构简单,而且拆装方便。
文档编号A47L9/00GK202568077SQ201220121228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7日
发明者汪波 申请人:天佑电器(苏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