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转子表面酸洗去毛刺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电机转子表面酸洗去毛刺装置,涉及电机制造领域。机座(1)的工作台架上设有一组用于承托电机转子的托辊组件(3),托辊组件(3)的两个托辊(3’)由驱动机构(15)驱动可产生同向转动;两个托辊(3’)之间设有毛刷(4),机座一侧设置机架(5),另一侧设置支撑构件(6);丝杆(7)上设有螺母(8),丝杆(7)的两端分别与机架和支撑构件连接,丝杆(7)由驱动构件(9)驱动;螺母(8)连接悬臂构件(10),悬臂构件外端连接中间板(10’),中间板上的火焰式加热构件(11)、酸洗构件(12)和喷水构件(13)可随螺母(8)及悬臂构件(10)的移动而位移。具有可提高酸洗毛刺效果等特点。
【专利说明】一种电机转子表面酸洗去毛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制造领域,具体是酸洗去除电机转子表面毛刺与铝屑的装置。
[0002]【背景技术】
[0003]异步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两大部分,转子为包括硅钢片在内的铸铝件(即铁心),生产过程中需对压铸成型的铸铝件转子圆柱表面进行车削加工,在车削过程中形成的铝屑会进入转子铁芯中,同时会在转子表面产生毛刺(铝须),在装配之前这些铝屑和毛刺须得到去除,以降低电机转子的铁心损耗和负载杂散损耗。否则,将造成磁场性能及电机效能的下降。
[0004]申请号为200410093271.2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电机转子表面酸洗处理工艺”,该工艺的步骤为:首先将配置好的盐酸溶液涂刷转子表面,通过盐酸溶液的腐蚀作用而清除压入转子铁芯中的铝屑和转子表面上的毛刺(铝须),然后放入烘箱内进行烘干,经酸洗及烘干后的转子即可进行后续的装配。应用该工艺处理的转子可减少电机的杂散损耗,对提高电机的效能具有一定作用,但有下述不足:
[0005]1、由于将盐酸溶液涂刷在常温状态下的转子表面进行酸处理,盐酸溶液在常温或低温状态下与转子铁芯中的铝屑及表面毛刺的化学反应较慢,影响酸洗效果。
[0006]2、由于转子酸洗后即进入烘干工序,转子表面残留的盐酸溶液未能得到有效处理,残留的盐酸溶液将对转子产生腐蚀,不但影响电机的性能,且影响转子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000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电机转子表面酸洗去毛刺装置,可提高转子表面酸洗去除毛刺和铝屑的效果,有利于电机效能的提高。
[0008]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参见图1至图3:
[0009]设有机座1,机座I的工作台架上设有一组用于承托电机转子2的托辊组件3,托辊组件3的两个托辊3’由驱动机构15驱动可产生同向转动;
[0010]所述的两个托辊3’之间设有可与转子表面接触的毛刷4,毛刷4的板体两端分别与机座I两侧的构件连接;
[0011]所述机座I的一侧设置机架5,机座I的另一侧设置支撑构件6 ;
[0012]设有丝杆7,丝杆7上设有螺母8,丝杆7与螺母8构成螺旋副,丝杆7的两端分别与机架5、支撑构件6连接,丝杆7由驱动构件9驱动;
[0013]所述的螺母8连接一悬臂构件10,悬臂构件10外端连接弧形状板10’,弧形状板10’上的一侧连接火焰式加热构件11,弧形状板10’上的另一侧连接酸洗构件12和喷水构件13,所述螺母8及悬臂构件10沿丝杆7的位移可带动火焰式加热构件11、酸洗构件12和喷水构件13进入所述托辊组件3的上方,即位于被处理的转子的上方。
[0014]本实用新型的作业过程是,图1所示状态为悬臂构件10及其上的火焰式加热构件
11、酸洗构件12和喷水构件13位于丝杆7的内端,转子2即可吊装于托辊组件3上,驱动机构15驱动托辊组件3的两个托辊3’同向转动,两个同向转动的托辊3’通过其辊面与转子表面接触而产生的摩擦作用,带动转子沿其轴线连续转动;当开启驱动构件9时,即带动丝杆7转动,由于螺母8与丝杆7的螺旋副作用,螺母8即带动悬臂构件10及其上的火焰式加热构件11、酸洗构件12和喷水构件13沿丝杆7由内端向外端位移,使火焰式加热构件
11、酸洗构件12和喷水构件13进入转子的上方,驱动构件9的正反向运行,即带动火焰式加热构件11、酸洗构件12和喷水构件13沿转子的轴向方向往复位移;作业过程的工序是,第一步是对转子表面加热升温,首先开启火焰式加热构件11对转子表面进行加热,通过火焰式加热构件11的往复位移,对处于转动状态的转子表面连续进行加热升温,一般将转子表面加热到60°C?80°C即关闭火焰式加热构件11,在火焰式加热构件11开启及作业过程中,酸洗构件12和喷水构件13处关闭状态;第二步是对转子表面进行酸洗处理,开启酸洗构件12,酸洗构件12在往复位移过程中,对处于转动状态的转子表面连续喷淋酸液,对转子表面进行酸洗处理,同时,位于两个托辊3’之间的毛刷4对转子表面的酸液进行涂刷,通过酸溶液的腐蚀作用清除压入转子铁芯中的铝屑和转子表面上的毛刺(铝须),完成酸洗作业后即关闭酸洗构件12 ;第三步是对转子进行水清洗,开启喷水构件13,喷水构件13在往复位移过程中,对处于转动状态的转子表面连续喷淋清水,同时,位于两个托辊3’之间的毛刷4对处于转动状态的转子表面连续进行刷洗,直至将转子表面的残留酸液完全清除,SP关闭喷水构件13 ;第四步是对转子进行烘干,再次开启火焰式加热构件11,火焰式加热构件11的往复位移即对处于转动状态的转子进行烘干,直至满足烘干作业要求,所有作业工序完成后,螺母8及悬臂构件10沿丝杆7向内端位移,带动火焰式加热构件11、酸洗构件12和喷水构件13复位于如图1所示的内端,即可吊装取出已处理好的转子。由上所述,对转子表面作业过程的工序即为:加热升温、酸洗、水清洗、加热烘干,而且,火焰式加热构件11即作为转子的加热升温构件,又作为转子的加热烘干构件。
[001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
[0016]1、由于设有火焰式加热构件11,首对转子表面进行过前置加热,使转子表面的温度高于常温后再进入后续的酸洗处理,转子表面温度高于常态温度,可加快酸溶液与转子铁心中的铝屑和转子表面毛刺的化学反应速度,不但可有效提高酸洗处理效果,同时可提高生产效率。
[0017]2、由于设置了喷水构件13,通过喷水构件13对酸洗处理后的转子进行水清洗,以有效清洗和去除转子表面的残留酸液,可避免残留酸液对转子表面造成腐蚀性损坏,不但有利于保证电机的正常性能,而且可延长转子的使用寿命。
[0018]3、在加热升温、酸洗、水清洗和加热烘干各工序作业中,由于托辊组件3的两个托辊3’在驱动机构驱动下产生同向转动,而带动转子沿其轴线转动,转子在各工序作业状态下的连续转动,使得转子表面的各部位能较均匀得到相应的处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处理效果和生产效率。
[0019]4、由于设置了可与转子表面接触的毛刷4,在酸洗构件12对转子表面喷淋酸液及酸洗处理过程中,毛刷4同时对转子表面的酸液进行涂刷,有利于提高酸洗处理效果和效率;而且,在喷水构件13对转子进行喷淋清水的清洗过程中,毛刷4同时对转子表面进行刷洗,有利于提高清洗效果和效率。
[0020]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其他技术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描述。【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并确定为摘要附图;
[0022]图2为图1中丝杆7、螺母8及悬臂构件10部位的放大图;
[0023]图3为图2中的I部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参见附图。
[0025]设有机座1,机座I的工作台架上设有一组用于承托电机转子2的托辊组件3,托辊组件3的两个托辊3’由驱动机构15驱动可产生同向转动,托辊3’两端通过设有轴承的支撑座与机座I上的构件连接,所述机座I的工作台架内设有作业废液收集槽16,且位于所述托辊组件3的下方;
[0026]所述的驱动机构15,包括电机、电机输出轴上的链轮与链条,以及与托辊3’轴端连接的链轮等构件,图示的驱动机构15设在机座I的工作台架上,也可设在机座I的其他部位;
[0027]所述两个托辊3’之间设有可与转子表面接触的毛刷4,毛刷的刷毛为耐酸、耐温的柔性材质,毛刷4呈轴向方向接触转子表面,毛刷4的板体两端分别与机座I两侧的构件连接;
[0028]所述机座I的一侧设置机架5,机座I的另一侧设置支撑构件6 ;
[0029]设有丝杆7,丝杆7上设有螺母8,丝杆7与螺母8构成螺旋副,丝杆7的两端分别通过支座与机架5和支撑构件6连接,丝杆7由驱动构件9驱动,驱动构件9连接在机架5上,图示的驱动构件9采用直线电机。
[0030]所述的螺母8连接一悬臂构件10,悬臂构件10外端连接弧形状板10’,弧形状板10’上的一侧连接火焰式加热构件11,弧形状板10’上的另一侧连接酸洗构件12和喷水构件13,所述螺母8及悬臂构件10沿丝杆7的位移可带动火焰式加热构件11、酸洗构件12和喷水构件13进入所述托辊组件3的上方;
[0031]所述悬臂构件10的内端壁上设有可防止该悬臂构件上下摆转的限位杆件14,参见图2、图3,限位杆件14的两端分别与机架5和支撑构件6连接,在螺母8沿丝杆7带动悬臂构件10移动时,所述的悬臂构件10则沿限位杆件14滑移;图3所示的实施结构中,悬臂构件10的内端壁上设置凹槽,限位杆件14位于该凹槽内并相互配合。
[0032]所述的火焰式加热构件11包括火焰喷嘴和与火焰喷嘴连接的气体金属管段,气体金属管段的后端连接柔性气体软管,并设置气体电子打火器,柔性气体软管装于带式柔性护套17内,采用可燃气体作为燃烧物质;
[0033]所述的酸洗构件12包括酸液喷淋嘴和与酸液喷淋嘴连接的酸液金属管段,酸液金属管段的后端连接柔性液体软管,柔性液体软管装于带式柔性护套17内,酸液为盐酸溶液或磷酸溶液,为磷酸溶液时,盐酸与水的比例一般为1:3?5 ;
[0034]所述的喷水构件13包括水喷头和与水喷头连接的水体金属管段,水体金属管段的后端连接柔性水体软管,柔性水体软管装于带式柔性护套17内;
[0035]所述带式柔性护套17由条状板18支撑,条状板18的两端分别与机架5和支撑构件6连接,在所述的火焰式加热构件11、酸洗构件12和喷水构件13位移时,带式柔性护套16可随之卷缩或伸展。
[0036]此外,作业产生的废液通过机座I工作台架内的废液收集槽16收集,以便于后续处理;此外,机架5上设有抽风罩(图中未展示),抽风口位于机架5的后侧。
[0037]【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种实施结构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任何变型结构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机转子表面酸洗去毛刺装置,其特征是: 设有机座(1),机座(I)的工作台架上设有一组用于承托电机转子的托辊组件(3),托辊组件(3)的两个托辊(3’)由驱动机构(15)驱动可产生同向转动; 所述的两个托辊(3’)之间设有可与转子表面接触的毛刷(4),毛刷(4)的板体两端分别与机座(I)两侧的构件连接; 所述机座(I)的一侧设置机架(5),另一侧设置支撑构件(6); 设有丝杆(7 ),丝杆(7 )上设有螺母(8 ),丝杆(7 )与螺母(8 )构成螺旋副,丝杆(7 )的两端分别与机架(5)、支撑构件(6)连接,丝杆(7)由驱动构件(9)驱动; 所述螺母(8)连接一悬臂构件(10),悬臂构件(10)外端连接弧形状板(10’),弧形状板(10’)上的一侧连接火焰式加热构件(11),弧形状板(10’)上的另一侧连接酸洗构件(12)和喷水构件(13),所述螺母(8)及悬臂构件(10)沿丝杆(7)的位移可带动火焰式加热构件(11)、酸洗构件(12)和喷水构件(13)进入所述托辊组件(3)的上方。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表面酸洗去毛刺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悬臂构件(10)的内端壁上设有可防止该悬臂构件上下摆转的限位杆件(14),限位杆件(14)的两端分别与机架(5)和支撑构件(6)连接,在螺母(8)沿丝杆(7)带动悬臂构件(10)移动时,所述的悬臂构件(10)则沿限位杆件(14)滑移。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表面酸洗去毛刺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机座(I)的工作台架内设有作业废液收集槽(16),所述的驱动机构(15)设在机座(I)的工作台架上。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表面酸洗去毛刺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火焰式加热构件(11)包括火焰喷嘴和与火焰喷嘴连接的气体金属管段,气体金属管段的后端连接柔性气体软管,柔性气体软管装于带式柔性护套(17)内; 所述酸洗构件(12)包括酸液喷淋嘴和与酸液喷淋嘴连接的酸液金属管段,酸液金属管段的后端连接柔性液体软管,柔性液体软管装于带式柔性护套(17)内; 所述喷水构件(13)包括水喷头和与水喷头连接的水体金属管段,水体金属管段的后端连接柔性水体软管,柔性水体软管装于带式柔性护套(17)内。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表面酸洗去毛刺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带式柔性护套(17)由条状板(18)支撑,条状板(18)的两端分别与机架(5)和支撑构件(6)连接,在所述的火焰式加热构件(11 )、酸洗构件(12)和喷水构件(13)位移时,带式柔性护套(17)可随之卷缩或伸展。
【文档编号】B08B1/00GK203380157SQ201320455909
【公开日】2014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30日
【发明者】彭荣华, 周建荣, 刘扬, 张华 , 简金权 申请人: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