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具及具有该锅具的电磁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锅具及具有该锅具的电磁灶,该锅具包括:内锅和外锅。具体而言,所述内锅设在所述外锅内,所述内锅的外壁面与所述外锅的内壁面之间间隔出适于容纳导热剂的导热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锅具,锅具内的物品受热均匀,避免了传统技术中由于热量在锅底集中而造成的粘锅或糊锅的现象,提高了锅具的烹饪性能。
【专利说明】锅具及具有该锅具的电磁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容器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锅具及具有该锅具的电磁灶。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商用电磁灶一般包括十大部件:微晶玻璃、不锈钢外壳、线圈盘、锅底温度传感器、风扇、变压器、IGBT、散热片、高压电容、电路板等。电磁加热的原理是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磁场内的磁力线通过含铁物质(铁锅、不锈钢锅、搪瓷锅等)的底部时,促使铁分子高速运动,产生无数小涡流,从而加热铁制锅内的食物。由于锅底的中心处热量最大,实际在加热水和食物时存在主食容易粘锅底而造成糊锅,不仅影响食物的美观及味道,而且难以清洗。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或至少提供一种有用的商业选择。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提高加热的均匀性的锅具。
[000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锅具,包括:内锅和外锅。具体而言,所述内锅设在所述外锅内,所述内锅的外壁面与所述外锅的内壁面之间间隔出适于容纳导热剂的导热腔。
[000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锅具,内锅和外锅间隔出导热腔,在对锅具内的物品进行加热时,先对外锅进行加热,外锅对导热腔内的导热剂进行加热,最后通过导热剂加热内锅并实现对放置于锅具内的物品进行加热。由此,外锅传导至导热剂的热量在导热剂内分散,使导热剂内的热量均匀,在导热剂对内锅进行加热时,可以使热量在内锅上分布均匀,从而达到对锅具内的物品进行均匀加热的目的,避免了传统技术中由于热量在锅底集中而造成的粘锅或糊锅的现象,提高了锅具的烹饪性能,使锅具内的物品可以均匀受热。
[0006]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锅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07]所述锅具上设有与所述导热腔连通用于向所述导热腔内注入导热剂的开口。由此,便于向导热腔内填充导热剂或对更换导热腔内的导热剂,在锅具的生产过程中无需向导热腔内添加导热剂,只需在使用之前向导热腔内添加导热剂即可,便于锅具的生产和运输,且可以及时的更换导热剂,便于锅具的维护,降低了锅具的维护成本。
[0008]还包括与所述开口相适配以封闭所述开口的封闭件。由此,可以将导热腔封闭为密闭的腔室,避免导热剂流出导热腔,提高了锅具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还可以避免导热剂溅出腔室,防止导热剂污染环境。
[0009]所述开口的壁上设有第一螺纹,且所述封闭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相适配的第二螺纹,所述封闭件与所述开口通过螺纹连接。由此,便于在锅具上安装和拆卸封闭件,提高了锅具的装配效率,且便于更换导热剂。
[0010]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锅具上设有插孔且所述温度传感器穿过所述插孔伸入所述导热腔内。由此,温度传感器可以直接测量导热腔内的温度,便于控制对内锅的加热温度,从而有效的控制锅具对物品的加热温度,便于锅具的控制,提高了对锅具加热温度的控制效率,使锅具结构简单且控制方便。
[0011]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感温探头与所述导热剂接触。由此,直接测量导热剂的温度,可以有效的控制导热剂的温度,避免了因导热剂温度过高而加速碳化,提高了锅具的烹饪性能,降低了锅具的使用成本。
[0012]所述内锅的周沿与所述外锅的周沿焊接。由此,提高了锅具的密封性能,避免了导热剂的流出或挥发,提高了锅具的稳定性且安全环保,此外,还提高了锅具的成型效率,便于锅具的生产。
[0013]所述导热剂为导热油。由此,提高了导热剂导热的快速性和均匀性,提高了锅具加热物品的速度,使物品可以均匀受热,提高了锅具的使用性能。
[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灶,包括:锅具、线圈盘和线圈盘支架。具体而言,所述锅具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前述的锅具;所述线圈盘盘绕在所述锅具的外壁面上;用于支撑所述线圈盘的线圈盘支架。
[00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灶,采用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前述的锅具,由此,到过导热剂的热量传递,可以使直接接触带加热物品的内锅受热均匀,在烹饪时不会出现粘锅或糊锅等现象。
[0016]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锅具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锅具的剖面示意图;
[0020]图3是图2中圈示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磁灶的示意图。
[0022]其中,锅具1、内锅11、外锅12、导热腔101、开口 102、温度传感器13、线圈盘2、线
圈盘支架3。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顺
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002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8]目前,商用电磁灶一般包括十大部件:微晶玻璃、不锈钢外壳、线圈盘、锅底温度传感器、风扇、变压器、IGBT、散热片、高压电容、电路板等。电磁加热的原理是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磁场内的磁力线通过含铁物质(铁锅、不锈钢锅、搪瓷锅等)的底部时,促使铁分子高速运动,产生无数小涡流,从而加热铁制锅内的食物。由于锅底的中心处热量最大,实际在加热水和食物时存在主食容易粘锅底而造成糊锅,不仅影响食物的美观及味道,而且难以清洗。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加热均匀的锅具。
[0029]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具。
[0030]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具1,包括:内锅11和外锅12。具体而言,内锅11设在外锅12内,内锅11的外壁面与外锅12的内壁面之间间隔出适于容纳导热剂的导热腔101。
[003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具,内锅11和外锅12间隔出导热腔101,在对锅具内的物品进行加热时,先对外锅12进行加热,外锅12对导热腔101内的导热剂进行加热,最后通过导热剂加热内锅11并实现对放置于锅具I内的物品进行加热。由此,外锅12传导至导热剂的热量在导热剂内分散,使导热剂内的热量均匀,在导热剂对内锅11进行加热时,可以使热量在内锅11上分布均匀,从而达到对锅具I内的物品进行均匀加热的目的,避免了传统技术中由于热量在锅底集中而造成的粘锅或糊锅的现象,提高了锅具I的性能,使锅具I内的物品可以均匀受热。
[0032]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锅具I上设有与导热腔101连通用于向导热腔101内注入导热剂的开口 102。由此,便于向导热腔101内填充导热剂或对导热腔101内的导热剂进行更换,在锅具I的生产过程中无需向导热腔101内添加导热剂,只需在使用之前向导热腔101内添加导热剂即可,便于锅具I的生产和运输,且可以及时的更换导热剂,便于锅具I的维护,降低了锅具I的维护成本。
[0033]此外,该锅具I还包括与开口 102相适配以封闭开口 102的封闭件(未示出)。由此,可以将导热腔101封闭为密闭的腔室,避免导热剂流出导热腔101,提高了锅具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还可以避免导热剂溅出腔室,防止导热剂污染环境。
[0034]进一步地,开口 102的壁上设有第一螺纹,且所述封闭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相适配的第二螺纹,所述封闭件与开口 102通过螺纹连接。由此,便于在锅具I上安装和拆卸封闭件,提高了锅具I的装配效率,且便于更换导热剂。
[0035]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该锅具I还包括温度传感器13,锅具I上设有插孔(未示出),且温度传感器13穿过所述插孔伸入导热腔101内。由此,温度传感器13可以直接测量导热腔101内的温度,便于控制对内锅11的加热温度,从而有效的控制锅具I对物品的加热温度,便于锅具I的控制,提高了对锅具I加热温度的控制效率,使锅具结构简单且控制方便。
[0036]进一步地,温度传感器13的感温探头与所述导热剂接触。由此,直接测量导热剂的温度,可以有效的控制导热剂的温度,避免了因导热剂温度过高而加速碳化,提高了锅具I的性能,降低了锅具I的使用成本。
[0037]有利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内锅11的周沿与外锅12的周沿焊接。由此,提高了锅具I的密封性能,避免了导热剂的流出或挥发,提高了锅具的稳定性且安全环保,此外,还提高了锅具I的成型效率,便于锅具I的生产。
[0038]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内锅11和外锅12还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等方式进行连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内锅11和外锅12的配合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并非可以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现有技术中已知的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不进行详细说明。
[0039]有利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所述导热剂为导热油。由此,提高了导热剂导热的快速性和均匀性,提高了锅具加热物品的速度,使物品可以均匀受热,提高了锅具的使用性能。
[0040]此外,导热剂还可以为水等液体导热剂。
[0041]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磁灶,包括:锅具1、线圈盘2和线圈盘支架3。
[0042]具体而言,锅具I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前述的锅具。线圈盘2盘绕在锅具I的外壁面上。用于支撑线圈盘2的线圈盘支架3。
[004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磁灶,采用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前述实施例所述的锅具1,由此,到过导热剂的热量传递,可以使直接接触带加热物品的内锅11受热均匀,在烹饪时不会出现粘锅或糊锅等现象。
[0044]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支架反馈导热剂的温度,进而可以确定内锅11的加热温度,使烹饪时随时可以调节至预定的烹饪温度。
[0045]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46]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权利要求】
1.一种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锅和外锅,所述内锅设在所述外锅内,所述内锅的外壁面与所述外锅的内壁面之间间隔出适于容纳导热剂的导热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具上设有与所述导热腔连通用于向所述导热腔内注入导热剂的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开口相适配以封闭所述开口的封闭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壁上设有第一螺纹,且所述封闭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相适配的第二螺纹,所述封闭件与所述开口通过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锅具上设有插孔且所述温度传感器穿过所述插孔伸入所述导热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感温探头与所述导热剂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的周沿与所述外锅的周沿焊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剂为导热油。
9.一种电磁灶,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具,所述锅具为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 线圈盘,所述线圈盘盘绕在所述锅具的外壁面上;和 用于支撑所述线圈盘的线圈盘支架。
【文档编号】A47J27/12GK203399971SQ201320456218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9日
【发明者】吴初明, 刘昌林, 杨琳 申请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