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吸尘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438855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组合吸尘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组合吸尘器。本实用新型组合吸尘器包括手持式吸尘器和卧式底座,所述卧式底座开设有用于容置手持式吸尘器的容置腔,所述手持式吸尘器的下端设有手持吸附孔,所述卧式底座设有吸附通槽,卧式底座的下端设有卧式吸附孔,所述吸附通槽的两端分别与手持吸附孔和卧式吸附孔相通。本实用新型通过手持式吸尘器和卧式底座的结合,达到具有卧式吸尘器的功能,在使用过程中无需更换,便可以实现两种吸尘器的结合,使用方便。
【专利说明】组合吸尘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组合吸尘器。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家庭都开始使用吸尘器,吸尘器根据使用的对象分为:臣卜式、立式以及手持式;在家庭内经常使用的是卧式和手持式,手持式主要用于吸附沙发、衣服上的灰尘,卧式主要用于吸附地板上的灰尘;在进行家庭打扫时,一般先采用卧式进行地板上的灰尘的清理,然后再使用手持式进行沙发的灰尘的清理。在此过程中,需要进行吸尘器的更换,较为麻烦;同时需要对两个吸尘器进行空间管理,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两个吸尘器交替完成清理工作时,造成的不便;提供了一种组合吸尘器,该组合吸尘器在使用过程中,无需更换;且管理方便。
[000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组合吸尘器,包括手持式吸尘器和卧式底座,所述卧式底座开设有用于容置手持式吸尘器的容置腔,所述手持式吸尘器的下端设有手持吸附孔,所述卧式底座设有吸附通槽,卧式底座的下端设有卧式吸附孔,所述吸附通槽的两端分别与手持吸附孔和卧式吸附孔相通。
[0006]进一步地,所述手持式吸尘器包括手持式壳体,手持式壳体的上端向后延伸出手柄。
[0007]进一步地,所述手持式壳体的中部设有风扇容置空间,风扇容置空间的上端与吸附孔相通,所述手持式壳体的侧面设有与风扇容置空间相通的出风孔;所述卧式底座设有出风通道,出风通道与容置腔连通;
[0008]所述出风通道包括设置在卧式底座上且与容置腔连通的内风口和设置在卧式底座外侧面的外风口;
[0009]所述手持式壳体的下端设有插接头,且手持式壳体内设有控制电路、手柄设有按钮孔和按钮,插接头、按钮、风扇均与控制电路连接。
[0010]所述卧式底座在容置腔的下端设有与插接头相配合的接口端,卧式底座内设有卧式控制电路,所述卧式底座表面设有按键,接口端、按键与卧式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卧式底座的前端设有扫尘装置,后端设有爬行装置,扫尘装置和爬行装置均与卧式控制电路连接。
[0011]所述卧式底座的前端设有至少两个扫尘装置,所述卧式底座的前端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卧式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卧式底座设有旋转角度控制器,旋转角度控制器与卧式控制电路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扫尘装置包括驱动机构、旋转轴和固定于旋转轴下端的刷脚,旋转轴的下端伸出卧式底座,旋转轴的上端与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与卧式控制电路连接。
[0013]进一步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旋转轴连接,驱动电机与卧式控制电路连接。
[0014]更进一步地,驱动电机与旋转轴之间设有涡轮蜗杆机构,其中,涡轮与旋转轴套接,蜗杆与驱动电机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爬行装置包括滚轮和驱动滚轮旋转的爬行电机。
[0016]更进一步地,所述爬行装置还包括涡轮蜗杆机构和传动轴,传动轴的两端分别与滚轮和涡轮连接,蜗杆与爬行电机连接。
[0017]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手持式吸尘器和卧式底座的结合,达到具有卧式吸尘器的功能,在使用过程中无需更换,便可以实现两种吸尘器的结合,使用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吸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图2移去手持上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吸尘器底座。
[0023]图6为图5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图5的第3种视角示意图。
[0025]图8为卧式吸尘器底座的卧式下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9为图5移去卧式上壳、卧式下壳后的结构不意图。
[0027]图10为卧式吸尘器底座的卧式上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为:
[0029]I—卧式底座2—手持式吸尘器
[0030]21-手持式壳体22-手柄
[0031]23——按钮24——出风孔
[0032]25—手持吸附孔26——插接头
[0033]27——风扇容置空间28——风扇
[0034]29——电源11——卧式壳体
[0035]12-吸附通槽13-接口端
[0036]14-外风口15-内风口
[0037]16——按键17——扫尘装置
[0038]18——爬行装置19——卧式吸附孔
[0039]31——爬行电机32——滚轮
[0040]33——刷脚34——旋转轴
[0041]35——卧式控制电路板37——驱动电机
[0042]38——卧式下壳39——卧式上壳
[0043]4——涡轮蜗杆机构5——卡扣
[0044]6——滑动卡块211——集尘盒。【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说明。
[0046]实施例1:参见图1至图10。
[0047]如图1所示,一种组合吸尘器,包括手持式吸尘器2和卧式底座1,所述卧式底座I开设有用于容置手持式吸尘器2的容置腔,所述手持式吸尘器2的下端设有手持吸附孔25,所述卧式底座I设有吸附通槽12,卧式底座I的下端设有卧式吸附孔19,所述吸附通槽12的两端分别与手持吸附孔25和卧式吸附孔19相通。
[0048]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卧式底座1,使得手持式吸尘器2在使用时,可以通过安装在卧式底座I内形成卧式吸尘器,这样吸尘器既可以当卧式吸尘器使用,也可以当手持式吸尘器2使用。使用方便,无需更换吸尘器。另外在放置时,只需要将手持式吸尘器2安装于卧式底座I上,统一放置即可。方便于管理。为了方便将手持式吸尘器2固定于卧式底座I上,在手持式吸尘器2的尾部设有滑块卡块6,在卧式底座I上设置有卡扣5,当手持式吸尘器2装入容置腔后,可以通过推动滑块卡块6,使得滑块卡块6与卡扣5卡接。
[0049]进一步地,所述手持式吸尘器2包括手持式壳体21,手持式壳体21的上端向后延伸出手柄22。
[0050]手持式壳体21的上端向后延伸出手柄22可便于手持。具体的说,手持式壳体21包括手持上壳和手持下壳。
[0051]进一步地,所述手持式壳体21的中部设有风扇容置空间27,风扇容置空间27的上端与吸附孔相通,所述手持式壳体21的侧面设有与风扇容置空间27相通的出风孔24 ;所述卧式底座I设有出风通道,出风通道与容置腔连通;
[0052]所述出风通道包括设置在卧式底座I上且与容置腔连通的内风口 15和设置在卧式底座I外侧面的外风口 14 ;
[0053]所述手持式壳体21的下端设有插接头26,且手持式壳体21内设有控制电路、手柄22设有按钮孔和按钮23,插接头26、按钮23、风扇28均与控制电路连接。
[0054]另外,手持式壳体21的后端设有电源29,前端设有集尘盒211,集尘盒211的下端连接手持吸附孔25,集尘盒211的上端与风扇容置空间27连接。通过风扇28旋转形成负压,将杂物吸附于集尘盒211内。
[0055]进一步地,所述卧式底座I在容置腔的下端设有与插接头26相配合的接口端13,卧式底座I内设有卧式控制电路,所述卧式底座I表面设有按键16,接口端13、按键16与卧式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卧式底座I的前端设有扫尘装置17,后端设有爬行装置18,扫尘装置17和爬行装置18均与卧式控制电路连接。其中,卧式控制电路设置于卧式控制电路板35上,卧式底座I包括卧式壳体11,卧式壳体11由卧式上壳39和卧式下壳38构成。
[0056]当手持式吸尘器2安装于容置腔时,插接头26与接口端13插接,此时控制电路切换到卧式控制电路,手持式的控制电路没有电源29供电,手持式内部的电源29给卧式控制电路供电,当通过按键16启动卧式吸尘器工作时,扫尘装置17和爬行装置18均启动,卧式吸尘器的前端通过扫尘装置17将底面的灰尘松动,并在在爬行装置18的驱动下向前移动,当灰尘位于卧式底座I的卧式吸附孔19时,灰尘便通过卧式吸附孔19吸入到手持式吸尘器2的收尘容器内。
[0057]进一步地,所述卧式底座I的前端设有至少两个扫尘装置17,所述卧式底座I的前端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卧式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卧式底座I设有旋转角度控制器,旋转角度控制器与卧式控制电路连接。
[0058]设置压力传感器可以感知卧式吸尘器在前行的过程中是否触碰到物体,如墙壁;当碰触到物体时,卧式控制电路将控制扫尘装置17的扫尘旋转方向相同,此时卧式吸尘器便会开始以触碰点为中心旋转,通过旋转角度控制器探测到旋转一定角度(如90度)时;控制电路再控制扫尘装置17的扫尘旋转方向不同,达到扫尘的力矩平衡,如设置有两个扫尘装置时,控制两个扫尘装置17的旋转方向相反;这样卧式吸尘器便不会转动而先前移动,这样卧式吸尘器便会以设定好的路线行走,将地面打扫干净。其中扫尘装置17设置于卧式底座I的两侧,最好呈对称分布。
[0059]进一步地,所述扫尘装置17包括驱动机构、旋转轴34和固定于旋转轴34下端的刷脚33,旋转轴34的下端伸出卧式底座1,旋转轴34的上端与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与卧式控制电路连接。
[0060]进一步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37,驱动电机37与旋转轴34连接,驱动电机37与卧式控制电路连接。
[0061 ] 更进一步地,驱动电机37与旋转轴34之间设有涡轮蜗杆机构4,其中,涡轮与旋转轴34套接,蜗杆与驱动电机37连接。
[0062]设置涡轮蜗杆机构4,可以改变驱动电机37的放置位置,便于设计。通过驱动电机37驱动涡轮蜗杆机构4带动旋转轴34旋转,从而实现驱动刷脚33打扫底面的目的。
[0063]进一步地,所述爬行装置18包括滚轮32和驱动滚轮32旋转的爬行电机31。
[0064]更进一步地,所述爬行装置18还包括涡轮蜗杆机构4和传动轴,传动轴的两端分别与滚轮32和涡轮连接,蜗杆与爬行电机31连接。
[0065]同样设置涡轮蜗杆机构4后,可以调节放置爬行电机31的位置,便于设计。
[0066]以上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在此基础上的等同技术方案仍落入申请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组合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持式吸尘器和卧式底座,所述卧式底座开设有用于容置手持式吸尘器的容置腔,所述手持式吸尘器的下端设有手持吸附孔,所述卧式底座设有吸附通槽,卧式底座的下端设有卧式吸附孔,所述吸附通槽的两端分别与手持吸附孔和卧式吸附孔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式吸尘器包括手持式壳体,手持式壳体的上端向后延伸出手柄;所述手持式壳体的中部设有风扇容置空间,风扇容置空间的上端与吸附孔相通,所述手持式壳体的侧面设有与风扇容置空间相通的出风孔;所述卧式底座设有出风通道,出风通道与容置腔连通;所述出风通道包括设置在卧式底座上且与容置腔连通的内风口和设置在卧式底座外侧面的外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式壳体的下端设有插接头,且手持式壳体内设有控制电路、手柄设有按钮孔和按钮,插接头、按钮、风扇均与控制电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底座在容置腔的下端设有与插接头相配合的接口端,卧式底座内设有卧式控制电路,所述卧式底座表面设有按键,接口端、按键与卧式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卧式底座的前端设有扫尘装置,后端设有爬行装置,扫尘装置和爬行装置均与卧式控制电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底座的前端设有至少两个扫尘装置,所述卧式底座的前端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卧式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卧式底座设有旋转角度控制器,旋转角度控制器与卧式控制电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扫尘装置包括驱动机构、旋转轴和固定于旋转轴下端的刷脚,旋转轴的下端伸出卧式底座,旋转轴的上端与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与卧式控制电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吸尘器,其特征在于: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旋转轴连接,驱动电机与卧式控制电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吸尘器,其特征在于:驱动电机与旋转轴之间设有涡轮蜗杆机构,其中,涡轮与旋转轴套接,蜗杆与驱动电机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爬行装置包括滚轮和驱动滚轮旋转的爬行电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合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爬行装置还包括涡轮蜗杆机构和传动轴,传动轴的两端分别与滚轮和涡轮连接,蜗杆与爬行电机连接。
【文档编号】A47L9/00GK203506595SQ201320421780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6日
【发明者】佐藤胜义 申请人:东莞市八佰伴百货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