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电饭锅及其加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饭锅及其加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智能家用电器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作为智能家用电器的一种,智能电饭锅也日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许多智能电饭锅具有智能控制模块,其能够通过设置在其中的控制程序来控制煮饭的温度、时间等参数,或者通过例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传感模块提供的感测结果来监控电饭锅的运行状况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能够提高所烹饪的米饭品质,可以将智能电饭锅设计为能够在煮饭时向米饭中自动加水。这既可以避免当电饭锅工作于高温加热模式时由于锅中缺水而导致的米饭粘锅,又可以提高当电饭锅工作于保温模式时的锅内湿度,从而保持米饭中的水分。如果将这种自动加水装置的出水口设置在电饭锅的锅盖上,在煮饭时电饭锅的锅盖被打开,则该出水口很可能随着锅盖位置移动,并导致出水方向变化,从而使得水被喷到电饭锅的锅体之夕卜。此外,由于煮饭时所添加的水温度通常较高,从打开的锅盖上喷出的水很可能会烫伤操作者。因此,一种安全性更高的电饭锅的加水装置是令人期待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饭锅的加水装置,所述电饭锅包括锅体以及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用于容纳所述锅体的空腔,其中,所述加水装置包括进水管道,由所述锅体的侧壁向所述锅体外延伸,并与所述锅体流体地连通;供水管道,由所述壳体的侧壁向所述空腔内延伸,并与水源流体地连通;以及滑动套管,通过弹性偏置元件耦接到所述壳体或所述锅体的侧壁,其中,所述滑动套管可沿所述供水管道与所述进水管道的延伸方向滑动,以在所述进水管道对准所述供水管道时密闭所述进水管道与所述供水管道的连接。由于加水装置未被设置在电饭锅的锅盖上,而是被设置靠近电饭锅的壳体的位置,并通过锅体对应位置的进水管道向锅体内加水。因此,当锅盖打开时,进水管道的出水口位置不会随锅盖移动,从而能够避免将水喷到锅体外,进而提高了电饭锅的使用安全性。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套管远离所述弹性偏置元件的端部具有斜面,以使得在所述锅体装入所述空腔时,所述滑动套管沿压缩所述弹性偏置元件的方向滑动。在锅体装入空腔时,滑动套管端部的斜面使得滑动套管易于滑动,从而便于连接进水管道与供水管道。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道与所述供水管道中的一个的端部的内径大于另一个的端部的外径。这使得进水管道与供水管道能够相互嵌套,从而更好地相互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套管内具有密封套圈。密封套圈通常可以采用橡胶材料构成,其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能够进一步提高进水管道与供水管道的连接,并避免漏水。[000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锅体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预定间隙以允许所述锅体相对于所述壳体移动并解除所述进水管道与所述供水管道之间的连接。在电饭锅结束使用后,锅体与壳体之间的间隙使得进水管道与供水管道易于相互分离,从而便于锅体从壳体中取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饭锅,包括根据前述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加水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以上 特性及其他特性将在下文中的实施例部分进行明确地阐述。
通过下文对结合附图所示出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特征将更加明显,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图I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饭锅10及其加水装置100 ;图2示出了图I的加水装置100的细节示意图;图3a至图3f示出了图I的加水装置100中各个部件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饭锅40及其加水装置400 ;图5示出了图4的加水装置400的细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优选的实施例的具体描述中,将参考构成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所附的附图。所附的附图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了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实施例。示例的实施例并不旨在穷尽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实施例。可以理解,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其他实施例,也可以进行结构性或者逻辑性的修改。因此,以下的具体描述并非限制性的,且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在以下的具体描述中,参考了所附的附图。附图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在附图中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了能够实施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实施例。就这一点而言,方向性的术语,例如“左”、“右” “顶部”、“底部”、“前”、“后”、“引导”、“向前”、“拖后”等,参考附图中描述的方向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部件可被置于多种不同的方向,方向性的术语是用于示例的目的而非限制性的。可以理解,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其他实施例,也可以进行结构性或者逻辑性修改。因此,以下的具体描述并非限制性的,且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图I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饭锅10。其中,该电饭锅10具有加水装置100,该加水装置100用于向电饭锅10内加水。如图I所示,电饭锅10包括锅体11以及壳体12,该壳体12具有用于容纳锅体11的空腔13。该加水装置100包括进水管道101,其由锅体11的侧壁向锅体11外延伸,并与该锅体11流体地连通;供水管道103,其由壳体12的侧壁向空腔13内延伸,并与水源19流体地连通;以及滑动套管105,其通过弹性偏置元件107耦接到壳体12的侧壁,其中,该滑动套管105可沿供水管道103的延伸方向滑动,以在进水管道101对准供水管道103时密闭进水管道101与供水管道103的连接。在图I所示的实施例中,壳体12具有向上的开口,以使得锅体11能够通过该开口装入壳体12内的空腔13中,或者将锅体11从空腔13内移出。电饭锅10还具有锅盖15,其用于封闭壳体12的开口,从而在锅体11内形成封闭空间。在该实施例中,壳体12的底部具有用于对锅体11进行加热的加热单元17。壳体12的一侧设置有水源19,例如图I中所示的水箱,该水源19通过输水管21连接到供水管道103,以通过该加水装置100向锅体11内供水。其中,电饭锅10还具有水泵23,其设置在输水管21中,用于控制水源19向供水管道103的供水。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供水管道103也可以连接到壳体12外的水源,例如自来水管。
进水管道101设置在锅体11的侧壁上,例如设置在锅体11侧壁的上半部。该进水管道101的两端具有开口,其一端的开口位于锅体11侧壁的内表面,而另一端的开口则向锅体11外延伸,从而使得进水管道101与锅体11流体地连通,以便经由该进水管道101而向锅体11内加水。供水管道103设置在壳体12的侧壁上,具体地,其设置在壳体12与锅体11上的进水管道101相对应的位置。当锅体101被放置在壳体12内之后,该供水管道103的高度应与进水管道101的高度相对应,从而使得供水管道103能够对准进水管道101。在电饭锅运行时,锅体11放置到壳体12中的位置基本确定,因而供水管道103在竖直方向相对于进水管道101的位置也可以被准确确定,从而保证这两个管道在竖直方向相互对准。在一些例子中,锅体11和/或壳体12上还设置有导向标记(图中未示出),该导向标记用于标记锅体11相对于壳体12的位置,或用于导向锅体11在壳体12内的安装。这样,当锅体11被装入壳体12内的空腔13时,进水管道101与供水管道103能够被从锅体11的轴向相互对准,以便于这两个部件之间的连接。在另一些例子中,锅体11和壳体12上还设置有对应的凸起/凹槽结构(未示出),其用于定位锅体11在壳体12内的安装。例如,锅体11靠近其底部的侧壁上可以具有朝向锅体11外的凸起,而壳体12侧壁的对应位置可以具有朝向锅体11的凹槽,该凹槽用于容纳锅体11侧壁上的凸起。当锅体11安装到壳体12中时,该凸起可以被容纳到凹槽中,从而限制锅体11绕竖直方向转动,进而避免由此引起的进水管道101与供水管道103相互分离。这可以进一步提高加水装置100的密闭性,避免在加水时水由进水管道103的端口漏出。供水管道103由壳体12的侧壁的内表面向空腔13内延伸,从而使得该供水管道103的一端的开口朝向锅体11 ;而供水管道103的另一端的开口则位于壳体12内,并接合输水管21的出水口,以使得供水管道103与水源19流体地连通。在锅体11未安装到空腔13中时,滑动套管105位于供水管道103外。该滑动套管105呈中空管状,其内径与供水管道103与进水管道101的外径相匹配,以使得滑动套管105能够容纳并包裹供水管道103与进水管道101相接的端部,并使得滑动套管105能够沿供水管道103的延伸方向滑动,即沿进水管道101的延伸方向滑动。这样,当锅体11被装入壳体12内而使得进水管道101对准供水管道103时,滑动套管105能够由供水管道103外滑动到供水管道103与进水管道101相接的端部之外,从而包裹这两个管道的端部,并密闭进水管道101与供水管道103的连接。滑动套管105通过弹性偏置元件107耦接到壳体12的侧壁上。在一些例子中,弹性偏置元件107包括弹簧,例如为与滑动套管105管径基本相同的弹簧,以适于套接在供水管道103外。弹性偏置元件107的一端固定在壳体12的侧壁的内表面,而其另一端固定在滑动套管105靠近壳体12的一端。在一些情况下,当滑动套管105受到朝向壳体12的压力后,其会朝向壳体12滑动,从而使得弹性偏置元件107被压缩;而当滑动套管105不受到朝向壳体12的压力时,弹性偏置元件107会向滑动套管105施加朝向锅体11的压力,从而使得滑动套管105滑向锅体11,从而包裹锅体11上的进水管道101并密闭进水管道101与供水管道103之间的连接。在一些例子中,滑动套管105内还具有密封套圈(图中未示出)。该密封套圈通常可以采用橡胶材料或硅橡胶材料构成,其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能够进一步提高进水管道与供水管道的连接,并避免漏水。在一些例子中,锅体11与壳体12之间具有预定间隙以允许锅体11相对于壳体12移动,从而解除进水管道101与供水管道103之间的连接。具体地,锅体11与壳体12之间的预定间隙使得锅体11能够相对于壳体12平移或转动,从而使得进水管道101的端部从供水管道103的端部分离,并从滑动套管105中移开。这样,在电饭锅结束使用后,锅体11 与壳体12之间的间隙使得进水管道101与供水管道103易于相互分离,从而便于将锅体11从壳体12中取出。图2示出了图I的加水装置100的细节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加水装置100具有进水管道101、供水管道103、滑动套管105以及弹性偏置元件107。其中,滑动套管105靠近锅体的端部106具有斜面109,该斜面109面向壳体的开口。在一些实施例中,斜面109被设置在滑动套管105远离弹性偏置元件107的端部106,以使得在锅体装入所述空腔时,滑动套管105沿压缩弹性偏置元件107的方向滑动。在未装入锅体时,弹性偏置元件107处于松弛状态,而使得滑动套管105的一部分由供水管道103的端部104超出。当锅体被装入壳体内时,进水管道101的下边缘102首先接触滑动套管105,这样,滑动套管105上的斜面109使得进水管道101对滑动套管105施加的力部分地朝向壳体,从而使得滑动套管105朝向壳体滑动并露出供水管道103的端部104,并且弹性偏置元件107被压缩。在锅体被装入壳体从而使得进水管道101对准供水管道103时,进水管道101不再压迫滑动套管105。这样,弹性偏置元件107会驱动滑动套管105朝向锅体,而使得滑动套管105滑动到包裹进水管道101与供水管道103的两个端部的位置。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进水管道101的端部108的内径大于供水管道103的端部的外径。这样,当进水管道101与供水管道103对准时,供水管道103的端部104能够容纳到进水管道101的端部108内,使得这两个管道能够良好地连接。在一些其他的例子中,进水管道101的端部108的外径亦可小于供水管道103的内径,以使得进水管道101的端部108易于容纳到供水管道103的端部104内。图3a_3f示出了图I的加水装置100中各个部件的示意图。参考图3a,示出了锅体11。其中,该锅体11的侧壁上具有开口 31,该开口 31用于安装加水装置100的进水管道101。此外,开口 31外还具有螺孔32。参考图3b,示出了进水管道101。该进水管道101被设置在卡板33上。该卡板33的形状与锅体11的开口 31的形状相适应。此外,该卡板33上还具有与螺孔32对应的螺孔34,这使得卡板33能够固定在锅体11的侧壁上,从而将进水管道101安装到锅体11上。参考图3c,示出了供水管道103,该供水管道103的一端104用于接合进水管道101,而另一端35则用于连接输水管。图3d-图3f分别示出了滑动套管105、密封套圈36以及弹性偏置元件107。滑动套管105的内径等于或略大于供水管道103的外径,以使得其能够在供水管道103上滑动。其中,弹性偏置元件107可以被设置在滑动套管105的外部,其两端分别连接到滑动套管105以及壳体上,而密封套圈36则被设置在滑动套管105内,以提高滑动套管105的密封性能。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加水装置未被设置在电饭锅的锅盖上,而是被设置在电饭锅的壳体中,并通过锅体对应位置的进水管道向锅体内加水。当锅盖打开时,进水管道的出水口位置不会随锅盖移动,从而能够避免将水喷到锅体外,进而提高了电饭锅的使用安全性。需要说明的是,在图I所示的实施例中,滑动套管105被耦接在壳体12的侧壁上。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滑动套管105也可以通过弹性偏置元件耦接在锅体11的侧壁上。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饭锅40及其加水装置400。该电饭锅40包括锅体41以及壳体42,其中壳体42具有用于容纳锅体的空腔43。该加水装置400包括进水管道401、供水管道403以及滑动套管405,其中,滑动套管405被通过弹性偏置元件407耦接在锅体41的侧壁上,即弹性偏置元件407的一端耦接到锅体41的侧壁的外表面,而其另一端则被固定在滑动套管405远离锅体41的一端。在锅体41未安装到空腔43中时,滑动套管405基本位于进水管道401外。而当锅体41安装到空腔43中时,滑动套管405受到朝向锅体41的压力后,其会朝向锅体41滑动,从而使得弹性偏置元件407被压缩;而当滑动套管405不受到朝向锅体41的压力时,弹性偏置元件407会向滑动套管405施加朝向壳体42的压力,从而使得滑动套管405滑向壳体42,从而包裹壳体42上的供水管道403并密闭进水管道401与供水管道403之间的连接。图5示出了图4的加水装置400的细节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加水装置400具有进水管道401、供水管道403、滑动套管405以及弹性偏置元件407。其中,滑动套管405靠近壳体的端部406具有斜面409。在未装入锅体时,弹性偏置元件407处于松弛状态,而使得滑动套管405的一部分由进水管道401的端部408超出。当锅体被装入壳体内时,供水管道403的下边缘402首先接触滑动套管405,这样,滑动套管405上的斜面409使得供水管道403对滑动套管405施加的力部分地朝向锅体,从而使得滑动套管405朝向锅体滑动并露出进水管道401的端部408,并且弹性偏置元件407被压缩。在锅体被装入壳体从而使得供水管道403对准进水管道401时,供水管道403不再压迫滑动套管405。这样,弹性偏置元件407会驱动滑动套管405朝向壳体,而使得滑动套管405滑动到包裹进水管道401与供水管道403的两个端部的位置,进而密闭这两个管道之间的连接。这样,水即可从水源经由供水管道403、进水管道401而进入到锅体内。尽管在附图和前述的描述中详细阐明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应认为该阐明和描述是说明性的和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上述实施方式。[0049]那些本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研究说明书、公开的内容及附图和所附 的权利要求书,理解和实施对披露的实施方式的其他改变。在权利要求中,措词“包括”不排除其他的元素和步骤,并且措辞“一个”不排除复数。在实用新型的实际应用中,一个零件可能执行权利要求中所引用的多个技术特征的功能。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不应理解为对范围的限制。
权利要求1.一种电饭锅的加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饭锅包括锅体以及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用于容纳所述锅体的空腔,其中,所述加水装置包括 进水管道,由所述锅体的侧壁向所述锅体外延伸,并与所述锅体流体地连通; 供水管道,由所述壳体的侧壁向所述空腔内延伸,并与水源流体地连通; 滑动套管,通过弹性偏置元件耦接到所述壳体或所述锅体的侧壁,其中,所述滑动套管可沿所述供水管道与所述进水管道的延伸方向滑动,以在所述进水管道对准所述供水管道时密闭所述进水管道与所述供水管道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加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套管远离所述弹性偏置元件的端部具有斜面,以使得在所述锅体装入所述空腔时,所述滑动套管沿压缩所述弹性偏置元件的方向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加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道与所述供水管道中的一个的端部的内径大于另一个的端部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加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套管内具有密封套圈。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加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预定间隙以允许所述锅体相对于所述壳体移动并解除所述进水管道与所述供水管道之间的连接。
6.一种电饭锅,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水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饭锅及其加水装置。该电饭锅包括锅体以及壳体,其中该壳体具有用于容纳该锅体的空腔。该加水装置包括进水管道,由该锅体的侧壁向该锅体外延伸,并与锅体流体地连通;供水管道,由该壳体的侧壁向该空腔内延伸,并与水源流体地连通;以及滑动套管,其通过弹性偏置元件耦接到壳体或锅体的侧壁,其中,该滑动套管可沿供水管道与出水管道的延伸方向滑动,以在该进水管道对准供水管道时密闭进水管道与供水管道的连接。由于加水装置未被设置在电饭锅的锅盖上,而是被设置靠近电饭锅的壳体的位置。因此,当锅盖打开时,进水管道的出水口位置不会随锅盖移动,从而能够避免将水喷到锅体外,进而提高了电饭锅的安全性。
文档编号A47J36/00GK202681588SQ20122022201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1日
发明者薛飞, 谭径微 申请人: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