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压力锅的弹性外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3067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压力锅的弹性外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压力锅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电压力锅的弹性外锅。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压力锅内锅在蒸汽压力的作用下,通过安装在外锅底部和发热盘之间的弹性元件变形产生位移,使得控制装置通过感知位移信号来控制发热盘工作状况,以此达到控制压力锅蒸汽压力的目的。例如中国专利CN201157273Y公开了一种电压力锅的弹性支承装置,它包括外锅、发热盘和设置在所述发热盘底部的发热盘支撑脚,对应于每一个发热盘支撑脚,相应设置一个独立的小弹性板和在所述外 锅底壁上相应设置一个凹槽或通孔,小弹性板搭盖在凹槽或通孔的上面,发热盘支撑脚弹性地压在小弹性板上从而通过小弹性板支承在所述凹槽和通孔上。采用这种结构的弹性支承装置虽然弹性性能较好,但是小弹性板是支承在外锅底壁且直接与外锅底壁的平面接触,因此,外锅底壁容易产生变形,从而导致电压力锅控压精度较差,而且小弹性板受压形变时与外锅底壁之间的摩擦力大,不容易实现弹性板形变工作。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亟需提供一种弹性性能好、不易变形、控压精度高的电压力锅的弹性外锅。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弹性性能好、不易变形、控压精度高的电压力锅的弹性外锅。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提供一种电压力锅的弹性外锅,包括有外锅和发热盘,所述发热盘的下方设置有多个支撑脚,所述外锅的底部向上成型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呈弧形,所述呈弧形的凸台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锅的底部外边缘相通,所述凸台的表面搭设有弹性板,所述弹性板与所述支撑脚连接;所述凸台包括有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所述弹性板的一端通过螺丝固定于所述第一弧形部,所述弹性板的另一端卡接于所述第二弧形部。其中,所述弹性板呈长条形的平板形状,所述弹性板固定于所述第一弧形部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螺丝孔,所述第一弧形部对应所述第一螺丝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螺丝孔。其中,所述弹性板卡接于所述第二弧形部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弧形部对应所述第一定位孔的本体部向上弯折形成卡凸,所述卡凸卡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孔。其中,所述凸台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凸台沿所述外锅的底部外边缘均匀分布设置。其中,所述外锅的底部设置有加强筋。其中,所述弹性板的中部开设有支撑脚安装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001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压力锅的弹性外锅,包括有外锅和发热盘,发热盘的下方设置有多个支撑脚,外锅的底部向上成型设置有凸台,凸台呈弧形,呈弧形的凸台的两端分别与外锅的底部外边缘相通,凸台的表面搭设有弹性板,弹性板与支撑脚连接;凸台包括有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弹性板的一端通过螺丝固定于第一弧形部,弹性板的另一端卡接于第二弧形部。采用弧形凸台和弹性板的结构作为支撑发热盘的弹性支撑装置,弹性板的一端固定于凸台的第一弧形部,其另一端卡接于第二弧形部而形成自由端,该自由端既起到定位作用,又有利于弹性变形。当弹性板受压时,弹性板对发热盘起到支撑作用,并通过自身形变承受压力而产生向下的位移,当压力下降时,弹性板又恢复形变,使内锅复位。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外锅可以承受较大的弹性形变量,外锅及弹性板不易发生永久塑性变形,从而提高电压力锅的控压精度,而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有利于电压力锅的普及。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压力锅的弹性外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压力锅的弹性外锅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压力锅的弹性外锅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A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I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I至5中包括有外锅I ;凸台2 ;第一弧形部21、第二螺丝孔211 ;第二弧形部22、卡凸221、第二定位孔222 ;凹槽23 ;弹性板3、第一螺丝孔31、第一定位孔32、支撑脚安装孔33 ;加强筋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压力锅的弹性外锅的具体实施例如图I至图5所示,包括有外锅I和发热盘,发热盘的下方设置有多个支撑脚,外锅I的底部向上成型设置有凸台2,凸台2呈弧形,呈弧形的凸台2的两端分别与外锅I的底部外边缘相通,凸台2的表面搭设有弹性板3,弹性板3与支撑脚连接。凸台2和弹性板3起到支撑发热盘和产生弹性形变的作用,当弹性板3受压时,弹性板3对发热盘起到支撑作用,并通过自身形变承受压力而产生向下的位移,当压力下降时,弹性板3又恢复形变,使内锅复位。凸台2包括有第一弧形部21和第二弧形部22,弹性板3的一端通过螺丝固定于第一弧形部21,弹性板3的另一端卡接于第二弧形部22。具体的,弹性板3呈长条形的平板形状,弹性板3固定于第一弧形部21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螺丝孔31,第一弧形部21对应第一螺丝孔31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螺丝孔211,螺丝穿设于第一螺丝孔31和第二螺丝孔211从而将弹性板3的一段固定于第一弧形部21。参见图4和图5,弹性板3卡接于第二弧形部22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定位孔32,第二弧形部22对应第一定位孔32的本体部向上弯折形成卡凸221,卡凸221与第二弧形部22 一体成型,以使卡凸卡设于第一定位孔32,从而使弹性板3卡接于第二弧形部22的一端形成自由端,该自由端即通过卡凸221起到定位作用,又可相对卡凸221而产生形变位移,进而有利于弹性板3的弹性变形。·第二弧形部22在向上形成弯折的卡凸221后留有第二定位孔222,卡凸221的延伸端一体成型于第二定位孔222的内壁,其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本实施例中,凸台2设置有三个,三个凸台2沿外锅I的底部外边缘均匀分布设置。凸台2与外锅I底部的外边缘之间形成凹槽23,弹性板3可在该凹槽内23产生形变位移。外锅的底部I设置有加强筋4,以增加外锅I的强度,使外锅I不易发生变形。具体的,弹性板3的中部开设有支撑脚安装孔33,用于固定发热盘的支撑脚。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电压力锅的弹性外锅,包括有外锅和发热盘,所述发热盘的下方设置有多个支撑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锅的底部向上成型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呈弧形,所述呈弧形的凸台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锅的底部外边缘相通,所述凸台的表面搭设有弹性板,所述弹性板与所述支撑脚连接; 所述凸台包括有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所述弹性板的一端通过螺丝固定于所述第一弧形部,所述弹性板的另一端卡接于所述第二弧形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电压力锅的弹性外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板呈长条形的平板形状,所述弹性板固定于所述第一弧形部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螺丝孔,所述第一弧形部对应所述第一螺丝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螺丝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压力锅的弹性外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板卡接于所述第二弧形部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弧形部对应所述第一定位孔的本体部向上弯折形成卡凸,所述卡凸卡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孔。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电压力锅的弹性外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凸台沿所述外锅的底部外边缘均匀分布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电压力锅的弹性外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锅的底部设置有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电压力锅的弹性外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板的中部开设有支撑脚安装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压力锅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电压力锅的弹性外锅,其结构包括有外锅和发热盘,发热盘的下方设置有多个支撑脚,外锅的底部向上成型设置有凸台,凸台呈弧形,呈弧形的凸台的两端分别与外锅的底部外边缘相通,凸台的表面搭设有弹性板,弹性板与支撑脚连接;凸台包括有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弹性板的一端通过螺丝固定于第一弧形部,弹性板的另一端卡接于第二弧形部。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外锅可以承受较大的弹性形变量,外锅及弹性板不易发生永久塑性变形,从而提高电压力锅的控压精度,而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有利于电压力锅的普及。
文档编号A47J36/34GK202775927SQ20122044046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31日
发明者奉勤凯, 李军, 龚盛鹏, 齐云秋, 朱彩莲, 杨洋 申请人:广东洛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