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6270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吸尘器的电动鼓风机的气密结构及防振结构。
背景技术
在电动吸尘器中,已知有电动鼓风机的振动与机箱、大气传播并产生的振动噪音的问题。与振动噪音降低有关的对策具有抑制来自振动源的产生的方法与降低电动鼓风机的振动的传播的方法,作为后者的现有技术,已知有专利文献I的技术。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有安装在吸气孔的周围的防振橡胶兼密封件、安装在马达部侧的端部的后部防振橡胶的防振结构。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279123号公报对电动吸尘器期望排气干净。但是,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现有技术存在以下所示的课题。作为主要部件支撑电动鼓风机的径向的防振橡胶兼密封件为了提高防振效果,需要降低径向的刚性,但容易变形而无法支撑电动鼓风机。为了支撑而提高刚性时,振动噪音增大。另外,通过清洁的排气的电动吸尘器普遍在电动鼓风机的下游设置过滤器。过滤器由于是流道阻力,因此内置电动鼓风机的壳体的压力上升。在利用上述现有技术实现该目的的场合,由于电动鼓风机的排气与吸气由防振橡胶兼密封件分隔,因此当想要提高防振效果时,需要使防振橡胶兼密封件柔软,因而无法保持气密,排气与吸气循环,吸入性能劣化。相反,当想要克服壳体的内压力而提高气密时,防振效果劣化而使振动增大。另外,当以电动鼓风机的吸入口朝主体的上方的方式安装时,由于安装在电动鼓风机的排出口侧端部的后部防振橡胶是弹性体,因此在通过电动鼓风机自身由于自重向下方位移,将防振橡胶兼密封件固定在主体侧的场合,防振橡胶兼密封件与电动鼓风机的外壳部分离,无法保持气密。另外,在将防振橡胶兼密封件固定在电动鼓风机侧的场合,防振橡胶兼密封件与壳体分离,同样无法保持气密。另外,当使电动鼓风机运转而使电动鼓风机的温度上升时,由于电动鼓风机的热,后部防振橡胶的硬度下降,通过由自重产生的电动鼓风机的位移量变大,因此保持气密更显著。在以电动鼓风机的吸入口朝向主体的下方的方式安装时,由于防振橡胶兼密封件是弹性体,因此电动鼓风机与安装在电动鼓风机的排出口侧端部的后部防振橡胶分离,电动鼓风机的支撑不充分,由对电动鼓风机的冲击等引起电动鼓风机位置偏离的可能性高,成为由与周围部件的接触引起的振动噪音增大的原因。另外,防振橡胶兼密封件只安装在电动鼓风机的外壳部,有时在组装在主体上前脱落,组装性差。另外,也考虑了利用胶带等的固定,但这些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不论马达的设置方向都确保电动鼓风机的吸排气间的气密,并且难以传递电动鼓风机的振动的电动吸尘器。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以不同的形状实现抑制振动的振动防止部(例如防振突起)与获得电动鼓风机的吸气侧及排气侧的气密的气密部,气密部的一方设有朝向电动鼓风机的外壳相对于根部前端扩大的环状部(例如防振部件第一气密部),另一方在气密部件的内周面设置了与电动鼓风机的吸入口眼球部的外周抵接的突起(例如防振部件的第二气密部)。本发明的效果如下。根据本发明,由于利用不同的形状实现抑制振动的振动防振部与获得电动鼓风机的吸气侧及排气侧的气密的气密部,因此能够分别构成对振动有效的形状与对气密有效的形状,能够兼具防振与气密。另外,在配置在电动鼓风机的吸入口的周围与壳体之间的部件上具备将多个突起配置为环状的第一环状部、由环状的薄板形成并相对于根部形成为前端向外侧扩大的第二环状部(第一气密部),因此能够分别构成对振动有效的形状与对气密有效的形状,能够兼具防振与气密。并且,只要电动鼓风机的振动难以传递到壳体上,就能够降低电动鼓风机的噪音,只要能够保持电动鼓风机的吸排气间的气密,就能够提高电动鼓风机的吸入效率。另外,由于能够利用设在第二环状部与第一环状部的内侧的第三环状部(第二气密部)在电动鼓风机的推力方向及辐射方向的两方保持吸气侧及排气侧,因此即使电动鼓风机在推力方向或辐射方向上位移,也能保持气密。另外,在安装在电动鼓风机上时,通过从外部在设在第二环状部与第三环状部之间的封闭空间施加压力而变形,设在第二环状部与第三环状部之间的封闭空间为负压,由于利用与周围的气压差如吸盘那样固定在电动鼓风机上,因此即使在组装在主体上前,部件也不会脱落,能够不提闻成本地提闻组装性。


图1是一实施例的吸尘器主体的横剖视图。图2 (A)是一实施例的集尘装置的立体图,(B)是一实施例的集尘装置的横剖视图。图3 (A)是一实施例的内筒及外筒的立体图,(B)是一实施例的内筒的背侧的立体图。图4 (A)是打开了一实施例的尘埃收放部的前盖的状态的立体图,(B)是打开了一实施例的尘埃收放部的后部过滤器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 (A)是从尘埃收放部外侧观察一实施例的尘埃收放部的前盖的主视图,(B)是从尘埃收放部内侧观察一实施例的尘埃收放部的前盖的主视图。图6是从尘埃分离部侧观察卸下了一实施例的尘埃收放部的前盖的主视图。图7是一实施例的电动吸尘器的概略图。图8是一实施例的留下了吸气通道与线卷筒的吸尘器主体的平面剖视图。图9是一实施例的吸气通道、排气通道、壳体、过滤器与电动鼓风机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从电动鼓风机侧观察一实施例的吸气通道时的立体图。图11是从弹性部件侧观察一实施例的吸气通道的仰视图。图12是一实施例的弹性部件的立体图。图13 (A)是一实施例的吸气通道、壳体与气密衬垫的剖视图,(B)是一实施例的气密衬垫的剖视图。图14 (A)是一实施例的吸气通道、固定罩与弹性部件的剖视图,(B)是一实施例的弹性部件的剖视图。图15是从吸气通道侧观察一实施例的固定罩的立体图。图中:I一吸尘器主体,2—集尘装置,3—入口管,4一尘埃分离部,5—尘埃收放部,6一外筒,7一内筒,8、39—凹部,9、22、25—衬塾,10一壳体,11一前盖,12一集尘管,13、14、31、32—轴,15、29—过滤器,16、53—把手,17—按钮,18—传递棒,20—软管接头管,21—主体吸气口,23—小脚轮支撑部,24—除尘装置,26—辅助过滤器,27—吸气通道,27a—开口,27b—排出口,27c—山部A,27d—通道气密面,28 —电动鼓风机,28a—吸入口,28b—排气口,28c—外壳面,28d—眼球部,30—主体排气口,33—贯通孔,34—外延部,35—外侧流道,36一内侧流道,38一引导管,40一排气通道,41一线卷筒,42—线卷筒室,43—插头,44一外周部分,45—壳体,47—软线,49一基板,50—吸入件,51—接头管,52—操作管,54—软管,55—车轮,60 —台阶,61—隔板,62—圆环肋,63—衬垫按压件,64—空间,101—弹性部件,IOla—防振部件第一气密部,IOlb—气密部,IOlc—固定用槽,IOld —凸部,IOle—防振突起,IOlf-防振部件第二气密部,102—固定罩,102a—定位凸部,102b—气密面,102c—安装孔,102d—肋,103—气密衬垫,103a—排气唇部,104—轮毂,105—定位凹部,107—螺钉固定件,108—定位肋,110—边缘部,IlOa一山部B, 111—壁,112—间隙,113—防振部件,114 一排气侧空间,115—吸入侧空间,116—排气压力,117—吸气压力,118—封闭空间。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由于不是利用一个部件而是以不同的形状设置抑制振动的振动防止部与获得吸气侧及排气侧的气密的形状,因此能够分别构成为对振动有效的形状与对气密有效的形状,能够兼具防振与气密。另外,由于气密部件的振动防止部为多个凸形状,因此一个一个凸形状均勻地被压扁,容易抑制来自电动鼓风机的振动。另外,由于气密部件的保持气密的形状为薄板状的形状,因此容易追随吸排气的方向,吸排气性能难以下降。另外,通过气密部件的保持气密的形状(第一气密部)为薄板状的形状,并且薄板状的前端大致向外侧倾斜30度而扩大,能够将前端稳定地组装在同一方向上。另外,由于在组装时,前端总是相对于气密面在电动鼓风机的推力方向上被推压,因此在电动鼓风机在福射方向上位移时也能够确保气密,吸排气性能难以下降。另外,另一个气密部件的保持气密的形状(第二气密部)也为薄板状的形状,这些朝向电动鼓风机的轴中心设为圆形,通过其最小直径比电动鼓风机的吸入口突起部外径小,在组装时,薄板状的形状与电动鼓风机的吸入口突起部的形状一致地变形,因此在电动鼓风机在推力方向上位移时也能够确保气密,吸排气性能难以下降。另外,通过设置第一气密部与第二气密部,在其间设置封闭空间,在组装时在该空间施加压力而使封闭空间内为负压,本部件如吸盘那样吸附在电动鼓风机上,在组装时部件不会脱落,能够提高组装性。通过这样采用本结构,能够提供容易得到吸气与排气的气密且不使吸气性能恶化并且噪音低、使用方便的吸尘器。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吸尘器主体的横剖视图。另外,图8表示在卸下了集尘装置2的状态下剖切吸尘器主体I时的本实施例的吸尘器主体的平面剖视图。优选在电动吸尘器的使用状态下,吸尘器主体I为横置,在电动吸尘器的收放状态下,吸尘器主体I为纵置。当在电动吸尘器的使用状态下,将主体吸气口 21侧作为前方(上游侧),将主体排气口 30侧作为后方(下游侧)时,在电动吸尘器的收放状态下,主体吸气口 21为重力作用方向上侧,主体排气口 30为重力作用方向下侧。在横置吸尘器主体I的场合,吸尘器主体I的下表面相对于放置吸尘器主体I的面(例如地面)平行,相对于重力作用方向垂直。另夕卜,在本实施例中,在如图1所示那样横置吸尘器主体I的场合,将具有主体吸气口 21的一方作为吸尘器主体I的前方,将具有主体排气口 30的一方作为吸尘器主体I的后方,从吸尘器主体I的前方到后方称为吸尘器主体I的纵向。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如图1所示那样横置吸尘器主体I的场合,将具有把手16的一方作为吸尘器主体I的上方,将具有基板49的一方作为吸尘器主体I的下方,从吸尘器主体I的上方到下方称为吸尘器主体I的高度方向。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将位于吸尘器主体I的两侧的车轮轴(未图示)的方向称为宽度方向。首先,说明吸尘器主体I的结构。从吸入的空气捕获尘埃的集尘装置2装卸自如地配置在吸尘器主体I的前侧。当使集尘装置2的长度方向(轴向)为重力作用方向(纵式配置)时,吸尘器主体I的高度变高。另一方面,集尘装置2内的旋转流的轴向(集尘装置2的轴向)越靠近重力作用方向由离心分离作用产生的分离效果越大,当集尘装置2内的旋转流的轴向相对于重力作用方向超过45度时,由分离作用产生的分离效果极端地下降。因此,为了减小吸尘器主体I的高度,并且抑制由离心分离作用产生的分离效果的下降,在本实施例中,集尘装置2的轴向相对于重力作用方向为40度 45度左右。但是,为了提高由离心分离作用产生的分离效果,集尘装置2的轴向可以相对于重力作用方向比40度小(例如O度)。代替将尘埃分离部(旋转部)4设在下侧,将尘埃收放部5配置在上侧,也可以将尘埃分离部4配置在上侧,将尘埃收放部5配置在下侧。在该场合,优选入口管3连接在尘埃分离部4的轴向的前侧端部的圆周面上。集尘装置2具备使吸入的空气旋转,通过离心分离作用(气旋方式)使尘埃分离的尘埃分离部4、以及与集尘分离部4连通,并收放由尘埃分离部4分离的尘埃的尘埃收放部
5。尘埃分离部4与尘埃收放部5排列在集尘装置2的轴向上,在各自的轴向端部连接并连通。即,尘埃分离部4配置在吸尘器主体I的前侧,尘埃收放部5相对于尘埃分离部4配置在吸尘器主体I的后侧。以用于能容易地分离尘埃分离部4与尘埃收放部5的方式连结尘埃分离部4与尘埃收放部5。在吸尘器主体I的前端具备管状的主体吸气口 21。尘埃分离部4的轴向的前侧端面的一部分开口,将该开口部连接在入口管3上。但也可以不是尘埃分离部4的轴向的前侧端面,而是将尘埃分离部4的轴向的前侧端部的圆周面连接在入口管3上。优选入口管3形成在吸尘器主体I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优选内筒7及凹部8也形成在吸尘器主体I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尘埃分离部4具备空心的大致圆筒状的外筒6、与外筒6同心轴且内置在外筒6中的空心的大致圆筒状的内筒7。为了抑制由于旋转流的轴心由于重力在重力作用方向上偏离而使由离心分离作用产生的分离效果下降,在尘埃分离部4的轴向相对于重力作用方向倾斜的场合,可以使内筒7的轴心相对于外筒6的轴心在下方向上偏离。如图3 (A)所示,外筒6的轴向一端面(前侧端面)除了连接在入口管3上的开口之外的部分被封闭,外筒6的轴向另一端面(后侧端面)开口。外筒6为了用户能看见尘埃的堆积或设在外筒6外的传感器能够检测尘埃的堆积而优选由透明或半透明的塑料或树脂构成。内筒7的轴向一端面(前侧端面)被封闭,内筒7的轴向另一端面(后侧端面)开口。如图3 (A)所示,在内筒7的轴向一端面的封闭部分的中央形成朝向内筒7的轴向内侧凹的凹部8。入口管3与内筒7的轴向一端面的封闭部分、即凹部8相对。如图3 (A)所示,凹部8的一部分到达内筒7的外周端。为了降低空气的压力损失,优选凹部8的开口方向是下方向。但是,凹部8的开口方向可以是上方向也可以是横向。如图3 (A)所示,在凹部8的内筒7的外周端部,凹部8不是沿内筒7的半径方向笔直,而是稍微在圆周方向上倾斜。如图1所示,凹部8的轴向的深度是内筒7的圆筒部分的轴向的长度的大致一半左右。但是,凹部8的轴向的深度可以在内筒7的圆筒部分的轴向的大致全长上。在该场合,在内筒7的圆筒部分的大致全长上,在内筒7的圆周面的一部分形成凹部8的开口。另外,在凹部8的外周端部连接有引导管38。引导管38的截面大致是I / 4圆形状,沿内筒7的外周面形成,内筒7的外周面也形成流道的内壁面的一部分。引导管38在内筒7的外周面沿圆周方向形成为数cm左右。由此,利用入口管3在轴向上流入的空气利用凹部8在半径方向上改变方向,并且,在凹部8的内筒7的外周端部稍微在圆周方向上改变,并且在引导管38内沿圆周方向改变。另外,优选凹部8没有凹凸,以曲面形成。由此,能够抑制压力损失并使空气充分地旋转。引导管38可以没有。在内筒7的轴向另一端面(后侧端面)的外周形成朝向外筒6延伸的外延部34。S卩,如图3 (A)所示,内筒7的轴向另一端面(后侧端面)为内筒7的内侧开口的圆环状。如图3(A)所示,外延部34的圆周方向的一部分开口。通过该开口,内筒7外的空气能够流入尘埃收放部5中。内筒7为了能够抑制细菌繁殖,优选由具有抗菌作用的金属(例如银、铜)或含有抗菌物质(例如银、铜)的所涂敷的金属(例如不锈钢)构成。但是,内筒7包括圆筒部分也可以由树脂构成。并且,如图3 (A)所示,通过从外筒6的轴向另一端面沿轴向插入内筒7,外延部34的外周端与外筒6的内周抵接,其结果,封闭外筒6的轴向另一端面。以用户能够容易地分离外筒6与内筒7的方式连结外筒6与内筒7。在内筒7的圆周面具备多个贯通孔33。利用多个贯通孔33,内筒7具有过滤功能。利用该贯通孔33,较大的垃圾不会流入内筒7内,空气能够从内筒7外侧向内筒7内侧流入。虽然利用吸入力,但一硬币以上的重量的垃圾无法在外筒6内吸上来,有时残留在外筒6内。通过以用户能容易地分离外筒6与内筒7的方式连结外筒6与内筒7,用户能够容易地分离外筒6与内筒7,能够容易地排出堆积在外筒6内的垃圾,另外,能够容易地除去挂在内筒7的贯通孔33上的毛发或线头。为了保持尘埃分离部4与尘埃收放部5的连接部的气密,在内筒7的轴向另一端面具备衬垫9。衬垫9不仅设在外延部34上,还在内筒7的轴向突出。由此,内筒7的内侧不是完全的空心,利用衬垫9,具有局部封闭空间。另外,在衬垫9向内筒7的内侧突出的部分形成向内筒7的轴向内侧凹的凹部39。凹部39具有把手的功能。由此,用户能够将手指插入凹部39,从而保持尘埃分离部4或内筒7。外延部34的上侧的一部分开口,并与前盖11的外侧流道35连通。即,外筒6的内侧且内筒7的圆筒部分的外侧与前盖11的外侧流道35连通。如图3 (A)所示,外延部34的上侧的一部分的开口的圆周方向的壁面优选在圆周方向上与引导管38的开口相对的一侧的壁面高,在圆周方向上引导管38的开口侧的壁面低。例如,在从前方观察尘埃分离部4的场合,当引导管38的开口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时,外延部34的上侧的一部分的开口的圆周方向的壁面中左侧的壁面高,右侧的壁面低。即,由于外延部34的上侧的一部分开口,因此,外延部34的圆周方向不足内筒7的外周的一周,以螺旋状偏离。由此,内筒7外的旋转流与外延部34的上侧的一部分的开口的圆周方向的高的壁面碰撞,能够顺畅地在轴向上改变方向,旋转流所含有的尘埃也容易流向尘埃收放部5。另一方面,内筒7的内侧与前盖11的内侧流道36连通。 尘埃收放部5具备轴向一端面(前侧端面)与轴向另一端面(后侧端面)开口,纵截面为大致倒三角形的空心的壳体10。壳体10的轴向一端面由能开闭的前盖11封闭。在前盖11的下端部具备轴31,轴31由壳体10的下端部支撑。前盖11能以轴31为支点在壳体10的轴向上前后转动。爪向前盖11的上端部的壳体10侧突出。另一方面,在壳体10的前侧上部具备用户能按下的按钮17 (可以是杆),在按钮17上连结有能在壳体10的前侧延伸的传递棒(杆)18。传递棒18的一端连结在按钮17上,传递棒18的另一端形成为爪状。传递棒18的另一端的爪能配合在前盖11的上端部的爪上。在将前盖11关闭在壳体10上的状态下,传递棒18的另一端的爪与前盖11的上端部的爪配合,能够防止前盖11打开。并且,当用户按下按钮17时,传递棒18向前侧滑动(也可以在上侧转动),解除传递棒18的另一端的爪与前盖11的上端部的爪的配合,能够利用重力从壳体10打开前盖11。相对于把手16的形成方向是水平的,壳体10的轴向一端面(相当于前盖11部分)的法线方向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45° 50°。即,在用户握住把手16提起尘埃收放部5时,壳体10的轴向一端面(相当于前盖11部分)朝向下方向(重力作用方向)。由此,前盖11能够利用重力从壳体10打开。另外,如后所述,集尘笼(集尘容器)12如果以被弹簧(弹性体)向壳体10的前侧突出的方式加力,则集尘笼12推压前盖11的后面,因此当用户按下按钮17时,前盖11也能够利用集尘笼12的按压力从壳体10打开。换言之,通过集尘笼12的开口面被前盖11的后面按压,将集尘笼12收放在壳体10内,并维持该收放状态。壳体10的轴向另一端面由能开闭的过滤器15封闭。在过滤器15的下端部具备轴32,轴32由壳体10的下端部支撑。过滤器15能以轴32为支点在壳体10的轴向上前后转动。过滤器15在截面形状大致为四边形的框体内形成折叠为衣褶状的过滤部件。如图
4(B)所示,过滤部件的波方向优选为高度方向(重力作用方向)。过滤器15例如是高密度的 HEPA 过滤器(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所谓 HEPA 过滤器,是指以额定风量相对于粒径为0.3 μ m的粒子具有99.97%以上的粒子捕获率,并且具有初期压力损失为245Pa以下的性能的空气过滤器。在过滤器15的壳体10的相反侧的面上具备衬垫25。利用衬垫25,能够保持尘埃收放部5的轴向另一端面与吸尘器主体I (尤其吸气通道27入口)的气密。另外,轴31与轴32可以共用。另外,轴32可以不位于过滤器15的下端部,而位于过滤器15的上端部。在壳体10中内置集尘筐12。集尘筐12的形状可以是一个面开口的筐形状、立体的形状、箱形状或容器形状,也可以是簸箕状。即,集尘筐12具有向与开口相反侧凹的形状。集尘筐12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大致四边形状,也可以是大致圆形状,也可以是大致三角形状。集尘筐12的截面形状优选从开口面向底面变小。由此,由于截面积朝向排出尘埃的一侧(开口侧)扩大,因此用户能够容易地排出堆积在集尘筐12内的尘埃。集尘筐12的形状由框体(支架)形成。在集尘筐12的开口面以外的底面、上下左右面上覆盖或粘贴有由金属或尼龙等构成的网眼部件。通过不仅在集尘筐12的底面,还在上下左右面上具有通气性,即使尘埃堆积在集尘筐12的底面,也能够确保流道,能够减小吸入空气的压力损失,抑制吸引力下降。该网眼部件具有通气性,具有捕获尘埃的过滤功能。只要具有透气性,且具有捕获尘埃的过滤功能,也可以代替网眼部件,换做用完扔掉的薄砂纸,也可以组合网眼部件与薄砂纸。例如,用户可以在网眼部件上安装薄砂纸。集尘筐12的开口面与壳体10的轴向一端面(前侧端面)的开口面一致。即,集尘筐12的开口方向与壳体10的轴向一端面的开口方向是相同的。并且,如图6所示,集尘筐12的开口面的外周端的上侧一半左右与壳体10的轴向一端面的内周面抵接,集尘筐12的开口面的外周端的下侧一半左右不与壳体10的轴向一端面的内周面抵接。在集尘筐12下部具备轴14。轴14被支撑在壳体10内。由此,集尘筐12能以下部的轴14为支点在壳体10的轴向前后转动。由此,在从尘埃收放部5打开前盖11时,集尘筐12的一部分能够利用重力从集尘收放部5突出。轴14相对于壳体10的形成位置与轴31相对于壳体10的形成位置是相同侧(下侧),因此在从尘埃收放部5打开前盖11时,集尘筐12的一部分能够不会被前盖11妨碍地从尘埃收放部5突出。另外,可以在轴14上具备弹力作用在将集尘筐12推向前盖11侧的方向上的螺旋弹簧。由此,在从尘埃收放部5打开前盖11时,集尘筐12的一部分能够利用弹簧的弹力从尘埃收放部5强势地突出,用户能够容易地排出堆积在集尘筐12内的尘埃。另外,优选集尘筐12在上下被一分为二,即由上半部分的框体(支架)与下半部分的框体(支架)的两个结构物构成。被一分为二的集尘筐12由形成在集尘筐12的底面的外侧的轴13连结。由此,如图4(A)所示,集尘筐12以底面的中间为支点,集尘筐12的开口面在上下被分割。尤其在集尘筐12的一部分从尘埃收放部5突出时,集尘筐12在上下被分割。由此,用户能够更容易地排出堆积在集尘筐12内的尘埃。尤其粘在集尘筐12的内表面的尘埃也能够容易地落下。但是,集尘筐12的上下两分割的结构不是必须的。另外,如上所述,壳体10的前侧相对于重力作用方向倾斜40° 45°,并且集尘筐12从尘埃收放部5倾斜30°地突出,因此能够在大致重力方向排出堆积在集尘筐12内的尘埃。在前盖11内形成在轴向上贯通的外侧流道35以及内侧流道36。并且,外侧流道35形成在前盖11的上侧,外侧流道35的一端与尘埃分离部4的尤其位于外筒6与内筒7的筒部之间的外延部34的开口连通,外侧流道35的另一端与壳体10的尤其集尘筐12的开口连通。为了防止在电动吸尘器停止时堆积在集尘笼12的尘埃向外侧流道35及尘埃分离部4逆流,优选外侧流道35的另一端与集尘筐12的开口中比一半部分靠上侧或上端附近连通。另外,为了防止在电动吸尘器停止时堆积在集尘筐12的尘埃向外侧流道35及尘埃分离部4逆流,优选在外侧流道35的内部或另一端部形成覆盖外侧流道35的止回阀(未图示)。止回阀以上端为支点向集尘筐12内转动。但是,止回阀不是必须的结构。外侧流道35的截面积从外侧流道35的一端朝向另一端扩大。外侧流道35的形成方向是从外侧流道35的一端朝向另一端且从前盖11的外侧朝向中心侧的方向。即,是从集尘筐12的外侧朝向中心侧的方向。为了抑制从外侧流道35向集尘筐12流入的空气的紊乱,优选外侧流道35的形成方向是集尘筐12的外侧流道35连通的一侧的壁面(上侧壁面)的方向。内侧流道36形成为从前盖11的中央到下侧,内侧流道36的一端与尘埃分离部4的尤其内筒7的轴向另一端开口(内筒7内)连通,内侧流道36的另一端与壳体10的尤其集尘筐12的外侧连通。优选内侧流道36的另一端与集尘筐12的外部下侧连通。内侧流道36避开外侧流道35而形成。内侧流道36的截面积与外侧流道35相反,从内侧流道36的一端朝向另一端缩小。
在尘埃收放部5的上部外侧具备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用户能握住的把手16。用户能够在握住该把手16将尘埃收放部5向上方提起,将尘埃分离部4留在吸尘器主体I中的状态下只将尘埃收放部5从吸尘器主体I取出。另外,只要连结尘埃分离部4与尘埃收放部5,如果用户握住该把手16将尘埃收放部5向上方提起,就能够使尘埃分离部4与尘埃收放部5 —体,即能够将集尘装置2本身从吸尘器主体I上取下。如图1所示,优选尘埃收放部5的轴向另一端面(相当于过滤器15部分)的形成方向比垂直面(重力作用方向)向壳体10侧倾斜。即,优选下部比尘埃收放部5的轴向一端面的上部靠近壳体10侧。另外,如图1所示,尘埃收放部5的轴向一端面(相当于前盖11部分)的形成方向比垂直面(重力作用方向)向壳体10侧倾斜40° 45°左右。即,下部也比尘埃收放部5的轴向一端面的上部靠壳体10侧。由此,尘埃收放部5的轴向一端面与轴向另一端面以垂直面(重力作用方向)为基准,为倒〃字形状。由此,在用户将尘埃收放部5向上方提起时钩挂的情况少,用户能够容易地将尘埃收放部5从吸尘器主体I上取下。并且,用户在取下尘埃收放部5后,把持凹部39将尘埃分离部4向上方或斜上方提起,能够容易地将尘埃分离部4从吸尘器主体I取下。如图1所示,优选尘埃分离部4的轴向一端面(相当于入口管3部分)的形成方向比垂直面(重力作用方向)向外筒6侧倾斜。即,优选下部比尘埃分离部4的轴向另一端面的上部靠近外筒6侧。由此,在用户将尘埃分离部4向上方或斜上方提起时钩挂的情况少,用户能够容易地将尘埃分离部4从吸尘器主体I上取下。另外,由于不仅在用户将尘埃分离部4取下的场合,在使尘埃分离部4与尘埃收放部5 —体、即也从吸尘器主体I取下集尘装置2其本身时,集尘装置2的轴向一端面与轴向另一端面也以垂直面(重力作用方向)为基准而为倒〃字形状,因此在将集尘装置2向上方提起时钩挂的情况少,用户能够容易地将集尘装置2从吸尘器主体I取下。在主体吸气口 21上插入软管接头管20,能保持软管接头管20。在主体吸气口 21的一端具备衬垫22。由此,能够保持软管接头管20与入口管3的气密。在吸尘器主体I的前方下端(集尘装置2的下侧)具备用于支撑小脚轮的小脚轮支撑部23。在吸尘器主体I内的后方上侧具备在吸尘器主体I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吸气通道27。吸气通道27的延伸设置方向一端的开口 27a与过滤器15相对。在吸气通道27的一端的开口 27a附近具备辅助过滤器26。由此,能够抑制电动鼓风机28吸入残留在集尘装置2外的尘埃。吸气通道27的延伸设置方向另一端被封闭,吸气通道27的延伸设置方向另一端附近的下部、即电动鼓风机28侧作为吸气通道27的排出口 27b开口。在吸尘器主体I的吸气通道27的一端的开口 27a的上部与过滤器15接触的位置具备除去附着在过滤器15上的尘埃的除尘装置24。除尘装置24在旋转体的外周具备螺旋状的弹簧(弹性体)。除尘装置24利用马达或设在线卷筒41的周围的软线47的拉出而旋转,通过螺旋状的弹簧拍打过滤器15的过滤部件,震落附着在过滤器15上的尘埃。如上所述,由于过滤器15的波方向为高度方向,因此被震落的尘埃容易在重力作用方向上落下。从过滤器15震落的尘埃堆积在壳体10内。由此,能够抑制过滤器15的堵塞,抑制空气的压力损失的下降,从而能够抑制吸引力下降。如图1所示,在吸尘器主体I内的后方下侧具备产生吸引力的电动鼓风机28。电动鼓风机28以电动鼓风机28的吸入口 28a朝向上方的纵置设置。电动鼓风机28从吸入口 28a的面到该吸入口 28a的面的相反面最长。因此,通过以电动鼓风机28的吸入口 28a朝向上方的方式以纵置设置电动鼓风机28,能够缩短从软管接头管20到主体排气口 30的吸尘器主体I的长度。在吸尘器主体I内,在电动鼓风机28的上部设有吸气通道27,连结电动鼓风机28的吸入口 28a与吸气通道27的排出口 27b。在本实施例中,在将电动鼓风机28设置在吸尘器主体I内的场合,以在电动鼓风机28的上部的上表面具有吸入口 28a,在电动鼓风机28的下部的侧部具有排气口 28b的方式设置。在吸尘器主体I内,在电动鼓风机28的下游侧且比电动鼓风机28靠前侧具备与电动鼓风机28的排气口 28b连通的排气通道40。另外,在吸尘器主体I内,在排气通道40的下游侧且比排气通道40靠前侧具备与排气通道40连通的过滤器29。排气通道40与过滤器29利用螺钉等固定机构固定。这是为了通过固定排气通道40与过滤器29,能够保持排气通道40与过滤器29的气密,从电动鼓风机28的排出口 28b排出的全部的排气能够通过过滤器29。过滤器29在截面形状为大致四边形的框体内形成折弯为螺旋状的过滤部件。优选过滤部件的波方向是高度方向(重力作用方向)。过滤器29例如是高密度的ULPA过滤器(Ultra Low Penetration AirFilter)。ULPA过滤器是以额定风量相对于粒径为0.15 μ m的粒子具有99、9995%以上的粒子捕获率,并且具有初期压力损失为245Pa以下的性能的空气过滤器,具有比HEPA过滤器的粒子捕获效率闻的粒子捕获效率。并且,在吸尘器主体I的后端面具备主体排气口 30。如图8所示,软线47在前端具有插头43。通过将插头43插入位于房间等的插座中而得到电。在使用充电式吸尘器以外的电动吸尘器时,当未将插头43插入插座中时,则无法使电动鼓风机28等进行动作。因此,优选在使用电动吸尘器时不会妨碍的部位设置线卷筒41。以下,将设置线卷筒41的部位称为线卷筒室42。在以插头43或软线47从吸尘器主体I的前部突出的方式在吸尘器主体I的前部设置了线卷筒室42的场合,由于插头43或软线47在前进方向上伸出,因此难以在清扫时处理。以插头43或软线47从吸尘器主体I的侧面部或上面部突出的方式在吸尘器主体I的侧面部或上面部设置了线卷筒室42的场合也在进行清扫时难以处理。通过以插头43或软线47从吸尘器主体I的后端面突出的方式在吸尘器主体I内的后部设置线卷筒室42,不会妨碍前进方向或方向转换,容易处理。在本实施例中,电动鼓风机28与线卷筒室42设为在吸尘器主体I内相邻。另外,电动鼓风机28与线卷筒室42在吸尘器主体I内设在比集尘装置2靠后部。如图8所记载的那样,在本实施例中,线卷筒室42的纵向的长度比电动鼓风机28的纵向的长度长,比相加了电动鼓风机28与排气通道40的纵向的长度短。图9是本实施例的吸气通道、排气通道、壳体、过滤器与电动鼓风机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从电动鼓风机侧观察本实施例的吸气通道的立体图。图11是从弹性部件侧观察本实施例的吸气通道侧的仰视图。如图1及图9所示,电动鼓风机28的上下方向的截面具有大致圆形的形状。配置有鼓风机的电动鼓风机28的上部的外径比配置有电动机的电动鼓风机28的下部的外径大。如图9所不,用于收放电动鼓风机28的壳体45是上下方向的截面为大致圆形状,上面开口,下面被封闭的容器状,在壳体45的下部侧面连结有排气通道40。电动鼓风机28插入壳体45内。电动鼓风机28的上侧通过吸入口 28a附近的弹性部件101被支撑在吸气通道27的底面的背面,电动鼓风机28的下侧通过防振部件113支撑在壳体45的底面的内侧。电动鼓风机28只由上表面与下表面支撑,侧面不与壳体45接触。由此,电动鼓风机28的振动难以传递到壳体45或吸气通道27。弹性部件101呈圆环形状,由橡胶等弹性材料构成。弹性部件101可以不是圆环形状,只要具有覆盖吸入口 28a的周围的形状(例如多边形状)即可。防振部件113具有圆柱形状或圆筒形状,由橡胶等弹性材料构成。防振部件113只要具有支撑功能即可,因此可以由弹簧构成。电动鼓风机28的下表面由于只由壳体45的底面与防振部件113支撑,因此电动鼓风机28的重量(数百g)施加在防振部件113上。防振部件113在上下方向上被压缩,并弹性变形。如图9所示,壳体45的上表面的开口部通过气密衬垫103以螺钉固定件107固定并连结吸气通道27与5部位。通过吸气通道27的底面与壳体45,形成内置电动鼓风机28的空间。吸气通道27的底面可视为收放电动鼓风机28的壳体45的一部分。利用螺钉固定件107,由于电动鼓风机28的上表面由吸气通道27按压,因此电动鼓风机28的重量施加在防振部件113上,从而施加被按压的力。并且,弹性部件101也在上下方向上被压缩,并弹性变形。如图9所示,吸气通道27与壳体45之间的气密衬垫103呈大致圆环状的形状,具有与壳体45的上部的开口部的边缘部110相当的大小。气密衬垫103由橡胶等弹性材料构成。气密衬垫103嵌入壳体45的边缘部110,与吸气通道27抵接而配置。配置在吸气通道27与壳体45之间的气密衬垫103通过设在吸气通道27的圆环状的通道气密面27d的周围的螺钉固定件107,一样地承受从吸气通道27的通道气密面27d向下方的压力与从壳体45的边缘部110向上方的压力。受到压力的气密衬垫103在吸气通道27与壳体45之间变形。图13表示气密衬垫103的截面形状。图13 (A)是将气密衬垫103嵌入吸气通道27与壳体45之间时的图,图13 (B)表示气密衬垫103的单体的剖视图。气密衬垫103通过其上部的连结部一体地形成圆环状的内部件与圆环状的外部件。内部件的上部稍微向上侧突出。在外部件的上部一体地形成向内部件的上方延伸的排气唇部103a。在内部件与外部件以及连结部之间夹入壳体45的边缘部110。在边缘部110的上表面形成山部BllOa,进入气密衬垫103的连结部。尤其利用山部BllOa,气密衬垫103a与壳体45的边缘部110密接。另外,通过排气唇部103a与内部件的上部抵接,气密衬垫103、吸气通道27的通道气密面27b密合。另外,气密衬垫103的排气唇部103a为当来自组装在壳体45内的电动鼓风机28的箭头方向的排气压力116高时,排气唇部103a将要向外侧膨胀的力进行动作,排气唇部103a与通道气密面27b的接触面压力上升,能更得到排气的气密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使气密衬垫103为变形量大且硬度低的弹性部件,但在要求耐压性能的场合,可以使用硬度更高的弹性部件。另外,固定吸气通道27与壳体45的部位为了使气密衬垫103均匀地变形,是五处,但只要能够使气密衬垫103均匀地变形,则可以不是五处,或者也可以是螺钉以外的固定方法(例如夹子或压入)。说明通过了集尘装置2的空气的流动。通过了集尘装置2的气流利用吸气通道27而偏转,从吸入口 28a流入电动鼓风机28内。流入的气流在电动鼓风机28内利用叶轮升压,从排出口 28b被推出到由吸气通道27与壳体45形成的空间中。在排气通道40的与壳体45相反侧的开口设有过滤器29。被推出到由吸气通道27与壳体45形成的空间中的空气全部通过过滤器29,经过吸尘器主体I内扩散到大气中。通过了集尘装置2的气流在集尘装置2具有的过滤器15未完全过滤的场合、或安装集尘装置2时具有微细的垃圾混入的可能性,只要如本实施例那样的、在电动鼓风机28的下游具有使排气完全通过的过滤器29,则由于能够过滤微细的垃圾,成为清洁的空气,因此不会弄脏房间的空气。另外,从电动鼓风机28产生的碳粉全部通过过滤器29并被过滤,因此能够得到清洁的空气。如图10所示,支撑电动鼓风机28上部的弹性部件101由圆环形状的固定罩102固定在吸气通道27上。固定罩102的外径比弹性部件101的外径大,固定罩102的内径比弹性部件101的内径大,但固定罩102的内径比弹性部件101的外径小。由此,利用固定罩102的内周侧覆盖弹性部件101的外周侧,并固定。固定罩102的外径比通道气密面27d的内径小,固定罩102收放在通道气密面27d的内侧。并且,如图10所示,在吸气通道27的排出口 27b的背面的周围形成圆环状的定位肋108。定位肋108由内外两个肋构成。以弹性部件101的固定用槽IOlc与吸气通道27的定位肋108接触的方式配置弹性部件101,在固定罩102上利用六个螺钉连结在吸气通道27上。如图11所示,在吸气通道27的通道气密面27d的内周侧的一处设有定位凹部105,用于与固定罩102的定位凸部102a的定位。由此,定位变得容易,能够缩短组装时间。支承对固定罩102进行固定的螺钉的轮毂104从吸气通道207突出。这是因为,由于吸气通道207的轮毂104突出的壁111的背面成为将气流从集尘装置2向电动鼓风机28引导的风道,因此为了将固定罩102固定在吸气通道27上,需要增加壁111的厚度或在风道上设置突起。通过利用沉头螺钉固定固定罩102,能够不增加壁111的厚度,使突起物不在风道上突出地将固定罩102固定在吸气通道27上。另外,能够防止螺钉与电动鼓风机28的抵接。图12是本实施例的弹性部件的立体图。弹性部件101在圆环状的基体上一体地形成起到防振功能的防振突起IOle与起到气密保持功能的防振部件第一气密部101a。另夕卜,在基体内周侧形成防振部件第二气密部101f。优选基体、防振突起101e、防振部件第一气密部101a、防振部件第二气密部IOlf由相同材料构成。防振突起IOle在形成在防振部件第一气密部IOla的内周侧的圆环状的突出部分设置八处。防振突起IOle的前端与外壳面28c抵接。该防振突起IOle由于突起彼此独立,因此当利用螺钉将吸气通道27连结在壳体45上时,防振突起IOle的前端以压扁量进入突起彼此之间并利用弹性部件101固定电动鼓风机28,能够抑制推入方向的振动。即使在防振突起IOle被压扁的状态下也可以在多个防振突起IOle间留有间隙。在本实施例中,将防振突起IOle分为八个,即使防振突起IOle的数量不同,也可以连接为环状。防振部件第一气密部IOla形成在防振突起IOle的外周侧。防振部件第一气密部IOla由圆环状的薄板构成,但相对于根部,前端向外周侧扩大。防振部件第一气密部IOla的前端与外壳面28c抵接。由于防振部件第一气密部IOla由薄板形成,因此即使以与防振突起IOle相同的材料(例如橡胶等)构成,也比防振突起IOle刚性低,容易弹性变形。优选配置为圆环状的防振突起IOle与圆环状的防振部件第一气密部IOla为同心圆上的位置关系。代替将防振突起IOle配置在内周侧,将防振部件第一气密部IOla配置在外周侧,也可以将防振部件第一气密部IOla配置在内周侧,将防振突起IOle配置在外周侧。防振部件第二气密部IOlf设在弹性部件101的圆环状基体内周侧,防振部件第二气密部IOlf的内径比形成吸入口 28a的边缘的圆环状的眼球部28d的外径小。防振部件第二气密部IOlf由圆环状的薄板构成,因此与抵接的圆环状的眼球部28d的形状一致地卷曲,卷曲的部分在圆环状的眼球部28d与弹性部件101的基体之间被压缩。由此,能够抑制辐射方向的振动。图15表不从吸气通道侧观察本实施例的固定罩的立体图。如图15所不,固定罩102具有圆环形状。固定罩102的最内周部形成圆环状的气密面102b。在气密面102b的外周形成有突出为圆筒状的肋102d。另外,在肋102d的外周沿圆周方向形成六个螺钉能插入的安装孔102c。在固定罩102的最外周的一处形成有向外周侧突出的定位凸部102a。在能利用嵌入成形等将弹性部件101固定在吸气通道27上的场合,可以没有固定罩102。图14 (A)是本实施例的吸气通道、固定罩及弹性部件的一侧的剖视图,图14 (B)表示本实施例的弹性部件的一侧的剖视图。如图14 (B)所示,弹性部件101的基体的上表面凹,形成圆环状的固定用槽101c。在基体的最外周形成圆筒状的气密部IOlb,气密部IOlb的下端向下侧突出,形成凸部101d。如果没有固定罩102,则可以没有凸部101d。在基体的下表面中与固定用槽IOlc对应的部分,并且与固定用槽IOlc对应的部分中的内侧向下侧关出,在该关出的部分形成防振关起101e。防振关起IOle的关出方向是上下方向,这是弹性部件101从吸气通道27及电动鼓风机28受到压缩力的方向。另外,向下侧突出的部分具有圆环形状。在基体的下表面中与固定用槽IOlc对应的部分,并且在与固定用槽IOlc对应的部分中的外侧形成防振部件第一气密部101a。防振部件第一气密部IOla由数mm左右的薄板构成,具有圆筒形状。防振部件第一气密部IOla的板厚比防振突起IOle的半径方向的厚度小。比防振部件第一气密部IOla的上下方向中央靠上侧(根侧)形成在上下方向上,比上下方向中央靠下侧(前端侧)当以上下方向(轴向)为基准时向外侧扩开大致60度左右,当以水平方向(半径方向)为基准时向外侧扩开大约30度左右而形成,防振部件第一气密部IOla的前端到达凸部IOld的下方。并且,如图14(B)所示,防振部件第一气密部IOla的前端的位置当以弹性部件101的基体为基准时,比防振突起IOle的前端的位置突出。即,防振部件第一气密部IOla从中途向外侧弯曲。但是,防振部件第一气密部IOla可以从根端向外侧扩大。防振部件第一气密部IOla的弯曲部分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大致相当于防振突起IOle的根端的上下方向的位置。相对于防振部件第一气密部IOla的弯曲部分的根侧作为防振部件第一气密部IOla的一部分以薄板形成,防振突起IOle的根由向基体的下侧突出的部分构成。如图14 (A)所示,弹性部件101配置在形成吸入口 28a的边缘的圆环状的眼球部28d的外侧。以弹性部件101的内周面与眼球部28d的外周面抵接的方式配置弹性部件101。由此,抑制电动鼓风机28的上部在半径方向上的位置偏离。通过弹性部件101的凸部IOld的下表面与固定罩102的气密面102b的上表面抵接,弹性部件101的气密部IOlb的上表面与吸气通道27的壁111的下表面抵接,弹性部件101利用固定罩102固定在吸气通道27的壁111上。气密部IOlb当利用螺钉连结固定罩102时,从气密面102b与壁111受到压力。受到压力的气密部IOlb在间隙112内变形,相对于气密面102b与壁111产生与变形相应的反作用力。另外,设在吸气通道27的壁111的与气密部IOlb对应的位置的圆环状的山部27c与气密部IOlb抵接而能够保持吸气通道27与弹性部件101的气密。另一方面,为了保持弹性部件101与电动鼓风机28的气密,设有防振部件第一气密部IOla与防振部件第二气密部101f。由于防振部件第一气密部IOla由薄板且向外侧扩大而构成,因此当与电动鼓风机28的外壳面28c抵接时,防振部件第一气密部IOla的前端弹性变形并弯曲,相对于来自电动鼓风机28的排气压力及电动鼓风机28的吸入压力的力,在电动鼓风机28的运转状态下按压在外壳面28c上,确保气密。防振部件第一气密部IOla接触的外壳面28c与防振突起IOle接触的外壳面形成为一直线状,但在其间具有槽。防振部件第一气密部IOla的前端以容易相对于吸排气压的施加方向(半径方向的内侧的方向)变形并追随的方式成为薄板状。防振部件第一气密部IOla的前端向外侧扩开大致30度而构成,在组装时,防振部件第一气密部IOla的前端被压扁大致30度而组装。由此,防振部件第一气密部IOla自身总是被按压在外壳面28c上而具有保持气密的作用。另外,在组装前状态(初期状态)下,由于防振部件第一气密部IOla的前端向外侧扩开而构成,因此作业人员在组装时可以不担心防振部件第一气密部IOla的前端卷曲,能够稳定地组装。如图14 (B)所示,防振部件第二气密部IOlf设在弹性部件101的圆环状基体内周侧。防振部件第二气密部IOlf由比形成电动鼓风机28的吸入口 28a的边缘的圆环状的眼球部28d的外径小的圆环状的薄板构成,因此在组装时,防振部件第二气密部IOlf与圆环状的眼球部28d抵接,防振部件第二气密部IOlf与圆环状的眼球部28d的形状一致地产生卷曲。另外,此时,防振部件第二气密部IOlf优选以圆环状的眼球部28d的截面形状与成为直线部的位置抵接的方式设置。防振部件第二气密部IOlf可以不是圆环状的薄板,也可以是截面为三角形的形状,并且前端与圆环状的眼球部抵接的形状。另外,如图14 (A)所示,通过防振部件第一气密部IOla与外壳面28c、防振部件第二气密部IOlf与圆环状的眼球部28d分别密合,在弹性部件101与电动鼓风机28之间形成封闭空间118。通过从外部施加压缩封闭空间118的压力,封闭空间118内的空气分别从防振部件第一气密部IOla侧与防振部件第二气密部IOlf侧流出,当释放来自外部的压力时,封闭空间118相对于周围为负压。利用防振部件第二气密部IOlf卷曲时的反作用力,弹性部件101被拉到与圆环状的眼球部28d大致相同轴上,另外,通过以弹性部件101像吸盘那样吸附在电动鼓风机28上,不必担心弹性部件101相对于电动鼓风机28从正规的位置引起位置偏离,提高了组装性。如图14 (A)所示,在作为防振突起IOle的根部分的基体的向下侧的突出部分与吸气通道27的定位肋108之间残留有空间(固定用槽101c)。由此,当弹性部件101被吸气通道27与电动鼓风机28压扁时,不仅防振突起IOle弹性变形,作为防振突起IOle的根部分的基体的向下侧的突出部分也弹性变形。由于在弹性变形后在作为防振突起IOle的根部分的基体的向下侧的突出部分与吸气通道27的定位肋108之间也残留有空间(固定用槽101c),因此刚性不高,电动鼓风机28的振动难以传递到吸气通道27。另一方面,如图14
(A)所示,在位于防振部件第一气密部IOla的根部分的基体部分与定位肋108之间未残留有空间(固定用槽101c)。由于原本防振部件第一气密部IOla由薄板且向外侧扩开而构成,因此刚性比防振突起IOle低,电动鼓风机28的振动难以传递到吸气通道27,因此不需要使位于防振部件第一气密部IOla的根部分的基体部分变形,不需要空出间隙。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由不同的形状构成与电动鼓风机28的振动、气密,因此能够得到最适于防振的形状与最适于气密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部件101使用硬度约40度的合成橡胶,但可以根据振动的影响改变硬度。此时,防振部件第一气密部IOla由于为难以受到硬度的影响的薄板状,因此能够保持气密。固定在吸气通道27上的弹性部件101使防振部件第一气密部IOla与电动鼓风机28的外壳面28c接触。当利用螺钉固定件107固定吸气通道27与壳体45时,防振部件第一气密部IOla被电动鼓风机28与吸气通道27的壁111按压,防振部件第一气密部IOla及凸部IOld在间隙112或其周边变形。该变形成为反作用力,在防振部件第一气密部IOla与外壳面28c之间使接触面压力上升。因此,保持防振部件第一气密部IOla与外壳面28c的气密。电动鼓风机28从集尘装置2通过吸气通道27吸入气流,利用叶轮升压,从排气口28b推出到壳体45内。因此,弹性部件101的吸入侧空间115为负压,排气侧空间114为正压。由于弹性部件101利用防振部件第一气密部IOla与气密部101b、以及防振部件第二气密部IOlf保持吸入侧空间115与排气侧空间114的气密,因此能够防止气流从排气侧空间114流向吸入侧空间115,防止吸入性能的下降及排气的循环。弹性部件101支撑电动鼓风机28并在周围具有间隙112,柔软地保持电动鼓风机28。因此,弹性部件101能够抑制从电动鼓风机28向吸气通道27的振动的传递。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部件101使用合成橡胶,但也可以使用硬度更低的橡胶等,降低向吸气通道27的振动传递量。电动鼓风机28将下侧通过防振部件113支承在壳体45上。防振部件113不仅防止振动传递到壳体45,还防止电动鼓风机28旋转。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合成橡胶,但也可以使用硬度更低的橡胶,减少向壳体45的振动传递量。接着,对电动吸尘器的噪音进行说明。电动吸尘器由于内置的电动鼓风机28而产生三种代表的噪音。第一种是以气流的紊乱为起因的、在较宽带域产生的紊流噪音。在本实施例的吸尘器主体I中,内置的电动鼓风机28的转数在无负荷时较快为每分钟36000转以上,风量也较多为2m3 / min。由于电动鼓风机28内部或吸尘器主体I内流道狭窄,因此由电动鼓风机28产生的气流为局部高速的气流而产生紊流噪音。第二种是具有叶轮的叶片的数量与转数的积的整数倍的频率的叶片音。电动鼓风机28的叶轮通过在叶片的表面产生压力差,驱动流体。因此,在如本实施例那样在叶轮的下游具有静止叶片的电动鼓风机中,在静止叶片与叶轮的边界产生压力差,该压力差变动,因此容易产生具有叶轮的叶片的数量与转数的积的整数倍的频率的叶片音。第三种是具有转数的频率的音的旋转振动音。电动鼓风机28是利用转子及定子间的电磁力使叶轮旋转,并利用叶片的运动在叶轮的前后产生压力差而产生吸引力的旋转机械。旋转机械绕旋转轴存在稍微偏心不平衡,在轴承上产生旋转周期的激振力。电动鼓风机在转子、叶轮上具有偏心不平衡,通过它们旋转,产生向轴承的周期的激振力,这些为旋转振动。传递到轴承的旋转振动一部分从电动鼓风机的表面、其他从支撑电动鼓风机的部件作为振动传播,对吸尘器主体进行激振,作为声音放射到大气中,这些为旋转振动音。本实施例通过降低由旋转振动音产生的低频的不适的噪音,能够改善吸尘器噪音。为了降低旋转振动音,考虑降低作为产生源的电动鼓风机的偏心不平衡,从而抑制旋转振动的方法与在从电动鼓风机的传播路径降低旋转振动的方法。在本实施例中利用后者进行改善。如本实施例那样,在电动鼓风机28的下游具备过滤器29那样的电动吸尘器的场合,当垃圾大量地通过过滤器29时,存在网眼堵塞的问题。在这种场合,在本实施例那样的电动吸尘器中,20KPa以上的正压力施加在排气侧空间114上。因此,需要气密面为耐得住该压力的结构而紧紧地按压。然而,为了降低旋转振动音,当考虑旋转振动的传递抑制时,当紧紧地按压气密面时,刚性上升,因此振动的传递量变大。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分别构成抑制防振的面与保持气密的面。电动鼓风机28通过弹性部件101将上侧支撑在吸气通道27上,通过防振部件113将下侧支撑在壳体45上。电动鼓风机28的旋转振动从弹性部件101及防振部件113在与旋转轴垂直的方向和福射方向上传播。因此,需要降低支撑电动鼓风机28的垂直的方向与辐射方向的刚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利用弹性部件101柔软地支撑电动鼓风机28,降低辐射方向的振动的传播。另外,通过设置间隙112,防振突起IOle在与电动鼓风机28的旋转轴垂直的方向也柔软地支撑,降低振动的传播。因此,传递到主体的旋转振动变小,能够降低旋转振动首。另外,以不同形状设置的防振部件第一气密部IOla为当与电动鼓风机28的外壳面28c抵接时前端卷曲的结构,相对于来自电动鼓风机28的排气压力116及电动鼓风机28的吸入压力117的力,当电动鼓风机28旋转时按压在外壳面28c上,确保气密。另外,防振部件第一气密部IOla的前端为以容易相对于吸排气压施加的方向变形并追随的方式为薄板状。另外,防振部件第一气密部IOla的前端构成为向外侧扩开大致30度,在组装时,防振部件第一气密部IOla的前端比30度更压扁而组装。由此,防振部件第一气密部IOla自身总是按压在外壳面28c上而起到确保气密的效果。另外,在组装前状态(初期状态)下,由于防振部件第一气密部IOla的前端构成为向外侧扩开,因此在作业人员组装时,可以不担心防振部件第一气密部IOla的前端卷曲,能够稳定地组装。另外,防振部件第二气密部101f为内径比电动鼓风机28的圆环状的眼球部28d小的薄板状的圆环状的突起,设在弹性部件101的圆环状的基体的内侧。防振部件第二气密部IOlf在组装时追随电动鼓风机28的圆环状的眼球部28d的形状而变形,能够保持气密。电动鼓风机28在推力方向位移时,利用防振部件第一气密部IOla保持气密,在电动鼓风机28在福射方向上位移时,能够利用防振部件第二气密部保持气密。因此,防止从电动鼓风机28的排气侧空间114向吸入侧空间115的逆流,防止降低吸入性能。图2 (A)表示本实施例的集尘装置的立体图,图2 (B)表示本实施例的集尘装置的横剖视图。用户通过握住把手16将集尘装置2向上方提起,能够将集尘装置2从吸尘器主体I取下。但是,可以将集尘分离部4留在吸尘器主体I上,只将尘埃收放部5从吸尘器主体I上取下。如图2 (A)所示,从轴向观察的尘埃分离部4的截面的外形状大致是圆形状。尘埃收放部5的截面的外形状在前盖11的部分是大致圆形状,但在前盖11部分以后大致是四边形状,即使过滤器15的部分也大致是四边形状。如图2 (B)所示,壳体10的轴向一端的开口方向与壳 体10的轴向另一端的开口方向不在一直线上,相差45° 50°左右。S卩,尘埃收放部5的轴向比中间稍靠前侧而弯曲。如上所述,集尘装置2的轴向一端面(入口管3的部分)稍微朝向下方(重力作用方向),集尘装置2的轴向另一端面(过滤器15的部分)也稍微朝向下方(重力作用方向),集尘装置2的轴向一端面与轴向另一端面以垂直面(重力作用方向)为基准为倒!、字形状,因此在将集尘装置2向上方提起时不会钩挂,用户能够容易地将集尘装置2从吸尘器主体I上取下。图3 (A)表示本实施例的内筒及外筒的立体图,图3 (B)表示本实施例的内筒的背侧的立体图。外筒6的一端面除了入口管3的形成部分外封闭,外筒6的另一端面开口。内筒7在圆筒部分的一端具有圆环状的外延部34。如图3 (A)所示,通过沿轴向从内筒7的圆筒部分插入外筒6内,外筒6的另一端面的外周端与外延部34的外周端抵接,在外筒6内形成内筒7。如图3 (A)所示,入口管3的开口方向与凹部8的开口相对。凹部8的向内筒7的外周端部的开口方向大致向下,引导管38的圆周方向的开口方向绕逆时针。另夕卜,引导管38的圆周方向的开口方向可以顺时针。并且,在外延部34的上部具备在轴向上贯通的孔,即外延部34的上部开口。开口的左壁面比右壁面高。即,与引导管38的圆周方向的开口方向相对的外延部34的上部的开口的壁面(左壁面)比另一壁面(右壁面)高。并且,外延部34的表面为螺旋状,具有将空气顺畅地导向外延部34的上部的开口的流道的功能。如图3 (B)所示,在内筒7内的上侧大致半圆部分具备向内筒7的内侧凹并封闭的凹部39,下侧大致半圆部分向内筒7内开口。在尘埃未堆积在集尘筐12中的状态下,在内筒7外的空气的流量比内筒7内的空气的流量多的场合,可以使外延部34的上部的开口面积比内筒7内的开口面积大。与向内筒7内的开口相比,可以增大凹部39的区域,也可以与凹部39相比,增大向内筒7内的开口的区域。并且,用户能够将手指插入凹部39,从而容易地把持尘埃分离部4或内筒7。在由具有抗菌效果的金属材料形成内筒7的圆筒部的场合,首先,在金属薄板上蚀刻加工直径0.1mm 0.4mm左右的多个贯通孔33,之后,接合两端而呈圆筒形状。贯通孔33可以为冲孔加工。作为具有抗菌效果的金属材料,例如具有不锈钢、银、铜等。不限于不锈钢、银、铜,只要是含有银或铜的或银或铜表面析出了的合金即可。金属薄板的厚度是Imm以下,为了提高加工性,优选0.1mm 0.5mm左右。在金属薄板的厚度薄的场合,为了提高强度或提高真圆度,优选利用成形性好的树脂固定圆筒状的金属薄板的轴向的两端。具体地说,在成型有具有凹部8或引导管38的内筒7的大致圆形状的一端部的模及具有圆环状的外延部34的内筒7的另一端部的模的模上组装圆筒状的金属薄板,之后,通过使树脂流入模,从而嵌入成形。在利用嵌入成形的场合,金属薄板可以不接合两端而形成圆筒形状。这样,能够利用树脂构成具有凹部8或引导管38的内筒7的大致圆形状的一端部及具有圆环状的外延部34的内筒7的另一端部的、由金属材料只构成内筒7的圆筒部分。通过嵌入成形,能够使制造过程简单化。图4 (A)表示打开本实施例的尘埃收放部的前盖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 (B)表示打开了本实施例的尘埃收放部的后部过滤器的状态的立体图。如图4 (A)所示,当前盖11以轴31为支点向下方转动并打开时,集尘筐12也以轴14为支点向下方转动并突出。此时,集尘筐12以轴13为支点在上下被一分为二。从尘埃收放部5突出时的集尘筐12的开口比收放在尘埃收放部5内时的集尘筐12的开口宽。由此,能够容易地抖落粘在集尘筐12的内表面的尘埃。另外,在用户沿集尘筐12的内表面安装薄砂纸时,只要利用集尘筐12的开口部的框体与前盖11的外周端夹住薄砂纸的端部,就能够抑制薄砂纸偏离或脱落。如图
4(B)所示,过滤器15也以轴32为支点向下方转动并打开。由此,用户能够容易地排出在壳体10内堆积在集尘筐12外部的尘埃。另外,也能够容易地除去附着在过滤器15的壳体10侧面的尘埃。图5 (A)是从本实施例的尘埃收放部的前盖的尘埃收放部外侧观察的主视图,图
5(B)是从本实施例的尘埃收放部的前盖的尘埃收放部内侧观察的主视图。另外,图中的斜线部分不是截面,而是表示最跟前的表面。在前盖11的下端具备转动自如地支撑在壳体10上的轴31。前盖呈大致圆形状。图5 (A)所示的斜线部分的外侧的大致圆部分能与尘埃分离部4的轴向另一端面的外周端抵接。图5 (A)所示的斜线部分的内侧的大致圆部分能与尘埃分离部4的内筒7的轴向另一端面的外周端抵接。在前盖11的上侧即与轴31相反侧,在斜线部分的外侧的大致圆部分与内侧的大致圆部分之间形成外侧流道35的开口。外侧流道35的表侧(尘埃收放部5外侧)的开口位置可以是前盖11的左右侧或下侧,但在使外侧流道35的背侧(尘埃收放部5内侧)的开口位置为前盖11的上侧的场合,为了缩短外侧流道35的长度而减小空气的压力损失,优选外侧流道35的表侧的开口位置也为前盖11的上侧。另一方面,在内筒7的内侧形成内侧流道36的开口。在图5 (A)的主视图中,内侧流道36的开口面积比外侧流道35的开口面积大,但由于内筒7内的上侧大致半圆部分形成有凹部39,因此在使内筒7外的空气的流量比内筒7内的空气的流量多的场合,作为实质的流道面积,内侧流道36的开口面积比外侧流道35的开口面积小。另外,斜线部分的外侧的大致圆部分与内侧的大致圆部分间未形成有外侧流道35的开口的部分被封闭。图5 (B)所示的斜线部分的外侧的大致圆部分与壳体10的轴向一端面的外周端及集尘笼12的开口的外周端的一部分抵接。如图5 (B)所示,在比前盖11的上下方向中心线靠上侧形成外侧流道35的开口。由此,在电动吸尘器停止时,能够防止堆积在集尘筐12的尘埃逆流到外侧流道35及尘埃分离部4。但是,在包括前盖11的上下方向中心线的中央部形成外侧流道35的开口。另外,优选形成覆盖外侧流道35的止回阀(未图示)。由此,并且,在电动吸尘器停止时,能够防止堆积在集尘筐12的尘埃逆流到外侧流道35及尘埃分离部4。另一方面,在前盖11的下端附近形成内侧流道36的开口。但是,内侧流道36的开口位置相对于外侧流道35的开口位置可以是下侧,也可以是左右侧或上侧。另外,内侧流道36的开口的上侧的斜线部分与集尘筐12的开口的外周端的下端抵接。并且,如图5
(B)所示,在前盖11的背侧(尘埃收放部5的内侧),外侧流道35的开口面积比内侧流道36的开口面积大。并且,如图5 (A)与图5 (B)所示,外侧流道35的另一端(背侧)的开口面积(图5 (B))比外侧流道35的一端(表侧)的开口面积(图5 (A))大。S卩,外侧流道35从一端向另一端扩大。另一方面,如图5 (A)与图5 (B)所示,内侧流道36的另一端(背侧)的开口面积(图5 (B))比内侧流道36的一端(表侧)的开口面积(图5 (A))小。S卩,内侧流道36从一端向另一端变窄。图6表示除去本实施例的尘埃收放部的前盖时的从尘埃分离部侧观察的主视图。另外,与图5相同,图中的斜线部分不是截面,而是表示最跟前的表面。大致圆形状的斜线部分与前盖11的外周端抵接。如图6所示,壳体10的轴向一端面的开口的外周端与集尘筐12的开口的外周端的一部分抵接。另外,如图6所示,壳体10的轴向一端面的开口的80%以上被集尘筐12的开口占据。并且,壳体10的开口的集尘筐12的开口以外的区域(剩下的20%左右以下)与内侧流道36的开口相对地与内侧流道36连通。图7是本实施例的电动吸尘器的概略图。电动吸尘器除了吸尘器主体I以外,还具备具有吸口的吸入件50、一端与吸入件50连通且伸缩自如的接头管(延长管)51、一端与接头管51的另一端连通且具有用户握住的把手53或操作按钮/开关的操作管52、一端与操作管52的另一端连通且在另一端形成软管接头管20的软管54。在吸尘器主体I的主体吸气口 21上插入软管接头管20并能保持。另外,在吸尘器主体I的两侧面具备车轮55。并且,当通过由用户进行的对操作按钮/开关的操作而接通电动吸尘器的电源时,电动鼓风机28进行动作而产生吸引力。从吸入件50的吸口吸入的空气按照接头管51、操作管52、软管54、软管接头管20的顺序通过,并流入吸尘器主体I。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了电动鼓风机28纵置的结构,但也能应用于电动鼓风机28斜置或横置的场合。在本实施例中,集尘装置2利用了离心分离作用,但也能用于利用纸包装等过滤方式。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吸尘器,其具备具有吸入口突出的形状的外壳的电动鼓风机、收放上述电动鼓风机的壳体、以及配置在上述电动鼓风机的吸入口的周围与上述壳体之间的气密部件,该电动吸尘器的特征在于, 上述气密部件以不同的形状实现抑制振动的振动防止部与获得上述电动鼓风机的吸气侧及排气侧的气密的气密部,上述气密部的一方设有前端相对于根部朝向上述外壳扩大的环状部,上述气密部的另一方在气密部件内周面设有与上述电动鼓风机的吸入口突出形状外周抵接的突起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环状部或突起部设有两个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气密部的至少任一方具有薄板状的形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保持电动鼓风机的吸排气间的气密,并且抑制电动鼓风机的振动的传递的电动吸尘器。该电动吸尘器具备具有吸入口突出的形状的外壳的电动鼓风机、收放上述电动鼓风机的壳体、以及配置在上述电动鼓风机的吸入口的周围与上述壳体之间的气密部件,上述气密部件以不同的形状实现抑制振动的振动防止部与获得上述电动鼓风机的吸气侧及排气侧的气密的气密部,上述气密部的一方设有朝向上述外壳相对于根部前端扩大的环状部,上述气密部的另一方在气密部件内周面设有与上述电动鼓风机的吸入口突出形状外周抵接的突起部。
文档编号A47L9/00GK103202677SQ20131000929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1日
发明者渡部贵裕, 伊藤则和, 铃木龙路 申请人: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