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流式多介质清洗机的平面配流清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340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流式多介质清洗机的平面配流清洗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流式多介质清洗机的平面配流清洗结构,适用于机械金属零件中内腔或流道的清洗。本实用新型包括转台和转轴,还包括零件定位块、动环、定环和管路,零件定位块固定在转台上,动环固定在转台的下表面,动环的底部中央连接有转轴,转轴套入定环,动环和定环相互接触的端面平整且紧密贴合;转台、动环、定环和转轴同轴;零件定位块开有定位块出口孔,动环开有动环配流孔,定环开有定环配流孔,定位块出口孔与动环配流孔用管路相互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平面配流式结构,将多道工序集中在一台设备上,被洗零件只需一次装夹、与喷嘴一次定位,结构设计更合理,清洗效果好,清洗成本低,设备结构相对简单、不易损坏。
【专利说明】一种配流式多介质清洗机的平面配流清洗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流式多介质清洗机的平面配流清洗结构,主要适用于机械金属零件中内腔或流道的清洗,属于清洗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在通常情况下,机械金属零件在金加工(或者说金属加工)后,其内腔表面(流道)会有铁屑、油污等杂质,在其下道加工和装配前需进行零件清洗,一般包括高压气体预吹、高压液体冲洗及干燥气体吹干等多道工序。现有技术中,清洗设备大都采用多次清洗或通过式多工位清洗实现,清洗时,零件与喷嘴位置需多次准确定位,此类设备有清洗效果不稳定、设备故障率高、设备造价高的缺点。
[0003]中国专利号200910038329公开了名称为“一种零件清洗机”的专利,其中的清洗机是采用高压液体清洗,清洗效果好,但只是液体,没有达到多介质多功能;而且采用输送带输送零件,零件需与喷嘴多次定位,结构设计不够合理,没有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0004]中国专利号200910062948公开了名称为“转盘步进方式输送零件的清洗机”的专利,其中的清洗机采用转盘圆周步进的方式输送零件,设置多个工位和多种清洗过程,实现一机内完成零件清洗的效果,但是整个清洗过程复杂,零件与喷嘴需多次定位,门板需多次升降,结构设计复杂,没有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更合理、零件与喷嘴一次定位、清洗效果好、清洗成本低的配流式多介质清洗机的平面配流清洗结构。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配流式多介质清洗机的平面配流清洗结构包括转台和转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零件定位块、动环、定环和管路,所述的零件定位块固定在转台的上,动环固定在转台的下表面,动环的底部中央连接有转轴,转轴套入定环,动环和定环相互接触的端面平整且紧密贴合;所述的转台、动环、定环和转轴同轴;所述的零件定位块开有定位块出口孔,所述的动环开有动环配流孔,所述的定环开有定环配流孔,定位块出口孔与动环配流孔用管路相互连接。零件可安装在零件定位块上,一次定位;转轴可由电机驱动,带动转台转动,从而带动零件定位块上的零件转动,在不同位置时,经过动环配流孔和定环配流孔间的通、断配流式连接,实现其与不同清洗介质源连接,完成不同介质的清洗操作;为了满足动环和定环之间密封要求,动环和定环相互接触的面经磨削加工,动环和定环相互接触的端面平整且紧密贴合,不易泄漏,除了动环本身的重力外,也可对动环和定环施加外部作用力,使密封性能提高。
[000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管路包括转台孔和弯型管路;所述的零件定位块有N个,每个零件定位块开有一个定位块出口孔,转台开有N个转台孔,定位块出口孔与转台孔连通;所述的动环开有N个动环配流孔,弯型管路有N个,每个转台孔均通过一根弯型管路连接到一个动环配流孔上;所述的定环开有M个定环配流孔,M个定环配流孔的一端与N个动环配流孔配流式连接;还设置有清洗连接管路,所述的M个定环配流孔的另一端分别与M个清洗连接管路连接;所述的N > 1,M > 2,M和N均为整数。零件与定位块孔、管路和动环配流孔相对位置固定,一起转动;定位块孔的上端即为喷嘴,可与零件实现一次定位;而定环和定环上的定环配流孔不动,动环配流孔与定环配流孔随转动不断连接与分离,动环孔与定环孔接口相互匹配,即实现配流式连接;数量N可根据定位块的数量设置,定位块的数量根据清洗机工效和清洗结构设置,数量M可根据实际需要的清洗介质源的数量设置;在装卸零件的位置或不清洗零件的位置上,没有连接清洗介质源;弯型管路和清洗连接管路可拆卸,清洗连接管路连接不同清洗介质源。
[000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定位块出口孔、转台孔和定环配流孔为通孔;所述的动环配流孔为90°方向转换的通孔。
[000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定位块出口孔开在定位块的中央;所述的定位块出口孔分布在定位块的中央;所述的转台为圆盘结构;所述的N个转台孔中轴线至转台中轴线的距离相等,且相隔的角度和距离相等;所述的N个动环配流孔的垂直部分的轴线至动环中轴线的距离相等,且相隔的角度和距离相等。部件和结构采用圆形中心对称且均匀分布的设计,使转动时受力均匀,不易卡滞。
[0010]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两个支撑,两个支撑套在转轴外,且分布于定环的上下两端面。支撑可采用轴承结构,使动环和定环相对转动更顺畅。
[001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环配流孔和定环配流孔是圆孔或者长形孔。动环的旋转运动可以连续或间隙式的,长形孔通常更适合于连续旋转方式,以保证其每个清洗介质清洗时间。
[00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采用平面配流式结构,将高压气体预吹、高压液体冲洗及干燥气体吹干等多道工序集中在一台设备上,被洗零件只需一次装夹、与喷嘴一次定位,结构设计更合理,清洗效果好,清洗成本低,设备结构相对简单、不易损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0014]图2是图1的G-G剖面图。
[001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0016]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仰视图。
[0017]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立体图。
[0018]图中:转台1、零件定位块2、动环3、定环4、支撑5、转轴6、管路7、定位块出口孔71、转台孔72、弯型管路73、动环配流孔74、定环配流孔75、清洗连接管路76 ;零件装卸位置A,高压气体清洗位置B,高压液体清洗位置C,干燥气体吹干位置D。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0020]参见图1-图5,本实施例包括:转台1、转轴6、零件定位块2、动环3、定环4、支撑5和管路7,其中:所述的转台I为圆盘结构,零件定位块2有四个,均为形状、大小一致的方柱体,与转台I中轴线之间的距离相等且相互间隔90度固定在转台I的上表面;所述的动环3固定在转台I的下表面,动环3的底部中央连接有转轴6,转轴6与动环3连成一体,转轴6上套有定环4,动环3和定环4相互接触的端面平整且紧密贴合;所述的支撑5有两个,采用轴承结构,套在转轴6外,定环4顶部中央开有槽,底部中央开有槽,两个支撑5分别卡入定环4的两个槽内并吻合。零件可安装在零件定位块2上,一次定位;转轴6由电机驱动,带动转台I转动,从而带动零件定位块2上的零件转动,连接不同的清洗介质源,进行不同步骤的清洗操作;支撑5采用轴承结构。
[00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管路7包括转台孔72和弯型管路73 ;所述的每个零件定位块2中央开有一个定位块出口孔71,转台I开有四个转台孔72,定位块出口孔71与转台孔72连通;所述的动环3开有四个动环配流孔74,弯型管路73有四个,每个转台孔72均通过一根弯型管路73连接到一个动环配流孔74上;所述的定环4开有三个定环配流孔75,三个定环配流孔75的一端分别与四个动环配流孔74中的其中三个连通,三个定环配流孔75的另一端分别与三个清洗连接管路76连接。零件与定位块出口孔71、转台孔72、弯型管路73和动环配流孔74相对位置固定,一起转动,定位块出口孔71的上端即为喷嘴,可与零件实现一次定位;而定环4和定环4上的定环配流孔75不动,动环配流孔74与定环配流孔75随转动不断连接与分离,实现配流式连接;在零件装卸位置A处,没有连接清洗介质源,所以没有设置定环配流孔75和清洗连接管路76。
[00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定位块出口孔71、转台孔72和定环配流孔75为垂直通孔,弯型管路73为“L”形弯管结构,清洗连接管路76为直管结构,动环配流孔74为直角弯曲通孔,先水平后垂直;所述的弯型管路73与转台孔72、弯型管路73与动环配流孔74、清洗连接管路76与定环配流孔75,均采用螺纹连接;所述的四个转台孔72中轴线至转台I中轴线的距离相等,且相互间隔90度,四个动环配流孔74垂直部分的轴线至动环3中轴线的距离相等,且相互间隔90度。
[0023]本实用新型的部件和结构采用圆形中心对称且均匀分布的设计,使转动时受力均匀,不易损坏且占用空间小;动环3和定环4相互接触的端面平整切紧密贴合、定位块出口孔71与转台孔72连通、定环配流孔75与动环配流孔74连通,这样的设计不易造成清洗介质的泄漏。
[0024]本实用新型的配流式连接是指:动环3相对定环4旋转过程中,当动环配流孔74与定环配流孔75无重合部分时,由于动环3和定环4相互接触的端面平整且紧密贴合,密封性能良好,动环配流孔74与定环配流孔75不连通,无清洗介质流出;当动环配流孔74与定环配流孔75有重合部分时,动环配流孔74与定环配流孔75连通,有清洗介质流出,进行
零件清洗。
[002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将待清洗的零件安装固定在零件定位块2上,此时零件定位块2处于零件装卸位置A ;转轴6由电机驱动,带动转台I转动,从而带动零件定位块2上的零件转动至高压气体清洗位置B,连接高压气体,进行气体预吹操作;再转动至高压液体清洗位置C,连接高压液体,进行液体冲洗操作;然后转动至干燥气体吹干位置D,连接干燥气体,进行干燥气体吹干操作;最后转回至零件装卸位置A,将清洗完毕的零件拆卸下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清洗步骤可以是间歇式的,也可以是连续进行的。
[0026]上述实用新型结构和工作过程的描述是为方便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其零件定位块2和清洗介质源的数量及工艺布置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计。实施例中,零件定位块2和管路7的设置仅在一个圆周上,即设置了一圈,实际实施过程中,可设置多圈,以达到提高清洗效率的目的。
[0027]通过上述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能实施。
[0028]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只要其零件未明确说明具体形状和尺寸的,则该零件可以为与其结构相适应的任何形状和尺寸;同时,零件所取的名称也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配流式多介质清洗机的平面配流清洗结构,包括转台和转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零件定位块、动环、定环和管路,所述的零件定位块固定在转台上,动环固定在转台的下表面,动环的底部中央连接有转轴,转轴套入定环,动环和定环相互接触的端面平整且紧密贴合;所述的转台、动环、定环和转轴同轴;所述的零件定位块开有定位块出口孔,所述的动环开有动环配流孔,所述的定环开有定环配流孔,定位块出口孔与动环配流孔用管路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流式多介质清洗机的平面配流清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路包括转台孔和弯型管路;所述的零件定位块有N个,每个零件定位块开有一个定位块出口孔,转台开有N个转台孔,定位块出口孔与转台孔连通;所述的动环开有N个动环配流孔,弯型管路有N个,每个转台孔均通过一根弯型管路连接到一个动环配流孔上;所述的定环开有M个定环配流孔,M个定环配流孔的一端与N个动环配流孔配流式连接;还设置有清洗连接管路,所述的M个定环配流孔的另一端分别与M个清洗连接管路连接;所述的N≥1,M≥2,M和N均为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流式多介质清洗机的平面配流清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块出口孔、转台孔和定环配流孔为通孔;所述的动环配流孔为90°方向转换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流式多介质清洗机的平面配流清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块出口孔分布在定位块的中央;所述的转台为圆盘结构;所述的N个转台孔中轴线至转台中轴线的距离相等,且相隔的角度和距离相等;所述的N个动环配流孔的垂直部分的轴线至动环中轴 线的距离相等,且相隔的角度和距离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流式多介质清洗机的平面配流清洗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支撑,两个支撑套在转轴外,且分布于定环的上下两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配流式多介质清洗机的平面配流清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环配流孔和定环配流孔是圆孔或者长形孔。
【文档编号】B08B5/02GK203417893SQ201320453177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9日
【发明者】张冠赞, 吕春波, 徐登辉, 郑儒宏, 丁杰, 盛英英 申请人: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